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mucth1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6.2--2022.2作者在肩关节镜下利用双排铆钉缝线桥技术治疗的23例mutch1型大结节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7例,女16例,平均52.3岁(29岁--75岁),左肩9例,右肩14例,受伤致手术时间3--12天,平均5.4天。术后随访指导被动、主动功能锻炼,术前、术后均采用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m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23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12-32个月),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感染等情况,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及体侧外旋功能满意。Constant-Mudey评分由术前的(52.20±5.50)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92.70±4.80)分;其中优20例,良1例,中2例。优良率91.3%。UCLA评分由术前的(13.24±3.18)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33.72±1.27)分;优17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5.6%。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match1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此术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无需二次手术,效果满意,为急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背景]探讨肩关节镜下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间应用肩关节镜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的16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资料.随访术后并发症,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1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6个月,平均为9个月.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后终末随访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8~100分,平均为93.75分.[讨论]应用肩关节镜技术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创伤小,诊断和治疗更加全面、准确,操作安全可靠,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许国松  翁振  林梁 《中外医疗》2014,(23):75-76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辅助经皮空心钉或缝合锚固定应用于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12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61例,采用肩关节镜辅助缝合锚固定,研究组61例,采用肩关节镜辅助经皮空心钉固定,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情况。结果 研究组愈合时间(5.37±2.01)周、疼痛情况(2.17±1.18)分、UCLA肩关节评分中疼痛(9.14±1.05)分、功能(8.79±1.57)分、前屈活动度(4.65±1.03)分、前屈力量(4.58±1.17)分、Karlsson术后疗效评分结果中29例(47.54%)优,对照组愈合时间(8.59±2.34)周、疼痛情况(5.16±1.39)分、UCLA肩关节评分中疼痛(5.31±1.02)分、功能(4.59±1.18)分、前屈活动度(2.58±1.04)分、前屈力量(2.19±1.09)分、Karlsson术后疗效评分结果中16例(26.23%)优,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各项评价标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大结节骨折应用肩关节镜辅助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及不可吸收粗缝线固定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组11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均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取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锁定钢板固定肱骨头与干骺端骨折,使用不可吸收粗缝线张力带固定大小结节。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8~26个月),术后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法进行评估,平均评分为80.5分(56~94分),优63.6%(7/11),可18.1%(2/11),差为18.1%(2/11),X线片随访将肱骨头缩小,部分吸收,完全吸收均诊断为肱骨头坏死,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肱骨头坏死率为16.7%(1/6),Neer四部分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肱骨头坏死率为60%(3/5)。结论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并肩关节前脱位手术解剖复位锁定钢板及不可吸收粗缝线有效固定,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75-77+81+169
目的比较中度移位的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9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48例(保守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5例(手术治疗组)。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X线评估骨折愈合及骨折块移位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两组患者均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保守治疗组为(77.73±3.97)分,手术治疗组为(83.42±3.7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干预与保守治疗在疼痛缓解、恢复日常生活功能方面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手术治疗可以提供更可靠的内固定,从而减少发生骨折块移位的风险,同时提供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的机会,避免肩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6年6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均利用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松解三角肌前方部分止点,暴露骨折端,识别大、小结节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用缝线缝扎于大小结节的腱骨联合处作为牵引线,骨折复位满意后,安置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术后根据骨折类型及骨质固定情况个性化指导肩关节功能锻炼,以患者术后疼痛、功能、运动范围、解剖位置为综合的肩关节Neer评分法评估其肩关节术后恢复效果。 结果 骨折术后复查X线片示:31例骨折复位满意,1例复位欠佳;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32例患者4~8个月后均达到骨性愈合,患者无肩峰撞击,无复位丢失,无肱骨头坏死,无切口感染,无螺钉松动及穿出肱骨头;以患者术后疼痛(35分)、功能(30分)、运动范围(25分)、解剖位置(10分)为综合的肩关节Neer评分法评估其肩关节功能:本组患者优28例,良2例,可2例。 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经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术后功能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对20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采取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术后配合康复锻炼,根据Neer评分法进行功能评估,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无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愈合时间2~4个月。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达95%。结论: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可以提高骨折的愈合率,减少关节功能障碍,使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肩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急性肱骨大结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e YH  Zhao JZ  Huangfu XQ  Liu WX  Zhu Y  Yang XG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1):1494-1496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急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左侧8例,右侧4例.平均年龄38岁(27~45岁).患者均为单纯急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移位超过5 mm.术后采用X光片和Constant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1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因骨块较大,均采用3枚空心螺钉加垫圈固定.平均随访18个月(14~33个月),术后骨折固定良好,骨折均得到愈合,术后终末随访Constant评分92分(86~100分).结论 肩关节镜下可有效治疗急性单纯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纯内固定(可吸收螺钉或可吸收线)与内固定联合外展支架治疗移位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12月本院41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22例采用单纯内固定(A组),19例采用内固定联合外展支架(B组)治疗,评估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分析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 41例患者均通过门诊随访3-12个月,术后A组X线评估22例患者2,例骨折移位2,0例无移位,肩关节功能平均Neer评分84.3分,Neer评分优良率为72.7%,B组X线评估19例,患者骨折均无移位,肩关节功能平均Neer评分92.6分,Neer评分优良率为94.7%,A组与B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联合外展支架治疗移位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疗效优于单纯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带线锚钉内固定修复盂唇损伤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与方法。方法:本组21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评分平均(22.3±4.1)分。全部采用肩关节镜下可吸收带线锚钉内固定修复盂唇损伤。