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口渴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金匮》中论及口渴的条文达50余条,它不汉是后世治疗渴症之典范,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笔者拟将其治疗概括为八法,试述如下:益气生津,清热止渴法此法适用于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口渴症,方用白虎加人参汤。《痉湿喝病》篇第二十六条指出:“太阳中热者,喝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多汤主之。”“喝”是伤暑病,所谓“太阳中热”,是指感受暑热之邪而引起的太阳证。盖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感受暑邪,暑热熏蒸,多致腠理开而汗出,汗出多而腠理空疏,故其人恶寒;暑必发热,  相似文献   

2.
一、咳而上气与肺胀之关系肺胀之论述载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然需明确咳嗽上气与肺胀之关系。首先,咳嗽上气是一个症状加病机而命名的一个疾病,咳嗽言其症状,上气言其病机。上气者则气机  相似文献   

3.
一、风水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以下简称“本篇”)第二条指出“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明确说明风水的病机责之“风气相击”,即外感风邪影响肺气而致。肺主宣降,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与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疏通和调节的作用。肺气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治疗呕吐,其法灵活,用药独特,擅用半夏、姜。主要有温胃暖肝,降逆止呕;开结除痞,和胃降逆;燥湿降逆,化饮止呕;清解少阳,和胃降逆;补虚润燥,和胃降逆;通腑泻热,降逆止呕;健脾化饮,和胃降逆;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化饮降逆,舒展气机;温补脾胃,降逆止呕;安中益气,清热降逆;温阳化气,利水止呕等法。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精辟阐述了“历节”病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规律,为后人提供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本文对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越婢加术汤作了例析。  相似文献   

6.
痹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痛风等病。《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虽未有痹证专篇,但在《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对痹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 病因病机 《内经》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此外还指出“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金匮》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认识更系统,尤其对于“历节”这一痹证的特殊类型,强调正气不足是发病的  相似文献   

7.
8.
张仲景《金匮·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篇对小便不利的辨证论治颇为周样,治法方药变化多端,现作初步归纳如下。一、辨明寒热虚实,治分温清补泻小便不利虽病位在肾和膀胱,属膀胱气化不利,与肾、肺、脾、肝、三焦的水液运行,吸收排泄,通调蒸化功能失司有关,但其病机还有寒热虚实之异,因此治有温清补泻之别。《景岳全书·癃闭》:“凡癃闭之证,其因有四,最当辨其虚实”。《诸病源候论·淋病候》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固也”淋与癃,皆以小便不利为主证,可谓言之中的。《金匮》云“风湿相搏,骨节疼痛……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  相似文献   

9.
“呕吐”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证,外感、內伤皆可出现,缘由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朝食暮吐谓之“胃反”,泛恶欲呕谓之“恶心”,凡此皆属呕吐之类。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中的脾阴虚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维美  汤一新 《中医杂志》2005,46(9):707-708
<正>《金匮要略》对脾阴虚证未曾直接论述,但记载了脾阴虚多种兼证及不同的治法,为后世发展脾阴学说奠定了临床证治基础。为全面深入地发掘《金匮要略》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对《金匮要略》中的脾阴虚证治试作探讨。1风气百疾,滋脾祛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说:“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阴阳气血俱不足的虚劳病人容易感受外邪为病,而阴阳气血俱不足,可因脾阴亏损、化源不足而引起。本病的治疗,宜扶正为主,佐以祛  相似文献   

