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骆玉蓉  阮娜 《骨科》2015,6(3):162-164
目的 探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下肢胫腓骨骨折的全程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对我院67例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下肢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全程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骨折愈合情况和住院期间VA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虽然观察组的各项并发症例数均低于对照组,但仅有压疮一项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综合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配合中医骨折三期用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外固定支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在实施外固定支架的基础上联合中医骨折三期用药治疗,患者痛苦小,有效率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压力垫的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粉碎性Colles骨折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改进压力垫的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仍按传统夹板外固定。结果 2组在复位成功率及可靠性方面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周复查X线片,治疗组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等解剖学特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手腕部功能、活动范围、外观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VAS疼痛评分为(2.1±0.8)分,而对照组仍有多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腕部疼痛,以夜间为主,VAS综合评分为(4.6±1.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压力垫的小夹板外固定对防止粉碎性Colles骨折掌侧成角、尺侧移位及缩短畸形有明显效果,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快速康复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实施体会。方法随机将接受胫腓骨骨折手术的78例患者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其疼痛程度和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伊川县中医院2014-01—2017-01间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不同外固定方法分为2组,每组38例。手法复位后予以对照组小夹板固定治疗,对观察组行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观察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固定牢靠、疼痛轻、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切开内固定术配合消肿汤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78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均行外固定支架结合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消肿汤口服。统计2组患者术前、术后7 d、1个月、3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肿胀指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3个月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各时段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切开内固定术配合消肿汤治疗胫骨骨折,可减轻患者疼痛及关节肿胀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良好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0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中医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法治疗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建档时间不同将80例接术后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施行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遵医行为、疼痛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规范用药率、合理饮食率、积极锻炼率、控制情绪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采用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能明显提高遵医行为,减轻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成功后外固定方式的合理选择和优缺点。方法将局麻下手法复位成功的182例Colles骨折随机分为2组:夹板组92例全程应用中医小夹板外固定,综合组90例石膏外固定1~2周后改为中医小夹板外固定。结果夹板组早期1~2周内疼痛明显,VAS评分为(6.7±1.3)分,严重影响功能练习;综合组石膏外固定组1~2周内疼痛不明显,VAS评分为(3.8±1.5)分,患者耐受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周骨折愈合去除外固定后,夹板组Cooney评分优良率为80.43%,综合组优良率为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膏结合夹板外固定对手法复位成功后骨折固定可靠,对急性期肿胀疼痛和后期功能锻炼有良好的分时段、分阶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双反牵引复位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8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和随机对照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和观察组(采用双反牵引复位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42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骨折复位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P <0.01)。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观察组骨折均解剖复位;对照组39例骨折解剖复位,3例外侧关节面部分塌陷,存在轻微成角移位和缩短移位0.5~1.0 cm,但膝关节功能不受影响。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年HSS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双反牵引复位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操作简便,具有创伤小、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皮牵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纪武 《中国骨伤》2005,18(11):652-654
目的:观察皮肤牵引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加中药辨证论治对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306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3例,男104例,女49例;年龄21~65岁,平均(38.33±8.40)岁;采用皮肤牵引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加中药辨证论治。对照组153例,男102例,女51例;年龄20~64岁,平均(38.12±9.30)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8个月。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率治疗组(128例,占83.66%)明显优于对照组(108例,70.59%)(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8.69%)明显优于对照组(88.89%)(P<0.01);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38.83±3.92)d明显优于对照组(57.24±4.53)d(P<0.01)。结论:皮牵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加中药辨证论治治疗胫腓骨干骨折固定可靠,经济方便,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辅助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辅助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45例)和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4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踝关节活动度及负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折均愈合,对照组44例患者骨折愈合,1例更换粗髓内钉固定患者骨折延迟愈合。术后4个月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价疗效: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优良率为77.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手法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外固定架辅助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术中通过外固定架辅助复位并维持,避免了人工长时间牵引且难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2组患者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参数、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期间护理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疝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2 h至7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2 h至7 d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房维护及管理、病情观察及并发症预防、护理操作及技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2组疝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正骨手法复位对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采用正骨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8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61%)明显高于观察组(5.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手法复位对C3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各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复位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不施加任何镇痛药物及麻醉,直接行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外固定。比较2组复位前、中、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VAS评分。结果手法复位过程中及复位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72±0.9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76±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整复粉碎性Colles骨折,安全、有效,能很好缓解疼痛及因疼痛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罗忠开 《实用骨科杂志》2014,(12):1125-1127
目的探讨小夹板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骨折复位维持情况(桡骨前倾角、尺偏角、缩短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放射学Lidstrom分级,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评分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桡骨前倾角、尺偏角、缩短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放射学Lidstrom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45,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支架的早期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相对稳定时改用小夹板固定可有效解决患肢的早期功能锻炼问题,两种固定手段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路径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以抽签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入院24 h及72 h后,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术前术后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夹板固定和皮肤牵引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固定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按照术前固定方式分成夹板组和牵引组,每组33例。夹板组患者术前采用夹板固定,牵引组患者术前采用皮肤牵引固定。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舒适程度、疼痛程度和满意度。通过制动舒适度问卷(ICQ)评估患者在术前固定期间的舒适水平。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固定后15 min、1 h和2 h夹板组患者舒适评分均显著高于牵引组患者(P<0.05)。固定后1、2、3、4、5、6和7 d夹板组患者ICQ评分显著高于牵引组患者(P<0.05)。固定后15 min、1 h、2 h以及1、2、3、4和5 d夹板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牵引组患者(P<0.05)。固定后1、2、3、4、5、6和7 d夹板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牵引组患者(P<0.05)。夹板组患者术前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牵引组患者(P<0.05)。结论 术前夹板固定较皮肤牵引可进一步减小粗隆间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患肢皮牵引辅助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股骨干骨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3例,采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和观察组(63例,采用患肢皮牵引辅助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患肢负重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屈曲、伸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2(8.26±1.47)个月。总治疗费用、固定材料费用、扶拐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少(短)于对照组(P<0.05)。扶拐负重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伸直、屈曲活动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Kolmert评分优良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肢皮牵引辅助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效果满意,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解剖钢板内固定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52例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将本院收治的5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观察患者疗效、觉模拟量表(VAS)、足踝外科学会(AOFAS)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2%)与对照组(73.1%)相比,其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及AOF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而AOF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则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率(7.6%)与对照组(23.1%)相比,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联合带线锚钉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