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大鼠膝关节软骨胶原纤维形态学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雄性SD成年大鼠分为对照组、低强度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及高强度运动组。3个运动组大鼠分别进行低、中、高强度跑台运动。于实验进行8周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取膝关节软骨标本行天狼星红-饱和苦味酸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排列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Ⅱ型胶原(Col2)含量;另外本研究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软骨biglycan(BGN)、fibromodulin(FMOD)及Ⅱ型胶原(Col2)mRNA表达。 结果对照组膝关节软骨胶原纤维排列规则;低、中强度运动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而高强度运动组胶原排列不规则、细纤维数量增多;高强度运动组Ⅱ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低强度运动组软骨细胞Col2 mRNA表达明显增高,高强度运动组BGN mRNA表达明显增高。 结论低、中强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关节软骨正常结构及功能;高强度运动能促使关节软骨Ⅱ型胶原纤维减少、排列紊乱,但软骨自我修复可能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2.
不同强度的主动运动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主动运动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强度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对照组自由活动,实验组每天按照不同的运动强度进行跑步训练。8周后处死大鼠,切取膝关节关节软骨,以苏木素伊红(HE)及甲苯胺蓝染色、透射电镜等观察不同强度的主动运动对关节软骨形态结构、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运动8周后,低、中强度运动组软骨表面完整,软骨层的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高强度运动组软骨表面部分缺损,表面粗糙,软骨层的厚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低、中强度运动组软骨负重区蛋白多糖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高强度运动组负重区蛋白多糖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透射电镜显示:低、中强度组软骨表面可见明显的圆形突起,膜样胶原纤维连续,而高强度运动组软骨表面圆形突起减少,部分表层胶原纤维暴露。结论:不同强度的主动运动对大鼠膝关节软骨具有不同的作用。低、中强度的主动运动可以增加软骨表面厚度、明显改善关节软骨的代谢,尤以中等强度的作用更明显;高强度的主动运动可能对关节软骨产生破坏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强度运动对大鼠关节软骨及大鼠膝关节液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各10只。高强度运动组进行8周高强度跑台运动。对照组不进行运动跑台。8周后取大鼠股骨髁病理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关节液中COMP水平。结果高强度运动组大鼠膝关节出现关节软骨损伤表现,关节液中COM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强度运动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创伤性关节炎与COM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强度运动对大鼠关节液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及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各10只,高强度运动组行8周高强度跑台运动,对照组不进行运动训练;8周后取大鼠股骨髁软骨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其组织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2组大鼠关节液COMP水平。结果高强度运动组大鼠膝关节出现不同关节软骨损伤的表现,关节液COMP水平((14.1±2.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6±1.4)μg/L))(P〈0.05)。结论高强度运动可造成关节软骨损伤,关节液中COMP表达水平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适量的运动是维持正常关节组织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过度运动或制动均可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安静组、低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6周后ELISA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并行蕃红-O染色、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Mankin评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高强度运动组Mankin评分、血清及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均显著高于安静组与低强度运动组(P<0.05),基质糖氨多糖及Ⅱ型胶原含量均显著低于安静组与低强度运动组(P<0.05);低强度运动组与安静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高强度运动可造成大鼠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且软骨运动性损伤可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关节液及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各12只.高强度运动组进行6周高强度跑台运动.取各组大鼠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及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在大鼠滑膜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关节液中IL-1β水平.结果高强度运动组大鼠膝关节出现关节软骨损伤和滑膜炎表现,关节液中IL-1β的表达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滑膜组织中IL-1β的表达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结论高强度运动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滑膜炎症,以及关节液、滑膜中IL-1β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高脂血症可导致大鼠骨质疏松,适量运动可增加骨密度,但短期运动对高脂血症导致骨质疏松的雄性动物骨密度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短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雄性高脂血症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几=8)、高脂血症组(n=9)、运动干预组(n=9)。