术后肩肘固定带固定患肩4~6周,按规定程序进行康复锻炼。结果:经3~18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术后UCLA评分平均(32.3±2.6)分。优(34~35分)11例,良(28~33分)7例,中(21~27分)3例,无差病例。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患者主观满意度:均较满意。结论:肩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带线锚钉内固定修复盂唇损伤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技巧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6月,对28例肩袖损伤患者,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及MRI检查。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与肩峰下滑囊切除后,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锚钉缝合修复肩袖,使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功能评估。结果28例患者获得6~14个月的随访,平均9.8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标准评估:术前平均为12.7分,术后为34.5分;其中优24例,良4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有23例,偶感轻微疼痛或不适者有3例,剧烈运动或特殊动作疼痛者有2例,所有患者最终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双排缝合锚钉固定是修复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固定牢靠,有效增大腱骨接触面,促进肩袖一骨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带线锚钉固定修复髌骨软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髌骨软骨骨折病例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17 ~ 28岁,均为外伤致急性髌骨外侧脱位伴髌骨软骨骨折,术前Lysholm评分为(63.8±7.2),VAS评分为(8±1.7).均采取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方法修复髌骨软骨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锁定钢板加缝线技术与空心拉力螺钉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力学稳定性,探讨优化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内固定方式。方法选择信阳市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半螺纹松质骨空心钉固定,观察组采用小型锁定钢板固定并辅助不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肩袖于钢板上。两组术后外固定时间、康复锻炼方式相同,术后随访半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内固定失效率,失效后大结节骨折块上方移位距离,肩峰撞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内固定失效率、肩峰下撞击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固定骨折块辅助不可吸收缝合线缝合肩袖于钢板上,这种手术方式骨折稳定性明显高于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方式,并且患者术后可以更早接受更大强度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For partial-thickness tears of the rotator cuff, double-row fixation and transtendon single-row fixation restore insertion site anatomy, with excellent results. We compared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ouble-row and transtendon single-row suture anchor techniques for repair of grade Ⅲ partial articular-sided rotator cuff tears.Methods In 10 matched pairs of fresh-frozen sheep shoulders, the infraspinatus tendon from 1 shoulder was repaired with a double-row suture anchor technique. This comprised placement of 2 medial anchors with horizontal mattress sutures at an angle of .≤45° into the medial margin of the infraspinatus footprint, just lateral to the articular surface, and 2 lateral anchors with horizontal mattress sutures. Standardized, 50% partial, articular-sided infraspinatus lesions were created in the contralateral shoulder. The infraspinatus tendon from the contralateral shoulder was repaired using two anchors with transtendon single-row mattress sutures. Each specimen underwent cyclic loading from 10 to 100 N for 50 cycles, followed by tensile testing to failure. Gap formation and strain over the footprint area were measured using a motion capture system; stiffness and failure load were determined from testing data.Results Gap formation for the transtendon single-row repair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P <0.05) when compared with the double-row repair for the first cycle ((1.74±0.38) mm vs. (2.86±0.46) mm, respectively) and the last cycle ((3.77±0.45) mm vs. (5.89±0.61) mm, respectively). The strain over the footprint area for the transtendon single-row repair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P <0.05) when compared with the double-row repair. Also, it had a higher mean ultimate tensile load and stiffness.Conclusions For grade Ⅲ partial articular-sided rotator cuff tears, transtendon single-row fixation exhibited superior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when compared with double-row fix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的优势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使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在钢板孔中植入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分析33例患者骨折分型、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 结果 33例采用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Ⅱ型16例、NeerⅢ型13例、NeerⅣ型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8±12.3)岁、平均手术时间(102.6±29.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7.6±121.5)mL、平均切口长度(12.5±2.6)cm、平均住院时间(13.3±6.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9%。 结论 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其优势:①能够有效复位及稳定大结节及小结节骨折块;②修复损伤肩袖、降低肩袖对肱骨头的内翻应力从而减少肱骨头螺钉切出风险;③肱骨距螺钉位于骨质密度较高区域,螺钉把持力及稳定性好,能降低肱骨头内翻及螺钉切出几率;④术后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且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排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双排缝线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2月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试验方案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结果  患者12月复查时,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ysholm评分:(91.143±3.228)分vs(39.343±4.721)分,t = 60.526,P < 0.001;IKDC评分:(89.171±3.510)分vs(39.143±4.044)分,t = 69.368,P < 0.001)。  结论  关节镜下Versalok锚钉双排缝线固定法手术操作简单,即能保证撕脱骨块的稳定固定又能恢复前交叉韧带的张力,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锁定加压钢板加改良切口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加改良皮肤切口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4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采用锁骨下缘皮肤横切口切开,骨折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术后配合康复训练。观察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判断其疗效。结果:44例锁骨中段骨折均解剖复位及骨折基本复位并骨折均骨性愈合,肩关节活动正常。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切口无"蜈蚣虫"样外观。结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加改良皮肤切口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固定稳固,有利于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是锁骨中段骨折治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适于基层医院开展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罗超  刘芳  李文华  张新明  刘琦 《当代医学》2014,(18):104-105
目的:探讨缝合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湖南岳阳市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缝合锚固定手术,行改良Lysholm评分评价其术后疗效。结果术后6月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为(92.4±2.6)分。结论缝合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固定牢靠,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