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例1患者女,45岁,工人。因“发热、左上腹疼痛1周”入院。3个月前右足跟溃疡迁延未愈。体检:体温40℃,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BP125/75mm Hg(1mm Hg=0·133kPa)。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肺部检查未见异常。心率96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WBC8·6×109/L,中性0·76;尿糖(++++);空腹血糖15·9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24%;ALT91U/L,AST56U/L,总蛋白60g/L,白蛋白28g/L;血涂片查疟原虫(-),肥达和外斐试验(-),抗-HIV(-)。B超检查提示脾脓肿。予胰岛素降血糖…  相似文献   

2.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是类鼻疽病最严重的类型,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国内近年有陆续报道。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伤口接触到被此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感染¨引。2012年11月20日,我院收治1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并全身多发性脓肿的患者,经积极治疗76d后患者治愈出院,现就其治疗及护理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离鉴定致海豚死亡的致病菌。方法用常规的检验方法对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包括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和血清学试验的研究。结果海豚各种组织所分离的细菌其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征和血清学试验均符合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药敏试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为敏感。结论海南海洋馆海豚的死亡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5.
类鼻疽伯克霍德菌败血症四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鼻疽是类鼻疽伯克霍德菌所致的地方性人兽共患病,我国类鼻疽的疫源地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和广西,自从1989年我国湛江发现类鼻疽败血症病例[1] ,1996年海南报告2例类鼻疽[2 ] 以来,类鼻疽严重地危害着疫源地居民的生命,现将我院2 0 0 1年11月~2 0 0 2年8月收治的4例类鼻疽败血症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来源2 0 0 1年11月~2 0 0 2年8月,我院收治4例类鼻疽败血症患者(送检血液中分离出纯生长的类鼻疽伯克霍德菌) ,均为男性,年龄37~6 6岁,2例为农民,1例为教师,1例为城市居民。二、一般资料病例1,37岁,畏寒、高热2个月,在当地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6.
收集海南地区确诊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病例82例,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发现类鼻疽感染病例中,以败血症多见(占41.5%),其次是肺部感染、肝脓肿,还可见肾脓肿、溃疡感染、尿路感染等.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等.提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是引起败血症、肺部感染和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其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必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海南1例类鼻疽患者进行感染溯源调查,为类鼻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住所周边环境中的泥土、水等样品并进行类鼻疽病原菌分离。通过细菌学试验、16S rDNA测序、特异诊断PCR等方法对疑似菌株进一步鉴定。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多位点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_4)等技术比较并确定环境分离菌株与临床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采集的58份环境样品中,自患者及邻居家水井水中共分离出3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简称类鼻疽伯克菌)。PFGE、MLST、MLVA等分子分型结果证实,1株自患者家井水中分离的类鼻疽伯克菌与患者临床分离株同源。结论 患者及其邻居家水井均被类鼻疽伯克菌污染,水井水很可能是该患者感染类鼻疽病的感染源。  相似文献   

8.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2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远学  贾杰 《山东医药》2008,48(6):110-111
类鼻疽病为热带病之一,类鼻疽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病死率较高.2000年6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败血症25例,均为首诊误诊.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9.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热带医学病原体,现被美国CDC提升为I类致病菌严加防范.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所导致的疾病称为类鼻疽,致死率和复发率都很高,广泛流行于东南亚及我国南海周边地区,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一种兼性胞内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胞内运动能力为其逃逸机体免疫和细胞间的扩散提供了重要基础.胞内动力相关蛋白A(BimA)是一种类鼻疽菌自分泌的,与其胞内运动相关的关键分子,它通过操控肌动蛋白实现干预细菌的胞内运动,在类鼻疽菌的感染和致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深入地了解BimA在类鼻疽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对寻找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原的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综述了BimA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结合研究报道探讨其主导细菌胞内运动,干扰宿主胞内免疫,实现细菌胞间传播的机制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海南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探讨海南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之间的同源性,了解海南地区类鼻疽流行和分布特征。方法对海南地区2006年7月~2013年4月临床分离的97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采用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结果 97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分布于海南省18个市县中的14个市县,其中东方市所占比例最高,为17.5%;沿海地区占90.7%(88/97)。感染类型以败血症为主,占61.9%。分离菌的PFGE带型呈现多态性,相似性系数为67.8%。在85%相似度水平以上时,实验菌株分为20个PFGE基因型,其中PFGE12型所占比例最高,占29.8%(29/97),且在本型中有7株菌PFGE条带100%相似,占本型菌的24.1%(7/29)。分离菌中所占比例位于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PFGE-9(占18.5%)和PFGE-16型(占14.4%)。结论 PFGE分子分型可较好地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海南地区流行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PFGE型别呈多态性,但存在一些克隆群优势流行。  相似文献   

