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钳与胎头吸引器手术的失误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钳与胎头吸引器手术的失误问题100034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赵瑞琳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都是帮助胎儿从阴道分娩的助产手术,通过牵拉儿头以解决头位难产。虽然产钳由16世纪Chamberlen家族发明后至今应用已有400年的历史,胎吸术由1954年Malm...  相似文献   

2.
头先露的阴道助产术包括产钳助产术和胎头负压吸引术。在第二产程中判断胎头位置及胎方位是阴道助产成功的关键。胎头最低位置于坐骨棘2 cm以下,胎方位为枕前位者,助产风险相对小。产科医生要严格把握阴道助产的手术指征,并与患者充分沟通。临床医生的判断能力,培训经历以及临床经验是助产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很少引起产科医师的注意,这种眼内出血的临床重要性尚不清楚,Critchley认为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可能影响以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作者通过对200名头先露(枕横位、枕后位、顶先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内作眼底检查,以观察受产钳和胎头吸引器影响而发生的视网膜出血的频度,进而探讨这两种分娩方式与出血的严要程度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的200例新生儿中包括100例器械助产分娩,其中49例产钳分娩,51例胎头吸引器分娩。另100例自然分娩作对照。产钳组和胎头吸引器组中80%是初产妇,对照组初产妇占42%。三组间分娩时妊娠月份及新生儿体重无显著不同,所有新生儿都在2,500g以上。  相似文献   

4.
1 操作方法 1.1 术前准备: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导尿及铺无菌巾,阴道检查确定胎方位、先露高低,宫口是否开全,是否破膜,有无明显头盆不称,决定能否施术,可施术者做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行会阴侧切术。 1.2 操作步骤:①将无菌石蜡油涂于两叶钳匙上,以右枕横位产钳为例,左手以执笔式握左钳柄,钳叶垂直向下,将右手四指置胎头与阴道后壁间,右手掌向上,将左叶产钳沿右手掌伸向指掌与胎头之间,缓慢地沿着胎头弯度向深向上,钳柄向下向中轻推钳叶滑行至耻骨联合后方,置于胎儿的前顶部,在滑行中不应  相似文献   

5.
Kielland's产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钳助产术(ForcepsDelivery)是使用特制的产钳作用产生牵引力或旋转力,以纠正胎头方位、协助胎头下降及胎儿娩出的产科手术。产钳术为解决分娩的重要手术,当第二产程延长、宫缩乏力、骨盆相对狭小、胎儿偏大、儿头产瘤偏大、胎头内旋转未完成或稍有头...  相似文献   

6.
头位评分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110003)张忠福,田春芳产科临床中把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胎先露有头先露。臀先露、肩先露三种,后两种情况极易引起产科医生注意,并及时给予处理,而头先露分娩占分娩总数的95.%...  相似文献   

7.
Kielland产钳在持续性枕后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Kielland产钳对持续性枕后位进行反置上钳旋转胎头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100例胎头双顶径已达或已过坐骨棘水平的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用Kielland产钳进行反置上钳旋转胎头产钳术。结果 成功率100%,母体软产道损伤17%,新生儿损伤12%,无会阴Ⅲ度裂伤,无后穹窿,宫颈,膀胱损伤及子宫破裂,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Kielland产钳反置上钳旋转胎头术用于双顶  相似文献   

8.
显性脐带脱垂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7年至1991年15年间,我院分娩总数28420次,共发生显性脐带脱垂77例,发生率为0.27%,围产儿病死率为223.7‰.脐带脱垂的原因主要为胎位异常,以臀位足先露较多,其次为胎头高浮,脐带过长,低体重儿等.处理原则为:一旦发生脐带脱垂,应立即取臀高位,经阴道上推先露部,如不能立即分娩,确认胎儿尚存活者,即刻就地行剖宫产术,获活产儿成功率较高.对宫口已开全具备经阴道分娩条件者,立即阴道助产分娩比等待自然分娩围产儿结局要好.  相似文献   

9.
初产妇延期妊娠胎头未衔接相关因素及与分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头衔接于骨盆是头位分娩的首要步骤。初产妇在预产期前2~3周胎头应衔接于骨盆。胎头先露部的高低是Bishop评分了解宫颈成熟5项评分标准之一,评分越高,引产成功率越高。因此,胎头先露部的高低在分娩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110例延期妊娠胎头未衔接的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延期妊娠时胎头未衔接的相关困素及刈分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叶产钳在剖宫产术中助娩胎头的应用及其优点.方法:选择我院600例剖宫产患者,分为手取组(徒手娩胎头)300例,直接产钳组212例,改用产钳组(徒手娩胎头失败及时应用单叶产钳助娩胎头)88例,观察3组母婴结局.结果:直接使用产钳组助娩胎头均成功,且新生儿产伤及子宫下段裂伤低于手取组;而改用产钳组中窒息率发生高于手取组及直接使用产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有很多因素,但产钳助娩胎头可降低新生儿胎头娩出困难,有利于母婴安全,能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面先露发病率低,但处理不当极易出现严重母儿合并症。面先露时胎头俯屈不良,下降及内旋转均发生困难,足月儿很难自然分娩。如不能及早识别与妥善处理,面先露危害母儿生命安全。本文就面先露早期识别与处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臀位分娩的特点及可能产生的问题一、娩头困难 1.臀小于肩,肩小于头,后出的头既大且硬。臀位分娩与头位不同,头先露时,只要大而硬的头部通过产道之后,胎肩和胎臀便可顺利地从已被胎头充分扩张的产道娩出;而臀位则不同,最先以小而软的臀为先露入盆,在产道尚未完全扩张,甚至宫口尚未开全时,足膝或臀部即可通过,结果必然导致胎肩尤其是胎头娩出困难。  相似文献   

