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吲哚胺 2 ,3双加氧酶 (indoleamine 2 ,3 dioxygenase ,IDO )是肝脏以外唯一可催化色氨酸沿犬尿酸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 ,在哺乳动物的组织与细胞 ,尤其是淋巴组织和胎盘中广泛表达。它通过降解局部组织中的色氨酸 ,在诱发宿主免疫防御、抑制T细胞免疫和抗肿瘤免疫、诱导母胎免疫耐受和移植物免疫耐受中均发挥重要的代谢性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早孕时细胞因子信号传送阻抑物3(SOCS3)及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母胎界面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妊娠绒毛、蜕膜组织中SOCS3及IDO的表达。结果正常妊娠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IDO及SOCS3蛋白的表达,SOCS3与IDO表达呈高度负相关。SOCS3在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而IDO在蜕膜组织中表达较高。结论在正常生理妊娠状态下,母胎界面中SOCS3参与调节IDO的表达,在妊娠免疫耐受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靖  王震平  梁华平 《免疫学杂志》2006,22(Z1):108-110
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是降解必需氨基酸色氨酸的限速酶,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和细胞,在感染或炎症期间其表达量明显增高.而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IDO在其内的表达可影响DC的表型和功能,进而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研究IDO和DC的关系对深入理解IDO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开发新的免疫调节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母胎界面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及酪氨酸磷酸酶-1/2(SHP-1,SH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探索母胎免疫耐受的新机制。方法:30 例正常早孕6 ~8 周妇女行人工流产获取绒毛及蜕膜组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绒毛、蜕膜组织中的酪氨酸磷酸酶-1/2(SHP-1、SHP-2)与IDO 的蛋白表达,分析IDO 与SHP-1、SHP-2 的相关性。结果:人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SHP-1、SHP-2 的表达,与IDO 的表达呈正相关;SHP-1、SHP-2 和IDO 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绒毛;结论:在正常生理妊娠状态下,母胎界面中SHP-1、SHP-2可能参与调节IDO 的表达,在维持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状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Vav1在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T细胞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T细胞中信号传导分子Vav1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稳定表达IDO的CHO细胞株,与纯化的外周血T细胞共孵育,检测IDO抑制T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情况,通过semi-quantitative RT-PCR检测T细胞中Vav1、IL-2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及免疫沉淀技术检测Vav1蛋白表达及活化情况.结果:IDO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T细胞中Vav1和IL-2 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且,IDO还能使Vav1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研究证实在肿瘤局部产生于抗原呈递细胞或肿瘤细胞的IDO,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蛋白Vav1的表达和磷酸化过程,使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主动免疫受损,有利于肿瘤发生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6.
吲哚胺2,3二加氧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机体自身耐受的破坏,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导致疾病的发生。最近很多研究表明,吲哚胺2,3-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催化的色氨酸代谢与自身免疫耐受机制有关,表达IDO的细胞能够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因而研究IDO介导色氨酸代谢途径可以为阐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一种全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胃癌 (Gastric Cancer,GC) 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四大癌症死亡相关原因。胃癌异质性明显,肿瘤微环境复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虽然在晚期胃癌中展现出一定抗肿瘤疗效,但获益人群仍在少数。吲哚胺2,3-双加氧酶 1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 是色氨酸沿犬尿氨酸途径代谢中的关键酶,对肿瘤免疫逃逸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IDO1在胃癌发生发展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和EB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靶向IDO1有望成为胃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IDO1作用机制、IDO1在胃癌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IDO1抑制剂在胃癌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参与乳腺癌患者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组织和引流淋巴结中的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在相应组织内的分布,探讨IDO在乳腺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引流淋巴结和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用RT-PCR法检测IDO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DO和Foxp3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中IDO mRNA表达水平及IDO表达阳性指数[(19.59±7.65)%]高于原发乳腺癌组织[IDO表达阳性指数(13.16±7.82)%](P<0.05),乳腺癌组织中IDO mRNA表达水平及IDO表达阳性指数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IDO表达阳性指数(3.24±1.30)%]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IDO阳性细胞指数(2.70±1.53)%](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乳腺癌引流淋巴结中Foxp3阳性细胞指数[(6.13±2.31)%]高于乳腺原发癌[(3.50±1.04)%],乳腺癌组织中Foxp3阳性细胞指数高于乳腺良性病变[(0.71±0.42)%]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0.55±0.34)%](P均<0.05).