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射频温度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行射频温控热凝术,两组分别逐渐升温至75℃(38例,Ⅰ组)和85℃(42例,Ⅱ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P〈0.05);1年后I组和Ⅱ组优良率分别为89.5%(34/38例)和97.6%(41/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有3例复发,Ⅱ组未见复发。结论85℃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效果较75℃佳,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微血管减压术与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10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观察记录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头痛生活质量评分上升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比对照组24.53%低(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均迈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2):700-701
目的利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将7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或封闭治疗,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优于对照组(7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了解止痛效果与病程及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9例临床确诊为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的病例行射频控温热凝术治疗,分析止痛效果与病程、性别间的相关性。结果:369例中治愈363例(98、37%),好转4例(1.08%),无效2例(0.55%)。止痛效果与病程及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不同病程、不同性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的止痛效果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咪达唑仑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射频温控热凝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射频温控热凝术ASAⅠ-Ⅱ级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Ⅰ组)和芬太尼-丙泊酚(Ⅱ组)。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穿刺时,意识消失时,加温lmin、3min和术毕时记录SBP、DBP、HR、SPO2;记录丙泊酚的用量,睫毛反射消失、睁眼及治疗室停留的时间;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意识消失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治疗室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丙泊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和术中知晓的发生率降低(P〈0.05或P〈0.01)。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穿刺、意识消失时,加温1min时,加温3min时的SBP、DBP、HR均降低(P〈0.01),SpO2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Ⅱ组比较,Ⅰ组意识消失时,加温lmin,加温3min时的SBP升高(P〈0.05),DBP、HR、SpO2在以上各时点及SBP在穿刺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一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町增强镇静镇痛作用,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且不影响麻醉的恢复,是三叉神经射频温控热凝治疗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峰  李华  于冬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141-141,147
目的观察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近三年来在本院施行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进行随访,观察其近、远期疗效,并与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由下关穴行蝶腭神经节浸润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缓解率较对照组高(P0.01),疗效较好。结论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与经皮穿刺卵圆孔射频热凝术两种方法及其治疗第二支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单纯第二支三叉神经痛患者40例,分为圆孔组和卵圆孔组,每组20例,分别行经皮圆孔穿刺和经皮卵圆孔穿刺,明确定位后常规射频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穿刺所用的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消失,两组穿刺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孔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卵圆孔组有1例上颌神经损伤,3例下颌神经损伤。结论:X线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和卵圆孔射频热凝术均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但经皮穿刺圆孔技术定位准确,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形臂定位下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同顾性分析用C形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网孔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温度设定65~80℃,时间设定为30~60S)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270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疼痛完全消失2661例,总有效率为98.56%,无效9例(0.33%),复发30例(1.11%)。结论C彤臂引导下选择性卯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微创、安全、适应证广、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对伴有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治疗方法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该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孙岩  马炳强 《当代医学》2014,(5):99-100
目的探讨术前指导对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影响。方法54例拟行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住院期间一般术前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系统全面的术前指导,包括介绍手术方法及步骤,指导术中准确描述疼痛部位及正确配合手术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况、术中配合满意度及术后止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心理状况及术中定位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指导提高了患者对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依从性,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射频靶点热凝术与三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A组实施射频靶点热凝术;B组实施三氧髓核消融术。比较两组治疗后5d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前、术后随访JOA评分。结果治疗后5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增高;两组间比较A组JOA评分更高,疗效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靶点热凝术与三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安全,疗效均显著,两组比较射频靶点热凝术改善率高于三氧髓核消融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X线引导下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在射频热凝术基础上,进行硬膜外前间隙阻滞与硬膜外后间隙阻滞治疗LDH的效果比较。方法:LDH患者60例,均分为三组:A组行单纯射频热凝术;B组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后间隙阻滞治疗;C组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前间隙阻滞治疗。术前,术后3天、2周、3个月、6个月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3d、2周、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A、B两组降低更明显(P〈0.05),B组效果也优于A组(P〈0.05)。A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16/20、15/20、14/20。B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18/20、17/20、16/20。C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20/20、19/20、18/20。C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优良率均较A组与B组高。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X线引导下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前后间隙阻滞治疗LDH效果较单纯射频热凝术好,尤其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前间隙阻滞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卵圆孔与经翼腭窝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11支痛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Ⅱ支痛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卵圆孔入路20例,B组经翼腭窝人路22例,分别在DSA引导下穿刺到目标位置后行射频热凝术,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d、3d、2个月、6个月、1年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质量评分(QOL)。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1年后,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及Q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两种不同的路径行原发性三叉神经11支痛射频热凝术,疼痛控制均较理想,疗效肯定;但与经翼腭窝人路相比,经卵圆孔入路并发症发生率高,QOL低。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巧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92-92,9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是否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干预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45例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45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手术观察指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护理干预组仅3例出现椎间隙感染,对照组6例出现硬脊膜囊撕裂脑脊液漏,2例出现椎间隙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护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开展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泊酚分别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布托啡诺用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三叉神经痛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例),丙泊酚分别复合芬太尼(A组)、瑞芬太尼(B组)、布托啡诺(C组)进行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不同时点MAP、HR及Sp02的变化,丙泊酚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术后随访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患者和术者的满意度。结果:3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治疗中MAP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B组降幅大于A、C组(P均〈0.05),术后3组均恢复至接近麻醉前水平。丙泊酚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体动发生率B组低于A、C组(P均〈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不同阿片类药物用于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均安全有效,复合瑞芬太尼组术后苏醒快,复合布托啡诺组术中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无水乙醇阻滞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279例,随机分为2组:无水乙醇阻滞治疗组139例,射频热凝治疗组14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疼痛6点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结果无水乙醇阻滞治疗组痊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86.3%(120/139例)、13.7%(19/139例)、0%(0/139例);射频热凝术治疗组痊愈、好转、无效率依次为84.3%(118/140例)、15.7%(22/140例)、0%(0/140例)。治疗前后两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水乙醇阻滞与射频热凝均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疗法,但射频热凝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水乙醇阻滞。  相似文献   

16.
护理流程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雄招  孙波  蒙丽婵  王雪莲 《吉林医学》2009,30(18):2079-2081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在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腹腔镜手术护理要求制定护理流程。搜集腹腔镜手术患者9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6例,患者参照操作流程给予围术期护理;对照组51例,患者实施普通手术护理,分析围术期两组之间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护理操作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试验组手术医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手术器械较对照组更为完备(P〈0.05)、试验组腹腔镜摄像系统的故障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流程的应用提高了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年龄、症状及基础病变基本相同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疼痛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采用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微血管减压术的效果优于射频热凝术。结论: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患者接受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需行手术治疗的2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仅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不同手术和不同部位的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同部位和不同手术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产科手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妇科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道部位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肌瘤剔除、阴式子宫切除术和剖宫产术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针对感染的常见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对围手术期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卵圆孔与经翼腭窝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运用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B组采用经翼腭窝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上颌神经),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评分(PSS)、不良反应以及6个月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组内VSA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内PSS均明显增高(P〈0.05),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疗效相似,但A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B组。结论相比经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而言,经翼腭窝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更安全及不良反应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射频控温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对421例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病患者行采用射频控温热凝术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21例患者中治愈361例(85.74%),好转55例(13.06%),无效5例(1.19%)。结论:射频控温热凝术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