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病营分证血瘀病机与证候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分证是温病卫气营血传变过程中较为严重的一个阶段.对于营分证的病机认识及证候分析多从热灼营阴,心神被扰来认识.  相似文献   

2.
l辨察证俱,班格证的病因病机诊断温病的病因为六淫温邪,温病过程中由于四时不同温热之邪的作用,其出血见证有两类临床征象:即出血和瘀血。温病出血往往由于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或损伤肌络、血从外溢;或损伤田络、血从上浇;或损伤阴络、血从下溢,从而可见肌肤发斑、吐、扭、便、尿血等见证。而在热邪迫血妄行的同时,必然造成瘀血的形成。首先因热邪灼伤血络,血液外溢,势必使离经之血成为瘀血,郁阻脉外,进而由于脉外瘀血对血道的压迫,使血行受阻,运行失畅,郁阻不通而再形成脉内瘀血.故出血本身就意味着瘀血的产生,而瘀血的…  相似文献   

3.
温病营血分证的病理及治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温病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温病营血分证是热邪深入 ,劫灼营阴 ,扰乱心神 ,甚或引起耗血动血之变而产生的一系列证候。临床上营分证以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质红绛为辨证要点 ;血分证以舌质深绛、斑疹显露及出血为辨证要点。营分与血分的温热证都是以身热夜甚、口干反不渴饮、舌绛为共同特征 ,但有程度不同之别。营分证时有谵语 (浅昏迷 )、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血分证有时时谵语或昏愦不语 (深昏迷 ) ,斑疹显露 ,咳、吐、衄、便血 ,舌质深绛。营分证的病机是营分热盛 ,热损营阴 ,心神被扰 ,而血分证的病机是热甚迫血 ,热瘀交结 ,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4.
温病气分证与微观血瘀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温病气分证与微观血瘀的相关性。方法:实验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造成温病气分证模型。观察模型组病理学、血液流变学、凝血指标、细胞因子(TNF-α、IL-6、IL-8)水平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光镜下肺脏有微血栓存在。且模型动物出现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异常,模型组家兔血浆TNF-α、IL-6、IL-8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升高水平与脏器组织的损害程度一致。结论:温病气分证存在微观血瘀,TNF-α所导致的炎症级联反应(TNF-α→Ⅱ-6→IL-8)可能是温病气分证微观血瘀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热入血室证同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首次对热入血室进行了论述。后世对该证的研究颇多,争论也不少,焦点是血室到底位于何处。目前对血室的解释主要有冲脉、肝脏、冲任、胞宫等多种说法[1],此外,也有医家认为热入血室即营血分证[2-3]。笔者拟就热入血室与营血分证的异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热毒血瘀是温病和许多内科杂病病变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理变化,治疗方法除叶天士强调的"凉血散血"外,其他如清热解毒法、养阴生津法、益气固脱法、调畅气机法等,均是温病热毒血瘀证的重要治法.对其治法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温热病和一些内科杂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证候的病变本质,深入理解络病理论,探求其演变规律,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理解中医学理论,进一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方药,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瘀理论始于《内经》,书中虽无血瘀之名,然有“血凝涩”、“脉不通”、“血著”等记载,但都是限于对寒凝致瘀的认识。直至《伤寒论》中提出外感热病热瘀结于下焦的蓄血证后.各医家才开始重视温病血瘀理论的研究。通过历代医家的努力,对温病血瘀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化.其理论体系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9.
温病血分证本质及治法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年来温病血分证本质及治法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温病血分证的实验研究,本质上多侧重于模型复制、标准判断及指标制定,治法上多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及养阴生津为主。结论:温病血分证本质及治法的实验研究,为中医理论和临床提供了科学依据,但在辨证思路、实验技术手段等方面还有待突破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浅析温病中的瘀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宁 《国医论坛》2004,19(1):24-25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热病。在不同温病的复杂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中,我们往往更多关注热、毒、湿、伤阴等因素,而对温病过程中的血瘀证重视不足。在温病学的教科书中,化瘀法也通常不被列为主要治法。是文按新感温病病程进展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1.
血滞证与血瘀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佑衡 《中医杂志》2001,42(6):379-380
血瘀证已明确定义为由瘀血内阻而引起的病变,而瘀血是血液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瘀血的形成除外伤原因外,必然有一个血液运行变化即血液运行缓慢或血质变浓变粘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过程应称为血滞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病变则称为血滞证,它可有症状或无症状表现,它是  相似文献   

12.
骆常义 《四川中医》1998,16(6):13-14
清代温病大师叶天上说:‘“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可见,湿病过程中的气分证,不但是个重要的病机问题,而且也是复杂的治疗问题。因为,某些不进入气分证的温病患者,则病情轻浅;某些必然进入营血证的湿病患者,则病情深重。所以,对温病气分证的治疗必须抓紧,遣方用药宜早不宜迟,宜重不宜轻。治疗恰当,就可使邪去病愈。否则、邪盛正伤,则可内陷营血发生危香证候,所以温病气分证的治疗是防止传变的关键。1.清宣泄热,达邪外出治风湿风湿,是风热病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一年四季皆发,冬春尤多见。青少年患者不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温病血分证的成因、症状、病机与治法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并从临床观察、治法探讨、实验研究等3个方面对血分证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从生理病理基础、髓病的证候特点、温病的辨证等方面,论述温病疾病过程中"髓分证"的可能性,认为髓分证为温病传变的极期阶段,并对温病髓分证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做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5.
温病热毒血瘀证证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热毒血瘀证是温病发展到营血分阶段而出现的热毒炽盛与瘀血交结的病理状态,是温病营血分证中常见的一个证候类型,并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从邪实角度看,有因热毒壅滞,血阻成瘀者;有热毒煎熬,炼血为瘀者;有热毒炽盛,熏灼脉络,络损血溢者;也有素有瘀血,复感温邪以致热瘀交结者。从虚损角度看,有因阴血耗伤、血稠成瘀者;  相似文献   

16.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92-693
<正>凉血散血出自叶天士《温热论》第八条。根据叶氏确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原则,血分证是指邪热深入血分引起以血热亢盛、动血耗血、瘀热内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身灼热、噪扰不安,甚或神昏谵语,吐血、衄血、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等热盛动血兼证。综合这些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卫气营血证候的浅深轻重程度和病证的发展趋势,可  相似文献   

18.
一、用凉血,当分出血部位热毒深入血分、血热炽盛、迫血妄行,是温病血分阶段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也是导致血分其他病变的原始动因。因此,血分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温病邪入营血分实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实验用内毒素诱发家兔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制成温病营血分证模型,并对其实质进行研究.通过病理学、血液学、微循环学及生化学等方法检查,证明本模型有血管内凝血、血液低凝和纤溶增强、血粘度增高、微循环障碍及线粒体、溶酶体和微粒体等细胞器的损伤,并有过氧化脂质增多.据此认为温病营血分证的实质是:感染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多种细胞器损伤和氧自由基的毒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