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禁食12h以上,于次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观察组尿酸平均水平(459.45±80.32)umol/L高于对照组(268.38±62.56)umol/L(P<0.05);300例观察组中高尿酸血症80例、尿酸正常220例.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正常两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均 (P>0.05),高尿酸血症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水平均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见,予以高度重视,在积极降糖调脂的同时也要限制高蛋白、高嘌呤食物,控制血尿酸水平,对预防和降低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预后判定。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正常尿酸组的疗效优于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影响了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测定血尿酸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方法:追踪比较连续3年体检高尿酸血症与泌尿系统结石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尿酸组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率高于尿酸正常组,血尿酸水平417~500μmol/L组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低于血尿酸水平≥500μmol/L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患泌尿系统结石的机率高于尿酸正常者,因此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定期做B超检查泌尿系统,降低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减轻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观察组)19例,2型糖尿病无高尿酸血症组(对照组)99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DL-C(高密度脂蛋白)、舒张压、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MAL)、尿β2-微球蛋白(β2-MG),观察合并症: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6.10%,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舒张压、尿微量白蛋白(MAL)、尿β2-微球蛋白(β2-M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增多。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存在更明显的肥胖,脂代谢紊乱,肾功能损害,发生心脑血管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尿酸检测指导诊断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将该2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测量,比较组间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痛风患者及高尿酸血症的血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于高尿酸血症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检测指标诊断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既可判定患者是否有高尿酸血症,又可反应病症的严重程度,为患者疾病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黄苓泽泻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别嘌醇组各30例,在原有降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中药组予黄苓泽泻汤加减治疗,每天1剂;别嘌醇组予别嘌醇片口服,每次0.1g,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血尿酸水平。结果中药组和别嘌醇组在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低于别嘌醇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苓泽泻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肯定,降低血尿酸作用优于别嘌醇片。  相似文献   

7.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组在年龄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组在血尿酸水平上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型在血尿酸水平上均高于气阴两虚组。提示:如果对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和阴阳两虚证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找到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的中医证候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及血脂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70例非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组的血尿酸、血糖与血脂的关系进行检测分析,并与92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结果:糖尿病组及血脂异常组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血尿酸与甘油三酯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而与其它指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尿酸升高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血脂、血糖、血尿酸三者共同促进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血尿酸水平,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组,各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高尿酸组的BMI、TC、TG、SBP和DBP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其HDL-C值低于正常尿酸组,两组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高尿酸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两组心血管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血脂异常是引起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因素,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引起患者代谢紊乱,导致了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5):121-123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散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尿酸作用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ntimal-medial thickness)的变化。方法:60例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2组各30例,对照组每天口服别嘌呤醇100mg,治疗组每天口服加味四妙散。治疗3月后检测其血清尿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水平变化。结果: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000.01),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000.01),加味四妙散组较别嘌呤醇组血尿酸显著下降(t=5.126,P=0.0000.05),IMT缩小(t=2.683,P=0.028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年龄相关性疾病,且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加味四妙散能降低血尿酸,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尿酸方治疗湿瘀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湿瘀型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尿酸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尿酸的变化,以及停药30天后的血尿酸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953,P〈0.01;t=3.475,P〈0.01)。停药后对照组的血尿酸明显高于观察组(t=2.182,P〈0.05)。结论:尿酸方对湿瘀型高尿酸血症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7—2009年我院健康体检人员血尿酸水平情况。方法:对体检者中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控制血尿酸水平。结果:3年共检测11150人次,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3180人次,患病率逐年增高,男性明显高于女性,40岁以上组明显高于20-40岁组。讨论:高尿酸血症逐年增多,应纳入健康管理工作范畴,给予正确的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对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自拟清浊汤内服治疗,并与口服西药别嘌呤醇组相比较控制血尿酸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尿酸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血尿酸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清浊汤内服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控制血尿酸水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440例T2DM患者禁食12 h以上,于次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当日完成检测血尿酸(UA)、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高尿酸血症(观察组)与不伴有血尿酸增高(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2组患者FBS、HbA1c无差异;高尿酸组BMI、TG、TC、Cr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尿酸血症在T2DM患者中常见,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促进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给予相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0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10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SUA水平。结果:高血压组S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高血压临床分级的升高SUA水平升高(P〈0.01)。高血尿酸血症患者高血压发生率较血尿酸水平正常患者高(P〈0.01)。结论:血尿酸增高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SUA水平升高,升高程度与高血压分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痛风定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糖尿病和低嘌呤饮食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35例加服痛风定为治疗组,25例不服痛风定为对照组,疗程12周。结果痛风定能显著降低血尿酸;痛风定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TC,TG,升高HDL-C。结论痛风定不仅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而且具有调脂作用,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苯磺酸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苯磺酸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苯磺酸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临床疗效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是发生痛风的直接原因.近年来,我科在诊治糖尿病过程中,发现糖尿病合常并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002年上海市调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432例中合并高尿酸血症者25.2%[1].大量文献也证实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高度相关,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外,还可使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2].自2008年以来,我科运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98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予以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水平相差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352.6±34.5)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67.4±37.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血压及血尿酸水平得到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ISI)、尿酸、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与29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冠心病组胰岛素、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②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水平组二个亚组,高尿酸血症组TG明显高于正常尿酸水平组,HDL-C明显低于正常尿酸水平组。③冠心病患者血尿酸与ISI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增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