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迎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98-99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7月儿科处方共计2195张,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用药品种、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为1262张.抗菌药物在儿科门诊应用率为57.49%,静脉给药途径占抗菌药物应用的32.01%。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抗菌药物的应用率和静脉给药比例偏高。  相似文献   

2.
张敏  王升 《中国厂矿医学》2013,26(4):380-380,383
目的了解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的归档病历共360份。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用情况、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0%,二联用药率为4.17%,病原学送检率为4.2%,药品种类以头孢菌素类为主,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结论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仍需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8年度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儿科门诊处方6800张,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使用合理性。结果: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为60.6%。其中单用使用率为74.50%.二联使用率为23.39%,三联及以上使用率为2.11%。注射(静脉)给药率为26.98%。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存在一些使用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医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使用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方法选取2012年1~6月份出院的563份儿科住院患者病历,对出院诊断及抗菌药物名称、用量、用法、给药途径、疗程、细菌培养、联合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94.5%,选用抗菌药物品种科学,疗程合理,细菌培养送检率较高;但存在无指征用药突出、部分药物用法不科学、分级管理执行不严、不合理联合用药等情况。结论医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今后将加强培训、落实制度,使抗菌药物使用更规范。  相似文献   

5.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7月儿科处方共计2195张,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用药品种、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为1262张,抗菌药物在儿科门诊应用率为57.49%,静脉给药途径占抗菌药物应用的32.01%。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抗菌药物的应用率和静脉给药比例偏高。  相似文献   

6.
付美英 《大家健康》2016,(8):168-168
目的:探讨医院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情况,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该院儿科136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用药情况以及常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其合理用药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我院儿科普遍具有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136例患儿中共查出25例病例具有用药不合理性,用药不合理率为18.4%,不合理现象包括给药剂量过大、给药途径选取不适宜、予以患者慎用和禁用药物以及药物配伍禁忌等;136例患儿共发生不良反应病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中药制剂以及电解质等,不良反应类别包括皮疹、瘙痒、恶心和呕吐等。结论:需进一步完善我院儿科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同时对儿科临床医生加强药物合理使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培训,确保儿科使用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科呼吸系统感染住院病例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收集儿科呼吸道感染出院病人1207例,对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61%,病原菌检测率51.86%,病原菌检出率96.48%。联合用药率为37.20%,更换抗菌药物占20.60%。结论:儿科抗菌药物应用基本遵循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有些联用方案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在抗菌药物的配伍和使用次数上需规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儿科患者419例,对所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度、用药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9.7%,应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使用次数最多者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合理用药率达21.38%。结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遵循安全、有效原则,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选用不当、药费过高、频繁换药等问题,应加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促进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共180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105张(61.39%),其中使用不合理处方89张(6.15%),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口服、肌注次之。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静脉用药过多、给药频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慧 《甘肃医药》2011,(5):318-319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10年7-12月门诊处方共2032张,其中有抗菌药物处方951张,对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量、患者年龄、性别、诊断、使用抗菌药物数、给药途径、是否联用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6.80%,抗菌药物主要以β-内酰胺类为主,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抗菌药物以单品种使用为主。结论:医院儿科使用的抗菌药物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医生在抗菌药物使用上的合理性与不足,为儿科呼吸道疾病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我院儿科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用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分别对我院2005年和2007年儿科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105例和128例进行抗生素药物使用情况的回顾性调查,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05年和2007年儿科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率分别是91.4%和85.2%(P〉0.05);给药途径均以静脉为主,给药频次符合《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原则》;但平均用药时间分别是10.43d和5.97d(P〈0.05);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实验率分别是11.4%和25.8%(P〈0.05),联合用药率分别是10.5%和4.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006年颁布实施《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原则》后,儿科临床医生对呼吸道疾病的抗生素使用合理性逐步规范,但仍存在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和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洪中方  沈健 《嘉兴医学》2001,17(2):104-105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我院2000年11月份儿科门诊处方2153张,分析抗功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及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84.39%,二联用药率38.41%。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用药状况,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5~11月儿科门诊处方,对用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注射剂的处方占总处方的70.5%,其中输液处方占注射剂处方的88.4%,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总处方的73.6%。结论儿科门诊用药存在不合理,表现为用药品种过多,广谱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及联合使用频率过高及给药途径选择不恰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量化的手段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依据,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建立评分系统,回顾性评价某医院2006年1月至12月出院病历1260份,统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从适应证、分级应用、用药剂量、给药间隔时间合理性、疗程、配伍、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70.74%,预防用药率为66.2%,单一用药占48%,标本送检率6%,合理用药率为52.1%。结论该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与合理应用评分成正比,管理有效,尚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病历331份,统计抗菌药使用率、联用率、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并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3%,主要为预防性使用;单一用药率为4.7%,二联用药率为95.3%。平均用药时间为4.9 d,用药频率最高为头孢噻肟钠,给药途径以滴注为主。结论:妇产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主要为预防性用药,存在用药时间长、给药间隔不当、选用药品过度集中等问题,医院需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在治疗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住院及门诊留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52例,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用药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87.3%,其中头孢类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大环内酯类.结论:我院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给药频次错误、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病原学送检率低等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DDDs)排名,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等。结果:与2012年相比,2013年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DDDs下降了14.73%;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达到卫生部要求的控制目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2012年的55.02%下降至25.85%,用药指征、用药种类、给药时机及给药时间的合理性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我院近两年临床各科室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还未达到专项整治的目标要求,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仍然存在,有待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方法:随机抽取儿科处方2329张,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儿科门诊61.4%患儿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达41种,注射剂使用较多,38.0%患儿注射给药。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率偏高,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上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无菌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提高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方法 抽取2012年全院各科的508例无菌手术住院病历,以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手册无菌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为标准,从用药指征、给药方法、给药剂量、途径等方面,采用回顾分析法比较分析这508例无菌手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508例无菌手术病历中,共有400病历份存在问题,主要包括:预防用药指征不合理占27.75%、用药记录不当25.50%、选药不合理22%、用药时间过长20.25%、联合用药不合理3.5%等6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方式.结论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既影响疗效,也会造成经济损失和浪费医疗资源,医生、临床药师双方共同努力,来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刘玉杰 《中外医疗》2013,(34):120-120,122
目的 调查评价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设计"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对2012年11月-2013年4月住院患儿的基本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6%,均静脉给药;联合用药率为22.7%.其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1.8%、21.1%和15.1%;头孢呋辛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的用药频次分别居前3 位.联合用药集中在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95.7%.结论 兴安盟人民医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使用率偏高,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