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振动觉阈值检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振动觉阈值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的101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振动觉阈值,根据振动觉阈值风险度将其分为低风险组(<15 V)484例、中风险组(15~25 V)302例、高风险组(>25 V)232例.比较患者下肢神经病变症状、基本情况和血糖控制指标,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分别占47.54%、29.67%、22.79%,中风险组、高风险组有神经病变症状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低风险组(分别为61.26%、65.52%、39.26%).各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振动觉阈值明显高于女性(P<0.01).振动觉阈值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0)、糖化血红蛋白(P=0.046)及糖化血清蛋白(P=0.030)是振动觉阈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采用振动觉阈值检测筛查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22.79%,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是振动觉阈值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和仪器等检查,综合分析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其临床特点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筛选434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其一般临床数据,如病史、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和血脂指标等,结合神经传导速度(NCV)、定量感觉检查(QST)(包括温度觉、振动觉、触觉和痛觉)结果,将其分为有或非糖尿病神经病变组,统计分析神经病变发病情况以及与这些指标的关系。结果:入选糖尿病患者的NCV检查异常率为52.3%,QST异常为62.9%,综合分析结果异常为63.6%,随着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的增长,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增加;神经病变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指数、收缩压、PPG、FIns水平、尿微量蛋白、血肌酐(Scr)等数据明显高于非神经病变组,并与神经病变发病相关(P<0.05),这些指标中年龄、身高、糖尿病病程、PPG、FIns水平、Scr是神经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合临床和仪器检查综合分析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符合疾病的实际特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漏诊;分析后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与其他诊断方法相似。  相似文献   

3.
采用SensiometerA数字震动感觉阀值检查仪、测定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63例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振动觉阀值,根据振动觉阀值风险度将其分为低风险组(<15V)32例、中风险组(15~25V)10例、高风险组(>25V)21例。比较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基本情况和血糖控制指标。结果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分别占49.2%、26.9%、23.8%。各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男性,女性振动觉阀值无明显差异。与病前治疗情况、入院时血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振动觉阀值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呈正相关,年龄大、病程长,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风险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清瘦素含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清瘦素含量。方法 将131例糖代谢异常患者按病情分为糖耐量减退组(减退组)和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并以41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受检者血清瘦素含量及其他有关指标,在瘦素及其相关指标之间做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减退组和糖尿病组空腹瘦素(F-Lp)、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均高于对照组(P<0.05-0.001),但减退组和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减退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对照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0.001);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病程与瘦素含量不相关,BMI、WHR和FINS水平与瘦素含量独立相关。结论 糖代谢异常患者血糖与血清瘦素含量无相关性,超重肥胖、脂肪分布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影响血清瘦素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住院的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生化、胰岛素、C-肽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26例患者中无下肢血管病变者30例(23.81%),有单种血管病变者42例(33.33%),2种血管病变者32例(25.40%),3种血管病变及以上者22例(17.46%)。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高血脂、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与血浆空腹胰岛素和C-肽、HDL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下肢血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血糖等多种因素相关。超声血管检查能提供无创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影响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的因素及与其它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末梢神经病变情况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病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上,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相对延长较明显(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长期不能控制好血糖是发生末梢神经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与其它慢性并发症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健  赵昀  张丽琴 《山东医药》2009,49(15):90-9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扫描结果将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伴下肢血管病变组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比分析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24h尿白蛋白。结果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及24小时尿白蛋白等均显著升高。结论高血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病程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2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 412名健康体检者通过B超检查的方法,观察NAFLD的发病情况,并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抽血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情况。比较这些因素在2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NAFLD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1)NAFLD、高血压病、BMI、收缩压、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在2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空腹血糖、BMI、舒张压和甘油三酯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 NAFLD在糖代谢异常/糖耐量异常和2型糖尿病组中升高,NAFLD与空腹血糖、BMI、舒张压和甘油三酯呈正相关。血糖和NAFLD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治疗NAFLD的同时应关注患者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共9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患有糖尿病但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90例,作为常规组,分析两组的单因素,然后logistic回顾性分析多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主危险因素包括了高血压、年龄、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以及低密度脂蛋白(P0.05),而logistic回顾性分析多因素,主要危险因素的形成有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年龄、低密度脂蛋白(P0.05)。结论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是糖尿病患者形成血栓的主危险因素,早日预防、检查,有利于及早控制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趾肱指数(TBI)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6月入住该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247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等相关病史资料,计算BMI,检测血脂、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测量TB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B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正常TBI(TBI≥0.7)组共181例,约占73.28%,低TBI(TBI<0.7)组共66例,约占26.72%,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及LDL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TBI降低的唯一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I是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早期诊断比较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尤其是在高龄、病程长以及高LDL的糖尿病患者宜早期行TBI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1.
