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在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46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21例在小切口(腋前线肋间6~8 cm)辅助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VATS组),25例在常规开胸手术下完成肺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传统开胸组).结果 VATS组术后通气功能明显优于传统开胸组,术后镇痛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开胸组.结论 与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相比,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适合于早中期肺癌,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病人的手术创伤,可以作为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根治性肺癌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VAMT)根治性肺癌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随后将小切口延长为常规后外侧开胸切口,直视下淋巴结清扫。从2006年10月~2007年4月共进行该手术12例,将该部分病例作为VAMT组,组内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清扫的淋巴结数及转移阳性的淋巴结数,并与同期20例常规开胸手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VAMT组12例肺癌患者共切除淋巴结138枚,其中VAMT切除134枚,阳性淋巴结49枚。随后常规开胸共切除4枚。组内比较两种术式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无显著差异。与传统手术比较,VAMT在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显著差异;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VAMT组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对于早期肺癌,VAMT淋巴结清扫可取得和常规开胸相当的效果,且出血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为肺叶或全肺切除、淋巴结清扫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60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组(VAMT组)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组(传统开胸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2组均无死亡病例,未发生术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VAMT组切口长度、术后杜冷丁用量、胸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或少于传统开胸组(P<0.05);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肺叶切除、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TM)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2例,均实施VATM肺叶或全肺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选择同期行后外切口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同样行肺叶或全肺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VATM组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顺利,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与常规后外切口组比较,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范围、数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管留置时间、硬膜外镇痛留置时间及淋巴结阳性率等方面,胸腔镜组显著优于外切口组(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VATM手术治疗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联合肋间神经冷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我科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联合肋间神经冷冻手术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介于28~76岁,施行肺叶切除者76例,全肺切除者4例;所有病例中,因故中转开胸手术5例.所有病例同期行肋间神经冷冻术.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手术死亡病例;肺癌切除率、淋巴结清扫彻底性及手术安全性与常规开胸手术相仿;肋间神经冷冻耗时短,术后患者镇痛药应用剂量小或无需止痛药治疗.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在遵循肺癌外科原则和手术安全要求下,具有创伤小,对心肺功能影响小,较肺癌常规开胸手术有明显优势;同期行肋间神经冷冻术,止痛效果更佳,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非小细胞肺癌7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方式和适应证。方法 应用VAMT行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75例。作1cm胸腔镜切口及腋下8-10cm切口操作,摒弃常规的血管吻合器等昂贵的一次性器械,采用常规开胸手术器械与内镜器械相结合的方式行直视+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纵隔肺门淋巴结清扫,所有血管和支气管结扎均同常规开胸方式。与同期63例常规开胸肺叶根治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VAMT组手术完成顺利,手术时间较常规开胸手术多大约2.3min,但术中出血很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少,总体费用少。与常规开胸组相比,淋巴结的清扫数量及程度上均没有差异,对患者而言,性价比明显高于常规开胸手术。结论 VAM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既发挥了电视胸腔镜(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手术在微创方面的优势,避免了伴随而来的高昂费用,近期的治疗效果又不弱于传统开胸手术。但手术操作技术要求较常规开胸手术高,胸腔镜切口是手术得以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陈贵和  黄凯  李治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71-227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在Ⅰ/Ⅱ期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本院30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并清扫纵隔肺门淋巴结,同时与30例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的同期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术后镇痛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清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适合于早中期肺癌,疗效确切,可以作为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Ⅰ期肺癌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卫东  喻风雷  胡铁辉  王翔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282-228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的应用疗效和价值。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12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对76例术前拟诊为I期肺癌的患者手术治疗,其中54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54例肺叶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与数量和常规手术相当;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近期疗效较常规手术明显改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具可行性,符合肿瘤切除原则,可作为I期肺癌的较好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的应用疗效和价值.方法自 1999年 5月至 2004年 12月,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对 76例术前拟诊为 I期肺癌的患者手术治疗,其中 54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结果 54例肺叶切除者无手术死亡 ;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与数量和常规手术相当;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和近期疗效较常规手术明显改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具可行性,符合肿瘤切除原则,可作为 I期肺癌的较好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VAMT)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为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按术式分为两组.VAMT组(研究组)21例,应用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行肿物楔形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证实为NSCLC,行相应的肺叶切除、系统性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标准开胸组(对照组)27例,采用后外侧切口进胸,其他处理与VAMT组相同.