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跃  王海波  李莉 《中国康复》2014,29(6):450-451
目的:探讨跪位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2组均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跪位平衡训练法,观察组采用跪位躯干强化训练法。治疗前后分别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测试(TUGT)评定患者平衡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TUG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跪位躯干强化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丛笑  郄淑燕  李伟  汪杰  陈颖 《中国康复》2019,34(3):138-141
目的:探讨基于体感互动的综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体感互动综合平衡训练组(观察组)18例和传统平衡训练组(对照组)17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平衡训练,观察组利用体感互动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游戏项目进行平衡训练、躯干控制训练和下肢力量训练的综合平衡训练。治疗期间均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静动态平衡功能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睁眼站立、闭眼站立、脚前后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和稳定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1),对照组在睁眼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和稳定时间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0.01),脚前后站立和闭眼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体感互动的综合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平衡训练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静动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下肢Fugly-Meyer评定(FMA)、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FAC、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TUG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对偏瘫患者可更好地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的影响。方法4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共6 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y-Meyer 评定(FMA)下肢运动功能部分、Holden 功能步行分级(FAC)、Berg 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FAC、BBS、TUG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本体感觉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1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Biodex平衡功能分析训练仪进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2组FMA、BI、BBS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较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强化膝关节(0 ~ 15°)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0~ 15°)强化控制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TUGT)、最大步行速度(MWS)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能力、10m最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在BBS、TUGT及MWS评分比治疗前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膝关节(0~ 15°)控制训练,可以纠正患者膝关节过伸,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效地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对伴有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伴共济失调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绳带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和站立平衡步行训练。绳带组采用弹性绳带加压下进行站立位平衡和步行训练方案。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测试(10MWT)、3米起立-走测试(TUGT)及共济失调等级评定量表(SARA)的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BBS和10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TUGT和SAR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绳带组的BBS评分和10MW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UGT和SAR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能显著提高伴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平衡训练和传统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2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接受“城市驾车”“驾船”“小径遭遇”等3 种VR游戏训练,对照组接受传统平衡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4 周后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定,采用平衡测试仪对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和稳定极限进行测量。结果训练后,两组BBS和TUGT评分均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0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训练后两组患者部分姿势稳定性和稳定极限参数均较训练前改善(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VR的平衡训练较传统的平衡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动静态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前给予局部肌肉振动治疗对偏瘫患者的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常规康复组(对照组,n=25)和振动结合常规康复组(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每周5次,每次30min,共4周。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前给予局部肌肉振动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 行走”计时测定(TUGT)和最大步行速度(MWS)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步行及平衡能力的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间BBS、TUGT及MWS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4周后,2组BBS、MW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5),TUGT评分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的BBS、MW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UGT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局部肌肉振动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偏瘫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太极"云手"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亚急性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平衡功能训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视觉反馈太极"云手"训练。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通过Balance诺衡视觉反馈平衡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姿势图平衡参数评估, 通过microFET2型便携式肌力测试仪对患者下肢肌力进行测试, 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10米步行时间测试(10MWT)、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评估患者平衡能力、下肢肌力、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BS、TUGT、10MW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对照组仅有TUGT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观察组BBS、10MWT及MB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偏瘫侧股四头肌(QUA)、胫前肌(TA)、腓肠肌(GAS)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强(P<0.05), 对照组偏瘫侧QUA、...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害怕跌倒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降低害怕跌倒,提高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大连康复疗养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自行研制的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治疗。于治疗前(M0)、治疗1个月(M1),治疗3个月(M3)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中文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及起立-行走测试(TUGT)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M0、M1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3,实验组BBS评分(39.48±2.35)分、MFES评分(87.47±11.67)分、TUGT计时(21.06±1.80)s较对照组BBS评分(38.09±1.13)分、MFES评分(80.76±10.45)分、TUGT计时(22.82±2.10)s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降低害怕跌倒,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平衡训练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负重率生物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的训练方法。以上平衡训练两组均进行30min/d,6d/周,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功能性前伸测试(MFRT)评定平衡与步行功能。结果:6周治疗后,两组的BBS和MFR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TUGT较治疗前缩短(P<0.01);观察组的BBS、TUGT和MFRT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结论:在常规平衡训练基础上,负重率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的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ro-Kin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Pro-Kin平衡仪训练,对照组另外给予常规平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采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跌倒风险。结果:治疗后,2组BBS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分级、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BBS及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跌到风险评估显示,观察组跌倒风险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Pro-Kin平衡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评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验室定量测定的静态平衡与临床评定的动态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两者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结局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对19例患者用重心摆动测定法评定静态平衡;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定动态平衡;用功能独立性测量(FIM)和10m最大步行速度评测(MWS)来评定功能结局.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确定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之间的关系,确定静态和动态平衡评定与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心摆动测定参数与BBS之间呈中度负相关(r=-0.705--0.475,P<0.05);闭眼重心摆动测定参数与TUGT之间呈中度的正相关(r=0.508-0.583,P<0.05).重心摆动测定参数与FIM-A和MWS之间无相关性(r=-0.048--0.296;r=-0.404--0.01,P>0.05),BBS与FIM-A和MWS之间呈高度的正相关(r=0.752;r=0.700,P<0.001),TUGT与FIM-A和MWS之间呈高度的负相关(r=-0.600,P<0.01;r=-0.817,P<0.001).结论在实验室中测定的静态平衡结果与在临床上评定的动态平衡结果是相关联的,但是动态平衡评定比静态平衡评定更能有效地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结局.  相似文献   

15.
李雪明  刘孟  吴建贤 《中国康复》2019,34(9):465-468
目的:探讨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以及ADL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4例,生命体征平稳后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双足平行位进行坐站-站坐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患足置后下坐站-站坐训练;2组患者均接受4周,每周5次,每次30min的坐站-站坐训练。训练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MBI)评定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平衡评估系统测试2组患者训练前后坐位静态下压力中心点的轨迹长及轨迹面积(COP-SL、COP-SA)、训练后独立完成坐站及站坐的时间、双下肢负重对称性(WBasym)。结果:训练后,2组患者CoP-SL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1),2组患者CoP-SA、BBS及MBI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的BBS及MBI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1),2组的坐位平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4周后,观察组完成坐-站转移所需的时间、健侧下肢负重、WBasy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足负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完成站-坐转移所需的时间、健/患侧下肢负重、WBasym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能更好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以及ADL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偏瘫康复综合治疗后增加一般肌力训练,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Pro-Kin平衡测试仪评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结果 Berg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e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erg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的提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均有显著减少,但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力量训练结合常规康复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