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2岁,已婚,孕3产1,妊娠期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未见异常;唐氏筛查提示18-三体高风险,无创基因检查低风险,未行羊膜穿刺。孕24周行系统超声检查:胎儿上腹部横切面示腹腔脏器正位,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左前方,未见肝段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的右后方可见扩张奇静脉,内径约3.5 mm(图1);胸腹冠状面检查:向上追踪于降主动脉右侧平行上行通过奇静脉弓汇入右侧上腔静脉,彩色多普勒示主动脉和扩张的奇静脉血流方向相反;向下追踪可见其与左位下腔静脉相连,继续追踪,可见左右肾静脉汇入其内(图2),于近膈肌水平可见该静脉跨越腹主动脉后方与腹主动脉右后方奇静脉相连(图3,4)。胎儿心脏:四腔心结构及大动脉连接未见明显异常,于左心房后方降主动脉右侧可见扩张的奇静脉,胸腹斜冠面可见三支肝静脉及静脉导管直接人右心房。  相似文献   

2.
<正>孕妇27岁,妊娠9个余月,夫妻双方既往体健,首次妊娠,来我院产检。超声表现:宫内见一个胎儿,双顶径9.5cm,头围34.1cm,腹围34.9cm,股骨径7.4cm,胎盘底前壁厚3.3cm,羊水指数11.5cm,胎心率149次/min。脐动脉S/D 2.5,RI0.6。胎儿四腔心切面未见明显异常,心尖指向左,胎儿腹部横切面显示胃泡位于腹腔右侧,肝脏大部分位于腹腔左侧,胆囊位于胃泡与脐静脉之间。胎儿下腔静脉未探及,肝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腹主动脉左后方见扩张的半奇静脉,位于左侧的半奇静脉自腹腔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0岁,外伤后胸片示主动脉增宽,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CT:肾上段至肝段下腔静脉缺如(图1),左肾静脉以下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侧(图1A),右肾静脉经腹主动脉后方汇入左下腔静脉(图1B),左下腔静脉在L1平面汇入扩大的半奇静脉,并在主动脉后方上行,于T8平面延续为副半奇静脉,至T4平面连接扩大的左上肋间静脉,绕主动脉弓左侧向前汇入左头臂静脉后下缘(图1C);奇静脉缺如,肝静脉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临床诊断为左下腔静脉伴半奇静脉延续.  相似文献   

4.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893年首次被 Hochstetter 在尸解中发现,1935年 Kimbrough 首次作临床报道。1971年 Shoun 总结欧美文献共报告154例,至1980年日本共报告215例。国内自1955年高日枚首例报告以来,至今仅见28例报告。最近我们收治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程晰  王涛  王建峰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0):762-762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下腔静脉发育异常的一种先天性畸形 ,临床少见。 1985年以来 ,我们收治 3例 ,经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例 1:女 ,2 0岁。因原发性闭经就诊于妇产科 ,检查发现先天性无阴道 ,考虑可伴有泌尿道发育异常而行静脉尿路造影(IVU )检查 ,显示右肾积水 ,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并向中线移位 ,于第 3、4腰椎平面呈“S”状走行 ,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体检 :一般情况好 ,右肾区轻度叩击痛 ,尿常规正常。B超示右肾积水 ,右输尿管上段扩张。 1周后手术 ,术中见右输尿管位于下腔静脉后 ,受压的近段输尿管扩张 ,直径约 …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探讨对不同类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 8例不同类型的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采用下腔静脉不完全阻断法2例、体外循环法2例、下腔静脉-右心房(或下腔静脉)转流法4例,摘取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结果 8例均顺利切除患肾,取出瘤栓,术后恢复良好;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下腔静脉-右心房(或下腔静脉)转流法完全阻断下腔静脉摘取较长的瘤栓,具有操作简单,回心血流量较大,不需特殊设备,术后并发症较少之优点。  相似文献   