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他两组喂饲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持续4周。运动干预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每周训练5d,共4周,每天强度为:第1周15min,速度15m/min 第2周20min,速度15m/min;后2周20min,速度20m/min,跑台坡度均为0。。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其右侧股骨检测骨密度、胫骨观察骨形态变化,测定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磷含量。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股骨远端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胫骨近端骨小梁排列稀疏变薄,间隙增宽,髓腔内有大量脂肪细胞浸润或融合成空泡,血浆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P〈0.01)。与高脂血症组比较,运动干预组股骨远端骨密度显著增加(户〈0.05),经体质量校正后股骨全骨密度增加(P〈0.05),胫骨近端骨小梁排列致密整齐,小梁间距小,血浆碱性磷酸酶增加(P〈0.01)。血浆钙磷含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结果说明短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增加高脂血症雄性大鼠骨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成年SD大鼠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 ,探讨不同强度运动与雌激素联合作用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量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分基础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雌激素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大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 雌激素组和大强度运动 雌激素组。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 ,研究了 8周的不同强度跑台运动 ,以及运动和雌激素结合对大鼠胫骨松质骨骨量的影响。结果 :中等强度运动组骨高转换受到抑制 ,骨量丢失减缓。大强度运动仍为高转换型骨代谢 ,且骨量低于中等强度运动组。两个运动加雌激素组明显抑制了去卵巢后的高骨转换 ,骨量较两个单纯运动组和雌激素对照组增多。结论 :雌激素和运动的结合比单纯用药和单纯运动能起到更好的预防骨丢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动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胫:探讨中等强度耐力性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量减少的作用机理。方法:成年SD大鼠去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8周的跑台运动对大鼠胫骨近心士骺端松质骨骨量减少的影响。结果:去卵巢安静组大鼠骨量减少,骨增另、骨吸收增加,为高转换型的骨代谢。运动组大鼠比去卵巢安静大鼠肌量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减少,骨的高转换受到抑制,但仍正常组大鼠骨量降低。结论:中等强度运动通过抑制高骨转换,尤其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负荷骤降对生长期大鼠长骨骨量(BMC)、骨密度(BMD)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大强度运动组(T1)、大强度转低强度运动组(T2)、低强度运动组(T3)、对照组(Con),每组12只。前6周,T1、T2组进行大强度跑台运动,T3组进行低强度跑台运动。6周末,DEXA测定每组部分大鼠股骨BMC、BMD,酶标仪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和抗酒石酸性磷酸酶(TRACP5b)。降低T2组运动负荷,与T3组一致,其余组运动强度不变,继续运动6周。同样方法测定上述指标。结果与运动负荷降低前比较,12周末T2组大鼠ALP、BGP降低(P<0.05),TRACP5b升高(P<0.05),股骨BMC、BMD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负荷骤降使成长期大鼠长骨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增强。  相似文献   

11.
张崇林  郑陆 《中国临床康复》2011,(28):5173-5176
背景:活体骨骼在力学环境发生变化时,骨的建造和重建发生力学适应性变化。而不同强度运动对骨骼的作用以及对不同部位骨骼的适应性变化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跑台运动对雌性大鼠不同部位骨骼骨密度的影响及其位点效应。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为期17周的跑台训练,测量运动第4,7,9,11,13,15,17周时两组大鼠全身、颅骨、前肢、肋骨、脊椎骨、盆骨、后肢的骨密度。结果与结论:运动对于大鼠全身、颅骨、前肢骨、脊椎和盆骨的骨密度具有较大影响,而对于肋骨的骨密度的影响没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跑台运动对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2.
背景:活体骨骼在力学环境发生变化时,骨的建造和重建发生力学适应性变化。而不同强度运动对骨骼的作用以及对不同部位骨骼的适应性变化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跑台运动对雌性大鼠不同部位骨骼骨密度的影响及其位点效应。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为期17周的跑台训练,测量运动第4,7,9,11,13,15,17周时两组大鼠全身、颅骨、前肢、肋骨、脊椎骨、盆骨、后肢的骨密度。结果与结论:运动对于大鼠全身、颅骨、前肢骨、脊椎和盆骨的骨密度具有较大影响,而对于肋骨的骨密度的影响没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跑台运动对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由于人体实验骨组织取材困难,骨组织形态体视学观察测定受到一定的限制.动物实验研究克服了人体实验此方面的局限性,可通过骨组织形态体视学观察测量直接评价骨质量.目的对大鼠进行运动与负荷实验,以探讨运动对青少年长骨发育影响的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重点实验.对象实验于2002-01/04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实验室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重点实验室完成.