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8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45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组,而肝功能和脑病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近8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45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组,而肝功能和脑病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50例前瞻性随访20年的疗效。对其中部分病人采用彩色多普勒B超(DC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术中PVP动态测量,综合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25例门奇断流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近期无1例出血,再出血率为7.7%,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6%,手术死亡率为3.3%,术后3,5.10和15年生存率为93.6%,83.6%,64.5%和54.5%。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联合术后门静脉直径(DPV)和门静脉压(PVP)较断流术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术后让静脉头向侧支消失,肝脏门静脉灌注良好。结论:本联合术即切断了门奇静脉间反常血流侧支,又降低了PVP和缓解了门静脉高动力血流状态,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合理,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断流加分流联合术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前瞻性分析门奇静脉断流加脾肾静脉分流术(联合手术)和断流术后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疗效。方 法: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各手术组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随访临床疗效。结果:联合手术组PVD术后平均下降0.20 cm(15.87%)、PVF平均下降288.29ml/min(41.15%),FPP平均F降0.66kPa(17.41%);断流组PVD平均下降0.13cm(9.29%), PVF平均下降200.70ml/min(30.35%),FPP平均下降0.38kPa(10.56%);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比较PVD有明显差异(P< 0.01)。再出血率分别为2.9%和13.8%(P<0.05),肝性脑病率分别为5.7%和3.5%(P<0.05)。结论:联合手术组的门静脉血 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疗效优于断流组。  相似文献   

5.
分流加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分流和断流联合术(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980—2005年入院的40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施行分断流联合术(300例)和断流术(10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部分患者手术前后行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测量。结果本组分断流联合术再出血率为5.9%,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1%,术后1、3、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4.9%、91.9%、84.9%、69.2%和45.1%。断流术后近期出血率为5.5%,远期再出血率为21.6%,肝性脑病发生率为4.5%。分断流联合术组术后自由门静脉压为(30.5±2.6)cm H2O,门静脉血流量为908 ml/min,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较断流术组显著降低和减少(P<0.05),但联合术与断流术后的门静脉血流量减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术后门静脉头向侧支消失。结论从临床效果和血流动力学证实分断流联合术是一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理而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门静脉高压症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0例,并通过手术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中测FPP观察门静脉系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手术病死率为36%,术后近期无1例出血,远期再出血率为83%,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术后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645%和545%。术后FPP和PVF降低有显著意义(P<001)。术后FPP平均保持在32±04kPa。结论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术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8.
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3年7月期间采用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4例及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部分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术中自由门静脉压测量,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联合手术组无近期再出血,手术死亡率4.5%,远期再出血率8.3%,肝性脑病发生率5.5%,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1.2%、76.0%、64.3%;断流术组无近期再出血,手术死亡率4.3%,远期再出血率13.0%,肝性脑病发生率4.4%,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7%、71.8%、56.3%。联合手术组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下降(8±4)cmH2O和(511±152)ml/min,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接近和保持正常高限及一定向肝血流;断流术组自由门静脉压及门静血流量虽有一定降低与减少,但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满意,具有血流动力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联合应用断流术和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宋念杨汉新门脉高压症的治疗一直存在着争论,作者联合应用断流术和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0年3月~1995年12月,为14例肝炎后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相似文献   

10.
