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中Ki-67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不同组织学分级及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DCIS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增殖细胞核杭原Ki-67的表达,按照免疫表型分为4种类型:腺腔A型[(ER(+)和(或)PR(+)、HER-2(-)、Ki-67低表达(<14%)]、腺腔B型[分为HER-2(+)和HER-2(-)型,HER-2(-)型:ER(+)和(或)PR(+)、HER-2(-)、Ki-67高表达(≥14%);HER-2(+)型:ER(+)和(或)PR(+)、HER-2(+)、Ki-67任何水平]、HER-2过表达型[ER(-)、PR(-)、HER-2(+)]和三阴型[ER(-)、PR(-)、HER-2(-)]。比较Ki-67表达与DCIS组织学分级及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 Ki-67在低级别至高级别DCIS中的表达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在腺腔A型、腺腔B型、三阴型、HER-2过表达型中的表达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IS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有关联(P<0.01),腺腔A型和腺腔B型以低、中级别DCIS为主,三阴型及HER-2过表达型以高级别DCIS为主。结论Ki-67是DCIS一项重要的预后指标,Ki-67纳入分子分型指标进一步对腺腔A型及腺腔B型DCIS进行分型是对单纯用ER、PR、HER-2进行分型的完善和补充,有利于临床实施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舒畅  朱丽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103-104,107
目的研究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87例,根据WHO标准规定对患者进行免疫学分型,对患者术后随访3年。观察各型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率及3年内的生存率情况。结果Luminal A型患者在3年内的生存率最高,为86.96%,Triple-Negative型的生存率最低,为60.00%;Triple-Negative型淋巴结复发、转移时间及淋巴结复发、转移率较其他三类分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与预后关系密切,且分型不同预后情况不同,其中LuminalA型预后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CIS-MI)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入住我院实施手术且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17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及病理特征.结果 IDC组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为45.85%,明显高于DCIS组患者的3.92%和DCIS-MI组患者的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在病灶形态、边缘、周边毛刺、回声类型、有无钙化及周边组织血流情况方面与DCIS组、ID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粉刺型比例为76.71%,明显高于DCIS组的46.81%和IDC组和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的C-erbB-2阳性率为62.75%,明显高于DCIS组的57.45%和IDC组的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S、DCIS-MI和IDC三者存在不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临床上可以此为依据进行疾病的诊断及分型,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123例乳腺导管内癌临床特点和远期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乳腺导管内癌病人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原发癌表现和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3例病人经治疗后,7例非乳腺癌原因死亡,2例因乳腺癌死亡,其余病人均健在;不同术式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加辅助治疗与单纯手术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管内癌的治疗应根据发现方式、病变大小、组织学特点等因素综合设计个体化治疗;除非临床高度怀疑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外科治疗应以较保守术式为宜;核分级为Ⅲ级者预后不佳,应采取根治性手术和积极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种证型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为乳腺癌辨证分型提供病理学证据. 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肝郁痰凝型组30例,冲任失调型组3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后肿瘤标本MVD. 结果 肝郁痰凝型乳腺癌患者肿瘤MVD高于冲任失调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2证型乳腺癌患者肿瘤MVD的差异性可能作为乳腺癌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治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勇  蔡秀军 《浙江医学》2003,25(6):345-346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和诊断水平的提高 ,乳腺导管内癌的发现也有所增加。现对金华市中医院1986~2002年收治的12例和邵逸夫医院1997~2002年收治的10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乳腺导管内癌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32~72岁 ,中位年龄46岁 ;停经12例 ,未停经10例 ;有乳腺癌家族史1例 ;病期1个月~6年 ,中位时间9个月。自觉症状为乳腺肿块10例 ,乳头排液6例 ,乳腺肿块伴排液4例 ,乳腺钼靶检查发现肿块而无症状2例。肿块直径0.5~2cm8例 ,2.1~4cm8例 ,大于4cm6例。乳头排液多为浆液性或血性。有腋淋巴结肿大2…  相似文献   

7.
