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痰瘀论:论痰瘀互结与痰瘀兼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病证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痰瘀互结证为其常见证型。为能充分了解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形成的病理基础,以期更好地指导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就痰瘀的形成及痰瘀互结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试论痰瘀互结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津变成痰,血滞生瘀,痰瘀本是两个不同的病理产物,治疗措施迥然有异。但临床实际所见,痰与瘀在许多疾病特别是疑难重证中,又常互结相兼为患,常须痰瘀并治才能收效。如咳喘、中风、噎膈、痹证、胸痹、癫、狂、痫癥积等,痰瘀互结常是其主要病机,特别是当这些疾病久治不效,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5.
王占华 《陕西中医》1990,11(2):75-76
<正> 中风一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由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清喻昌语)其病理机制,中医多认为出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瘀血)六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突然发病。笔者认为,此六端因素中,痰瘀二因尤为重要,可以说痰瘀互结阻滞经脉,蒙闭清窍是中风的关键病机。现就此略呈管见。一、痰湿与中风祖国医学对痰湿与中风  相似文献   

6.
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候类型。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都伴随着炎症反应。既往研究表明,以下13个炎症相关指标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存在一定相关性。分别是: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细胞因子(TNF-α、IL-6、IL-18、MMPS、MCP-1、M-CSF)、免疫细胞膜分子(CD4\CD4L、PS\PSL、ICAM-1)和脂蛋白(Apo A-Ⅰ、α1-AT)。其中已被公认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研究证据最多。另外,冠心病患者血中大部分炎症因子水平随着非痰瘀证→痰证/瘀证→痰瘀互结证依次升高,提示痰瘀互结证患者较其他证候炎症程度增高。这些指标有助于痰瘀互结证的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7.
多动症临床辨证分型复杂,甚至无证可辨,其论治多从阴阳、五脏着手,病理产物不外乎痰与瘀。痰、瘀的产生不仅与阴阳平衡、五脏和谐与否密切相关,还参与多动症的发生发展。故临床辨证论治从痰瘀互结理论出发,化繁就简,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炎性反应和内皮受损是引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论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核转录因子(NF-κB)等炎症因子与血管内皮的相关性,探讨痰瘀互结、毒损心络可能加剧血管壁的损伤,促进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而引发并发症,揭示炎性因子是高血压病毒的生物学基础。目的在于揭示建立以中医预防为主的治未病预警系统和既病防变的干预措施,为临床防治高血压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痰瘀互结、痰瘀同治与缺血性中风治疗机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3年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文献,探讨了痰瘀互结、痰瘀同治与缺血性中风治疗机制的相关性,认为痰瘀互阻是缺血性中风病病理基础中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痰瘀同治法则通过作用于血管及血液流变学、脂质代谢、炎症介质及免疫反应等方面,成为缺血性中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人类常见多发病之一。近年来痰瘀型冠心病比例增加,此方面的研究甚多,就近十年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的相关文献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现代研究、药物治疗四个方面作一综述,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探索更多的思路方法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的疾病。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血压病与痰瘀互结的现代研究,其次探讨了高血压病痰瘀互结的中医分析。本文的研究希望为高血压痛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痰瘀互结的发生有痰瘀同生与痰瘀互生两个方面,痰瘀互生又包括痰瘀间的直接和间接转化。当痰瘀互结化热,则易酿生毒邪,蚀脉伤肌,发生心血管事件。因此治疗上,应详细辨析痰瘀互结的病机,或痰瘀同治,或痰瘀互治,根据痰瘀的偏重灵活用药。同时依据气血津液相关及证候动态演变,恰当配伍应用理气、补气和清热解毒药物。  相似文献   

13.
痰瘀互结逐渐成为冠心病等临床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病机,揭示痰瘀互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中医药防治此类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以冠心病动脉粥样斑块为例,从局部微环境、脂质、炎症、渗透和机械调节等方面探究痰瘀互结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主要着眼于病理实体相关的分子及其受体,并对相关分子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初步认为,痰瘀互结之“结”的病理实体为复合斑块,它的形成可能是局部微环境形成的多分子网络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14.
胃痛病因中虽多,燃烧与痰瘀互结相关,本文分别从病因病机、治法、用药三方面简要探讨了胃痛与痰瘀互结的关系及其治疗意义,认为化痰活血法配伍在治疗胃痛的全过程中,有临床指导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发掘。  相似文献   

15.
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历代医家通过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提升而来,溯本求渊能够使我们了解中医理论的发展脉络,对相关理论认识加深,探讨其中规律,以更好的促进理论的发展,进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文章在前人总结的古代医家、医籍对于痰证和瘀血证的认识及胸痹心痛病中有关痰症和瘀血证论述的基础上,对胸痹心痛病痰瘀互结证的理论渊源及中医理论如何更好的发展做简要的探讨。各代医家对痰、瘀血的认识促进了二者在胸痹心痛病中的证治认识,胸痹心痛病痰瘀互结证并非古有而是在痰症和瘀血证理论逐步完善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胸痹心痛病的病理认识及现代医家的临床用药经验总结提炼出来,具有一定时代性和合理性。中医理论发展滞缓的原因并非理论的落后,而正是其强大性和前沿性。中医理论的发展应在尊重中医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认识,通过临床检验,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痰瘀互结论治冠心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炜 《江苏中医药》2004,25(5):16-17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根据临床观察,笔者认为现代中医学对此病的论治应强调两点:一是重视病性的“邪实”方面,在疾病全过程,特别在疾病早期应以“祛邪”为主,兼顾“补虚”;二是重视“痰瘀同治”,在运用“活血化瘀法”的同时,结合“化痰软坚法”。  相似文献   

17.
从痰瘀互结型眩晕案例探讨张伯礼教授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痰瘀互结型眩晕时单纯祛痰一法往往难以奏效,张伯礼教授对痰瘀互结型眩晕的治疗见解独到,他认为痰瘀互结型眩晕的发病与"痰湿"之邪关系密切,是湿邪弥漫致血行"瘀滞"的状态引发眩晕发作,在祛除痰湿的同时往往兼以活血、清热等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缺血的基础病理特征,更易出现痰瘀等病理因素,目前痰瘀互结证发病率较高,病变程度严重,逐渐受到重视.因此,在治疗上应采取痰瘀同治的原则,随证应变,灵活运用,可改善痰瘀互结证的客观指标,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从概念形成、病机特征、舌脉辨证要点、常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痰瘀互结证的辨治进行探讨,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视久病怪病的痰瘀互结病理因素,治疗当以治气为先,首选芎归二陈汤,阳虚者加温阳之品,久病入络者加搜剔入络之品,且应兼顾补益,以防化痰祛瘀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20.
李延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几十年,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对中医传统理论有深刻领会,辨治多种内科杂证独具匠心.笔者有幸跟随李老学习,对李老治疗老年痰瘀互结型头痛感悟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