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血瘀"的关联性。方法 13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围绝经期女性按年龄每5岁为一组,分为4组,分别检测雌二醇(E_2)、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其进行"血瘀"量化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相关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等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女性随年龄递增雌激素水平变化与血瘀量化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全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等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全血还原粘度存在负相关(P0.05),与红细胞电泳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围绝经女性雌激素水平与"血瘀"表达呈负相关,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导致其血瘀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代谢标志物N-端骨钙素(N-MID)、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在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风湿性及骨损伤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5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9例骨折、49例一般关节炎及61例健康者血清β-CTX、N- MID、PINP水平.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组、骨折组及一般关节炎组β-CT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折组PINP与对照组、类风湿关节炎组及一般关节炎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 β-CTX、PINP可以应用于骨损伤与关节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肾虚血瘀证患者血细胞参数、血瘀评分和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从血瘀对骨代谢影响的角度探讨血瘀在PO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POP患者共99例,按年龄段每10岁1组,分为3组(A组:55~64岁;B组:65~74岁;C组:75~84岁),统计所有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和骨密度。检测所有患者血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coefficient of vaviation,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骨代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并对患者进行血瘀量化评分,各项指标以直线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MCV水平随年龄增高呈上升趋势,且A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量化评分随年龄增高呈升高趋势,A组和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密度随年龄增高呈降低趋势,A组和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瘀量化评分与MCV、RDW-CV呈低度正相关(r=0.233、0.257,P0.05);骨密度与MCV、血瘀量化评分呈低度负相关(r=-0.248,P0.05;r=-0.344,P0.01);β-CTx、PINP与PDW均呈低度负相关(r=-0.199、-0.221;P0.05),β-CTx与RDW-CV、MPV存在极低度负相关(r=-0.155、-0.154),PINP与MPV呈极低度负相关(r=-0.184)。结论女性POP患者随年龄增加,血细胞参数及血瘀量化评分呈逐渐加重倾向,骨密度呈逐渐降低倾向,血细胞参数水平与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呈负相关。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患者体内血瘀以及血细胞参数的异常改变引起骨内微循环障碍从而引起骨细胞代谢功能异常,导致旧骨吸收与新骨合成速率减慢,骨重建失衡,形成骨质疏松。研究表明血瘀是女性POP发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OVCF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纳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但未发生OVCF的绝经后女性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值、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I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N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 osteocalcin,N-MID),以及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25-(OH)VitD]的血清浓度,并测定钙离子(Ca2+)浓度。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分组对比,并对骨代谢标志物与OVCF的相关性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研究组的髋部、腰椎骨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β-CTX、PI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5-(OH)Vit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MID、Ca2+两项指标水平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INP、β-CTX水平与OVCF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25-(OH)VitD与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的血清PINP、β-CTX水平越高,25-(OH)VitD水平越低,则发生OVCF的风险越高;针对上述指标异常表达者,应予以积极干预,以降低OVCF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密度与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对比两者对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OF患者96例和骨质疏松患者107例,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通过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骨密度,电化学发光检测BTMs:I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I型胶原β-异构化C末端肽(β-CTX)、骨钙素N端分子片段(N-MID),同时测定骨代谢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钙(Ca)、磷(P),t检验对比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骨密度和BTMs与OF的相关性。结果骨折组的骨密度低于非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INP、β-CTX高于非骨折组,70~90岁患者N-MID低于非骨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ALP、P、Ca在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腰椎及髋部骨密度、β-CTX与OF具有显著相关性,OR分别为-4. 182、-6. 929和7. 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INP、N-MID与OF呈正相关,OR分别为4. 213和2. 