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灸验案3则     
针灸验案3则王惠芳1口眼斜蔡××,女,19岁,1988年4月20日初诊。自诉:左侧口眼斜2个月。患者于2月24日乘车外出途中,突觉左侧面部麻木,板滞,左眼闭合不全,左耳后疼痛,左口角乏力,次日即到本院神经科就诊,诊为“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予肌苷...  相似文献   

2.
侯某,女,15岁,1989年3月30日初诊。患者于1周前突感左耳灼痛伴耳鸣,次晨刷牙时出现口角漏水,左侧面肌瘫痪并伴疼痛,当地卫生院诊为“面神经麻痹”,经服中西药物及肌注维生素B_1、B_(12),治疗1周后病情无好转,遂求治于余。刻诊:口角右歪斜,鼓气时左侧漏气,左鼻唇沟变浅,左侧额纹消失。令其闭目时左眼睑闭合不全,自诉左耳后、耳内灼痛,左耳甲腔有一簇粟粒状疱疹,未见糜烂及分泌物,口苦尿黄,苔微腻,脉浮数。五官科会诊:左耳无脓性分泌物,听力未减退,鼓膜正常。诊为带状疱疹面瘫综合征,证属风热郁闭,肝火上扰。治当疏风散热,清肝通络。方选芎芷石膏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38岁。初诊日期:2017年9月10日。主诉:左侧口眼歪斜3月余。现病史: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后疼痛,伴听力下降,2天后左外耳道出现疱疹,左侧额纹消失,左眼用力不能完全闭合,左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歪斜,鼓腮漏气,面部肌肉麻木无力,就诊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治疗半个月(具体治疗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而出院。近日劳累后自觉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正1病案患者,男,45岁,就诊日期:2015年8月10日。因"左侧口角歪斜1+天"就诊。病史:1+天前患者因感冒后晨起突然出现左侧面部板滞、松弛;抬眉困难,眼睑闭合不全,流泪;口角右歪,不能露齿、鼓颊和吹口哨。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有左耳后乳突疼痛、左耳听觉过敏,左侧舌头味觉不敏感。遂来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刻下症:左侧口眼歪斜,皱眉、闭眼不能,示齿不全,伴有左耳后乳突疼痛,纳  相似文献   

5.
五味消毒饮出自清·吴谦《医宗金鉴》,由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组成 ,是痈疡剂中的代表方剂之一 ,临床多用于治疗疔毒、痈疡疮疖等。笔者用其治疗面瘫、烫伤、脚癣等 ,疗效颇佳 ,现介绍如下。1 面瘫男 ,35岁 ,1 997年 7月 1 8日初诊。患者 2 d前吹电风扇夜眠 ,次日出现左侧面部板滞不适 ,左眼闭合障碍 ,迎风流泪 ,口角右歪 ,左口角流涎 ,左枕、颞部疼痛 ,左耳疼痛剧烈 ,进食时左颊内有食物嵌顿。查 :左额纹消失 ,蹙眉无力 ,闭目眼裂约 4mm,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不能示齿 ,鼓腮漏气 ,耳后压痛 ,耳郭及外耳道口周围有散…  相似文献   

6.
张水生 《中国针灸》2004,24(3):222-222
朱××,女,56岁,马来西来华裔.2000年8月22日诊.患者因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15天后就诊于马来西吉隆坡彭氏针灸诊所.刻下:右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角下垂歪向左侧,右鼻唇沟变浅,晨起漱口流水,露齿,右眼睑闭合不全,露睛约3 mm,额纹消失.查:鼓腮无力吹气漏风,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及瞬目反射均减退.血压115/76 mmHg,神志清楚,体丰疲惫,心烦不眠,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缓.诊断:右侧面神经麻痹(面瘫).  相似文献   

7.
李某,女,58岁,1999年4月7日初诊。主诉:口眼歪斜伴左侧肢体功能障碍1个月。经某医院颅脑CT检查,提示:右侧顶叶白质区腔隙性脑梗塞。住院期间,用西药及静脉输液(药名不详)治疗11天,病情好转。出院后在该院门诊用针灸治疗,效果不佳,后来我院针灸科门诊求治。体检:神志尚清,检查合作,左眼睑闭合乏力,眼裂0.6mm,左侧额纹消失,左鼻唇沟变浅,口角明显向右侧倾斜下移,鼓腮时左侧口角漏气,头面部四肢浅反射及深反射存在,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侧上下肢肌力均为级,左巴彬斯基征(±),左霍夫曼氏征(-),膝反射存在,腱反射(-),左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迟钝…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曾在临床运用畲药雷毒柴治疗顽固性面瘫一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患者,女,76岁。2016年12月5日就诊。20天前因劳累晨起时出现右眼不能完全闭合,迎风流泪,饮水时水从左侧口角溢出,左侧额纹消失,左侧耳后乳突区疼痛,夜间因疼痛不适,入睡困难,经外院治疗后,耳部疼痛较前有所缓解,但面部其余症状改善不明显,来我院就诊。查体可见左侧额纹消失,左眼闭合时露出白色巩膜,左眼畏光、畏风,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歪向右侧,伸  相似文献   