11.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近13年来收治的58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8例败血症患者致病菌入侵途径分别为:泌尿系统19例,呼吸系统17例,深静脉导管7例,胆管7例,破损皮肤1例,入侵途径未明7例。58例中,医院感染23例,占39.7%。血培养显示:肺炎克雷伯菌24例,大肠埃希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表皮葡萄球菌、恶臭假单胞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例。24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者中,肝脓肿12例(50.0%),有肝内胆管积气现象15例(62.5%)。58例患者均用胰岛素强化降糖,其中56例细菌性败血症患者应用三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2例光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者静脉应用氟康唑。死亡7例,病死率12.1%。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以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常有迁移病灶形成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积气现象。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与留置导尿是导致医院感染败血症危险的因素。强有力抗菌及病菌迁移病灶的处理非常重要,同时胰岛素强化降糖和对症支持治疗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住院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年龄≥18岁为成年的切点,将患者分为成年起病组(516例)和非成年起病组(226例),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差异。新诊断患者根据起病时是否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分为伴DKA组(68例)及不伴DKA组(257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和生化特点。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最小有意义差异t检验,计量资料非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结果26年间我院收治的T1DM患者共742例,所有患者中男性402例(54.2%),女性340例(45.8%);平均发病年龄为23(1~61)岁,154例(20.8%)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18岁的患者516例(69.5%),其体质指数(BMI)为(16±9)kg/m。。与非成年起病组比较,成年起病组血尿酸水平[(274±122)比(243±97)Ixmol/L,t=2.631]、高血压发生率(14.9%比7.1%,)(2=8.818)均明显增高(均P〈0.05),而成年起病组的糖化血红蛋白(9.7%±3.1%比10.7%±2.8%,t=3.221)、起病时发生DKA(20.9%比24.3%,t=4.276)及使用胰岛素泵(0.2%比16.4%,)(2=16.269)和多次胰岛素注射(57.6%比64.6%,x2=1.517)治疗的患者比例及胰岛素用量[(0.7±0.3)比(0.9±0.4)U/kg,t=5.061]均明显低于非成年起病组(均P〈0.05);与不伴DKA组比较,伴DKA组的空腹血糖[(23±10)比(19±8)mmol/L,t=3.688]明显增高,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17例患者在入院时已明确诊断为T1DM,分别有37.4%和26.9%的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30例(4.0%)的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70%(21例)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结论我院住院的T1DM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以成年起病者多见,成年起病的T1DM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及血尿酸水平高于非成年起病者,起病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成年起病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0例住院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及临床资料. 结果 (1)T2DM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16.67%;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15.71%.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甲亢组3.57%,甲减组8.10%,低T3综合征组4.05%.甲减组中,亚临床甲减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4.52%)最高,女性甲状腺疾病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P<0.05).(2)与T2DM组相比,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组病程及胰岛素泵治疗时间增加,C-P120min水平降低;两组UAlb 30~299 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甲亢组DPN患病率最高,低T3组年龄最大,且合并冠心病史发生率最高(P<0.05). 结论 T2DM合并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较高,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形式多样,对T2DM患者进行早期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6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临床资料. 方法 报告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治疗的6例FT1DM患者资料. 结果 本组病例以起病急骤和严重DKA为特征,平均病程4.83d,入院时平均血糖42.22 mmol/L,平均HbA1c 6.58%,平均FC-P、2 hG-P分别为0.05、0.08 pmol/L.随访9~72个月后复查胰岛β细胞功能无改善. 结论 FT1DM起病急骤、代谢紊乱严重,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严重且预后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五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5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以起病急骤和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特征,平均病程3.4 d,入院时平均血糖47.7 mmol/L,而平均HbA_(1C) 6.8%,平均空腹C肽和餐后2 h C肽分别为40.0 pmol/L和68.0 pmol/L.随访3~26个月后胰岛β细胞功能无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与否对脂代谢、微血管病变、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92例T2DM患者被分为血压正常组(A组,96例)和合并高血压组(B组,100例),对两组的一般情况、血压、脂代谢、微血管损害及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的血压(148±24)mmHg/(86±15)mmHg、胆固醇(6.0±0.9)mmol/L、血肌酐(70±21.1)μmol/L、血尿酸(343±81)μmol/L和低切粘度(11.02±2.3)均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T2DM和高血压病均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微血管损害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当T2DM合并高血压时,前述异常和损害加重,应及早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AAA合并2型糖尿病研究组患者96例,同时以手术方式为匹配因素选取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AAA对照组患者96例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相比术前检查中冠心病(P<0.01)、高脂血症(P<0.05)、高血压(P<0.01)、外周动脉病发病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LDL-C/HDL-C增高(P<0.01),而HDL-C降低(P<0.01),围术期循环、呼吸系统并发症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失血量、ICU入住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中支架及人工血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循环系统并发症例数虽较对照组多(1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AAA患者不仅应注意控制血糖,而且需加强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的控制,通过精细熟练的手术操作和细致的围术期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并进行密切的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与2型糖尿病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方法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人民医院住院手术切除病例确诊为甲状腺癌的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糖尿病组56例,非糖尿病组122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证实非甲状腺癌者2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血脂、TSH等资料上的差异,应用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来评估甲状腺癌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甲状腺癌患者中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在年龄及肿瘤大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癌与糖尿病相关因素之间存在正相关。 结论糖脂类代谢指标、血清TSH是可以指示甲状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定期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甲状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药敏特点,探讨其防治措施,以指导临床早期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19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致病菌及治疗效果。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反应差为主要表现,辅助检查中C-反应蛋白为最敏感指标,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3.2%,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6.8%。未发现一例真菌性败血症。19例中治愈11例(57.9%),好转4例(21.1%),死亡4例(21.1%)。结论加强新生儿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加强物表消毒,减少与患儿不必要的接触等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机会。合理使用抗菌素,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严密监测生命征,早期识别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并发感染性休克以及快速足量扩容(1 h之内)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糖控制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方法对9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利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以及抗痨治疗,观察血糖、痰抗酸杆菌涂片转阴率、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临床症状以及疾病复发等情况。结果 9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4.4%,血糖控制水平对痰抗酸杆菌涂片转阴率肺结核临床症状改善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血糖控制水平较好的患者痰菌转阴率为73.7%,病灶吸收好转率为86.5%、空洞闭合症状好转率为88.5%;血糖控制水平较差者的转阴率为28.6%,病灶吸收好转率为43.8%、空洞闭合症状好转率为33.3%。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首先要控制血搪,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