刘轶  伍尧泮 《中外医疗》2010,29(14):117-117,119
纤维腺瘤伴导管内癌同时发生的病例较罕见,国内仅见一篇类似的相关报道,国外相关报道也较少见。结合本病例,纤维腺瘤伴导管内癌的影像学表现为纤维腺瘤及导管内原位癌的影像学特征相结合。纤维腺瘤内出现恶性钙化是本病例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8.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均经超声检查、术后标本进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分析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与肿块大小及血流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变化趋势,肿块越大血流越丰富组织学分级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征象中的毛刺征、周边强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及微小钙化灶与组织学分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特征关系密切,肿块的超声征象对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影像学诊断认识。方法对10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分型o:单纯肿块型52例,肿块伴恶性钙化型43例,恶性钙化伴局部腺体结构紊乱型8例,单纯局部腺体结构紊乱型2例,非对称性密度增高型2例。结论肿块及恶性钙化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像学表现,但部分浸润性导管癌影像学上却主要表现为局部结构紊乱,以及非对称性密度增高。提高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有利于防止误、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乳腺导管内癌的疗效分析,探讨对乳腺导管内癌的合理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81年10月~2003年4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12例乳腺导管内癌,分别用传统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乳腺单纯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结果:全组病例均随访,随访时间16~246个月不等,中位随访114个月。随访期间复发或转移19例,其中死亡14例,其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9.2%、90.2%、87.5%。各种手术方式对预后影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保乳手术是治疗乳腺导管内癌的理想选择,乳房区段切除+放疗+内分泌治疗应是治疗乳腺导管内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临床意义。方法凹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行SLNB的86例乳腺DCIS及51例导管内癌微浸润(DCISM)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前哨淋巴结(SLN)阳性率的因素。结果86例DCIS中,行保乳手术42例,乳房切除术44例,3例(3.5%)因SLN阳性改行腋清扫术,并均为唯一转移的腋淋巴结。51例DCISM中,行保乳手术13例,乳房切除术38例,4例(7.8%)SLN阳性,1例存在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中位随访4年,均未见同侧腋窝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DCISM应该常规行SLNB;行乳房切除手术的DCIS应同时行SLNB,行保乳手术者可不行SLNB。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患者的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资料,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相对照,分析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76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48例。超声误诊6例,钼靶X线误诊4例,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与钼靶X线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上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筛查的FOXM1对乳腺导管内癌(DCI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DCIS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石蜡标本共101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基于Array-CGH筛查的FOXM1的表达情况,评估FOXM1对预测导管内癌预后的作用.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到FOXM1在DCIS的阳性率为59.4% (60/101),其表达在单纯DCIS低于伴有微浸润的DCIS(DCIS-MI)(12.2% vs 31.7%,P =0.032),但与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无明显关系.中位随访62个月,全组患者无病生存率为97.0%,总生存率为100%,FOXM1阴性组和FOXM1阳性组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 vs 96.7%,P=0.787).单纯DCIS与DCIS-MI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7%vs94.7%,P=0.257).FOXM1阳性组,单纯DCIS与DCIS-MI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vs 94.4%,P =0.523);但FOXM1阴性组,单纯DCIS的无病生存率优于DCIS-MI的无病生存率(100.0%vs 85.7%,P=0.028).结论 FOXM1的阳性表达率在DCIS-MI高于单纯DCIS,其可能在DCIS发生浸润过程中起作用.FOXM1阴性表达,可能预测DCIS-MI的预后比单纯DCIS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血脂以及载脂蛋白浓度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乳腺癌术后且未行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的患者143例,检测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胆固醇(cholesterol,TC)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及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浓度,并在乳腺癌的不同分子分型中进行对比。结果 HDL-C、LDL-C、TC、ApoA及TG在不同乳腺癌亚型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在不同乳腺癌亚型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TC及ApoB浓度与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HDL-C和Ki-67之间呈负相关,ApoB和TG及Ki-67表达无关。结论 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不同,其血脂代谢也有差异,同时血脂浓度与Ki-67表达相关,高浓度的TC与LDL-C以及低浓度的HDL-C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乳腺导管原位癌3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治。方法对38例乳腺导管原位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钼靶、B超、乳腺核磁以及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1.82%(18/22)、66.67%(12/18)、100%(7/7)和70.0%(21/30)。治疗方式以乳房切除为主。本组无局部复发。结论保守性手术是乳腺导管原位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enascin—C(Tn—C)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Tn—C的表达,及其与ER、PR和HER-2等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n—C表达阳性率为60%,其中Van—Nuysl组的阳性率为38%,Van—Nuys2组的阳性率为70%,Van—Nuys3组的阳性率为88%,组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nascin—C的阳性表达和ER、PR阴性表达及HER-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Tn—C可以作为判断乳腺导管原位癌恶性程度、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T1~2 DCIS-MI患者与73例T1~2 ID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ER、PR及Her-2染色。结果①DCIS-MI患者ER、PR、Her-2阳性率、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52%、42%、44%、14%;②T1~2 IDC患者ER、PR、Her-2阳性率、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69.86%、65.75%、17.81%、58.90%。两组ER、PR、Her-2及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中无差异(P>0.05)。结论 T1~2 DCIS-MI中ER、PR阳性率低于T1~2 IDC,但Her-2表达率高于T1~2 IDC。T1~2 DCIS-MI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低于T1~2 IDC,但其也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保乳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进行保乳治疗的DCIS54例(实验组)及同期行乳房全切治疗的DCIS 49例(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的局部复发(local recur-rence,LR)和远处转移情况及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评价保乳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2.3 ±8.5)(5~39)个月,实验组未出现LR,对照组胸壁复发1例,实验组1例出现远处转移,对照组出现2例远处转移;2组DFS分别为100%和9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DCIS采取保乳治疗和乳房全切治疗,术后LR和远处转移现象无明显差异,对DCIS行保乳治疗是安全的,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钼靶摄片诊断乳腺导管内癌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摄片对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病人主诉分组,回顾性分析20例患者、21个经病理证实为DCIS病灶的钼靶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栗以触诊乳腺肿物为主诉的9例患者10个病灶中,表现为结节并微小钙化者6例,乳头血性溢液者1例,片状增高密度影2例,另1例患者影像表现阴性,上述后3例病灶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以腺体增厚为主诉的5例患者中,钼靶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密度不均,其中2例伴微小钙化及乳头溢液,单纯性微小钙化3例;以单纯性乳头溢液为主诉者2例,均伴微小钙化,导管造影示导管局部显影中断或间断显影;以乳腺癌术后复查发现另一侧乳腺单纯性微小钙化灶者2例;1位患者因乳腺脂肪瘤而漏诊。结论钼靶影像学能为DCIS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尤其对临床检查阴性的患者,乳腺钼靶摄片辅以导管造影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早期乳腺癌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