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不得法或防护不当易留后遗症,因此重视面瘫早期的治疗及预防意义重大。王育勤教授临证中认为本病病机与痹证相同,从而提出"从痹论治"的观点,发病初期宜以祛风散寒,通络除痹,扶正补虚为主要治法,临床收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异病同治的基本思想,拓宽面瘫的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面瘫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共识,王长垠教授有近40年中医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经验,疗效满意。他认为面瘫是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外邪乘虚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经脉失养,肌肉驰缓不收,以虚、风、痰、瘀为其基本病机,提出分期论治,急性期以祛风为总则,依据病邪的不同而分别采取散寒、清热,除湿之法,恢复期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治则,恢复后期以益气养血,柔筋止痉为治则,并采用针灸结合,治疗过程中注意配伍。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茎乳突孔内非特异性炎症引起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刘向哲教授认为该病发病机制为素体虚弱、外邪侵袭,导致经络不通,经脉失于濡养所致,常以风寒外感型较常见。通过30年的临床实践,刘教授运用中医药分期辨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急性期和稳定期以祛风化痰为主,辅以利湿解毒,活血通络。恢复期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风通络,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阎小萍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为肾虚督寒、瘀血阻络,并提出以补肾强督、活血通络为主,辅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通过论述阎小萍教授治疗大偻的遣方用药特点,反映出阎教授临证用药独具匠心,其诊治风湿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是中医药治疗痹病优势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炎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病机多为热毒壅盛,风痰阻络,胡志强教授擅长运用牵正散加减治疗面神经炎,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古今文献分析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探讨特发性周围性面瘫与中医风痰瘀阻证的关系,认为风痰瘀血是周围性面瘫发生的重要因素,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是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康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2):101-102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祛风通络类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中医针灸科收治的门诊面瘫(周围性面瘫)病人均采用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配合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按中医辨证分型。随证加减治疗患者150例,一周为一疗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50例中147例治愈,2例显效(属于年老体弱),1例有效(因车祸外伤引起),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本方法通过补气活血、祛风通络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李菊莲主任医师将周围性面瘫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李老师在面瘫急性期重用风穴,用泻法以祛风,常用穴位:风池、风府、太冲;发病初期用缪刺法针刺健侧,取穴宜少,手法宜轻,常选用双侧耳尖点刺放血以活血祛风.李老师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牵正散辨证加减治疗,常加白芷、菊花等引经药,直达病所.风寒阻络者加...  相似文献   

9.
王宝亮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急性起病,病情进展迅速,控制或预后不当易复发,严重者可留后遗症。王宝亮教授在治疗周围性面瘫过程中初期以"风、痰、毒"论治,主要分型是风痰阻络证和风毒阻络证。恢复期以"痿"论治,主要分型是肝肾阴虚证、脾虚痰阻证,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病。本文通过对周围性面瘫46例患者进行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以及局部穴位按摩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药治疗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会卿教授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师从李振华、朱良春、娄多峰等多位国医大师,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研究30余年,擅长风湿病的中医药治疗。郭教授临证采用中医辨证理论分型论治足痹,针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运用补肾填精壮骨之法治其本,或祛风散寒除湿、或活血化瘀通络治其标,扶正、祛邪、通络之法相互配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辨证论治,灵活变通,颇获佳效。  相似文献   

12.
根据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关节炎期、慢性关节炎期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辨证论治。认为急性关节炎期中医辨证多为湿热痹阻证,予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治疗。慢性关节炎期多辨证为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损证,应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补益肝肾化瘀通络方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介绍高彦彬教授从络病论治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RG)的临床经验。高教授认为ORG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治疗应辨证论治结合分期论治:早期(肾络瘀滞)分为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肝郁胃热证,治以祛邪为主,运用健脾化湿通络、清化湿热通络、疏肝清热通络法;中期(肾络瘀阻)分为肺脾气虚兼湿邪内蕴、肝肾阴虚兼湿热下注证,治以扶正祛邪,运用益气化湿通络、补肝肾清湿热法;晚期(肾体劳衰)分为气阴两虚兼湿热蕴毒、脾肾阳虚兼痰瘀互结证,治以扶正为主,运用益气养阴兼利湿解毒、温补脾肾兼化痰活血通络法。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是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所致。风邪入中是导致周围性面瘫的重要因素,不论中药还是针灸治疗均以祛风为原则,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病程等加减运用中药及选择穴位,达到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的目的。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有效地提高治愈率,尽早地消除患者的痛苦,并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肺间质纤维化从络病辨治探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崔红生  邱冬梅  武维屏 《中医杂志》2003,44(12):946-947
探讨肺间质纤维化与中医络病学说关系.提出肺络痹阻是肺间质纤维化的基本病机特点,“肺痹”与“肺痿”反映了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阶段,分期论治、活血化痰通络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6.
袁东  章永红 《吉林中医药》2013,33(6):557-558
中医以“络脉络病”理论为指导,认为“肺络痹阻”是肺癌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病机,提出以“通络法”治疗肺癌,具体包括行气通络、化痰通络、活血通络和搜风通络法,临床运用时须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掌握不同药物的药性和配伍特点,以利于提高临床疗效,达到肺络通畅,邪去正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祛风通络。化痰理气治疗舌麻症舌麻症,属中医“舌痹”范畴。金师经验,此病多为风痰阻络,致络脉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证以全蝎祛风通络,草决明、勾藤、刺蒺藜等平肝熄风,胆星、法夏、天竺黄、白芥子等化痰通络,佐川芎、当归等活血之品,使络脉通达,痰浊俱祛,配陈皮,寓理气于化痰活血之中,使痰化风祛,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肥胖性高血压多从痰论治。络病病变与高血压血管重塑发病机制相关。杨传华教授在基于络病理论的基础上,认为肥胖性高血压的病因为痰湿体质,多食少动;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脾失健运,痰阻络痹;治疗上以平肝补肾运脾、活血化痰通络为基本原则,分别从痰热、寒痰、痰湿、痰瘀论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祛风通络饮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河北省遵化市中医门诊部(064200)卢国莲解放军二五五医院(唐山,063000)王胜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医药疗法,祛风通络饮,治疗应用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15岁,...  相似文献   

20.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中医学认为其病机总属面部经络痹阻,不通则痛,历代医家多从风寒侵表、火热灼络、瘀血阻络论治.孙西庆教授总结其临床经验,独辟蹊径,提出“湿热”也是本病主要病因之一,病位主要涉及少阳、阳明二经,治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络,重用小柴胡汤、葛根芩连汤,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