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联合ESWL治疗肾功能不全的孤立肾鹿角形结石的疗效. 方法经皮肾穿刺微造瘘延期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肾功能不全的孤立肾鹿角形结石8例. 结果 5例取尽结石,3例残余结石.术中未输血,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Cr由术前(289±166)μmol/L降至(155±33)μmol/L (t=4.69,P=0.004),血BUN由术前(15.1±7.9) mmol/L降至(8.3±1.9)mmol/L(t=4.00,P=0.005) ,ECT检查GFR由术前(48.8±12.4) ml/s升高至(63.0±8.4)ml/s(t=4.68,P=0.003).术后肾后性梗阻消失.8例随访0.5~4.5 年,平均2.8年,肾功能较术后无明显变化. 结论 MPCNL结合ESWL治疗肾功能不全的孤立肾鹿角形结石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异常肾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异常。肾肾结石患者共41例,其中马蹄。肾23例,解剖性孤立肾9例(其中合并脓肾、双J管遗留并巨大结石1例),功能性孤立肾7例,重复肾畸形并上肾结石2例。均采用实时B超引导mPCNL治疗。结果共进行49次mPCNL,均为单通道取石。除1例脓肾患者先穿刺引流后择期手术,其余均一期建立通道。手术时间70~105min,平均(81.9±10.6)min。27例一期取石成功,首次手术净石率65.9%(27/41),8例行二期mPCNL,mPCNL净石率85.4%(35/41),6例因结石残留行ESWL。2例患者较严重感染,积极治疗后恢复;1例患者并发大出血,行介入栓塞止血。所有患者术前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106.3±4.7)g/L,术后(98.5±5.7)g/L;所有孤立肾患者术前肾功能检查肌酐浓度(103.1±9.4)μmol/L,术后(134.1±11.5)μmol/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未出现结肠、胸膜等周围脏器损伤等。结论mPCNL是治疗异常肾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邵逸夫医院在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使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共治疗14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29~75岁,平均54岁。其中,2例为对侧肾切除术后,12例为对侧肾萎缩。术前常规留置F6 D-J管2周。分析手术时间、清石率、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血清肌酐的变化。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成功将输尿管鞘放置输尿管上段,输尿管镜鞘放置成功率100%,进镜成功率100%,术中寻找结石成功率100%。14例患者结石大小为1.1~2.5cm,平均(1.7±0.4)cm;术前肌酐78~407μmol/L,平均(166±103)μmol/L;手术时间60~140分钟,平均(87±34)分钟;术中出血量5~50ml,平均(13±12)ml;一期结石清除率达82.6%(12/14),2例行二次输尿管软镜手术,总结石清除率达92.8%(13/14),2例术后出现发热。14例患者术后肌酐为85~340μmol/L,平均(124±62)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2~4天,平均(2.5±0.7)天。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8月应用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12例孤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7例,年龄21~73岁,平均64岁。7例为功能性孤立肾,5例为单侧肾切除术后。所有患者均行泌尿系CTU检查以明确结石大小及位置,术前常规行尿常规、尿培养及血肌酐检查,尿培养阳性者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3天。所有患者术前均预置F7双J管2周作输尿管被动扩张。分析手术时间、清石率、并发症以及血清肌酐的变化。结果:12例患者结石大小为1.6~3.2cm,平均(2.1±0.6)cm,术前肌酐92~178μmol/L,平均(141.90±27.9)μmol/L;手术时间40~200 min,平均117min,一期结石清除率达83.3%(10/12)。2例诊断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例为尿脓毒血症,其中1例出现明显尿量减少,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肌酐为69~182μmol/L,平均(109.8±25.2)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输尿管软镜图像清晰,治疗孤立肾结石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确认失败后采用急诊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经ESWL确认治疗失败的鹿角形肾结石3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急诊MPCNL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ESWL治疗失败的30例肾结石患者均成功实施MPCNL,结石清除25例(83.3%),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35±15)分钟。术后高热(≥39℃)者4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血尿,其中3例较大量出血,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其它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原有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手术前后血肌酐值分别为(316.5±3.5)和(213.5±4.5)μmol/L,两者比较,t值为4.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ESW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失败患者MPCNL是有效治疗方法,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创伤小,并发症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超声引导下MPCNL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的临床资料。 结果共计有26例患者纳入研究,1例双侧结石,25例单侧结石,均成功建立了经皮肾通道。