两组术后均未加辅助治疗.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住院时间短(P<0.05),淋巴结清扫与标准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早期周围型肺癌采用VATS辅助小切口治疗,技术可行性高,可以替代传统的开胸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2月选取该院40例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42例开胸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胸腔镜组在胸腔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显著小于开胸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总引流量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开胸组。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达到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围术期并发证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单向式全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该院行单向式全胸腔镜手术或传统开胸式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80例,回顾性对照分析两术式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及3年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单向式全胸腔镜术式较传统开胸术式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而两术式间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1及3年肿瘤复发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单项式全胸腔镜手术安全可行,较传统术式具有同样的肿瘤治疗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和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与开胸手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12例原发性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传统开胸手术组和VAMT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肺癌患者的病理分期和淋巴结清扫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VAMT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开胸手术组,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置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随访3~24个月,均未见复发和/或转移病例。结论采用VAMT切除肺癌及淋巴结清扫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切,值得深入研究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小切口(VAMT)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应用胸腔镜小切口肺切除术治疗68例肺癌患者,作1.5cm胸腔镜切口及7-10cm操作切口,采用常规开胸手术器械与内镜器械相结合直视操作行肺叶切除、内镜 直视下行纵隔肺门区淋巴结清扫。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与同期常规开胸手术患者相比均无明显差别。结论VAMT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将VATS技术与传统开胸技术相结合,既发挥了微创外科的优越性,又达到了传统开胸手术安全、可靠的效果,清扫淋巴结符合肿瘤手术原则。VAMT在临床上安全可行,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果.方法 同期139例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全胸腔镜( VATS)肺叶切除术52例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8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 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两组手术部位、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 >0.05).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 >0.05).但围术期并发症、组织学类型分布及病理分期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对于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是安全、可靠的,也可用于部分偏晚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例。对照组给予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淋巴结清除数量、手术及术后一般情况(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胸腔镜可获得与开胸手术相近的根治率、淋巴结清扫数量,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与开胸手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NSCLC行手术治疗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VAMT组48例和开胸手术组42例。2组均行肺叶切除加常规淋巴结清扫。对比2组手术相关资料,术后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运用QLQ-LC43量表评价2组术后生活质量,并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VAMT组术中出血量、术后72 h引流量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置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胸手术组(P0.05或P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M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6.3%vs.20.5%,P0.05);VAMT组术后1、3个月QLQ-LC43评分显著高于开胸手术组(P0.01);VAMT组和开胸手术组生存期分别为35.9个月、34.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1.9个月、29.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MT治疗NSCLC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患者创伤小,且术后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胸腔镜辅助下早期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的49例早期肺癌手术临床资料,分为术中使用超声刀组和单极电凝钩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超声刀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较电凝钩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超声刀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超声刀行胸腔镜辅助早期肺癌手术安全、可行,超声刀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渗出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胸腔镜外科非常重要的手术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进行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住院治疗肺癌患者72例,按住院号单双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在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对照组36例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全部顺利,胸腔镜组36例无中转开胸。胸腔镜组的淋巴清扫数及阳性淋巴结数与常规手术的相当。胸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对淋巴组织的清扫更加彻底,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肺癌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92例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的46例为胸腔镜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46例为开胸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和清扫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76.9±14.2)min)、术中出血量((168.4±41.8)mL)、术后置管时间((4.4±1.3)d)、术后恢复时间((8.7±1.9)d)及并发症发生率(4.35%)均小于开胸手术组((99.2±22.6)min、(224.7±62.3)mL、(6.7±1.8)d、(12.4±2.6)d及1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时间((34.2±4.8)min)长于开胸手术组((22.7±3.3)min)(P〈0.05);2组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肺癌切除术疗效确切,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