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踝足矫形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超声水囊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组则在观察组干预基础上辅以踝足矫形器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1个月后发现对照组CSI、FMA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rt;0.05);治疗组与观察组CSI、FMA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发现对照组、观察组CSI评分较治疗1个月时增加,治疗组CSI评分则较治疗1个月时继续降低(P<0.05);各组患者FMA、FIM评分均较治疗1个月时增加,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观察组CSI、FMA及FIM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3组患者BBS评分在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持续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BBS评分在上述时间点均显著优于观察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超声水囊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踝足矫形器治疗能进一步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肉痉挛、提高其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联合踝足矫形器(AFO)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内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3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内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BTX-A局部注射治疗,并于BTX-A注射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上述干预基础上穿戴AFO进行辅助治疗,每天AFO穿戴时间≥6h,每周治疗7d,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时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评级(MAS)、Clonus量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最大步行速度、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2周、4周及12周时2组患者下肢MAS评级、Clonu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时2组患者下肢MAS评级均较治疗4周时有不同程度上升,此时观察组MAS评级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发现观察组Clonu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2周、4周时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FAC评级及MB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发现观察组患者下肢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FAC评级及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BTX-A局部注射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内翻基础上辅以AFO干预,能增强抗痉挛效果,延长疗效持续时间,进一步改善患侧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器(AFO)联合A型肉毒毒素(BTX-A)肌肉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疗效。 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BTX-A肌肉注射与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FO训练,与其运动康复训练同步。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和6个月,使用量角器测量踝关节的被动背屈角(APROM),改良Ashworth量表的评分(MAS)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站立)和E区(走跑跳)评分。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APROM、MAS和GMFM(D、E)分别为(109.25±12.38)°、(3.12±0.56)分和(55.32±11.23)分,与对照组[(107.11±13.44)°、(3.05±0.66)分和(56.21±10.81)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APROM、MAS和GMFM评分在治疗后1、3和6个月时与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ROM、MAS和GMFM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的评估指标比较,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FO联合BTX-A疗法能进一步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痉挛程度,减轻尖足异常姿势,维持时间更持久。  相似文献   

4.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目的:从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两方面来研究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和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在穿着AFO和不穿着AFO的情况下评测10m最大步行速度和生理消耗指数(PCI)。结果:患者的步行速度在穿着AFO情况下比不穿着AFO情况明显提高(P<0.01);患者的PCI在穿着AFO情况下比不穿着AFO情况明显降低(P<0.01),步行速度较慢的患者PCI较步行速度较快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P<0.01)。健康人在穿着AFO情况下不但步行速度并没有得到改善(P>0.05),PCI反而明显升高(P<0.01)。结论:AFO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步行速度越接近健康人的步行速度的偏瘫患者,AFO对步行效率改善程度也就越小。  相似文献   

5.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两方面观察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6/2006-08郾城中心医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以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①所有受试者分别在佩带和不佩带踝足矫形器的情况下评测10m最大步行速度和生理消耗指数,观察踝足矫形器对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的影响。②根据在不佩带踝足矫形器时的最大步行速度将脑卒中患者分成低速组、中速组和快速组3组,比较各组在佩带和不佩带踝足矫形器情况下的10m最大步行速度和生理消耗指数。结果: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佩带踝足矫形器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步行速度比不佩带时明显加快[(50.1±14.4),(43.2±14.3)m/min,P<0.01],对照组步行速度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②在佩带踝足矫形器情况下,脑卒中患者的生理消耗指数较不佩带时降低(0.92±0.15,1.02±0.18,P<0.01),对照组生理消耗指数较佩带时增高(P<0.01)。③低、中快速组患者的步行速度在佩带踝足矫形器时比不佩带明显增加(P<0.01),且3组步行速度改善值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低、中快速组患者的生理消耗指数在佩带踝足矫形器时比不佩带时明显降低(P<0.01),但低速和中速组患者生理消耗指数较快速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踝足矫形器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步行效率,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踝阵挛及下肢功能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4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1)。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将A型肉毒毒素400U注射入腓肠肌、比目鱼肌及胫后肌;对照组给予巴氯芬30mg/d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踝阵挛分级法、Biodex步行测试仪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踝阵挛分级、步速、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健侧/患侧步长比、健侧步行所占时间比和患侧步行所占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踝阵挛分级、步速、健侧步长、患侧步长、健侧/患侧步长比、健侧步行所占时间比和患侧步行所占比分别为均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口服巴氯芬相比,短期内,A型肉毒毒素能更好地减轻踝阵挛,提高步速,改善患者步行质量。  相似文献   

7.