25例患者行一期MPCNL,1例患者行二期MPCNL,术后2~5 d复查无石率88.9%(24/27),3例残留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手术时间20~140 min,平均(68±34)min,术中失血量10~250 ml,平均(57±49)ml。术前、术后平均血肌酐为(292±51) μmol/L、(220±34) μmol/L(t=2.388,P= 0.025)。术后2例患者出现发热,4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无其他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2.4)d。随访10~24个月,结石均无复发,2例患者最终需血液透析维持治疗,其余患者肾功能稳定。 结论MPCNL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是安全、有效的,但多囊肾可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经皮肾镜超声联合弹道一期治疗结石性脓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超声联合弹道一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结石性脓肾患者66例,均在B超定位及引导下穿刺,筋膜扩张器依次从8 F扩张至16 F,放入软鞘后置人金属套式扩张器,退出软鞘,继续扩张至21 F,置入24 F肾镜鞘,置人肾镜,采用EMSⅢ代超声弹道清石系统治疗.先用超声吸附装置清理脓液及脓栓,并在低压或无压力状况下超声碎石后吸出脓液,再行超声联合弹道碎石和清石. 结果 66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高热等菌血症或脓血症情况,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0例一期取净结石;4例铸型结石术后有<1.5 cm结石残留,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结石排净;2例术后残留结石较大,1周后再次行经皮肾镜另建通道将结石取净.63例获随访,术后3个月血肌酐56~203/μmol/L,较术前平均降低40μmol/L;肾小球滤过率(GFR)5.0~56.2ml/min,平均增加23.6 ml/min.术后6个月血肌酐56~158μmol/L,平均降低31μmol/L;GFR 5.0~79.2 ml/min,平均增加30.2 ml/min. 结论 经皮肾镜EMSⅢ代超声吸附装置在低压或无压力状况下吸出脓液、脓栓后,再行超声联合弹道碎石和清石,治疗结石性脓肾安全、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L)治疗孤立肾鹿角形结石的临床疗效,并对该方法的安全性、高效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研究纳入孤立肾鹿角形结石患者20例,对结石的位置和表面积进行统计。患者在知情同意后,先对其进行第一阶段的MPCNL治疗。术后5~7天,将第二阶段的MPCNL和FURSL相结合进行治疗。并对术中情况、结石清除率(SFR)和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每次复查时的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慢性肾脏疾病分级(CKD)。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多个肾盏的鹿角形结石,结石平均大小为(1 099.9±843.95)mm2。所有患者均只有一处经皮入路,平均手术时间为(154.37±32.45)min,平均失血量为64(12~140)ml,最终SFR为90%。随访1个月,4例患者的CKD情况有所改善,2例CKD为5级的患者术后仍然需要透析,其余患者术前平均Scr为(187.16±94.12)μmol/L,术后1个月为(140.99±57.9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GFR术前为(43.80±24.74)ml/min,术后随访1个月末为(49.55±21.18)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和FURSL联合治疗孤立肾鹿角形结石,可以有效地减少经皮入口的大小和数量,使得孤立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更安全、可行且高效,进而得到满意的SFR,减少失血量及多入口相关的潜在并发症。在短期及长期愈后方面,该方法均不会对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5月-2016年6月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17例孤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32—67岁,平均45.8岁。左侧9例,右侧8例。功能性孤立肾6例,解剖性孤立肾11例。其中肾盂结石8例,上中盏结石5例,下盏结石4例。结石平均直径为(1.2±0.3)cm。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症状10例、腰痛5例、发热2例,入院后完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术前相关检查,同时行清洁中段尿培养。结果手术时间为(74.2±23.6)min,术中出血量为5~15ml,平均8ml,住院时间为3~12d,平均4.5d。术后1例出现尿脓毒血症,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术前肌酐78~421μmol/L,平均(161±103)μmol/L,术后1个月复查肌酐85~341μmol/L,平均(124±63)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结石完全清除率为82.3%(14/17),二期结石清除率达94.1%。结论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孤立肾与非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MPCNL治疗孤立肾与非孤立肾结石患者一期手术的资料。孤立肾组128例,非孤立肾单侧肾结石组530例。依据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手术史、结石大小、结石位置、肾积水成功匹配94对,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结石清除率、并发症。结果孤立肾组及非孤立肾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症、手术史、结石大小、结石位置、肾积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为(60.7±33.8)min和(56.3±31.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术后48 h平均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2.7±11.3)g/L和(11.8±9.9)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8)。