乳腺癌和引流淋巴结中IDO的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的分布间均正性相关(r~2=0.449,r~2=0.454,P均<0.05).结论:IDO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增高,并伴随乳腺癌和引流淋巴结中Treg细胞比例升高,提示IDO表达增高有可能通过募集Treg细胞参与肿瘤和引流淋巴结内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定量分析HIV-1感染者及高危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人源肿瘤细胞在Toll样受体(TLR)配体刺激前后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水平.方法 建立人IDO mRNA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检测HIV-1阳性个体和高危人群PBMC中IDO mRNA水平;检测TLR4、TLR7/8、TLR9配体刺激前后人黏膜(T84、Caco2、Hela)和白细胞(THP-1、MT-4)来源肿瘤细胞中IDO mRNA的水平.结果 HIV-1阳性个体PBMC中IDO mRNA水平较高危人群高(103.42拷贝IDO mRNA/106拷贝GAPDH mRNA);但也有部分高危人群个体的PBMC含有较高水平的IDO mRNA;肿瘤细胞在TLR配体刺激后IDO mRNA的水平可以显著升高,因细胞系和TLR配体种类不同而异.结论 本研究表明IDO可能在我国HIV-1感染者体内病毒免疫逃逸和肿瘤发生中起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防治反复自然流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IL-6蛋白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病例组)和正常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H-E染色法观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在绒毛组织中,IL-6蛋白定位于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质内,病例组的IL-6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蜕膜组织中,IL-6定位于蜕膜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且病例组蜕膜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组在腺上皮细胞的表达无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病例组绒毛组织的滋养层变薄,细胞变性、坏死,细胞嗜酸性增强,绒毛中轴纤维化程度增强,蜕膜细胞失去细胞间连接,部分蜕膜细胞解体、核消失,细胞嗜酸性增强.结论:绒毛和蜕膜组织中IL-6蛋白表达的变化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关,IL-6可能参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多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DO-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DO-1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利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数据库(TIMER)、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GEPIA)、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数据库(UALCAN)、 Kaplan-Meier plotter、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等数据库分析IDO-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IDO-1差异表达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IDO-1表达与肿瘤特征基因通路的相关性,IDO-1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DO-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5%;IDO-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IDO-1表达在低分化食管癌组织、高临床分期级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表达增加;GEPIA数据库和TIM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IDO-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IDO-1在低分化食管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皮源性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对周细胞迁移及收缩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及大鼠脑微血管周细胞。建立过表达IDO的HPAECs模型(IDO-HPAECs)。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以HPAECs条件培养基干预周细胞;处理组,以IDO-HPAECs条件培养基干预周细胞;抑制组,以含1-甲基色氨酸(1-mT)的IDO-HPAECs条件培养基干预周细胞。测定共培养体系一氧化氮(NO)、色氨酸及犬尿氨酸浓度。观察周细胞活性、迁移及收缩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IDO-HPAECs条件培养基干预周细胞6~48 h对其活性无显著影响。处理组的周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抑制组显著高于处理组(P < 0.01)。共培养体系的NO浓度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处理组的色氨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而抑制组显著高于处理组(P < 0.01)。处理组的犬尿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而抑制组显著低于处理组(P < 0.01)。处理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结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抑制组显著高于处理组(P < 0.01)。结论: 内皮源性IDO抑制周细胞迁移及收缩蛋白表达,可能参与机体微血管功能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分别对3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病例组)和30例正常妊娠者(对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IL-2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应用显微镜观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IL-2蛋白定位于绒毛组织的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组织的蜕膜细胞细胞质内,且病例组的IL-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H-E染色结果显示,病例组的蜕膜组织结构模糊、细胞变性坏死、部分细胞连接消失,血管内皮有缺损;绒毛组织的滋养层变薄,细胞变性坏死,细胞嗜酸性增强,绒毛中轴纤维化程度增强.结论:绒毛和蜕膜组织中IL-2蛋白的高表达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关,可能参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对人早孕蜕膜巨噬细胞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nline 2,3-dioxygenase,IDO)的影响。方法:半定量RT-PCR测蜕膜IDO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蜕膜巨噬细胞IDO蛋白质表达;ELISA测蜕膜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IL-10、IFN-γ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上清色氨酸、犬尿氨酸含量,以二者比值表示IDO活性。