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喂养耐受性、胎粪完全排尽时间、达完全喂养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胎龄28~36周,体重1400~2200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NNS;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喂养.对两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喂养耐受性、胎粪完全排尽时间、达完全喂养时间进行观察监测.结果 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胎粪完全排尽时间、达完全喂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短,喂养耐受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NNS可以促进早产儿胃肠道成熟,改善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叶冯  朱德新  袁丽 《华夏医学》2013,(6):1074-1076
目的:观察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早产儿奶喂养,对于喂养不耐受者,给予微量喂养及红霉素促胃肠排空、抚触、灌肠等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咪爱1 g/次,2次/d.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恢复出生体重、胎便排尽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5.0%和37.5%;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分别为(10.11±2.77)d和(12.04±5.42)d,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分别为(7.86±3.26)d和(10.28士5.73)d,胎便排尽所需时间分别为(5.64士2.04)d和(6.46±2.13)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咪爱可有效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67-70
目的探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76例。采用抛银币法将纳入的76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早产儿生后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12~24 h内)。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非营养吸吮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胎粪排空日龄及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并比较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2周时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等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胎粪排空日龄和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周时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用于早产儿可减少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缩短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并能促进体重和头围的增长,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早产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生后24小时内开始口服妈咪爱0.5g,1天3次,温开水冲服,早产儿配方奶、母乳少量多次喂给,根据患儿的需要及喂养耐受情况逐渐添加奶量,最大奶量不超过20ml/(kg·d)。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4例,发生率11.1%;对照组喂养不耐受28例,发生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中呕吐、腹胀、胃潴留患儿均明显较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胎粪完全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完全喂养时间、出生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能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部分胃肠外营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喂养的影响.方法 对70例早产儿应用信封抽签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出生后除外肠内喂养禁忌症后尽早肠内喂养,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每次3~5min,每天8次,所有患儿根据体重计算每日所需能量,胃肠喂养不足部分由胃肠外营养补充,采用全合一法周围静脉16~24h内均匀输入;对照组尽早肠内喂养的同时仅静滴葡萄糖、电解质以维持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观察平均每日增加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胎粪排尽时间、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治愈时间及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观察组40例体重均增加,对照组仅20例体重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对胎粪排尽时间、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0例在实施静脉营养过程中经严格观察和监测下,未发现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等合并症.结论 部分胃肠外营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均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建立、完善和体重增长,有助于早产儿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发生,促进生长发育,在早产儿临床中可作为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给予非营养性吸吮(NNS)对其喂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36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在鼻胃管喂养时吸空橡皮奶头,对照组单纯给予鼻胃管喂养,不足热量给予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体重、喂养耐受情况、胎粪排出时间和排尽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d)分别为8.74±2.41、10.98±2.64,观察组明显缩短(P<0.05);体重下降最大限度(%)为8.36±3.71、8.41±2.8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胃残留发生率为15%、68.7%,观察组有明显降低;胎粪排尽时间(h)为90.21±42.34、135.10±72.44,观察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产儿在鼻胃管喂养期间辅以NNS是一种适宜的辅助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对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4例早产儿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腹部按摩,比较两组患儿胎粪排尽、恢复出生体重及达到全肠内喂养时间。结果两组患儿促进胎粪排出的时间(F=11.542,P0.001)、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F=4.46,P0.05)及经肠道内喂养达到每日摄入热卡120Kcal/kg(全肠道喂养)的时间(F=7.76,P=0.006),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按摩改善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尽快排出胎便,尽早恢复至出生体重,达到全肠内营养,方法简便、安全、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高润虹  杜小群  陈妙玲 《吉林医学》2014,(18):4069-4070
目的:分析与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康复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与观察。方法:选择50例早产极低体重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与观察,对两组患儿病菌感染发生率、胎粪排尽时间和体重恢复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儿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儿体重恢复时间、胎粪排尽时间以及病菌感染发生率等都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康复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与观察,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体重恢复时间与胎粪排尽时间,而且还能有效促进患儿体格与头围发育,保证患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早期滴服喂养早产儿营养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俊兰 《中原医刊》2007,34(9):68-68