一期术后48 h结石清除率为55.3%(52例)和62.8%(5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2%(19例)和17%(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结论 MPCNL治疗孤立肾结石与非孤立肾结石一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似。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微创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上尿路结石微创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取石术(MPCNL)、逆行输尿管镜碎石术(UR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等方法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52例,其中采用MPCNL治疗52例,俯卧位44例,侧卧位8例;采用URL治疗31例;采用ESWL治疗16例。最大结石直径1.7~4.0 cm,平均(2.40±0.07)cm。结果:52例患者住院天数9~22天,平均(15.27±0.46)天。Ⅰ期结石清除率71.1%(37/52),Ⅱ期结石清除率60.0%(9/15),总的结石清除率88.5%(46/52);Ⅰ期结石清除率与总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5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前肌酐平均值为(326.87±63.28)mmol/L,术后1~3个月拔管后血肌酐平均值为(142.60±28.53)mmol/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最后6例有残余结石,术中大出血3例(5.7%),肾对穿(孔)2例,输尿管穿孔2例(7.7%),尿外渗5例(9.6%),术后休克1例(1.9%),发热9例(17.3%)。结论:在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过程中,制定个体化微创综合治疗方法非常重要,可以明显提高结石清除率,有效保护和改善肾功能,减少机体损伤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2月~2008年10月,应用MPCNL治疗24例肾盏憩室结石。术中B超引导下穿刺肾盏憩室,采用Wolf F8/9.8输尿管镜,气压弹道探针或钬激光击碎结石后取出,钬激光烧灼开放肾盏流出道,术后常规留置肾造瘘管及内支架管引流。术后7天拔除肾造瘘管,3个月后膀胱镜下拔除内支架管。结果 24例均一次碎石取石成功。手术时间55~110 min,(65.5±28.1)min。1例术中发现肾盏憩室感染积脓,术后发热38.5℃以上,积极抗感染,4 d后体温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0.09~1.85 g/L(中位数0.15 g/L)。术后住院4~8 d,(5.7±2.5)d。24例随访18~36个月,(22.6±7.1)月,均未发现肾盏憩室内结石再发。结论 MPCNL治疗肾盏憩室结石安全有效,碎石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和输尿管镜治疗5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平均结石体积分别为(237.3±90.8)mm^2和(155.8±63.7)mm^2,比较术后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耐受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皮肾镜组和输尿管镜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0.6%和6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9%和0.4%。结论:输尿管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但结石清除率低,术后常需辅助方法进一步清除残石。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清除率高,但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器官移植三区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101例DCD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者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8±13)岁(3~65岁);符合DCD标准供者12例,符合DBCD标准供者48例;供者死亡原因为:脑外伤31例,脑血管疾病20例,脑肿瘤5例,溺水2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窒息1例。受者101例,男性64例,女性37例,年龄(45±12)岁(14~70岁)。分析供肾质量、术后移植肾功能、受者生存率。结果供者初次和末次平均血清肌酐水平分别为(67±13)μmol/L和(121±86)μmol/L,供肾中位热缺血时间16min(11—30min),中位冷缺血时间6.5h(4-20h)。25例供者的双侧供肾和35例供者的一侧供肾采用uw液静态冷保存(0~4℃),35例供者的另一侧供肾采用LifePort机械灌注保存,灌注时间(5.6±2.2)h,流量为(99±25)mL/min,阻力系数为(0.29±0.11)mmHg·mL^-1·min^-1(1mmHg=0.133kPa)。受者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1例,移植肾功能延迟15例,急性排斥反应11例。术后1,12个月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59±16)mL·min^-1·(1.73m^2)^-1和(74±20)mL·min^-1·(1.73m^2)^-1;机械灌注和静态冷保存的移植肾功能无差异。20例供者行供肾病理活检,肾小球硬化比例为(13±7)%;4例供者供肾活检显示肾小球硬化比例〉20%,对应受者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水平为180~220μmol/L,eGFR为28—32mL·min^-1·(1.73m^2)^-1。