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病源候论》五脏病诊断思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五脏病机理和证候分类的认识、辨识五脏病虚实、判断五脏病预后、诊察五脏病脉象、推测病情顺逆等方面讨论了《诸病源候论》中五脏病诊断的医学思想。《诸病源候论》五脏病诊断观对中医诊断学的证候分类和治疗、时间诊断、预后诊断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的《诸病源候论校释》一书,对《诸病源候论》进行了精当的校勘、注释和翻译。但由于《诸病源候论》中存在很多当时口语,词义比较特殊,因此《诸病源候论校释》仍有少许不确之处。对注释、翻译和标点错误进行了一些列举。  相似文献   

3.
《诸病源候论》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诸病源候论》关于"腰痛"的论述极为全面,集中在腰背痛诸候(卷五)十论当中。其内容是继《内经》理论,而又对《内经》理论有所发挥。而诸篇中关于"腰痛"的记载,与现代医学中的骨质疏松症在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方面极为相似。因此,在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其定义、分类及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腰痛"来进行辨证论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其中对开放性创伤的合并症与并发症的认识至为深刻,提出了许多科学性的创见。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诸病源候论》对打鼾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诸病源候论》鼾眠侯对打鼾的认识。主要从打鼾与喉咽、气血、肥胖三者的关系方面说明打鼾的病因病理,揭示了打鼾既有喉咽的病变,更有机体的气血失调,并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对打鼾的治疗要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重视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重言,作为汉语中最具形象化的成分,一种特有的修辞现象,在古典医籍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历代研究重言的专家学者,在研究和收集重言时,都未能全面涉猎中医古典文献中所反映的资料,对医经重言的研究,显得相当不足。仅以《黄帝内经》为例,共使用重言达187组之多,重复不计凡123组,而《辞源》未收《内经》重言63组,《辞海》未收67组,《联绵字典》未收44组,《辞通》未收67组,《中文大辞典》未收35组。尚有收而无此义项,或义项不全者。可见,深入研讨这  相似文献   

10.
11.
《诸病源候论》对外感热病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献角度分析了《诸病源候论》在外感热病分类,并结合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对外感热病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诸病源候论》小便病候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进行了分析。该书以症状为纲,对小便病分类阐述,病因主要责之寒、热、津亏,病机主要在肾和膀胱的病理改变;书中提出的类症鉴别和预后判断对临床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诸病源候论》对宣导术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病源候论》是一部中医临床病理学和证候学方面的不朽专著,在记述诸证之后多附养生法和宣导术以防治疾病。书中所载不仅保存早已失传的很多内容,并对宣导术有诸多发挥,如解释行功的具体做法,对宣导术理论阐发,对宣导基本术语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宣导后附有医嘱,强调调气伴咽津,宣导结合存思,导引饮食忌宜,最早明确“六字决”与脏腑配对及“辨证施功”。  相似文献   

14.
经络病机对针灸治疗具有高度的指导性,早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就已充分认识到经络病机的重要性并将其列为病机学说的核心与主体.作者对该书的经络病机特点进行了整理,认为它具有应用广泛、系统完整、用法谨严、言之有据、富于创新5大特点.提出针灸治疗必须要重视经络病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分析《诸病源候论》呕吐的证论,包括详列呕吐诸候,细解致病之源,详载了养生方和养生方导引法治疗本病等,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源证候学的专著,最早将癥瘕单独作为一类疾病设专候论述,系统全面论述了癥瘕的临床特征,并对癥与瘕进行了辨析。指出外邪侵袭、脏腑虚弱、饮食不节、经期产后调摄不慎为癥瘕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倡导导引调摄之法以增强人体正气。癥瘕相当于现代胸腹部(如胃、肠、子宫)的良恶性肿瘤,巣元方重视脾胃的枢机功能,注意顾护正气,为现代肿瘤的中医诊治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深入学习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该书对口腔疾病进行了分类论述。其对数十种口腔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另外,对鹅口疮、滞颐、兔唇等小儿口腔疾病,以及拔牙术、颞颌关节脱位等的最早记载还奠定了其在中国口腔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为中医口腔疾病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诸病源候论》集隋以前养生方导引法之大成,在气功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该书卷二十八为"目病诸候"篇,是最早阐述眼科疾患的专篇文献,且其中三候下载有养生方导引法共11条。鉴于"目病诸候"篇对眼科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均有重要指导意义,故仅对该篇的研究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19.
唐·王焘所撰的《外台秘要》一书,医论多直接引用《诸病源候论》条文,对《诸病源候论》条文的辑佚具有很高价值。通过对两书条文的对比,统计出《外台秘要》中共引用《诸病源候论》370候,并从中辑佚出3条不见于《病源》的病候以及10条篇幅较长的佚文。通过对两书目录的对比,其中相似或相同目录达527条。  相似文献   

20.
《诸病源候论》调息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病源候论》导引法有很强实践性和操作性,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结合作者练功体会,分析研究《诸病源候论》中调息操作特点,认为《诸病源候论》导引法的调息操作重视补阳,强调吸气及吸气后的停顿,吸气操作出现在从起始姿势到极势的过程中;此外六字诀的使用是建立在六字诀对气机的影响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