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国产噻氯匹啶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噻氯匹定组和阿司匹林组,噻氯匹啶组用噻氯匹啶,阿司匹林组用阿司匹林,数据用方差分析,差异性用t检验;结果2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1),而2组间比较噻氯匹啶的作用大于阿司匹林(P<0.05);结论国产噻氯匹定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有肯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又称梗死前综合征,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可导致心源性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随机对照法,比较阿司匹林与噻氯匹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9年2月~2001年3月收治了330例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其中男120例,女110例,年龄35~75岁,平均58岁,病程1.5~3.5年。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组,110例,男58例,女52例;噻氯匹啶组T组110例,男57例,女53例;阿司匹林+噻氯匹啶组A+T组,男50例,女60例。三组在年龄及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分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噻氯匹啶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2例经阿司匹林、银杏达莫注射液等治疗至少1周以上无效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给予噻氯匹啶250mg,2次/d,连服1周。结果32例病人1周内除1例血流动力学因素TIA发作无改变外,绝大多数发作终止或发作减少。结论对无服用噻氯匹啶禁忌证并能耐受及阿司匹林等治疗无效的TIA患者,噻氯匹啶是经济、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5.
6.
噻氯匹啶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抑制多种诱导剂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大鼠灌服给药25~200mg/kg后,能明显降低外源性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等剂量(100mg/kg)的噻氯匹啶与经典药物阿斯匹林相比,二者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相似;能明显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形成的血栓干重和湿重均低于等渗盐水对照组,且随剂量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大鼠灌服噻氯匹啶后,能明显延长出血时间,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但不影响血管壁PGI2活性。  相似文献   

7.
8.
9.
用噻氯匹啶、阿斯匹林与腹蛇抗栓酶治疗25例急性脑血栓病人,这3种药物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和临床疗效中,噻氯匹啶和腹蛇抗栓酶比阿斯匹林显著。  相似文献   

10.
抗血小板药物在抗栓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近 10年来已被肯定 ,并有很大进展。本研究采用国产盐酸噻氯匹啶 (天新利搏 ,江苏盐城制药厂研制 ,批号 930 1) ,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缺血性脑血管病 ,并与进口药 [力抗栓 ,法国赛诺菲(Sanofi)药厂生产 ,批号 9411- 0 49]的同类药比较以观察国产药的疗效及副作用。选择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6 8例 ,随机分为国产药组 (45例 ) ,进口药组 (2 3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6 2例 (1例因服药后出现鼻衄未列入疗效统计 ,但归入副作用统计中 ) ,国产药组 35例 ,进口药组 2 6例。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冠心病危险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与尼莫地平合用对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比浊法。结果:两药合用后均可显著提高对三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合用后q值均大于1。结论:两药合用后可协同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对211例缺血中风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7±3) d,分别以二磷酸腺苷( ADP)和花生四烯酸( AA)作诱导剂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以ADP及AA作为诱导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进一步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阿司匹林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能促使部分阿司匹林非敏感患者,达到阿司匹林敏感水平( P=0.00)。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能协同进一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联合用药情况下能对阿司匹林抵抗产生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设计合成6-(4-取代乙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和6-(4-取代乙酰胺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两类化合物,以寻找作用更强、选择性更好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傅-克反应、满尼烯反应、水解及水合肼环合反应、酰化反应、取代反应,合成两类中间体及其衍生物,并进行体外药理实验考察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共合成哒嗪酮类化合物16个,其中15个属首次报道,并通过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化合物(4)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最强,比对照物MCI-154强10倍;化合物(6)、(7)、(8)、(12)、(13)、(14)的活性也优于MCI-154.结论:合成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25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用阿斯匹林—潘生丁治疗前后的循环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电泳时间的测定结果。并与正常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患者在治疗前和正常人相比此二项指标具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向正常转化,临床症状亦好转。提示阿斯匹林—潘生丁能通过提高血小板表面电荷,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震荡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到2016年1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确定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40例,采用PL-12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震荡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诱导剂分别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sphosphate, ADP),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和平均聚集率(average aggregation rate,AAR).结果 以AA为诱导剂组,震荡前全血标本的MAR为31.93±19.86,震荡后全血标本MAR 28.83±17.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05);震荡前全血标本的AAR为33.27±19.78,震荡后全血标本AAR 29.95±15.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P>0.05).以ADP为诱导剂组,震荡前全血标本的MAR为54.48±15.31,震荡后全血标本MAR 45.61±17.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8,P<0.05);震荡前全血标本的AAR为55.34±18.1,震荡后全血标本AAR 49.24±17.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结论 MAR和AAR是临床判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震荡会对全血标本血小板聚集功能中MAR和AAR产生影响,故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操作人员应避免不当的震荡,以免造成错误的检测结果 ,影响临床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SelectiveinhibitionofPiperolBonrabbitplateletaggregationandcalciummovementinducedbyPAFZengHuawu(曾华武);JiangYuanying(姜远英);LongK...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计合成6-[4-(4-取代乙酰胺基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和6-[4-(4-取代酰胺基哌嗪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两类化合物,寻找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傅克反应、满尼希反应、环合反应、酰化反应合成两类中间体(M)和(N),再经缩合和取代反应得到两类目标化合物,参考Bonn方法进行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共合成目标化合物12个,其中10个属首次报道,通过元素分析,^1H-NMR确证结构。其中化合物(9)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活性最强,为对照物CCI-17810的60多倍;化合物(6)、(7)、(10)、(11)、(12)的活性也优于CCI-17810.结论: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尼卡地平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体内与体外的实验结果都表明尼卡地平能增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相似文献   

19.
罗勒水提取物对ADP、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勒水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8.8mg/kg阿司匹林组、4.7mg/kg丹参滴丸组及200、300、500mg/kg罗勒水提取物3个剂量组,采用比浊法测定各组大鼠ADP、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抑制率。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罗勒水提取物3个剂量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均<0.05),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与丹参滴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0、300、500mg/kg罗勒水提取物对ADP、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2.93%、53.81%、60.16%、60.43%和55.34%、59.41%。结论:罗勒水提取物对ADP、凝水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6-(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6-(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分别加入人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用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结果 该新哒嗪酮类化合物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μmol/L)分别为1.04、2.80、3.01、7.32.结论 6-(4-取代苯甲酰氨基苯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