结论DCD肾移植术后近期效果良好,是扩大供肾来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re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transurethral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UR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方法从2008年03月~2012年03月,70例单侧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35例采用MPCNL治疗,35例采用URL治疗,对2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MPCNL组术后3d结石清除率为97.14%(34/35),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35/35);URL组术后3d结石清除率为25.71%(9/35),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为82.86%(29/35),均显著低于MPCNL组(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后发热(T〉38.5℃)的发生率等方面,MPCNL组和URL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相较URL,其结石清除率高,且具有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等的优点,可作为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MPCNL)与输尿管镜碎石术(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 ,UR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6月226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116例采用MPCNL治疗,110例采用URL治疗,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MPCNL组术后3 d结石清除率96.6%(112/116),1个月后的结石清除率为99.1%(115/116)。URL组术后3 d结石清除率为47.3%(52/110),49例残留结石>0.4 cm,接受ESWL 治疗,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为83.6%(92/110)。结石清除率MPCNL组高于URL组(χ2=68.873、17.619,P均=0.000)。2组手术时间以及出血>400 ml、发热和肾绞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有很高的结石清除率;URL治疗效果稍差,而且需要结合ESWL治疗才能提高疗效。 MPCNL可作为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14例孤立肾鹿角性肾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应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鹿角性肾结石14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肾功能等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一期顺利完成手术,1例行二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20.8±3.0)个月(12~24个月),术后一周结石清除率为:85.7%(12/14),手术时间为:(60.8±15.4)min,平均住院时间(8.2±2.6)d,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肌酐值分别为:(152.8±61.3)umol/L、(104.9±38.5)umol/L、(100.5±43.9)umol/L,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为:1例术中出现肾穿透伤,1例术后继发出血,1例术后出现发热。结论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孤立肾鹿角性肾结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对孤立肾肾盂结石的治疗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8例孤立肾肾盂结石,其中30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组),28例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软镜组),对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除率进行比较,同时测定2组患者术前24h和术后3、24、48h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结果 经皮肾镜组结石清除率76.7%(23/30),输尿管软镜组结石清除率75.0%(21/28),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22,P=0.882)。输尿管软镜组出血量(50.3±21.5)ml,显著少于经皮肾镜组(80.2±20.5)ml(t=5.422,P=0.000);手术时间(60.5±25.1)min,显著长于经皮肾镜组(45.34-10.5)rain(t=-3.045,P=0.004)。术后3h2组血NGAL浓度均明显升高,其中输尿管软镜组从术前(3.6±0.6)μg/L上升到(7.9±0.8)μg/L(g:33.457,P〈0.05),经皮肾镜组从术前(3.8±0.7)μg/L上升到(6.3±0.5)μg/L(q=22.068,P〈0.05),输尿管软镜组高于经皮肾镜组,有显著性差异(t=-9.200,P=0.000),术后24h开始下降,但48h仍未降低至术前水平(q=4.414,P〈0.05;g=8.559,P〈0.05)。2组血BUN、Cr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均是治疗孤立肾盂结石的有效方法,且2种方法对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但其影响都是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先天性异常肾合并结石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1月,采用MPCNL治疗异常肾合并结石41例,其中马蹄肾12例,重复肾19例,旋转肾10例。单发上盏结石4例,中盏6例,下盏7例,肾盂结石3例,重复肾上肾结石4例,多发结石12例,鹿角形结石5例。结石最大直径1.0~4.0 cm,平均2.5 cm。13例合并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同时取石。结果41例均一次穿刺成功。手术时间45~21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30~150 ml,平均80 ml。一期结石清除率85.4%(35/41),2例马蹄肾和1例重复肾患者经二次取石取净,2例重复肾和1例旋转肾患者术后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例旋转肾MPCNL术后发生较严重出血(800 ml),经高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治愈,其余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41例随访5~12个月,平均6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MPCNL治疗先天性异常肾合并结石安全、可靠。但仍需强调个体化的原则,根据不同异常肾的类型,结石大小、位置等情况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