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对9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同时监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MA)、血压、观察与年龄、病程及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吸烟等的关系。结果:肢血管病变91人,正常13人,下肢动脉硬化28人,下肢动脉硬化伴斑块50人。3组间年龄具有差异,病程和FBG3组间无明显异常,HbAIC组间P≥0.05,组患者均有吸烟,高血压,均有部分患者合并血脂异常,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结果:2型糖尿病(T2DM)并发周围血管的发生率为23.5%,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年龄,发病时HbA1c有关(P≤0.05),与病程和FBG无明显差异(P≥0.05)。合并高血压、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吸烟史对下肢血管病变有较大影响。提示下肢血管病变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的19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患者,予标准治疗方案抗痨同时降糖治疗,治疗前登记患者糖尿病病程、痰涂片检测结核菌、X线胸片或CT、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强化治疗期末复查痰菌、空腹血糖、治疗前后血糖差值。以强化期末痰菌阴转状态为应变量,年龄、性别、糖尿病的病程、结核病灶范围、是否合并空洞及数量、抗结核治疗前血糖值、治疗后血糖值及前后检测的差值、血清白蛋白值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经强化期治疗,痰涂阴转119例(62%),未阴转73例(3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病程、结核病灶范围、是否合并空洞及数量、抗结核治疗前空腹血糖、强化期末空腹血糖、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差值、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痰菌阴转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病程、结核病灶范围、抗结核治疗前空腹血糖是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是保护因素。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阴转率受患者治疗前的糖尿病病程、结核病灶范围、糖尿病控制水平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对于老年糖尿病人群应重视血糖控制,注意合并肺结核,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糖尿病在我国中年人群中是否心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中国和美国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1983—1984年在北京和广州工农人群(35—54岁)中用国际标准化的方法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基线调查。对10076人的队列按照统一的方案每2年随访一轮到1997年底,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空腹血糖的分类标准对于基线血糖水平进行分层,用Cox回归调整年龄和调整相关因素后,计算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异常对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结果 在除外基线时有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史资料完整的9111人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MONICA方案的诊断标准,共计发生冠心病事件72例,脑卒中事件259例。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在空腹血糖异常组和糖尿病组高于正常组。经年龄调整和多因素调整后,糖尿病对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在女性(3.78和4.20)和性别合并组(3.22和2.50)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男性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空腹血糖异常组未见相对危险的增高。糖尿病对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仅低于高血压而高于血清总胆固醇和吸烟。结论 在我国中年人群中糖尿病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个可用于系统研究2型糖尿病的高发家系人群,对2型糖尿病家系的发病情况、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方法 按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已诊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先证者进行三代家族史和血统成员的调查研究,全部非患者采血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认,并对新老患者用免疫学方法,系谱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排除1型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和线粒体遗传阳性家系,最终筛选出具有2个或2个以卜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系182个(实际调查共865人)并进行分析.全部家系成员均检查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 受调查的865名成员中2型糖尿病、单纯空腹血糖受损、单纯葡萄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受损合并葡萄糖耐量减退总患病率为59.88%,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45.43%.新榆出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单纯空腹血糖受损者14例,单纯葡萄糖耐量减退者61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葡萄糖耐量减退者27例.先证者父、母、同胞、子女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糖尿病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二酯、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空腹血糖受损和(或)葡萄糖耐量减退组或未发病者.在2型糖尿病发病前的葡萄糖耐量减退阶段,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也高于正常人群.结论 2型糖尿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发病前已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高危因素与护理方法。方法以该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水平、进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MAP),探究这些因素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探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水平、进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MAP)都会对糖尿病并发症造成影响,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选择糖尿病并眼肌麻痹病人18例进行初诊时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检查.结果本组空腹血糖值6.2~7.0 mmol/L 8例,7.1~22.5 mmol/L 10例;餐后2小时血糖6~9 mmol/L 8例、10~25 mmol/L 10例;病程为1个月至8年.结论本组发病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无明显关系,可能与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血液循环不足或B族维生素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并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在开滦集团年度健康体检的职工中按性别、年龄分层随机抽取5852例作为观察人群。收集空腹血糖、踝臂指数等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等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踝臂指数异常的影响。结果最终对5184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空腹血糖正常3446(66.47%)例,空腹血糖受损1109(21.39%)例,糖尿病629(12.13%)例,其踝臂指数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50%、4.15%、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体质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及高脂血症病史后,空腹血糖受损组、糖尿病组踝臂指数异常的风险分别是理想血糖组的2.05倍(95%CI 1.373.06)和2.92倍(95%CI 1.943.06)和2.92倍(95%CI 1.944.40)。结论糖耐量异常、糖尿病都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必要早期检测空腹血糖,从而能够早期发现外周血管病,及早进行干预,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住的T2DM 患者病例,对收集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T2DM低血糖发生有差异的变量分别为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腹围、空腹血糖、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和治疗方式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因素与T2DM低血糖发生有关系.而腹围是T2DM低血糖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T2DM患者是否发生低血糖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腹围、空腹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有关,T2DM低血糖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对老年血糖调节异常(IGR)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情况。方法对177例老年IGR患者(干预组)的生活方式进行4年综合干预,同期选择55例不进行综合干预的IGR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的比率分别为17.14%、20.99%和42.31%,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的比率分别是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的2.47、2.02倍。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的比率分别减少了55.01%和52.77%(P0.05,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控制与消弱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阻止或延缓IGR患者进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高危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01月01日—2014年03月01日收治的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指南中糖尿病足患者60,健康体检者为60例(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年限、糖化血红蛋白、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温度觉异常、痛觉异常及空腹血糖等资料。并对上述所有因素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①糖尿病足组年龄、糖尿病史年限、糖化血红蛋白、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温度觉异常、痛觉异常及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年限、糖化血红蛋白、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温度觉异常、痛觉异常及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长期作用的结果,糖尿病足具有自身的一般特点:其与年龄、糖尿病史年限、糖化血红蛋白、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温度觉异常、痛觉异常及空腹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