9.
卢××,男,30岁,住赣州市水西公社。患者素体强壮,就诊前四天,骤遇暴雨。次日即感微寒发热,轻微头痛。第3天出现左侧面部麻木,左眼闭合不全,眼中流泪,口中流涎,咀嚼无力,左侧腮部残留食物,声音嘶哑,音调异常,于第4天急求诊治。检查:左侧额部皱纹消失,不能皱眉,左眼睑下垂,闭合不全,左眼不时瞬动,溢泪,左颌、腮部肌肉松驰,口角歪向右侧,人中沟右斜变浅,右侧口角牵引向后上方,口中流涎,左侧鼓腮漏气,左腮内残留食物,舌体强硬,转动不利,舌尖微偏向左,饮食尚可,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  相似文献   

10.
1病历介绍例1:男,28岁,因受寒后左侧面部活动障碍1 d就诊。体检:左额纹平坦,左眼裂扩大、闭合不全,用力闭目左眼球露白,即Bell氏征阳性,左鼻唇沟消失,示齿口角向右偏斜,鼓腮漏气,左眼轮匝肌反射减弱,左外耳道无疱疹,左乳突部轻度压痛。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透正常。诊断为急性左侧面神经炎。每日予地塞米松5 mg、烟酸300 mg静滴,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0.5 mg肌注;维生素B630 mg、颐康液60 mL口服;低平脉冲极板置于左乳突面神经出口处、下关、颊车、迎香、太阳等穴,也可沿面神经走行脉冲治疗。第6天患者眼睑基本闭合,又经1周…  相似文献   

11.
经脉的穴组和组合穴是指在同一条经脉上的1~3寸之间分布的2~3个神经、血管、肌肉相同,主治功能相似的穴位,胸腹背部的同结段腧穴亦有类似分布.通过对经脉的某一段或某一局部邻近腧穴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把此类腧穴定为穴组和组合穴,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穴位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五经穴是小儿推拿最常用且最具代表性的特定穴,然而对于五经穴的定位与补泻操作手法,古今医家均有着不同的认识,这无疑给临床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本文以回顾古代文献为主,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浅析五经穴的来源、定位与操作的差异以及研究上的不足,以期为临床应用、教学和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郑敏麟  陈跃 《江西中医药》2010,41(12):51-53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足三里"的部位深浅与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慢性腹泻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双侧足三里进行垂直进针注射维生素B族注射液,以足三里浅部注射(0.8±0.3)cm为对照组,以足三里(3±0.5)cm为治疗组,观察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5.5%,对照组显效率为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穴位注射的深浅是影响临床疗效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原络配穴与气血流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穴首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是指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原气,又称元气、真气、真元之气。《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所有的脏腑经络必得原气始能发挥各自的功能,脏腑经络之气的产生也要根于原气的滋养温煦。五脏有疾时,往往在相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透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透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其镇痛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透穴刺法治疗,选取百会透通天(双侧)、前顶透承光(双侧)、正营透承灵(双侧)和皮损相关节段的同侧膀胱经穴向相应夹脊穴和督脉经穴透刺;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选取与皮损相应的同侧夹脊穴和背俞穴。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疼痛改善程度,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P物质的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改善程度、血浆中P物质的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透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以提高机体P物质含量,从而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16.
俞亚菊  胡燕 《新中医》2021,53(3):173-176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效果。方法:将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和耳穴贴压。测量2组患者干预前后清晨血压水平,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生活质量,记录2组干预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清晨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干预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耳穴贴压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查阅相关文献,探讨敏化穴与激痛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二者关系。方法:从理论基础、位置分布以及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对敏化穴与激痛点相关性以文献综述方式进行论述。结果:经讨论分析,敏化穴与激痛点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结论:敏化穴与激痛点的高相关性,有助于对穴位敏化规律和机制的进一步把握。  相似文献   

18.
阿是穴考释     
从阿是穴探源及科学定义、阿是穴出现机理、阿是穴表现形式、阿是穴有效治疗手段分析等对阿是穴作了考释。指出:阿是穴之异在于不定位的存在,体表的不定说明除已知穴位外,皮部、络脉(孙络、浮络)的参与,深浅的不定说明了经别、别络、经筋的参与。其中气血等精微物质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灸经图>中背俞穴距背正中线二寸三分的特色取穴方法,同见于<备急千金要方><针灸资生经><医心方>,为针灸流派中出现过的取穴方法,对临床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透穴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正强  王卫刚  伦奕  郑萍 《陕西中医》2005,26(3):255-256
目的 :观察透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透针刺法 (阳白透鱼腰 ,地仓透颊车等 )结合穴位 (地仓、颊车 )注射胞二磷胆碱治疗本病 32例 ,并设电针治疗本病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1 0 0 %和92 .86%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提示 :本法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减轻组织水肿、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