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踝足矫形器(ankle-foot orthosis,AFO)对偏瘫患者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30例偏瘫患者在步态分析实验分别穿鞋和赤足行走两次,用摄像机录下患者的步行过程,用运动动态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穿AFO者穿鞋和赤足的步行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穿AFO者穿鞋与穿AFO者穿鞋加AFO时步行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穿AFO者与穿AFO者赤足时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8.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踝足矫形器能增加来自足部及腿骨皮肤感受器的输入信息反馈,改善踝关节位置觉,促进大脑功能重组。 目的:系统评价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康复效果。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踝足矫形器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6月。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合并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研究,4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相比,踝足矫形器连续治疗对改善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及10 m 最大步行速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对其余指标如步速、左右步幅差及平衡功能等仅作了描述性分析,提示踝足矫形器是通过改善异常步态、步行速度、步频、步态周期、空间不对称、踝关节肌痉挛和平衡等,达到改善步行功能的目标。在时间不对称、双支撑相延长和跨步长等指标上无明显改变,不能确认踝足矫形器在这些指标变化中的作用。现有资料显示,踝足矫形器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国际生物力学学院(ICB)矫形鞋垫联合踝足矫形器(AFO)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AFO步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ICB矫形鞋垫联合AFO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起立和行走计时测试(TUGT)、10m最快步行速度(10m MWS)测试以及Berg平衡量表(BBS)测试对2组患者的步行功能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TUGT、10m MWS、BB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TUGT、MWS和BB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对照组TUGT(P=0.014)、MWS(P=0.021)、BBS(P=0.025);观察组TUGT(P=0.008)、MWS(P=0.004)、BBS(P=0.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UGT、10m MWS和BBS评分分别为(21.2±6.5)s、(49.4±5.7)m/min和(50.8±6.1)分,其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UGT(25.4±4.5)s、10m MWS(41.6±5.6)m/min、BBS评分(45.5±5.2)分],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UGT(P=0.036)、MWS(P=0.017)、BBS(P=0.016)]。 结论 ICB矫形鞋垫联合AFO较单独应用AFO能更好地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玉英  刘孟  昝明  郭能峰  傅皞 《中国康复》2013,28(4):274-275
目的:观察佩戴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改善的程度。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给予佩戴50S1动态踝足矫形器7d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测佩戴AFO前后的步态空间域参数和步态时间域参数。结果:佩戴7d后,脑卒中患者步态空间域参数中平均步幅宽患、健侧均较佩戴前下降(P〈O.05),平均步幅长、步伐长和平均步向角患、健侧均较佩戴前增大(P〈0.05,0.01);步态时间域参数中步速、步频和双支撑相百分比患侧、健侧均较佩戴前明显增加,(P〈O.01),单支撑相和摆动相百分比患侧较佩戴前明显增加、健侧较佩戴前下降(P〈O.01)。结论:佩戴AFO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的稳定性,患、健侧的步速、步频均明显提高,并且佩戴后即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D打印踝足矫形器与传统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7例。2组患者均给予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站立及步行功能训练等。在进行站立及步行训练过程中,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均分别全程穿戴3D打印踝足矫形器或传统踝足矫形器,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WT)、6分钟步行测试(6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对2组患者的步行速度、步行耐力及动态平衡能力进行评估;同时检测2组患者步行时双侧下肢股直肌、胫骨前肌及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EMG),并比较上述肌肉健/患侧iEMG比值,以评估患侧下肢肌肉激活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10MWT、6MWT及TUG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10MWT、6MWT及TUGT[分别是(22.5±3.6)s、(136.6±23.3)m和( 19.1±3.0)s]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股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健/患侧iEMG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肌肉健/患侧iEMG比值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穿戴3D打印矫形器或传统矫形器均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速度、步行耐力及动态平衡能力,促进患侧下肢肌肉激活,降低其跌倒风险,且以穿戴3D打印矫形器的疗效相对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踝足矫形器(AFO)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促进作用及因素分析。方法:将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2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实验组采用AFO与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康复干预治疗。发病3个月时,使用索尼PC330E型数码摄像机录下患者在明显标记的步行道上行走过程,用Quick Time中文版6.0播放软件播放,经慢放、图像分解获得步态周期和各时相的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个月时,两组的步态周期和患肢/健肢步长(空间不对称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AFO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周期及各时相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向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以探讨A型肉毒毒素对其上肢肌肉痉挛及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32例脑卒中患者,其偏瘫侧上肢屈肌痉挛Ashworth评级为2~3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选择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注射A型肉毒毒素,随后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未给予A型肉毒毒素注射,仅单纯进行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6周及12周时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指标包括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检测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偏瘫侧上肢肌痉挛情况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肌痉挛改善幅度以治疗后第2周时最为显著,随后改善幅度有所减缓,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一直持续至治疗后第12周;同时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各相应疗效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肌张力,并对改善患肢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疗效至少持续12周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腿三头肌局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脑卒中患者胫神经F波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按患者意愿和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步行训练、平衡训练、肌力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前,实验组在电刺激引导下接受患侧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BTX-A注射治疗,总剂量300 IU,BTX-A注射只进行1次.