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射频消蚀(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技术操作要点和体会.方法共选入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程控刺激、心导管标测寻找靶点,靶点明确后放电消蚀,放电时间为30~90s.结果全部患者消蚀均成功,术中未见并发症.结论准确的靶点及大头导管与靶点的良好接触是消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消蚀术治疗58例不同类型的心动过速,总成功率为93.1%。其中4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45条房室旁道.36例和41条旁道成功地被消蚀。15例房室结双径路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蚀慢径路)和3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位于左室前壁,1例在左后隔)全部获得成功消蚀。无严重并发症。1例遗留有右束支阻滞。随访未见复发病例。根据单极电图的PQS波形易取得成功和减少放电次数。为防止希氏束受损,在房室结处消蚀时必须密切监视心电图和消蚀导管的放置部位。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射频消蚀房室结慢径治疗3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28例首次消蚀成功,2例再次消蚀成功。其中单纯消蚀慢径25例,慢径和逆传快径同时消蚀4例,1例发生暂时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平均随访10.9±8.8个月,未见复发。本文对慢径消蚀定位方法、预测消蚀成功的标志及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蚀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射频消蚀房室结慢径治疗3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28例首次消蚀成功,2例再次消蚀成功,其中单纯消蚀慢径25例,慢径和逆传快径同时消蚀4例,1例发生暂时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平均随访10.9±8.8个月,未见复发。本文对慢径消蚀定位方法,预测消蚀成功的标志及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丛培鑫 《海南医学》2002,13(12):171-17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中能量的释放与电阻的关系。方法  182例住院经RFCA治疗的患者 ,术中记录其放电相应功率、时间、阻抗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室速 (右室流出道室速 ) 15例 ,其功率为 3 0± 2 5瓦特 ,时间为 12 0± 60秒 ,阻抗为 90~ 12 0欧姆。左侧旁道 10 2例 ,其功率为 3 5± 10瓦特 ,时间为 60± 3 0秒 ,阻抗为 70~ 110欧姆。右侧旁道 65例 ,其功率为 2 5± 15瓦特 ,时间为 110± 40秒 ,阻抗为 90~ 12 0欧姆。结论 射频消融时阻抗的监测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可避免一定的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6.
卢振  徐祖建 《上海医学》1999,22(8):504-505
电击伤与溺水,均为临床常见的意外急症。近几年来我们救治电击伤并溺水致心跳呼吸停止39例,其中14例获得成功,现将抢救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15~42岁,平均27岁。14例患者均是在工作或生活中不慎触电后再溺水致使心跳呼吸停止,10例经就地心肺复苏成功后送本院,4例未经任何处理送至本院;事件发生后到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为3~25分钟,平均15分钟。复苏开始到复苏成功,时间为8~120分钟,平均38分钟。14例患者均抢救成功,其中4例遗留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4例中3例…  相似文献   

7.
预激综合征旁路射频消蚀术后T波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新智 《广西医学》1995,17(5):363-365
对11例预激综合征:1例分支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16例非预激综合征RFCA术后的T波改变进行观察,发现只有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RFCA成功后才有T波改变,其改变与预激程度有关,与消蚀靶点,消蚀次数、放电时间、累计能量无关。非预激综合征RFCA成功后及预激综合征消蚀不成功无T波改变。提示T波改变是由于T波的电张性调整所致,与RFCA引起的心肌凝固性坏死及损伤无关。  相似文献   

8.
女性绝育术在我国广泛开展后,少数妇女术后出现腹痛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为探讨其原因,我们对50例绝育术后有症状的患者进行盆腔阻抗微分图观察。1材料与方法1)正常妇女组:10例,年龄21~38岁。未行输卵管结扎术。无妇科疾病,经期均正常。其中未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后不同时间段的电极阻抗和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阈值的变化,探讨其对调试间隔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7例植入人工耳蜗的患儿术中及术后30d开机时、开机使用10、20、30、40、50、60、90、150d的电极阻抗值和ECAP阈值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术中和术后30d开机两个时间点与其它各时间点的阻抗值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第22号电极的阻抗值与第2、4、6、8、10、12号等电极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余电极间差异无显著性;电极2,4、6、8、10、12等的术中ECAP阈值与术后30d开机时的ECAP阈值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人工耳蜗植入电极的阻抗在开机使用后10d有急速的下降,开机使用30d时达最低值,但ECAP阈值的变化不明显;如果电极的阻抗和ECAP阈值在开机使用后2个月均变化不大,可以根据患者的表现适当推迟下次调试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强度运动前后人体下肢电阻抗血流信号及频谱特性的变化情况,为用电阻抗参数评价人体运动功能及疲劳程度做基础。方法利用课题组自行研制的电阻抗快速测量系统,分别测量10名志愿者高强度运动前后双侧下肢的阻抗血流信号及1 kHz^1 MHz频段的电阻抗幅值变化情况。结果阻抗血流信号变化特性显示,运动后人体双侧下肢阻抗血流信号幅度增加22%±13%。阻抗频谱特性分析显示,100 kHz以下频段,运动对下肢阻抗幅值的影响不显著;在100 kHz以上频段,运动后的下肢电阻抗幅值显著降低,测量频率越高,下降的程度越明显。1 MHz时的变化率可达53%±14%。结论人体电阻抗与其运动功能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电阻抗参数有望作为一项定性甚至定量区分组织疲劳状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和ECAP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后不同时间段的电极阻抗和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CAP)阈值的变化,探讨其对调试间隔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7例植入人工耳蜗的患儿术中及术后30d开机时、开机使用10、20、30、40、50、60、90、150d的电极阻抗值和ECAP阈值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术中和术后30d开机两个时间点与其它各时间点的阻抗值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第22号电极的阻抗值与第2、4、6、8、10、12号等电极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余电极间差异无显著性;电极2,4、6、8、10、12等的术中ECAP阈值与术后30d开机时的ECAP阈值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人工耳蜗植入电极的阻抗在开机使用后10d有急速的下降,开机使用30d时达最低值,但ECAP阈值的变化不明显;如果电极的阻抗和ECAP阈值在开机使用后2个月均变化不大,可以根据患者的表现适当推迟下次调试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Nucleus人工耳蜗电极阻抗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ucleusCI24M与NucleusCI24R.(CS)型人工耳蜗电极阻抗的区别。方法应用神经反应遥测技术(NRT)监测I6例NucleusCI24M与I0例NucleusCI24R(CS)型人工耳蜗电极的阻抗。结果所有电极阻抗值正常,两种类型的人工耳蜗电极阻抗差异存在显著性,并且人工耳蜗电极植入后,其阻抗会发生规律性变化,在术中测试电极阻抗数值存在从蜗底到蜗顶逐渐上升的现象。结论NucleusCI24M与NucleusCI24R(CS)的电极阻抗存在明显差异,电极植入后,其阻抗值随时间发生的规律性变化与机体生理活动有关。在相同条件下NucleusCI24R(CS)比NucleusCI24M更加节能有效。  相似文献   