5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低骨密度、高β-CTX的骨质疏松老年女性更容易发生OF,β-CTX比骨密度预测OF的能力更强,可适时对高危人群进行相关干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形成指标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molecular fragment of osteocalcin N terminal,N-MID)和骨吸收指标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3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检查结果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103例,骨量减少组106例,骨质疏松组24例。记录其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等一般资料,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_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血钙(blood calcium,Ca)、血磷(phosphate,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N-MID、β-CTX等生化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年龄(age)在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构成比、糖尿病病程、SBP、DBP、TC、LDL-C、HDL-C、TG、FPG、GSP、HBA_1C、FINS、C-肽、CRP、HCY、ACR、Ca、P、ALP、血清25(OH)D_3在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TX、N-MID、PTH在三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异常与否与年龄、β-CTX、N-MID成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25(OH)D_3、PTH均无相关关系(P0.05);血清25(OH)D_3与PTH成负相关关系(P0.05),PTH与β-CTX、N-MID成正相关关系(P0.05),β-CTX与N-MID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对象骨形成与骨吸收均增高,处于高骨转换水平,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强于骨形成。测定N-MID、β-CTX的浓度可以了解骨代谢、评估骨转换,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与炎症因子及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绝经女性RA患者45例和健康对照组25例。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骨密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人外周血清RANKL、OPG、IL-6水平,并详细记录临床、实验室资料。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绝经女性RA组的骨密度、OPG/RANKL低于对照组,RANKL、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OPG在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绝经女性RA患者OP组较非OP组有更高的抗CCP抗体水平(P0.05),RANKL、OPG、DAS28评分等并无差异(P0.05)。3绝经女性RA患者外周血中RANKL与DAS28评分、PINP、β-CTX、IL-6正相关(r=0.357,0.381,0.370,0.330,P0.05),OPG与PINP、β-CTX、IL-6正相关(r=0.561,0.511,0.328,P0.05)。结论绝经女性RA患者RANKL水平与炎症因子IL-6的诱导密切相关,但作为动态变化指标,仅反映近期骨代谢状况,并不能反映长期骨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预判作用。方法 将163例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按照术前骨代谢生化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测量值的正常与否分为低骨转换组(β-CTX和PINP测量值均正常,78例)与高骨转换组(β-CTX测量值明显升高且PINP测量值正常,85例),因患者围手术期均拒绝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故只予口服基础补充剂。比较两组术前资料及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累计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6个月。(1)术前一般资料:体重指数、合并症情况、腰椎骨密度T值、PINP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低骨转换组显著大于高骨转换组(P<0.01);β-CTX高骨转换组明显高于低骨转换组(P<0.01)。(2)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累计发生率:术后3、6、12、1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高骨转换组均明显高于低骨转换组(P<0.05)。结论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可作为PKP...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铁蓄积与骨代谢及机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117名绝经后女性体检者按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分成3组:骨量正常组(T≥-1)、骨量减少组(-2.5T-1)和骨质疏松组(T≤-2.5)。所有体检者均测定:血清生化指标[钙、磷、25(OH)D、血红蛋白、CRP、白细胞、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空腹血糖]、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蛋白(Fer)、转铁蛋白(TRF)]、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代谢产物(β-CTX、PINP)]。结果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增大,体内血清铁蛋白升高,铁蓄积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同时伴随β-CTX、PINP、CRP升高。其中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与β-CTX、PINP、CRP呈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体内存在铁蓄积,同时伴有慢性炎症反应,铁蓄积可促进I型胶原蛋白降解,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患者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66例,其中女性60人,男性6人,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69.5±9.8)岁。所有纳入老年患者均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静脉应用唑来膦酸5mg,同时口服骨化三醇及钙剂治疗;对照组34例,仅口服骨化三醇及钙剂治疗;在治疗组中,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VAS疼痛评分、骨代谢标志物PINP和β-CTX的变化。两组间比较,治疗后骨密度升高值、VAS疼痛评分下降值、骨代谢标志物PINP和β-CTX下降值的变化。观察治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骨密度值和VA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骨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PINP和β-CTX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5),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INP和β-CTX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用药后出现5例发热,2例流感样症状,均在2~3 d内消失。结论唑来膦酸可以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能够显著改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