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以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眼外伤PVR为研究对象 ,对其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进行定量测定 ,研究VEGF在PVR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VEGF在PVR中的作用。一、研究对象1 患者组 :选择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外伤合并PVR并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 37例。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VR 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2 1~ 5 2岁 ,平均 (36 14±…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世界新发致盲因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子,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抗VEGF药物成为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眼底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本文就VEGF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理进程中的作用及抗VEGF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不仅与疾病本身及血糖的控制有关,还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和种族差异。目前,生长因子基因与DR相关性的研究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该类具有代表性的大样本量研究仍很缺乏,很多涉及与DR病理相关的候选基因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在DR的早期预防、治疗以及延缓DR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准确把握VEGF基因多态性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对DR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VEGF基因多态性与DR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VEGF在PDR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7例正常人及19例PDR患者玻璃体中的VEGF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7例正常人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为0.18-0.60ng/ml,平均值为0.35ng/ml。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定量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6,LRP6)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和玻璃体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其相关关系,为PDR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PDR患者60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患者62例,单纯性糖尿病患者(对照组)55例。ELISA检测各组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LRP6浓度,并对三组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DR组血浆和玻璃体VEG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P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和NP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玻璃体中LRP6浓度高于NPDR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和对照组玻璃体中LRP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浆中LRP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0,P<0.05)。结论 PDR患者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与LRP6水平能较好反映视网膜新生血管活动情况,检测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与LRP6水平可为早期诊断PDR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患者常出现视网膜微循环结构与功能的紊乱 ,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 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γ 干扰素 (interferon γ ,IFN γ)、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与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但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这些因子的变化报道较少。我们对 74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IFN γ、NO进行了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患者组 :Ⅱ型糖尿病患者 74例 ,男 33例 ,女 41…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对SD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炎性相关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1,MCP-1)以及细胞通透性相关因子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occludens-1,ZO-1)和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又称Akt)表达的影响,探讨PEDF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6~8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生理盐水注射组(DM+NS组)和糖尿病PEDF注射组(DM+PEDF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后第1周、2周、3周时,DM+PEDF组大鼠玻璃体内注射PEDF,而DM+NS组注射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第4周时处死大鼠,摘出眼球,进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及电镜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PEDF、VEGF、ICAM-1、MCP-1以及ZO-1、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糖尿病大鼠均造模成功。4周糖尿病病程尚不能导致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在透射电镜下,DM组大鼠视网膜可见神经节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变大,基质肿胀明显,可见大部分或全部的嵴消失,部分双侧膜融合,粗面内质网扩张,而玻璃体内PEDF注射可以明显地改善这一病理改变。DM组大鼠PEDF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以及内丛状层、光感受器基质以及色素上皮层、脉络膜等部位;VEGF主要表达于神经节细胞层,ICAM-1主要表达在光感受器层,MCP-1主要表达在视网膜内层细胞,包括节细胞层和内核层,ZO-1蛋白主要表达于内核层的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Akt主要表达于内丛状层以及脉络膜的细胞浆中。同CON组相比,DM组、DM+NS组视网膜中PEDF、VEGF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ICAM-1、MCP-1表达增加,ZO-1、Akt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PEDF组大鼠视网膜中PEDF、VEGF的表达较DM组和DM+NS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ICAM-1、MCP-1表达减少,ZO-1、Akt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EDF可以明显地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和增加细胞连接蛋白而减轻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从而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可导致视力下降。DME病理机制复杂,主要是由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各种炎症介质和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DME的病理发展过程。单纯抗VEGF治疗DME是不够的,还需联合抗炎治疗。尽管激光仍是目前治疗DME的主要方法,但激光治疗易造成视力损害。进一步探究抗VEGF药物、抗炎药物、激光光凝联合治疗DME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可为DME治疗提供最佳方案,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视网膜缺血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等常伴有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可刺激内皮细胞增殖。视网膜缺氧产生的VEGFmRNA表达升高,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VEGF的作用,以及VEGF与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组织激肽释放酶(tissuekallikrein,TKLK)、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intracellularadhensionmolecul-1,sICAM-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观察TKLK在低氧条件下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retinal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HRMECs)中VEGF和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DR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DR组(DM组)、非增生性DR组(NPDR组)和增生性DR组(PDR组),收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组20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TKLK、VEGF和sICAM-1的水平。