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水平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疾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PNS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行常规体检的9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及补体C3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统计PNS患儿疾病复发情况,并比较疾病复发患儿与未复发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水平,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水平与PNS患儿疾病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gE、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gA、IgG、补体C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患儿中,PNS复发53例,未复发41例;疾病复发患儿血清IgE、IgM水平均高于未复发患儿,IgA、IgG及补体C3水平均低于未复发患儿,且血清IgE、IgM水平与PNS复发呈正相关,IgA、IgG及补体C3水平与PNS复发呈负相关(P<0.05)。结论:PNS患儿血清IgE、IgM水平升高,IgA、IgG及补体C3水平降低,且血清IgE、IgM水平与PNS复发呈正相关,IgA、IgG及补体C3水平与PNS复发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病)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80例肾病患儿(观察组)及80例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gG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IgM和C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gA、C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性患儿血清IgG、C4水平高于女性患儿(P<0.05),而IgA、IgM和C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定血清中IgG、IgM、C3水平可为进一步探讨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和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03例作为重型组,普通手足口病患儿301例作为普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和补体C3、C4及CRP水平。结果:重型组IgG1、IgG3和补体C3、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普通组(P<0.01),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P<0.01),普通组IgG1、IgG2、IgG3、IgG4和补体C3、C4及CRP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应答存在异常,患儿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联合检测免疫球蛋白IgG亚类和补体C3、C4及CRP水平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病情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手足口病患儿40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组20例、重症组20例,另选取健康同龄儿童8mJ作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症手足口病患儿IgM、IgG、Ig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但补体C3、C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手足口病惠儿感染病毒后,体液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降低,但对补体C3、C4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功能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病情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手足口病患儿40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组20例、重症组20例,另选取健康同龄儿童8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手足口病患儿IgM、IgG、Ig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但补体C3、C4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感染病毒后,体液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降低,但对补体C3、C4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患儿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M、IgA及补体C3、C4的水平.方法 分析本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期46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补体C3、C4含量.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补体C3、C4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中IgM、IgA应答增强,补体C3、C4无明显变化,免疫球蛋白lgM、lgA在其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PNS)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30例PNS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进行分析比较.PNS患儿血清IgG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gM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A、C3、C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测定血清中IgG、IgA、IgM、C3、C4 水平可为进一步探讨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过敏性紫癜患儿100例作为HSP组,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2组儿童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及补体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SP组的IgA、IgG及补体C3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gM及补体C4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HSP存在体液免疫功能及补体紊乱,观察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程度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状况.方法 测定123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水平,以同期4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IgG、IgA水平明显降低(P<0.001).IgM、补体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G、IgA、IgM及补体C3、C4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检测3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和IgG、IgA、IgM及补体C3、C4的含量变化,并和30例健康儿童比较。