选择患侧下肢胫神经行F波检测,使用改良式Ashworth量表评定肌张力,起立步行测试和10 m自由步行测试评价患者步行能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①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胫神经F波波幅分别为(387.8±48.7)μV和(375.6±56.6)μV,2组的F/M值分别为(31.4±5.6)%和(28.6±5.4)%,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胫神经F波波幅和F/M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2组间同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分别为(3.76±0.67)分和(3.86±0.54)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为(1.87±0.87)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为(3.36±0.87)分,较治疗前略有下降(P>0.05),但2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UG测试时间分别为(45.6 ±7.5)s和(46.4±8.9)s,2组患者10 m自由步行测试时间分别为(44.6±8.4)s和(43.8 ±9.1)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TUG和10 m自由步行测试时间分别为(24.1±10.3)s和(24.5±9.8)s,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减少不明显(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TUG和10 m自由步行测试时间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局部注射肉毒毒素(BTX)可降低相应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的F波波幅,BTX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希瑞  张静  孙杰  王芝静  贾汝福 《中国康复》2019,34(10):518-520
目的:探讨可调节踝足矫形器配合针灸治疗在脑出血偏瘫患者足畸形及步行能力改善方面的影响。方法:86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戴可调节踝足矫形器。治疗6周后统计足下垂及足内翻畸形率,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Holden功能步行分级(FAC)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足下垂或足内翻畸形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2组患者B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FAC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FAC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调节踝足矫形器配合针灸治疗可有效减少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足下垂和足内翻畸形,改善平衡能力、步行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组(动踝组,n=22)、固定式踝足矫形器组(固踝组,n=20)和单纯康复组(康复组,n=20),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动踝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站立及行走训练中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固踝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站立及行走训练中使用固定式的踝足矫形器,进行站位平衡、重心转移及行走训练,每天使用超过2h。观察治疗8周后患者的步态、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等。结果:经康复治疗8周后,动踝组步行能力和ADL能力均有明显改善.动踝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固踝组及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的提高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肌电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反向牵拉指压法"进行非肌电引导下定点后多点注射治疗,注射后次日开始进行痉挛肌牵伸及功能训练,注射后1周配戴AFO或KAFO,并强化康复训练.注射前及注射后3天、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听取父母的报告,观察内收肌角、直腿抬高角、腘窝角、踝背伸角,痉挛肌改良Ashworth分级及粗大运动评分的变化.结果:①父母的报告:起效时间为注射后6-72h,到达高峰时间为1-2周,疗效维持>3月,有少数患儿1-2个月后疗效开始减弱.痉挛严重,注射剂量>24U/kg体重的10例患儿,于注射后24h出现无力、食欲减退等副反应,并在3周至1个月消失;②内收肌角、直腿抬高角、腘窝角、踝背伸角自注射后3天开始显著增大(P<0.05),1个月时达高峰(P<0.001),至3个月后又有变小,但并未回复到注射前;③痉挛肌改良Ashworth分级与关节活动度的变化规律一致;④粗大运动评分(GMFM-66)1个月后显著改善(P<0.05),并在随后的观察中持续性改善;⑤疗效及副反应与剂量呈显著相关.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矫形器及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非肌电引导的徒手定位注射技术经济、便捷、有效,多点注射技术有可能减少由于高剂量带来的远处副作用及非靶肌的扩散.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对痉挛肌肉加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于治疗前,治疗4周、12周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MAS、FMA、BB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局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痉挛性下肢瘫痪的肌肉痉挛、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9.
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观察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法上加用踝足矫形器。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独立和监视步行者共24例(80%),对照组17例(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10m最大步行速度(42.6±14.7m/min)比对照组(38.7±13.9m/min)快(P<0.05);康复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踝足矫形器可加快脑卒中患者步行速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董燕  吴涛 《中国康复》2020,35(2):108-112
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oNT-A)出现之前,局部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口服抗痉挛药物以及注射酚类物质。口服抗痉挛药物包括巴氯芬、丹曲林、氯硝安定等,容易出现全身不良反应,且效果较差[1]。酚类物质注射操作困难,可引起感觉异常的并发症,效果持续时间及有效性并不确定[2]。痉挛可以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困难,对有残存肌力的患者也可造成主动运动功能的障碍[3]。还可以引起疼痛等不适感,影响患者的形象,造成自卑等心理障碍[4]。BoNT-A的出现彻底改写了局部肌张力增高治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