11.
支饮是人体津液输布、代谢失常而停为饮邪,影响肺气宣降之病。现将《金匮要略》痰饮篇对支饮的辨证论治内容,分析如下。1 寒饮郁肺,用小青龙汤散寒化饮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咳逆倚息不得卧,是支饮主症之一,本条仅述主症,学习时,应采用以方测证之法。小青龙汤证是寒饮郁肺之证,临床并可见本篇第11条所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等症。本方温肺化饮,并能散寒解表,是临床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证属寒饮郁肺者的常用之方。使用时须注意,若表证已解或素体阳虚应慎用麻黄,特别是久病支饮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全书二十五篇中,论述下利者凡十余条,主要见于《呕吐哕下利病》篇,其他散见于《腹满寒疝宿食病》、《痰饮咳嗽病》及《妇人产后病》等篇。仲景所论之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考其内容颇为丰富,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兹将《金匮要略》所述之下利的证治浅析如下。一、便下脓血,当辨寒热原文第43条曰“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第42条日“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二者同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对肺系病证的论治,其内容非常丰富。仲景在学术上师承《内经》,并发展《内经》对肺系疾病的论述,除《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为论治肺疾的专篇外,还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等其他篇中分别从不同方面论述了肺系疾病的理、法、方、药,其病证分类简明,病机阐释深入透彻,特别是治则、方药严谨、精当,诚为后世治疗肺系病证的准绳。笔者兹将其肺病治法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子以分述。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论“目”共达三十余处。其描述“目”的变化,有目正圆、目不得闭、目赤如鸠眼、目四眦黑,两目黯黑、目鲜泽、目如脱状、目浮肿、目肿大、目黄肿、目泣自出、目如卧蚕状、目睛晕黄、目睛慧了、直视不能眴、目赤、目青、目瞤、目瞑、目眩等。本文拟就《金匮》目诊的具体运用,予以简要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风水证治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水是水气病常见证型之一,《金匾要略》水气筒中对风水的脉证及治疗等均做了论述,笔者试就《金匾》有关风水证治的内容进行讨论,希望能对读者学习及治疗有所帮助。1肺切肾气化失常工风水之病本风水的形成,医家一般多责之外感风邪、肺失宣降。笔者以为,除此之外,风水的形成并与牌肾有关.仲景在(血痹应劳篇》曾回,“风气百疾”,可见外感风邪可致多种病证。人体感受风邪后,是否发病及发何病则主要取决于个人体质,如仲景指出,血不足之人感受风邪,易发历节而疼痛如华;尊荣人骨弱肌肤盛,加被微风刚易发血痹,等等.风水是杨受风…  相似文献   

16.
17.
浅议《金匮要略》治杂病以祛邪为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以祛邪为主,杂病以扶正为主”的口头禅登上了大雅之堂——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金匮要略》上。笔者曾对此提出异议,因为《金匮》治杂病“以祛邪为主”的概念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尚未建立,故有必要书面论述之。1 杂病之成,首责外邪 杂病,即《伤寒杂病论》之杂病,亦即今之《金匮》所载诸病。《金匮》首篇告诫“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病则无由入其腠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金匮要略》对虚劳证治的特点,一是在脉象方面提出了“脉大为劳,极虚为劳”这是虚劳脉象的总纲,大脉和虚脉可以概括其他虚劳脉象。二是把瘀血作为虚劳的重要发病原因、瘀血停留阻碍气血运行和新血生长,日久可成为虚劳,治方便当用活血化瘀之法。三是重视用桂枝汤类方治疗虚劳,如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均是。笔者还介绍了运用这些方剂的临床体会。四是用药方面的特点善于用黄芪、附子和当归等治疗虚劳,而且和《伤寒论》比较又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配方严谨、用药精当、化裁灵活,临床医者视为圭臬,但后世医家对其汗、温、补等法探讨甚多,对其清法则很少问津。然斯书所述方剂临床效果好,故笔者将《金匮要略》有关清法的方剂归纳为八法,浅进于次,并附临床运用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一、通读原文,初得概貌《金匮》论治杂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指出疾病证候的产生,乃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应。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原著共计二十五篇。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可谓全书的总论,条文虽不多,却应用举例的方法对杂病的预防、治疗,从原则到具体作了必要的阐述,体现了天人相应、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第二篇至第二十二篇,重点论述内、妇科各种杂病,兼论外科、皮肤科的某些病证,对其中病机相同,证候相似,病位相近的分别归类,以便比较,对范围较广或不便合篇的疾病则单独成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