结果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组与健康儿童组比较,CD3+.CD8+明显增高(P〈0.05),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IgG、IgA、IgM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补体C3、C4的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调,血清免疫球蛋白的降低可能与辅助诱导性T细胞亚群(CD4+)的减少和T抑制细胞(CD8+)数量增多和(或)功能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HTH〗目的〖HTSS〗〖KG*2〗探讨信号素3A(semakin 3A,Sema 3A)、肾损伤因子1(renal injury molecule 1,KIM-1)和血清胱抑素(cystatin C,Cys C)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HTH〗方法〖HTSS〗〖KG*2〗选择PE患者116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PE组(67例)和重度PE组(49例),另选择同期行产检并分娩的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24 h尿蛋白、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肾小球滤过率、Sema 3A、KIM-1和Cys C水平变化,PE患者Sema 3A、KIM-1和Cys C的相关性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探讨联合Sema 3A、KIM-1和Cys C检测对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 〖HTH〗结果〖HTSS〗〖KG*2〗轻度PE组和重度PE组24 h尿蛋白、SCr、BUN、UA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重度PE组24 h尿蛋白和UA明显高于轻度PE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轻度PE组(P<0.05)。轻度PE组和重度PE组尿液Sema 3A、KIM-1和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PE组尿液Sema 3A、KIM-1和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PE组(P<0.05)。PE患者尿液Sema 3A水平与尿液KIM-1和血清Cys C水平呈正相关,尿液KIM-1与血清Cys C水平呈正相关(P<0.05)。肾功能异常组尿液Sema 3A、KIM-1和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以Sema 3A、KIM-1、Cys C水平和联合检测(Sema 3A+KIM-1+Cys C)作为检验变量,以肾功能损害为状态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最佳截断值为>0.258,其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93.8%,曲线下面积为0.890,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Sema 3A、KIM-1和Cys C(P<0.05),Sema 3A、KIM-1和Cys C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Sema 3A、KIM-1和Cys C参与了PE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PE患者联合检测Sema 3A、KIM-1和Cys C能够提示早期肾功能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程初期血清补体C3、C4和CH5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脂质体免疫测定法分别检测369例轻症甲型H1N1流感(轻症组)和23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重症组)患者病程5d内血清中补体C3、C4水平及总补体活性(CH50)。结果轻症组C3值为(1.10±0.18)g/L,重症组为(1.10±0.19)g/L;轻症组C4值为(0.29±0.08)g/L,重症组为(0.29±0.08)g/L;76%的患者病程早期CH50出现轻微上升,15%出现明显下降;轻症组CH50值为(48.84±19.38)U/ml,重症组为(57.48±13.25)U/ml(P=0.036)。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程早期血清C3和C4水平均在正常较高水平,CH50多轻微上升,部分明显下降。重症甲型H1N1流感CH50水平较轻症升高,有一定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VitC)对体外培养的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胰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离心重悬,调整细胞密度,按200 μL/孔接种,常规培养,待细胞融合率达80%且未出现细胞分化时,将细胞分6组:阴性对照组(C2C12 细胞中加入单纯无血清培养基)、H2O2组(C2C12 细胞中加入含500 μmol/L H2O2的无血清培养基)和VitC 1,2,3,4组(C2C12 细胞中加入含500 μmol/L H2O2的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VitC:10,20,60,100 mg/L)。分别在干预0,6,24,36,48,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各组C2C12细胞的增殖。在干预36 h后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各组C2C12细胞凋亡率。结果:在干预36和72 h时,各浓度的VitC组的吸光度(OD)值均较H2O2组显著升高(P<0.001),其中以VitC 4组升高最为显著,而且VitC 4组在干预36 h时的吸光度值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在干预36 h时,VitC 2,3和4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VitC 2和3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高于阴性对照组,而VitC 4组的C2C12成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itC能够有效抑制H2O2诱导的C2C12成肌细胞的凋亡,高浓度的VitC可能在干预36 h时对C2C12成肌细胞有促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中老年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126例,其中合并脑梗死的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96例,选择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对照者36例。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ys-C、Hcy、MMP-9的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单纯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的FBG、TG、TC、LDL、HDL、HbA1C、血清Cys-C、Hcy、MMP-9及CIM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差异,且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各指标与单纯2型糖尿病差异亦有显著差异。血清Cys-C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血清Cys-C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联合血清CYS-C、Hcy、MMP-9水平的测定对预测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可能更优。  相似文献   

15.
