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前F-ERG与术后视力的关系.方法:对50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F-ERG的测定,术后2周对其视力进行测定, 利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F-ERG的a波振幅与术后视力呈正相关;术前F-ERG的b波振幅与术后视力呈正相关;E值(E=La+Lb/Aa+Ab) 与术后视力呈负相关;E小于等于3.0者与E大于3.0组术后视力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前进行正确的F-ERG分析,有助于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术前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测定对手术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因眼外伤、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疾患等原因引起的玻璃体混浊或出血患者在手术前行F-ERG测定,并与术后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5例(195眼)中,术前ERG测定值正常者8例,轻度下降72例,中度下降60例,重度下降和熄灭型55例。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大部分与ERG测定相符合。结论:在屈光间质混浊情况下,ERG反应振幅与术后视力间有密切关系,ERG反应振幅越接近正常,视力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3.
闪光ERG和闪光VEP检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本前行闪光视网膜电流团(flashelectroretinogram,F-ERG)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visualevokednotential,F-VEP)修查对白内障水后视力预测的可靠性。方法白内障患者本前用眼科电生理记录仪检查F-ERG,F-VEP,白内障术后3~6mo检查患者的最佳视力,用直线相关及t检验分析闪光ERG和闪光VEP与本后视力的关系。结果F-ERG的a、b波振幅与术后视力均呈正直线相关关系。F-VEP的5b、5c波潜伏时与本后视力均呈负直线相关关系;第5子波振幅与本后视力呈正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白内障术前联合检查F-ERG和F-VEP可以预测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口服荧光素钠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8例(101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1眼联合术前空腹30 min口服荧光素钠为观察组,50眼未口服荧光素钠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8个月。比较两组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并分析观察组术前术后视网膜电流图(ERG)的b波波幅情况。结果随访1个月,观察组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8眼(94.1%),不变2眼(3.9%),视力下降1眼(2.0%),对照组视力提高46眼(92.0%),不变2眼(4.0%),下降2眼(4.0%),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6、12个月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ERG比较b波波幅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荧光素钠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有利于识别玻璃体残留的皮质,彻底清除玻璃体皮质并且提高手术成功率,ERG的b波检测显示荧光素钠对视网膜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行视网膜电图(ERG)震荡电位(OPs)测定,评估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程度。方法 对伴发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3 5例(3 5只眼)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前行OPs测定,与术后眼底所见、视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前OPs的振幅总和与术后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相关,术前OPs的振幅总和与白内障术后视力改变明显相关(χ2 =2 4.0 3 ,P <0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前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测定有助于对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测兔眼正常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VRI)的基本结构及相关生理。方法 :以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 ,分别应用皮肤、角膜接触镜电极作为记录电极 ,测定其正常视网膜电图 (ERG) ,记录其b波振幅 (bA)值 ,并对其中 6只眼的VRI结构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正常的VRI包括紧密相邻的玻璃体后皮质 (PVC)和视网膜内界膜(ILL) ,并有其各自的特点 ;两种记录电极得到的正常兔左右眼ERG的bA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正常兔眼VRI的基本结构由PVC与ILL组成 ;ERG的bA值能较好地反映视网膜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视觉电生理在评价视网膜挫伤程度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检测眼挫伤 12 7例 F- ERG、视觉诱发电位 (VEP)结果 ,运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等方法分析视觉电生理改变与视网膜挫伤程度及视力变化的关系。结果 :(1)视网膜挫伤组 ERG a波、b波的振幅下降、峰时值延长 ,较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 ;(2 )初诊视力 <0 .0 5、0 .0 5~ 0 .2 5、≥ 0 .33组之间及视网膜挫伤轻度、中度、重度 3组之间 ERG a波、b波振幅及峰时值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1) ;(3) ERG测定结果与治疗后视力变化有明显联系 ,Spearman相关系数 rs为 - 0 .5 31;(4) ERG单独检测的异常率为 74 .0 2 % ,ERG与 VEP联合检出的异常率为 93.70 % ,二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ERG对视网膜挫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价有重要价值 ,而 ERG与 VEP联合检查 ,对眼挫伤预后作出的评价则更全面更客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氩激光治疗Eales病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时机。方法对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术中和术后氩激光光凝治疗的21例(25只眼)Eal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其中部分病例联合环扎术和眼内硅油填充术。