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云 《护理研究》2010,(1):246-247
在小儿静脉输液操作中,常常遇到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长期反复静脉输液患儿由于一次性输液管壁弹性差、管腔内径小,又因液体内压及重力作用,存在回血阻力大,容易造成回血不畅,导致穿刺失败,尤其是高热及脱水的患儿,既增加患儿的痛苦,又增加护患矛盾和纠纷,并造成血管破坏,甚至失去抢救的有利时机。2006年3月2008年3月将乙醇湿敷同时返折输液管法应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回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常常遇到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情况。由于一次性输液管壁弹性差、管腔内径小,又因液体静压及重力的作用,容易造成回血不畅。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休克和脱水病人,因穿刺后无回血无法判断穿刺是否成功,而反复穿刺。这样既增加了病人痛苦,又增加了护士工作量。利用负压原理和局部血管扩张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腹泻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00例腹泻患儿按静脉输液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返折输液管法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回血时间、回血量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静脉穿刺时回血时间快、回血量大、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结论返折输液管法可以提高腹泻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输液管内负压在细小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输液管内负压应用于细小静脉穿刺时易见回血的操作可行性及其原理.方法将560例静脉细小的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0例,实验组采用负压法,对照组采用高调法进行静脉穿刺.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回血率提高,回血时间缩短,回血长度增加.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负压法应用于细小静脉穿刺时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输液管内负压在细小静脉穿刺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输液管内负压应用于细小静脉穿刺时昂见回血的操作可行性及其原理。方法 将560例静脉细小的输液患随机分为两组各280例,实验组采用负压法,对照组采高调法进行静脉穿刺。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回血率提高,回血时间缩短,回血长度增加。经统计 学处理(P<0.01)。结论 负压法应用于细小静脉穿刺时可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黄小云 《全科护理》2013,11(5):452-452
静脉输液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操作,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部分病人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现象,尤其是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静脉回血是判断静脉穿刺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为此,应分析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无回血的原因、正确判断穿刺是否成功,避免给患儿穿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1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性操作 ,在儿科几乎所有住院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 ,但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 ,尤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见。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 ,本科住院患儿 486例近 5 70 0次静脉输液中 ,有 112例 12 2例次发生了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 ,其中同一患儿出现此种现象 2次或 2次以上者有 10例 ,其操作者都是具有5a以上护龄的护士。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1 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判断操作者按正规程序进行操作 ,穿刺中操作者感觉头皮针已刺入静脉 ,且在血管内滑…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及新生儿血管细 ,静脉输液时需用小号头皮针 (4 或 5 号 )因此回血差 ,故常用 5~ 10ml空针抽取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 ,去掉空针再连接输液管。由于空针与头皮针连接时 ,空针的乳头在头皮针针座内占有空间 ,分离时又由于患儿血管细、头皮针小、回血少 ,不能填补这个空间 ,再连接输液管时 ,往往有空气进入静脉 ,给患儿及家属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现将可避免输液管与头皮针连接处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 2种方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以 1998年 3月至 7月在儿科住院的输液患儿 36 0例作…  相似文献   

9.
在儿科几乎所有住院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是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但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尤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见。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科住院患儿612例3000余次静脉输液中,有86例患儿107例次发生了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现象。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反折输液管,使针尖处产生微负压,加速穿刺时回血,对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89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90例和对照组199例,实验组在头皮静脉穿刺时采用反折输液管产生微负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将输液器头皮针上10cm处输液管反折,使针尖处产生微负压,然后再进行穿刺,针头进入血管后回血快,有利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屈月清  张丽  韩文思 《中国临床护理》2011,3(2):102-102,103
目的 探讨运用精密输液器静脉输注痰热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 例静脉输注痰热清的患者随机分为精密输液器组(精密组)和普通输液器组(普通组)各20例,分别采用精密输液器和普通输液器静脉输注痰热清各7d.结果 精密组疼痛阳性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结论 应用精密输液器输注痰热清可减轻患者局部疼痛,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Animal experiments of infusion blood clot from infusion need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 Ding 《中华护理杂志》1991,26(6):242-244
  相似文献   

14.
Experimental infusion thrombophlebitis. Importance of the infusion ra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 of acid glucose infusions for the venous inflammatory response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wo series of experimental trials. 60 ml of 5% glucose solution was administered into rabbit-ear veins in three ways: 1) continuously over 5 hours (slow infusion), 2) continuously over 1 hour (rapid infusion), 3) discontinuously during 2 x 30 minutes with an interval of 4 hours (discontinuous infusion). Microscopical examination of the veins revealed that the inflammatory changes were less pronounced after rapid and discontinuous infusions than after slow infusio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定时摇晃输液瓶,以规范静脉输注胰岛素的操作方法。[方法]取500mL 10%葡萄糖溶液玻璃瓶6瓶,分别在输液瓶中注入12U胰岛素摇匀,将各瓶挂于输液架上模拟人体输液过程,自然输注,滴速为50gtt/min,其中3瓶设为摇晃组,每隔10min摇晃1次,另外3瓶设为非摇晃组;每隔50mL(记录时间为20min)取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液体中胰岛素浓度。[结果]摇晃组胰岛素浓度较为均匀,而非摇晃组胰岛素浓度发生明显变化。[结论]采取定时摇晃输液瓶的方法,规范静脉输注胰岛素可有效提高病人输注胰岛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确保护士对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保障儿科门诊输液安全,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方法 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应用门诊输液患者管理系统.结果 2009年8-11月共完成输液15 212例次,未发生一例错输液体事故,实现了护理工作实时和量化的管理.结论 门诊输液患者管理系统,营造和谐的输液环境,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整体形象,建立一个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输液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7.
《RN》1999,62(12):57-59
  相似文献   

18.
19.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it has been claimed that glucose results in a higher incidence of infusion thrombophlebitis than fructose, and that glucose solutions in concentrations higher than 5% are extremely irritant to the venous endothelium. The validity of these two assertions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an experimental method based on a quantitative histological study of rabbit-ear veins into which infusions were given under standardized conditions. In two series of experiments, it was shown (1) that fructose solutions caused significantly more inflammatory changes in the veins than did glucose solutions, and (2) that glucose in 10% solutions caused significantly more injury to the veins than 5% solutions,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inflammatory changes was only sligh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