比较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一般临床资料和临床常用血生化指标;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结果示MHD患者随透析时间延长,血清胱抑素C浓度逐渐增加,且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显著增高。左心室肥厚者收缩压、左心室重量指数和血胱抑素C浓度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胱抑素C与左心室重量指数、收缩压相关(r=0.633,0.397,均P〈0.01)。提示MHD患者血清胱抑素C变化可能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并可能是透析患者远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献血员血清抗-HCV-IgM与HCV感染的关联性。方法献血员血清836份。以HCV混合抗原包被聚苯乙烯反应板微孔,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M单克隆抗体为酶标抗体,建立ELISA检测血清抗-HCV-IgM。以第二代ELISA法检测抗-HCV-IgG,以PCR检测血清抗-HCV-IgG或抗-HCV-IgM阳性样品中的HCV-RNA。结果2-巯基乙醇破坏试验及HCV抗原抑制试验结果显示,以所建立的ELIAS检测到的为HCV特异IgM,批内变异系数为3.47%,批间变异系数为7.06%。836份献血员血清中,有2份抗-HCV-IgG阴性而抗-HCV-IgM和HCV-RNA均阳性。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ELISA可较好地用于检测血清抗-HCV-IgM、献血员筛选及防止丙型肝炎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二聚体、胱抑素C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方法将80例HSP患儿分为HSP普通型组46例、HSP肾型组34例,另随机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胱抑素C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水平。结果 3组患儿D-二聚体、胱抑素C和Ig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普通型组、HSP肾型组较对照组D-二聚体、胱抑素C和IgA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肾型组较HSP普通型组D-二聚体、胱抑素C和IgA水平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胱抑素C呈正相关(r=0.81,P<0.05);D-二聚体与IgA呈正相关(r=0.55,P<0.05);胱抑素C与IgA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HSP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D-二聚体、胱抑素C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对于HSP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对患儿肾功能早期损害的诊断,早期联合检测三者的水平,适时地给予预防性治疗,对保护HSP患儿的脏器功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适于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 OLP)与C型行为特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预防、治疗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型行为量表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黏膜科已确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OLP患者(85例)及非OLP(85例)进行调查,量表包含焦虑(anxiety)、抑郁(depression)、愤怒(anger)、愤怒内向(anger toward inside, anger in)、愤怒外向(anger toward outside, anger out)、理智(reasoning)、控制(domination)、乐观(optimism)、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9个分项,将OL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各项得分进行计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患者的各项C型行为特征得分按照性别、病损网纹 糜烂 溃疡分型、病程长短等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85例OLP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OLP最常好发的部位为颊部,非糜烂型患者多于糜烂型患者。C型行为量表中,OLP组与对照组的焦虑、抑郁、愤怒、乐观得分分别为(43.01±7.47)与(37.94±8.70)、(44.02±7.61)与(39.58±7.35)、(21.56±5.26)与(18.12±5.39)、(22.15±4.00)与(24.05±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患者与对照组女性在焦虑、抑郁、愤怒、理智、控制、乐观得分分别为(43.21±6.97)与(37.20±8.68)、(44.29±7.54)与(39.33±7.33)、(21.64±5.09)与(17.64±5.28)、(39.12±5.66)与(41.23±4.71)、(16.29±3.95)与(17.85±3.69)、(22.05±4.12)与(24.2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各项得分与对照组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糜烂型OLP患者愤怒得分(22.94±5.26)高于非糜烂型OLP患者(20.60±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长,OLP患者抑郁和愤怒的倾向越明显,乐观得分越低。患病时间3年以上患者的外向愤怒得分(17.36±3.35)高于患病3年以内(包含3年)的患者(15.19±3.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P患者的焦虑、抑郁、愤怒、低乐观等C行行为特征明显,在OLP的诊治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可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长时间输注丙泊酚对兔心肌酶、线粒体细胞色素C和ATP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丙泊酚组和脂肪乳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持续输注0.9%生理盐水,丙泊酚组持续输注1%丙泊酚,脂肪乳组持续输注10%脂肪乳。试验过程中分别在0,8,16 h和实验终点采集动脉血检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实验结束取心肌组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心肌线粒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和ATP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丙泊酚组和脂肪乳组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的释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丙泊酚组和脂肪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线粒体内ATP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组0 h点比较,丙泊酚组和脂肪乳组在输注8,16和24 h的CK升高(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和脂肪乳组在输注8,16和 24 h的CK升高(均P<0.05);与脂肪乳组比较,丙泊酚组CK在输注8,16和24 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在持续输注丙泊酚24 h时CK-MB升高明显(P<0.05);与同组0 h点比较,丙泊酚组在持续输注24 h后CK-MB升高明显(P<0.05)。结论:长时间输注丙泊酚和脂肪乳均可使血清CK升高,但丙泊酚可使CK-MB升高。丙泊酚和脂肪乳均能使心肌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增加,但不影响心肌线粒体ATP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