9.
孕妇26岁.孕3产0,停经23周.前2次妊娠发生自然流产及早产各1次.早产儿为脑积水.本次超声所见:心脏位于左侧,四腔心切面可见,于降主动脉右侧另见一血管横断面,追踪观察显示为下腔静脉(实为奇静脉),其远端注入上腔静脉.腹部横断面见腹主动脉与奇静脉并列位于后纵隔脊柱前方,冠状切面显示肝静脉及静脉导管直接进入右心房.腹部见胃泡位于右侧.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成形术的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明确诊断后,应用腹腔镜技术,离断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前外侧复位矫正,恢复输尿管正确通道。结果4例患者均应用腹腔镜技术矫正复位。术后30~48个月复查,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扩张均明显减轻,肾功能良好,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畸形具有与开放性手术同样的效果,并且创伤性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手术治疗(附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病例,主要症状有腰部不适、肾绞痛、血尿等。诊断主要依靠IVU和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右侧肾积水,上端输尿管扩张、走向异常。18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行输尿管肾盂吻合术,1例行肾切除术。结果:19例整形术1年后复查IVU提示患侧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恢复,吻合口通畅,临床症状消失。以后每年复查1次B超,最长10年。未见肾积水加重,肾结石,血尿等。结论:IVU和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可明确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手术治疗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累及肝静脉下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生长(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形成肝静脉、下腔静脉和右房瘤栓,血管造影表现为“条纹征”和“不对称哑铃征”,肝动脉和下腔静脉造影及心脏超声在观察原发性肝癌侵及肝静脉下腔静脉和右房内生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附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痊愈出院。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主要是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造影(RU),如同时行CT检查,则更为明确。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异位妊娠破裂合并腹腔内出血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病因主要是慢性输卵管炎症及其它各种原因致使孕卵不能正常到达子宫腔着床引起。我们收集了我县1987年~1990年150例异位妊娠合并腹腔内出血病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孕妇,30岁,孕2产0,末次月经2010年2月7日,于2010年9月26日来我院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超声显示:胎位头位,双顶径8.56cm,头围30.56cm,腹围26.83cm,股骨长6.21cm,肱骨长5.55cm,羊水指数8.7cm,胎儿心率142次/min,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ratio of peak-systolic to 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ies,S/D)2.3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率.方法 应用超声筛查,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和螺旋CT协同检查确诊,采用输尿管离断复位矫正方法,恢复输尿管正常通道.结果 8例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手术矫正复位治愈.结论 彩超可作为本病的初查首选,多种影像学技术的协同检查可确诊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相似文献   

17.
下腔静脉异位引流(附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异位引流亦称下腔静脉中断或下腔静脉肝段缺如。其发生率占心血管畸形的0.6%左右,从1982~1993年在本院1200多例的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中发现4例下腔静脉异位引流,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4例下腔静脉异位引流拟诊先天性心脏病入院检查,其中1例伴有紫绀。住院期间常规X线胸片、心电图、三维扇形超声检查后诊断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3例,右位心伴单心室大血管转位复杂性畸形1例。4例均进一步作了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在心导管施行中,皆出现下腔静脉走向异常。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其中男1例,年龄8岁,女2例,年龄分别为6个月和2岁。胸片示心影与内脏位置正常2例,水平  相似文献   

18.
董强  袁鹏  魏强  石明  李虹  杨宇如 《华西医学》2000,15(3):297-298
为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水平,回顾分析了25例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异位嗜铬细胞瘤古同期嗜铬细胞瘤总数的23.4%。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肿瘤,无手术并发证。说明血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尿VMA的测定对本病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定位诊断依赖于B超和CT检查。手术前应常规使用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和心率,并扩充血容量。  相似文献   

19.
双下腔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下腔静脉畸形罕见,发生率仅0.3%。文献中仅见个案报道。统计本院下腔静脉畸形36例中有双下腔静脉畸形8例,占23%,但其中半数病例仅由超声诊断。本文报道由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4例(其中1例进行了CT检查),并就该病的胚胎发生及影像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小儿颈椎半脱位是第一、第二颈椎间半脱位。多无严重外伤史,又无明显神经损害,所以多不为人们注意,长期不能明确诊断和延误治疗者并不少见。如果了解本病的发病及临床特点,诊断并不困难,在基层医院也可以进行满意的治疗。我们收治1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最小者10个月,最大者12岁,8~10岁者5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颈部淋巴结炎者6例,有轻微外伤史者(如摔倒)3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最长8个月,最短4天。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