目的探讨早期滴服喂养对早产儿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2例有吞咽功能但吸吮无力或吸吮吞咽不协调喂养困难的早产儿随机分成滴服喂养组20例,鼻胃管喂养组22例,观察两种喂养方法对早产儿体重恢复时间、达奶头喂养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滴服喂养组在体重恢复时间、达奶奶头喂养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鼻胃管喂养组短(P〈0.01),且并发症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滴服喂养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能满足早产儿营养需要,适用于有吞咽功能但吸吮力弱或吸吮吞咽不协调喂养困难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段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探讨最适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喂养方式。方法将50例胎龄30~33周,体重在1050~1450g活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25例给予分段喂养方式(分段喂养组),将另25例给予持续、间歇胃管喂养,作为对照(对照组),观察两组喂养的耐受情况、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达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结果两组喂养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喂养耐受、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分段喂养方法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分段喂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并发症更少,优于持续、间歇胃管喂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影响的观察。方法: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科从收治的112例早产儿中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2组患儿入院后均置暖箱中保暖,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早产儿体温差、体重下降率、喂养不耐受率、呼吸暂停率、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早产儿体温波动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减少、体重增长快、提高喂养耐受性、缩短了住院时间,2组对照,观察组较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鸟巢式护理可促进早产儿旱日康复,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及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滴服喂养结合全身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早产儿68例,随机等份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保暖、留置胃管等常规方法,同时开展全身抚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滴服喂养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体重恢复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P0.05)。观察组早产儿胃潴留、呕吐和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P0.05)。结论早期滴服喂养结合全身抚触有助于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体重增加,缩短胎粪排尽世间。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早期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探讨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12月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根据其喂养方式分成2组:母乳喂养组46例和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50例。比较2组早产儿院内感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将2组胎便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以及生后14d的体重增长进行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组低(分别为4.3%和18%,P〈0.05);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组低(分别为8.7%和24%,P〈0.05);母乳喂养组胎便排尽的时间显著早于配方奶喂养组[分别为(73.7±10.1)h和(92.0±21.4)h,P〈0.01];母乳喂养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较配方奶喂养组早[分别为(6.9±1.5)d和(8.0±1.9)d,P〈0.05);母乳喂养组达足量喂养的时间较配方奶喂养组早[分别为(9.8±1.6)d和(11.3±2.4)d,P〈0.05);母乳喂养组生后14d的体重增长优于配方奶喂养组[分别为(199±100)g和(147±75)g,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可降低院内感染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使其较早达到足量喂养,有利于早产儿早期体重增长,故应提倡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抚触及非营养性吸吮对低体重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84例需经口胃管喂养的低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口胃管喂养、静脉营养、蓝光照射、药物治疗以及新生儿抚触等常规治疗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抚触及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光疗总时间、每次胃残余奶量、每天大便次数及胎粪排尽时间。结果:干预组低体重早产儿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降低、光疗总时间明显缩短,胃残余奶量明显减少、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胎粪排尽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抚触加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干预低体重早产儿黄疸能有效减少肠肝循环,促进胃肠道发育及肠蠕动,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可作为一种早期干预低体重早产儿黄疸的辅助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及喂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6例VLBWI患儿随机分成2组,A组:36例早期经口微量喂养组;B组:40例早期予以胃管喂养组。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口喂养时间、平均日增长克数、黄疸持续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等。结果与B组比较,A组达全口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平均日增长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宜提倡早吸吮、早期微量喂养,以减少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从而减轻患儿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王晶 《大家健康》2016,(8):209-209
目的:观察研究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早产儿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早产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并对比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更短,恢复出生体重用时、肠道营养达到418.4 kj/kg·d 用时以及首次排黄便时间更早,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实验组早产儿呼吸暂停、胃残留、呕吐以及腹胀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多伴有喂养不耐受情况,及时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儿消化功能与喂养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10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35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2010年2~10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3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胎便及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排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第7天、15天、21天摄乳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早产儿全肠道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锌均显著少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月彦  彭君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18-119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微量喂养,对照组30例传统喂养。观察胎粪排出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天数、腹胀发生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体重增长快,住院日短。结论:微量喂养能够充分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肠道并发症,改善喂养的耐受性,促进胃肠道成熟。  相似文献   

19.
经口滴注喂养和鼻饲喂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才好  何燕 《安徽医学》2009,30(3):240-241
目的探讨两种喂养方式对早产儿的益处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将22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例,滴服喂养;对照组10例,经鼻胃管喂养。观察开始达到推荐摄入标准热卡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日、胎粪排出时间、不良反应、并发症、光疗情况、体重增长。结果与对照比较,观察组达到推荐摄入标准热卡所需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不良反应没有增加,奶量增加和体重增长快。结论经口滴注喂养能够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增加喂养的耐受性,缩短平均住院日,对于有吞咽功能的早产儿安全有益。  相似文献   

20.
陈翔艳 《四川医学》2014,(3):414-4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功能,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