改良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近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接受分断流联合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35例和断流术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血流量(PVF)及监测术中自由门静脉压(FPP),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采用吲哚氰绿排泄实验观察15 min(R_(15))滞留率和肝有效血流量(FHF)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手术死亡率为2.2%,无近期出血病例,远期出血率为5.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6.4%,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4%、90.0%、81.3%和62.5%;断流组手术死亡率为4.3%,近期出血率为3.3%,远期出血率为14.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4%,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7%、86.7%、75.0%和57.1%.联合组术后FPP、PVF和FHF分别为(32.0 ±1.5)cm H_2O、(880 ±260)ml/min和(430±180)ml/min,较术前均下降(P<0.05).R_(15)为30%±4%,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断流组术后FPP、PVF和FHF下降(P<0.01),R_(15)增加(P<0.01).与断流组比较,联合组术后FPP下降更为明显(P<0.05),但PVF、FHF和R_(15)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的临床疗效满意,血流动力学改变合理,对肝储备功能影响较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术(联合术)和单纯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联合组11例、断流组18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DCFI)、间接门静脉造影(IPVG)、磁共振门脉血管成像(MRPVG)以及术中自由门静脉压(FPP)的测定,观察两种手术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近期疗效.结果:MRPVG测得的PV和SV的血流量与DCFI测得的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MRPVG对门静脉系统的成像效果好.断流组PV流量减少(417.48±239.37)ml/min,联合组减少(457.30±227.43)ml/min,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断流组FPP降低(3.83±1.73)mmHg,联合组降低(5.49±4.51)mmHg,联合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断流组.结论:MRPVG应作为PHT首选检查手段.联合术切断了门奇间反常的血流侧支,在降低FPP的同时又能保持一定的肝脏门静脉血流灌注,临床疗效满意,有望成为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36例PHT患者依据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FPP)的变化,选择FPP<32cm H2O的患者22例只施行断流术(断流组),FPP≥32cm H2O的患者14例加行近端脾肾分流联合术(断分流组),并结合术前、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断流及断分流后FPP变化及术后随访等,评价两组不同手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近、远期效果.结果 断流组断流前后FPP分别为(38.01±1.57)cm H2O和(27.41±1.90)cm H2O,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断分流组断流前后FPP分别为(37.68±1.98)cm H2O和(35.11±2.67)cm H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分流后FPP降低为(22.86±3.74)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再出血率:断流组10.53%,断分流组8.33%.结论 根据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况和断流术前后的FPP的变化,可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如果断流术后FPP下降不明显,或FPP仍≥32cm H2O,则加做分流手术,通过术中FPP监测选择正确的术式可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和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徐庆  花荣  曹晖  吴志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4):286-288,291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联合手术组20例,断流组18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及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于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的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非常显著(P<0.01)。于断流组,术后较术前的门静脉直径、流量及自由门静脉压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均有显著差异(P<0.05),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增加非常显著(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两种手术皆可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而联合手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效果明显优于断流手术,两组间的门静脉向肝血流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不破坏肝门部解剖,理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价值。方法 自2002 年1月~2004年3月,我院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7例,以104例经典 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为对照组。测量病人手术前、切脾后、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入院时、手术 后2周的门静脉血流量,观察术后复发出血、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腹水、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改善程度以及成活情况。结果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复发性出血、门静脉高压 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曲张程度改善(P<0.05),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 血流量明显下降(P<0.01),但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5)。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是一种较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例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min,术中出血100ml,术后48h肛门排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且有微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改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至2007年陕西省人民医院采用改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90例,联合组)及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78例,断流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中门静脉压力监测等观察开腹后和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和x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联合组和断流组患者手术死亡率分别为3%(3/90)和5%(4/78),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8,P>0.05);术后远期出血率分别为6%(5/79)和13%(8/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4,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5/79)和7%(4/6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2,P>0.05);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77/79)、92%(55/60)、80%(16/20)、60%(3/5)和97%(58/60)、83%(40/48)、73%(22/30)、53%(8/1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1,P>0.05).联合组开腹后和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8.8±4.2)、(33.1±1.5)cm H2O(1 cm H2O=0.098 kPa),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4,P<0.05);断流组开腹后和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8.9±2.5)、(34.6±2.6)cm H2O,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0,P<0.05);两组患者术后门静脉压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9,P<0.05).联合组开腹后和术后门静脉直径分别为(1.40±0.41)、(1.22±0.15)c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8,P<0.05);血流量分别为(1280±350)、(830±360)ml/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8,P<0.05).断流组开腹后和术后门静脉直径分别为(1.41±0.32)、(1.27±0.32)cm,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7,P>0.05);血流量分别为(1350±380)、(980±290)ml/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6,P<0.05).两组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1,P>0.05).结论 改良脾腔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止血效果确切、再出血率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合理,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的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施行的34例改良的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手术获成功,其中6例患者合并胆囊结石,术中加行胆囊切除术,应用旋切器进行旋切取脾。2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术后无出血,平均手术时间(232±5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3±18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5±2.2)d。结论 改良的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无需扩大腹壁切口,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丰富的经验与娴熟的手术操作技术是该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11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肝性脑病发生。术后腹腔出血7例(占6.3%),再手术止血5例,2例保守治疗出血停止。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2.7%),经抗凝溶栓治疗后血栓溶解吸收。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围手术期处理主要措施是术前肝功能评估、术前术后肝功的改善和维护;纠正和处理凝血功能障碍、重度血小板减少;术后门静脉血栓的有效防治在于方法早期诊断以及抗凝处理;合并胆囊结石肝功能Child-Pugh A级,可行断流术加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