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对5例行CABG的患者采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中剩余的大隐静脉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内膜情况。结果术中采集大隐静脉桥血管1支~3支,采集时间为25 min~42min,5例患者术后均无下肢皮肤切口感染、下肢水肿、淋巴管炎、脂肪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平均卧床2d~3d。术后3个月,5例均无心绞痛复发及心肌梗死。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内窥镜采集的大隐静脉内膜完整。结论 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并发症,尤适用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内窥镜与传统开放式获取大隐静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298例采用内窥镜静脉采集法(EVH)行CABG的患者(EVH组),并与同期309例采用传统切开静脉采集法(CVH)行CABG的患者(CVH组)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获取静脉时间、获取静脉长度、静脉桥数、总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切口血肿、局部皮肤坏死、皮炎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EVH组患者住院期间腿部疼痛(17.4%比51.1%,P=0.000)、住院期间腿部水肿(0.7%比32.7%,P=0.000)及淋巴漏(0比7.4%,P=0.000)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BG术中应用EVH能够显著减轻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术式,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患者对手术质量要求的提高,微创技术近年成为冠状动脉外科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技术的学习曲线及减少对大隐静脉的损伤、提高移植血管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经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移植物组(200例)和桥式切开采集大隐静脉移植物组(50例)。比较两组术中大隐静脉损伤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完整学习曲线后,两组大隐静脉直接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0.44)个vs.(1.23±0.51)个,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min vs.(38±6)min,P>0.05]。经过100例采集经验后,内窥镜组手术时间缩短[(27±4)min vs.(38±6)min,P<0.05];内窥镜采集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低(0%vs.22%,P<0.05)、血肿发生率低(0%vs.4%,P<0.05)。结论保证足够的培训期,拥有合理的采集技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对大隐静脉移植物的直接损伤与桥式切开采集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伤口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与直视切开采集大隐静脉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5年4月~2010年1月行CABG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冠心病患者268例。根据大隐静脉的采集术式分为两组,使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的患者进入内镜组(EVH组,n=129),采用直视切开采集大隐静脉的患者进入切开组(OVH组,n=139),应用64排螺旋CT(64-MSCT)对比分析手术后3个月、1年、3年大隐静脉桥通畅率。结果 EVH组与OVH组术后3个月、1年、3年大隐静脉桥通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8.0%vs.85.6%),(78.9% vs.79.9%),(72.2% vs.71.8%), P<0.05],但EVH组采集时间更长[(50.23±5.87)min vs.(38.65±7.96)min],破损情况更多[(1.51±0.19) vs.(0.84±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和直视切开两种采集方式的大隐静脉桥近、中期通畅率接近,但内窥镜法采集时间较长,静脉破损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EVH)在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应用以及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间,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1病区73例采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的CABG术早期、中期结果。结果:下肢切口为(4.0±2.0)cm;大隐静脉取材长度(32.1±6.8)cm,获取时间为(50.0±12.9)分钟。静脉壁损伤需要7-0Prolene线修补的漏口数平均为1.3个。1例术中转为开放获取大隐静脉,所有患者术后无下肢切口感染。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死亡事件发生。随访65例,随访时间1~34个月。冠状动脉CTA显示大隐静脉总体通畅率为86.0%。结论: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可能带来良好的早期和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 目的 对比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常规切开与内窥镜法采集大隐静脉下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内窥镜下采集大隐静脉用于高龄CABG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06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高龄患者196 例,分为内窥镜静脉采集组(EVH 组,98 例)和常规切开静脉采集组(CVH 组,98例),比较两种静脉采集方法的术后下肢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 与CVH组相比,EVH组在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均小于CVH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采集的大隐静脉质量、总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明显降低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下肢并发症的发生率,早期效果满意。内窥镜采集大隐静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对于高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是安全的和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内窥镜采集静脉技术已经运用于冠脉旁路移植术,以减少术后的伤口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其学习曲线较长,如何尽量减少对大隐静脉的损伤,提高移植血管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仍有待研究。方法我们对比研究了150例冠脉旁路移植术中大隐静脉的损伤情况和术后伤口并发症,其中分为经内窥镜采集静脉移植物病人组(100例)和桥式切开采集静脉移植物病人组(50例)。移植物的采集方法由外科医生决定。术中出现静脉分支直接断裂处距离静脉主干≤1mm,需要缝线修补视为大隐静脉直接损伤,统计两组术中静脉损伤情况、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血肿以及患者主诉症状。结果内窥镜采集静脉移植物病人组(100例)和桥式切开采集静脉移植物病人组(50例)。完整学习曲线后的大隐静脉直接损伤无明显差异[(1.22±0.44)个vs.(1.23±0.51)个,P>0.05],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38±4)min vs.(38±6)min,P>0.05],内窥镜采集组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低(5%vs.22%,P<0.01)、两组血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6%vs.4%,P<0.05),患者轻度不适感无明显差异(20%vs.18%,P<0.05),内窥镜采集组患者中、重度不适感较低(11%vs.26%,5%vs.20%,P<0.01)。结论术者应树立在采集过程中对静脉移植物"No touch"的观念。必须保证足够的培训期,拥有合理的采集技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中内窥镜采集静脉和桥式切开采集静脉对静脉移植物的直接损伤无明显差异,其伤口并发症明显减少。但两者静脉移植物的远期狭窄差异仍需合理的前瞻性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采集小腿大隐静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OPCABG患者269例,根据小腿大隐静脉取材方式将患者分为,内窥镜血管采集(endoscopic vein harvesting,EVH)组和全程切开(open vein harvesting,OVH)组,比较两组取材时间、取材质量、切口并发症、围术期和术后近期随访时的临床效果及患者评价。结果:EVH组取材长度、血管质量和取材时间可满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需要。与OVH组相比,EVH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和下肢水肿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皮下组织瘀斑发生率较OVH组高。取材时间EVH组平均35 min,OVH组平均4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端吻合口数目EVH组3.2个/例,OVH组3.1个/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4~5个月,均无心绞痛再发。结论:CABG术中采取EVH取小腿大隐静脉的方法有效可行。其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取材质量良好、切口小、并发症更少,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家立  张广福 《山东医药》2004,44(33):66-6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成功率为98%左右.术后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保证手术高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SD大鼠腹腔注射L-精氨酸制备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模型。透射电镜下观察肺脏组织超微结构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MMP-9在大鼠肺脏、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对ANP死亡患者尸检的肺脏和胰腺标本蜡块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ANP大鼠肺泡基底膜水肿、坏死、断裂,肺脏间质水肿、坏死、大量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内皮水肿、坏死、断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肺间质、基底膜及间质浸润的炎症细胞和胰腺间质、基底膜均MMP-9表达阳性。ANP尸检标本胰腺和肺脏组织有明显的坏死和结构破坏,且MMP9表达阳性。结论 MMP-9在ANP大鼠和死亡患者胰腺和肺脏组织表达均阳性,MMP-9可能在APALI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