、结果与术前相比25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0.1~0.5者12只眼,0.6~0.9者7只眼,1.0和1.0以上者6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氩激光治疗Eales病疗效确切,有刮于提高视力、预防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行20G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4例(44眼)。结果:术后视网膜完全解剖复位44眼(100%);玻璃体切割手术前与手术后1、2、3d眼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后1月眼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与手术后1、2、3d、1月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视力较术前提高21眼(47.7%);术后2d视力较术前提高25眼(56.8%);术后3d视力较术前提高27眼(61.4%);术后1月视力较术前提高32眼(72.7%);对术后视力〈0.1与≥0.1的病例分析发现,视力的好坏与手术时间的长短存在关系(t=2.959,P=0.005);高度近视眼与非近视眼术后1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8,P=0.(133),且非近视眼较高度近视眼手术效果好。结论:20G玻璃体切割术仍然是一种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视力恢复理想、术后眼压控制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4例25眼,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9眼,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并发黄斑裂孔1眼,将术前术后视力进行比较,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原发病视网膜静脉阻塞者术后视力好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0.015)及眼外伤(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平均手术时机为28.02±6.39天,自出血到手术的时间与术后视力无明显相关性(P=0.714).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有效的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玻璃体切除术后裂孔愈合类型的相关因素以及愈合类型与术后视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86例(86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分析其术后黄斑裂孔愈合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点,探讨裂孔愈合类型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术前视力、裂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眼内后极部异物存留的方法、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分析32例眼内后极部异物玻璃体切割术的病例,采用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光凝和/或电凝,异物睫状体平坦部用异物镊夹出.结果:异物取出率96.88%,术后视力:提高26例,不变4例,下降2例,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眼内后极部异物效果好,异物取出率高,同时可以处理多种并发症,能较好地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视网膜內界膜(ILM)剥离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以及对眼压的影响。探讨曲安奈德(TA)在玻璃体切割及ILM剥离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V,V期)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60例(60眼)。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眼。观察组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应用TA标记残留玻璃体后皮质、机化膜及ILM,剥离后极部ILM;对照组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应用TA标记玻璃体后皮质及机化膜。观察:2组术前视力与术后(4个月)视力的变化以及2组之间视力的变化;2组术前、术后2周内、术后4个月眼压的变化,以及2组之间眼压的对照;术后4个月黄斑中心凹OCT值与术前对照及两组之间黄斑中心凹OCT值对照。结果:(1)视力:观察组术后4个月时视力与术前对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视力与术前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眼中有25眼(84.6%)视力有提高,对照组30眼中有17眼(56.7%)有提高,2组之间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黄斑中心凹OCT值:观察组术后4个月黄斑中心凹OCT值与术前对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黄斑中心凹OCT值与术前对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0眼中黄斑水肿消退28眼,有效率92.3%,对照组30眼中有20眼明显消退,有效率66.7%,2组之间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眼压:观察组术后14天内眼压与术前眼相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时眼压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14天内眼压与术前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个月眼压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天内,观察组有8例眼压超过21mmHg,对照组有7例眼压超过21mmHg,2组之间对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对黄斑水肿有效,ILM剥离能明显提高手术疗效;TA的标记作用使玻璃体切割及ILM剥离更加安全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在广角观察系统辅助下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行玻璃体切除术时联合与非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4 年1月至2018 年2月期间行广角观察系统辅助下玻璃体切除术的PDR患者,根据其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将其分为联合手术组与非联合手术组,比较2 组患者的视力改变、总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共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PDR患者76 例(98眼),其中57眼行联合手术,41眼行非联合手术。当术前视力优于指数时,联合手术组较非联合手术组术后logMAR视力提高更多(0.6 vs. 0.3,Z =-1.991,P =0.047)。在初次手术中未填充硅油的患者(51眼)中,联合手术组的总手术时间较非联合手术组更短(Z =-2.368,P =0.018)。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并硅油填充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为高眼压、眼底再次出血。结论:对于术前视力优于指数的PDR患者,建议在玻璃体切除手术时联合白内障手术,以减少手术时间、获得更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5.