雄性4周龄SD大鼠12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搭配分成12组,每组10只.方法使大鼠进行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同时结合悬吊和负重模型,宰杀大鼠后做右侧胫骨不脱钙切片的四环素、钙黄绿素双荧光标记观察.采用体视学全视野无偏采样方法对不同强度运动和不同形式机械负荷的生长期大鼠骨量、骨结构、骨代谢等形态参数进行测试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强度运动组间大鼠胫骨骨组织形态参数变化.②不同形式机械负荷组间骨小梁静态和动态参数的比较.结果低负荷运动组的骨的重量、骨量、骨结构和骨代谢等多项指标参数随增龄而增长或降低的变化较高负荷运动组和对照组规律.悬吊组骨矿沉积率显著减少,骨小梁相对体积显著减小、厚度明显增大、数量减少以及间距(或分离度)显著增大,其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和生物力学性能低于低负荷运动组,而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负重组所有参数均与低负荷运动组相接近.其特点为骨形成和骨吸收活跃,但以骨形成为主;骨抵抗破坏的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皆明显增强.结论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长骨发育可产生不同的影响,低负荷运动对骨代谢、骨量、骨组织形态以及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好于高负荷运动.提示儿童少年在运动过程中,适当增加重力负荷,将有助于提高骨代谢和骨的力学性能,进而可提高发育过程中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由于人体实验骨组织取材困难,骨组织形态体视学观察测定受到一定的限制。动物实验研究克服了人体实验此方面的局限性,可通过骨组织形态体视学观察测量直接评价骨质量。目的:对大鼠进行运动与负荷实验,以探讨运动对青少年长骨发育影响的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重点实验。对象:实验于2002-01/04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实验室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重点实验室完成。雄性4周龄SD大鼠12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搭配分成12组,每组10只。方法:使大鼠进行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同时结合悬吊和负重模型,宰杀大鼠后做右侧胫骨不脱钙切片的四环素、钙黄绿素双荧光标记观察。采用体视学全视野无偏采样方法对不同强度运动和不同形式机械负荷的生长期大鼠骨量、骨结构、骨代谢等形态参数进行测试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强度运动组间大鼠胫骨骨组织形态参数变化。②不同形式机械负荷组间骨小梁静态和动态参数的比较。结果:低负荷运动组的骨的重量、骨量、骨结构和骨代谢等多项指标参数随增龄而增长或降低的变化较高负荷运动组和对照组规律。悬吊组骨矿沉积率显减少,骨小梁相对体积显减小、厚度明显增大、数量减少以及间距(或分离度)显增大,其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和生物力学性能低于低负荷运动组,而与对照组差异无显性意义。负重组所有参数均与低负荷运动组相接近。其特点为骨形成和骨吸收活跃,但以骨形成为主;骨抵抗破坏的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皆明显增强。结论: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长骨发育可产生不同的影响,低负荷运动对骨代谢、骨量、骨组织形态以及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好于高负荷运动。提示儿童少年在运动过程中,适当增加重力负荷,将有助于提高骨代谢和骨的力学性能,进而可提高发育过程中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长期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摄食和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以跑台训练为运动方式,连续8周观察大鼠一般训练和疲劳训练过程中摄食、体质量、血红蛋白和运动能力等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一般强度跑台运动训练,能够使大鼠体质量维持稳定增长,摄食量增加,运动能力提高,大负荷疲劳训练摄食量减少,体质量下降,血红蛋白量减少,运动能力减弱。结论适量的运动可以加强身体机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增加耐疲劳能力。而大负荷疲劳训练得不到及时恢复,会引起身体机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SD大鼠中等和高强度持续训练运动模型,探究不同训练负荷下,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s)、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和驱动蛋白家族蛋白17(KIF-17)表达及认知和情绪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建立SD大鼠跑台运动模型,分别进行中等和高强度持续训练4周,中等强度运动时采用递增负荷训练,高强度运动时采用高速训练,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测量运动后大鼠体质量减轻程度的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不同训练负荷对大鼠海马NMDA受体,PSD-95和KIF-17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相比对照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精神状态明显更佳,高强度持续运动状态萎靡。中等强度持续训练组PSD-95、KIF-17和NMDA受体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而高强度持续训练组m RNA和蛋白的表达则受到抑制(P0.05)。结论:不同训练负荷对大鼠认知情绪及精神状态有较大影响,可以影响大鼠NMDA受体、PSD-95和KIF-17 m RNA和蛋白的表达。适量的运动训练不仅可以减轻缺氧对海马的损害,更可以有效地改善海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干预,探讨运动经cGMP-PKGⅡ-ENaC通路对去卵巢大鼠骨量的影响效应,为阐明有氧运动对骨量的影响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BC(基础对照组)、SHAM4、8、12(假手术4、8、12周)组;OVX4、8、12(去卵巢对照4、8、12周)组;OVX+T4、8、12(去卵巢+运动4、8、12周)组。运动组采用跑台训练,坡度5°,5d/w。以DXA测定大鼠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ELISA测定血清环鸟苷酸(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含量;以Western blot和实时PCR法分别测定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GⅡ(cG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GⅡ)和ENa C-γ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结果:运动组大鼠BMD呈现出随运动时间增长而增加态势,OVX+T 12组BMD显著高于同期OVX组(P0.01),OVX+T 8和12虽仍低于同期SHAM组,但无显著性差异。