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临床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呼吸衰竭预后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涛 《黑龙江医学》2008,32(9):656-658
目的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病史及通气治疗效果,探讨其对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意义与通气治疗手段的选择。方法将收治的5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按病情转归分为好转组24例和死亡组26例。对两组1年内发生COPD并发呼吸衰竭次数、生命体征(T、R、P、BP)及SaO2、实验室资料(pH、PaO2、PaCO2、WBC)、主要合并症(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肺脑、酸碱平衡紊乱)、无创和有创通气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百分比分析比较。结果①死亡组1年内发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3次以上的百分率较好转且明显增高;②死亡组与好转组T、R、P、BP、SaO2(%)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P〈0.01、P〈0.01、P〈0.05);③死亡组与好转组PaO2,无明显差异(P〉0.05),但pH、PaCO2及外周血WBC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④心力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肺脑、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率在死亡组明显增高,肺脑、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率在死亡组达到100%,合并症发生率比较死亡组明显高于好转组;⑤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好转率83.33%;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死亡率60.00%,其中83.33%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①1年内发生COPD并发呼吸衰竭3次以上死亡率明显增高;②T、R、P、BP、SaO2(%)、pH、外周血WBC、PaCO2异常越明显,预后就越差;③病情的进展,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④早期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可作为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死亡率高与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呼吸衰竭患者长期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4.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常见并发症,历代中医文献已有述及,但多从证候描述,归属"肺胀"、"痰饮"、"咳喘"、"心悸"、"喘脱"、"喘厥"等门.其病因多为久病肺虚,痰瘀潴留,复感外邪,诱其发作或加剧.病机多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扰而酿本病.由于其病死率高,因此提高疗效已成为研究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急症研究的深入,对该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鼻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46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血气及临床情况的变化。结果:46例中,好转44例(96%),患PaP2、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临床情况改善;1例因病情加重改为有创通气;1例昏迷加重拒绝插管而死亡。结论:.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衰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李黎  李娟  纪明 《河北医学》2008,14(10):1135-113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痰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稳定期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家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与长期家庭氧疗患者比较在治疗的1 年中的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6min行走距离、圣·乔治呼吸量表评分、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家庭使用正压无创通气后, PaCO2、HCO3-和圣·乔治呼吸评分降低, pH、PaO2 和6min行走距离增加与氧疗组相比, 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住院费用减少, PaCO2和圣·乔治呼吸评分也明显改善.结论: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积极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COPD患者及4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及24 h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数,COPD组给予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根据血气分析结果,COPD分为伴呼吸衰竭组(24例)和不伴呼吸衰竭组(13例),两组HRV指标SDNN、SDNNI、PNN50、Tria、SDANN、RMSS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伴呼吸衰竭组SDNN、PNN50、Tria、RMSSD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夜间心率、室性及室上性异位心律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增高(P〈0.05),伴呼吸衰竭组较不伴呼吸衰竭组室性及室上性异位心律发作次数更高(P〈0.05)。结论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存在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损伤,但副交感神经损害更严重,且较不伴呼吸衰竭患者更多出现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事件。  相似文献   

8.
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常作为消炎平喘稀释痰液以及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据临床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往往有胸闷、气短等不适,有的则难以坚持治疗,本文探讨慢阻肺伴呼衰患者不能坚持吸入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抢救治疗呼吸衰竭,已日益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我科应用纤支镜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行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L),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Ⅱ型60例,随机分为营养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营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20%人血白蛋白、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结果营养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0.0%,P<0.05。营养治疗组治疗后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体重、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数、FEV1%、FVC明显升高,P<0.05,PaO2、PaCO2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前后对照不明显P>0.05。结果说明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干预是康复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急性加重42例机械通气56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次中脱机成功45例次(80.4%)、好转出院32例(76.2%)。死亡5例(11.9%),主要死因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的心律失常。结论:应用机械通气是抢救该病的重要手段;对晚期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反复机械通气可延长生存期。重要的是掌握好适应证,正确选择人工气道的方法,恰当应用机械通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ARF)是临床常见危重症,随着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机械通气技术的日益完善,患者的救治存活率明显提高。2003年1月~2004年9月,我院收治9例(10例次)COPD并发ARF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OPD患者未及“临界呼吸衰竭”阶段、“临界呼吸衰竭”阶段与呼吸衰竭阶段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正常对照组受试者、COPD未及“临界呼吸衰竭”患者、COPD“临界呼吸衰竭”患者以及COPD呼吸衰竭患者做比较,观察其血气指标、静息呼吸驱动诸项指标、呼吸肌力学的主要参数、有代表性的几种相关细胞因子和BODE指数等指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氧分压与PaCO2、FEV1/PRE、FEV1/FVC、P0.1、PIMAX、IL-1β、IL-8、TGFβ1、乳酸密切相关(P〈0.01)。结论临界呼吸衰竭与呼吸衰竭患者在反映呼吸肌疲劳指标上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莫西沙星溶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71%,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应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雾化吸入莫西沙星治疗,能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情况,帮助肺功能的康复,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张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252-4253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死率。方法:对1998年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65例慢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例,其中123例采用呼吸机治疗,42例未用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23例用呼吸机患者缓解出院率72%,病死率28%。42例未用呼吸机组缓解出院率36%,病死率64%(P<0.01)。结论: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能改善通气,治疗呼吸衰竭、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COPDⅡ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患者共46 例,分为使用和不用BiPAP呼吸机两组,即BiPAP呼吸机组和常规组,每组2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BiPAP组2、24、72h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及心率变化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成功率高且平均住院时间短.结论 BiPAP呼吸机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有效的通气方法,能迅速改善动脉血气,且病人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气促症状明显缓解,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COPD合并呼吸衰竭46例患者经鼻面罩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变化及临床情况的变化.结果 46例中,好转44例(96%),患者PaO2,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临床情况改善.1例因病情加重改为有创通气.1例昏迷加重拒绝插管而死亡.结论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衰疗效肯定.减少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早拔管和晚拔管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呼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呼吸监护病房 32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于肺部感染控制后 (表现为痰液量减少 ,体温下降 ,白细胞计数降低 ,X线胸片上支气管 -肺部感染影消退 )即拔管 (早拔管组 ) ,另一组使用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进行撤机的传统方法拔管 (晚拔管组 )。两组插管前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血气分析结果均类似。观察两组的临床经过、预后。结果 :好转出院率早拔管组高于晚拔管组 (70 .6 %vs4 6 .7% ,P <0 .0 1) ,死亡率早拔管组低于晚拔管组 (2 9.4 %vs5 3.3% ,P <0 .0 1) ,气管切开率早拔管组低于晚拔管组 (11.8%vs80 .0 % ,P <0 .0 1)。结论 :早期拔管的方法 ,病人耐受性好 ,撤机成功率高 ,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