结果:正常组蜕膜IDOmRNA表达高于难免流产组;IDO抑制剂使Th细胞因子平衡偏离TL2型;中药血清可提高IDO蛋白质表达及活性,恢复Th细胞因子平衡。结论:蜕膜巨噬细胞IDO正常表达和活性是维持妊娠所必需,补肾中药可提高IDO活性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氯诺昔康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氯诺昔康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术前常规使用鲁米那加阿托品.随机双盲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在麻醉前静脉滴注氯诺昔康8mg,术后以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关腹结束即刻静脉滴注氯诺昔康8mg,术后以芬太尼行PCIA.两组分别于麻醉用药前(T1)、关腹结束后即刻用药前(T2)、术后6小时(T3)、术后24小时(T4)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各个时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2、IL-6及IL-10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T1时点血清IL-2、IL-6、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点的IL-2、IL-6浓度B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时点的IL-10水平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使用氯诺昔康,较术后使用更能减轻麻醉手术等因素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并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NF受体配体(GITRL)对Kupffer细胞(KCs)内脂多糖(LPS)诱导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KCs后分为5组:Control组,只加培养基;LPS组,加入LPS(10μg/ml);LPS+Control siRNA组,转染Control siRNA后同LPS组;LPS+GITRLsiRNA组,转染GITRLsiRNA后同LPS组;LPS+Dex组,地塞米松(100μmol/L)处理后同LPS组。处理24小时后,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蛋白免疫印记和ELISA法检测KCs的GITRL、IDO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结果:和Control组比较,LPS刺激后KCs上GITRL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沉默GITRL基因或者使用地塞米松能减弱其升高(P<0.05)。LPS可以诱导IDO和TNF-α在KCs上的高表达,然而GITRL基因沉默可以抑制其诱导的IDO和TNF-α的表达(P<0.05),同样地塞米松预处理也能够减弱其诱导的IDO和TNF-α的表达(P<0.05)。结论:GITRL介导了KCs内LPS诱导的IDO,地塞米松可通过下调GITRL的表达以降低LPS诱导的IDO。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酸钠(NaB)对CNE2鼻咽癌细胞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调控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共沉淀等方法检测鼻咽癌细胞内IDO的表达及乙酰化、泛素化修饰情况。结果与单独加IFN-γ对照组相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FN-γ和Na B联合处理的CNE2细胞IDO蛋白表达增加;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联合处理CNE2细胞乙酰化IDO水平和泛素化IDO水平均明显增高;与NaB和IFN-γ联合处理的CNE2细胞相比,NaB、IFN-γ和硼替佐米(bortezomib)联合处理的CNE2细胞的IDO表达量增加。结论 NaB能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下调鼻咽癌细胞内IFN-γ诱导的IDO表达,IFN-γ和Na B联合处理促进IDO的乙酰化和泛素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IDO基因转染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的成熟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BALB/c小鼠骨髓培养imDCs,形态学观察后用流式细胞术鉴定imDC后,将其分为IDO+-imDC组:重组pEGFP-N1-IDO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imDCs;IDO--imDC组:pEGFP-N1空质粒转染imDCs;imDCs组:imDCs不做特殊处理;mDC组:将培养的imDC用TNF-α诱导成熟。流式细胞术检测IDO基因转染imDC细胞后细胞表型是否发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IDO蛋白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各组在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BALB/c小鼠骨髓培养的细胞表面标志和细胞形态符合imDCs典型特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DO+-imDC组可见IDO蛋白表达;IDO+-imDC组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表达率分别为(9.4±2.2)%、(8.7±1.1)%、(11.4±2.6)%,imDC组分别为(8.5±1.8)%、(7.5±1.6)%、(10.2±2.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IDO+-imDC组在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低于imDC组(678±90.3vs1199±275.5,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IDO基因转染imDCs能维持细胞于未成熟状态,在MLR中,对T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沉默吲哚胺2,3-双加氧酶2(IDO2)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瘤B16-BL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IDO2-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细胞B16-BL6,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DO2和IDO1基因的表达;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IDO2基因沉默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观察IDO2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结果:沉默B16-BL6细胞中IDO2基因能使细胞单集落形成密度降低,划痕迁移变慢,Transwell小室细胞迁移数减少,侵袭细胞数减少。结论:沉默IDO2可以影响黑色素瘤细胞B16-BL6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绒毛、蜕膜组织中IL-8的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H- 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绒毛及蜕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在绒毛组织中,IL-8蛋白定位于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且病例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蜕膜组织中,病例组蜕膜细胞的胞质内可见IL-8蛋白表达,且高于对照组;H- E染色可见病例组绒毛组织的滋养层变薄,细胞变性甚至坏死、嗜酸性增强,绒毛中轴纤维化程度增强;蜕膜组织中蜕膜细胞失去细胞间连接,部分蜕膜细胞解体、核消失。结论:病例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IL-8蛋白表达的增强与复发性自然流产有关,IL-8可能参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