13.
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副损伤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钳术应用初期,由于对骨盆、胎儿及产钳结构本身认识不足,常造成母婴损伤甚至死亡。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产钳术的广泛应用,副损伤逐步下降,但母体合并症仍有6~40%,胎婴儿病率可达10~30%。胎头吸引术比较接近生理情况,母体创伤小,胎婴儿损伤仍严重。今就其副损伤的发生与防治进行阐述。母体方面一、产道损伤及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与胎先露  相似文献   

14.
Kielland‘s产钳助产15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持续性枕横位是常见的头位难产,临床上常用的助产方法有徒手转胎头、负压吸引器及Kieland's产钳旋转胎头。我院自1991年2月至1998年4月,应用Kieland's产钳对持续性枕横位150例(KF组)行助产术,并与同期130例手转胎头后Simps...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单叶产钳助产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院近年开始试用单叶产钳助产 ,发现其操作简单 ,助娩快捷 ,对母儿损伤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 1994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 ,我院头位阴道分娩共 336 7例 ,阴道助产 316例 ,助产率 9 4%。其中产钳助产 (产钳 ) 175例占阴道助产术的 5 5 4% ,单叶产钳助产 (单叶 ) 82例占 2 5 9% ,胎头吸引器助产 (头吸 ) 5 9例占 18 7%。三组产妇年龄、胎产次、骨盆大小、新生儿体重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1 2  5年三种助产术式变迁 产钳应用基本稳定 ,单叶呈递增趋势。 1994年胎头吸引在阴道助产术中占主导地位 ,1995年后单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时,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以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92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分为观察组96例,对产妇选择适宜时机(宫口开大6~10cm,胎先露在坐骨棘平或坐骨棘下1~2cm)进行手转胎头;对照A组53例,对产妇选择宫口开大<6cm,胎先露在坐骨棘上进行手转胎头;对照B组43例,选择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在坐骨棘下≥2cm进行手转胎头。结果:观察组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1分钟阿普加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结论:手转胎头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手转胎头,使难产变为顺产,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胎头位置异常与梗阻性难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胎头位置异常是引起难产的首要原因。根据1985年国内19个协作单位33182例分娩资料统计,头位难产占分娩总数的23.98%,又占难产总数的81.63%,另据我院头位难产资料统计,胎头位置异常占85%。以胎头为先露分娩时,正常和异常的界限有时难以截然划分,常常需要在产程中才能发现。因此,在处理头位分娩时,应注意头位难产,警惕胎头位置异常,以做到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胎头位置异常,这对减少母儿损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产科肩难产是一种令人生畏的并发症。胎头复位概念产生于预料小能阴道分娩的肩难产中。对1992年收集的59例肩难产病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如阿氏评分、胎头复位前经过的时间、复位的难易程度,距离剖宫产娩出的间隔时间、麻醉类型、母儿并发症等。结果:59例经阴道分娩失败后行胎头复位,除6例外所有胎头复位均成功并经剖宫产娩出,无过多的母儿病发率。其中19例过期妊娠,6例不足40周。16例曾使用中位产钳,14例使用过低位产钳或胎头吸引,29例自然分娩。胎头复  相似文献   

19.
阴道助产的近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娩不外乎自然分娩、阴道手术助产及剖宫产三种方式,其中阴道助产手术种类繁多,对不同胎位、不同情况手术方式也各异。如头位时行产钳或胎头吸引术;臀位行臀位助产;横位行内倒转或断头术;死胎、死产行穿颅或极个别的情况行胎儿除脏术。一、产钳与胎头吸引术:第二产...  相似文献   

20.
在处理分娩时,根据产程的进展,或遇到胎儿有窘迫情况,常不得不积极协助迅速结束分娩。现今急速结束分娩的方法有剖腹产、产钳术、和吸引器。剖肤产、产钳、吸引器分娩各有优缺点,当然要根据病情选择。由于麻醉、抗生素的进步,最近对剖腹产的适应症,有扩大的趋势。作为分娩时的产科手术,施引产钳及吸引器的频度也有所增加。关于产钳、吸引器分娩的优劣虽争致不一,但近年来由于产钳分娩医疗纠纷较多,对产钳术采取回避态度,从简易和安全出发有多用吸引器分娩的倾向。本文对1972~1976年五年中吸引器分娩进行统计对其适应症,使用方法,损伤,缺点,注意事项等,加以探讨。一、吸引器分娩的要点和适应症 (一)要点:1)无头盆不称,或极轻度头盆不称;2)宫口开全或近开全,3)成熟儿通过产道不致发生明显的障碍,4)儿头已固定于骨盆内,比适用产钳的位置尚低;5)胎头不是仰伸位,6)无过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