体外HRMECs分别进行常氧和低氧培养,不同浓度重组TKLK处理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以及VEGF和ICAM-1的表达。结果 DM、NPDR和PDR组患者血清中TKLK、VEGF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05,P=0.002;F=32.041,P=0.002;F=26.169,P=0.001);PDR患者血清中TKLK、VEGF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DM和NPDR组(均为P<0.001)。TKLK与VEGF(r=0.623,P<0.01)和sICAM-1水平(r=0.598,P<0.01)均呈正相关。10μg?mL-1rhTKLK可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HRMECs增殖以及VEGF和ICAM-1的表达,并可促进细胞凋亡(P<0.05)。结论 TKLK通过与VEGF和ICAM-1相互作用而影响DR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转化生长因子β2 mRNA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基本病理过程是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 ,其发生、发展与细胞增殖调控失常有关[1] 。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 ,TGF β)就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调节因子 ,它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 ,也可促进新生血管管腔形成 ,并趋化成纤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2 ] 。迄今未见对DR不同时期的TGF β2 表达进行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应用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 ,动态观察视网膜中T…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视网膜缺血性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等常伴有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近年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可刺激内皮细胞增殖。视网膜缺氧产生的VEGF mRNA表达升高,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VEGF的作用,以及VEGF与眼内新生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 ,ERG)改变已有不少研究 ,但由于传统的视网膜电图仅能记录视网膜的整体反应 ,而无法分辨各局部视网膜的电位反应 ,因此在DR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均存在着局限性。近来 ,Sutter等[1] 发明了一种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 calelectroretinogram ,MERG)技术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测量整个测试野内许多细小部位的ERG ,其一阶反应可反映视网膜内层的功能[2 ] 。我们对 30例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含量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探讨VEGF在PDR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7例正常人及19例PDR患者玻璃体中的VEGF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7例正常人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为0.18~0.60ng/ml,平均值为0.35ng/ml。19例PDR患者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升高,范围为0.84~15.64ng/ml,平均值为5.66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男性组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为0.84~15.64ng/ml,平均值为4.83ng/ml;女性组为1.34~12.34ng/ml,平均值为7.08ng/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DR患者玻璃体中VEGF的含量升高,在PDR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factor,PL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纤维血管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玻璃体切割术中取ROP患者视网膜表面纤维血管膜保存备用,冰冻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LGF在纤维血管膜上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LGF在纤维血管膜中可见阳性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实验结果显示纤维血管膜的PLGF可能由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表达。结论 PLGF可能参与了ROP的发病过程,PLGF在RO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TGF-β)介导的Smad信号通路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而阐明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标本,将糖尿病患者依据视网膜受累程度分为2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reti-nopathy,NDR)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组,根据眼底改变又分为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组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组。分别用ELISA检测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的TGF-β1 和TGF-β2,Westernblot检测血浆中TGF-β1、TGF-β2、Smad3和p-Smad3的蛋白表达量,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各组TGF-β1 和TGF-β2分泌量和TGF-β1、TGF-β2、p-Smad3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NDR组比较,DR各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增高(均为P<0.05);PDR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NPDR组(均为P<0.05)。结论 TGF-β介导的Smad信号通路参与了DR的发生,可能是介导PDR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白细胞粘附及变形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粘附功能和变形能力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YJ-Ⅱ型体外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和DXC-300型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对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35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及35例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人白细胞粘附功能(LAF)和白细胞变形能力(LD)进行检测,并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了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LAF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糖尿病患者中DR患者又明显高于NDR患者,而LD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又以DR组下降最为显著,LAF的下降与LD,FBG,HbA1c及病程密切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LAF和LD的变化与DR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近确定的一种特异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存在VEGF高亲和受体,而且受体数目较其它组织内皮细胞多。VEGF的特点是它的表达受局部氧浓度的调节。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色素上皮细胞、周皮细胞、Müler细胞均能合成并分泌VEGF,缺氧可上调其基因表达。VEGF既可刺激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移行,也可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玻璃体VEGF含量增高。组织学定位表明VEGF的表达主要在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RPE细胞及Müler细胞。阻断VEGF的产生及生物活性,有助于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病期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名(35眼)正常人及63名(96眼)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眼压测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Octopus视野及MERG检测,并对MERG与视野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MERG与其他视网膜功能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MERG总反应波的P1波反应密度在临床未见DR(NDR)的糖尿病患者低于  相似文献   

20.
李光宇  宋跃  张巍 《眼科研究》2000,18(5):430-43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虹膜新生血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2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VEGF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而在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为21.05%,χ^2=29.95,P〉0.005。VEGF主要表达于虹膜表面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结论 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VEGF表达异常增高,虹膜表面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可以通过自分泌VEGF来刺激新生血管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