周用谋  李鑫  黄继化  陆颖丽 《安徽医学》2015,36(10):1206-1208
目的:比较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和20G传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早期(术后3 d)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就诊的38例(38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行23G玻璃体切割术20例(20只眼)为23G组,行20G玻璃体切割术18例(18只眼)为20G组,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观察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是否发生二次网脱及眼内炎等并发症。将最佳矫正视力转化为最小视角对数( logMAR)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G组和20G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医源性裂孔,其中23G组为1眼,20G组为1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第1天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2、3天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3G组术后3 d平均 logMAR视力逐步提高,3个时间点分别为2.56±0.56、1.98±0.55、1.71±0.38,术后第2、3天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G组术后3 d平均 logMAR视力也逐步提高,3个时间点分别为2.65±0.76、2.03±0.51、1.92±0.46,术后第2、3天两组之间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两组视力分别在术后第2、3天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23G组视网膜均成功复位,20G组视网膜有1例未成功复位,两组均无眼内炎情况的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早期临床疗效相近,但在术后早期视力方面,23G玻璃体切除术显示出更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PDR)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的影响. 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因PDR行PPV联合硅油注入手术的患者共53例(53眼),按是否进行术前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射,分为单纯PPV组(A组)28例(28眼)及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PPV组(B组)25例(25眼),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2组患者在术中累计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1周、1月及3月时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增殖及视力预后的情况. 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累计出血量均少于A组(P<0.05);术后1周时,B组视网膜出血例数少于A组,平均视力高于A组(P<0.05),而视网膜增殖方面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及3月时,B组较A组视网膜增殖少,视力预后更好(P<0.05),而视网膜出血情况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PDR患者行PPV手术中,术前眼内注射康柏西普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再出血、减轻视网膜增殖,并能获得更佳的术后视力,为PDR患者保留相对较佳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异物的手术方法及其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32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异物取出,术中根据眼部情况实施相应的辅助手术,如晶体切割、人工晶体植入、巩膜外环扎、契内注气和硅油等。对术前和术后视力进行比较。结果 眼内异物取出成功率为100%,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视力0.05~0.4的由术前3例增加到术后13例,0.5以上的由术前2例增加到术后5例。结论 联合玻璃体切割术不仅能准  相似文献   

18.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14例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合并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P<0.05);术后7 d眼压(17.78±2.63)mmHg低于术前眼压(21.85±4.80)mmHg;术后10眼(71.4%)矫正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闪辉情况加重8眼(57.1%),在使用地塞米松+万古霉素球旁注射7 d后,闪辉情况得到控制;14例中均未出现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经济且减少患者痛苦的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朱忠桥  王丽丽  刘蓓  王勇 《医学争鸣》2006,27(15):1421-1424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及低分子肝素联合用药预防玻璃体切除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132例132眼需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病例选择标准为玻璃体手术后PVR高危因素的患者. 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只眼. 干预组术中灌注液中加入氟尿嘧啶及低分子肝素,药物灌注时间控制在60 min,对照组术中灌注液不用任何药物,平均随访6 mo,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术后3 mo,干预组及对照组的视网膜复发率分别为6.1%(4/66),18.2%(12/66),术后6 mo分别为7.6%(5/66),19.7%(13/66),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 mo干预组及对照组的PVR发生率分别为7.6%(5/66),22.7%(15/66),术后6 mo分别为10.6%(7/66),28.8%(19/66),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前后两组视力及视网膜电流图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之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术后3 mo与6 mo视网膜脱离复发、PVR发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氟尿嘧啶及低分子肝素联合用药可以抑制PVR发生,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