与同期OVX组比较,OVX+T8、12组cGMP血清水平、股骨PKGⅡmRNA、ENaC-γ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但仍均低于同期SHAM组。与同期OVX组比较,OVX+T4、12组PKG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但仍低于同期SHAM组(P均0.01),运动组PKGⅡ蛋白降低程度显著减缓。OVX+T4、8、12组ENaC-γ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同期OVX组(P均0.01),但仍低于同期SHAM组(P0.05—0.01),降低程度显著减缓。结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干预能增加去卵巢大鼠cGMP浓度,同时上调骨PKGⅡ、ENa C-γ蛋白及mRNA的表达;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能够有效地增加去卵巢大鼠骨密度;运动增加去卵巢大鼠骨量的机制与c GMP-PKGⅡ-ENaC通路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跑台运动训练对Ⅱ型糖尿病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及运动对Ⅱ型糖尿病的骨康复作用。 方法选取52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和Ⅱ型糖尿病造模组(42只)。造模组采用高脂高糖高能量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30只成功造模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Ⅱ型糖尿病组、小强度运动组和中强度运动组,每组10只。运动组按不同运动强度实施8周运动方案。采用材料力学测试仪测定股骨最大载荷、最大应力、模量和能量。 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实验前和实验后的血糖水平分别为(7.34±2.19)mmol/L和(7.56±1.97)mmol/L;造模成功后(运动实验前),Ⅱ型糖尿病组、小强度运动组和中强度运动组的血糖水平分别为(28.16±5.87)、(27.91±6.15)和(28.25±6.46)mmol/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运动实验后,Ⅱ型糖尿病组、小强度运动组和中强度运动组的血糖水平分别为(26.09±6.59)、(12.98±4.86)和(13.57±2.68)mmol/L,仍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Ⅱ型糖尿病组比较,小强度运动组和中强度运动组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跑台运动训练后,Ⅱ型糖尿病组大鼠的最大载荷(148.5±17.8)N和能量(51.4±13.7)mJ,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92.3±43.4)N、(82.0±30.8)mJ](P<0.01);小强度运动组大鼠的最大载荷(165.4±21.5)N和能量(62.3±14.3)mJ,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小强度运动组和中强度运动组的最大应力和模量显著升高(P<0.05)。与Ⅱ型糖尿病组比较,小强度运动组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和模量显著升高(P<0.05);中强度运动组最大载荷(184.1±26.6)N、最大应力(163.2±14.4)MPa和能量(83.6±30.0)mJ,均较Ⅱ型糖尿病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与小强度运动组比较,中强度运动组的最大载荷和能量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骨生物力学性能低于正常,跑台运动训练可以明显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骨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血清、骨骼肌、心肌、肝脏中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适度运动组(MG)和运动性低血色素组(SG),每组6只。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后测定血清、腓肠肌、心肌、肝脏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经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后,MG组T-AOC活性在血清、腓肠肌、肝脏中显著高于CG组(P<0.01);SG大鼠各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高于CG和MG(P<0.01),T-AOC活性(除心肌外)明显低于MG(P<0.01)。结论:①适度运动可提高大鼠各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②长时间大强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导致的总抗氧化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是引起运动性低血色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SHR)主动脉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12只京都Wistar大鼠(Wistar-Kyoto Rats,WKY)为安静对照组(WKY-C,n=12),48只SHR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HR-S,n=12),低强度运动组(SHR-L,n=12),中强度运动组(SHR-M,n=12)和高强度运动组(SHR-H,n=12)。运动组进行14周,每周5次,每次60mins的跑台运动训练。14周运动训练结束后取出胸主动脉,进行血管反应性实验检测主动脉血管功能,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蛋白水平表达量。 结果:SHR-S组与WKY-C组比较血管功能受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磷酸化一氧化氮合成酶(p-eNOS)表达下调,血管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升高,AMPK-SIRT 3表达下调。运动训练后,SHR-L组和SHR-M组血管功能与血管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相比较SHR-S组有明显改善(P<0.05)。SHR-H组与SHR-S组比较血管功能与血管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没有改善,乙酰胆碱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功能降低。与SHR-S组比较,SHR-L组和SHR-M组AMPK-SIRT 3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SHR-H与SHR-S组比较没有明显改变。 结论:低、中强度运动可以有效减轻SHR的主动脉氧化应激并改善血管功能,而高强度运动不能改善SHR的血管功能,其机制可能与AMPK-SIRT 3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