13.
断红汤治人流术后出血42例郭小叶,范爱芳,李金声河南省伊川县公疗医院(471300)主题词断红汤/治疗应用,流产,人工,血证1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其中20~25岁6例,26~30岁21例,31~35岁10例,36~42岁5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  相似文献   

14.
1 阻抗图1 1 阻抗图概念电阻抗容积图 (ElectricalImpedancePlethysmo gram)简称阻抗图 ,描记的是生物体电阻抗随时间的变化 ,并据此来反映体内容积或截面积的变化。临床上经常用测量心、肝、肺、肾、肢体等部位阻抗的变化来反映相应部位动脉血管容积的变化 ,因此习惯上又把阻抗图称为血流图 (rheogram)。1 2 阻抗图理论及应用1932年Atzler利用高频弱电流成功地描记了循环系统的阻抗图。 1937年Mann利用惠斯登电桥原理测量了生物电阻抗的变化。如果把这两个人的实践作为阻抗图检测技…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开始我们用射频双极电凝器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4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42例中,男28例,女14例,15~56岁,病程25~10年。1.2方法采用国产SHP—I型射频治疗仪,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用1%丁卡因鼻腔表面...  相似文献   

16.
家猪骨与软组织电阻抗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离体家猪标本进行电阻抗测量,为使用生物电阻抗测量法区分不同的组织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在5Hz~13MHz频段内,分别对家猪的脊柱皮质骨、松质骨以及周围软组织等三种组织进行阻抗值和相位角的测量,分析其频谱特性.结果在5kHz~1MHz频段内,家猪的这三种组织的阻抗值变化较小,组织间的阻抗差值较为恒定.在整个频段内,皮质骨与松质骨相位角的变化趋势呈高相似性(p=0.988),而与软组织相位角的变化趋势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p=0.000).结论 10~200kHz频段是可以用来很好地区分家猪的这三种组织,是运用生物电阻抗技术进行组织定位的合适频段.  相似文献   

17.
赵金花  信洪燕 《辽宁医学杂志》1999,13(1):56-56,F003
超胸顶吻合术是指不做颈部切口,而置吻合口于胸顶部以上的吻合方法,我院于1990年3月至1997年3月采用此法治疗中、上段食管癌52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10例。年龄42~70岁,平均55.2岁。病变部位均位于食管中...  相似文献   

18.
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听阈及中耳阻抗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7例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听阈及中耳阻抗变化进行析。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听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老年期听阈明显高于老年前期、高频下降比语言频率更明显,听力曲线多表现为高频下降型。尤以高频缓型多见。随年龄增长,老年人有中耳阻抗增加、声顺降低,咽鼓管功能关于减退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人工耳蜗植入以后电极阻抗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多导人工耳蜗系统Combi 40+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中、术后1,2,3,6个月电极阻抗,分析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 植入的Combi 40+型人工耳蜗电极阻抗值在术中最低,开机时最高,以后逐渐下降,并于术后3个月达稳定状态.蜗顶与蜗底处电极阻抗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耳蜗植入术后,排斥反应使纤维组织包绕电极,在电刺激下,电极阻抗于术后3个月可达稳定状态.检测电极阻抗是目前评估Combi 40+型人工耳蜗植入体状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97年7月~2001年8月期间采用鲜芝麻花外擦治疗疣42例,疗效可靠,介绍如下。42例患者均为随访门诊病人,男25例,女17例,年龄12~47岁,平均30岁。其中扁平疣20例,寻常疣15例,跖疣7例。治疗方法:采鲜芝麻花10朵,依次在疣体上反复擦拭,用力要均匀,不可过快,过猛,以10朵鲜花擦完疣体及其周围皮肤微红为度。每日3次,7天为1疗程,停止3天。10日内疣体脱落,皮损治愈。1疗程不愈者,再擦拭1疗程。注意,擦拭后擦拭区半小时内不要清洗。42例中,25例1疗程痊愈,13例2疗程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