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内伤七情”与情志护理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王燕宁关键词护理,七情中医学把人的七种情志变化,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之为七情。认为七情是人的正常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又认为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  相似文献   

2.
<正> 一、七情在临床护理上的重要性: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居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并不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才能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系乱引起疾病的发生。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从口鼻、皮毛侵入机体内,而七情则是直接影响有关内脏而发病,内伤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作好一名中医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情志护理。一般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只单纯注意患者的躯体疾病,照顾病人的吃药、打针、整理  相似文献   

3.
(三)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七情致病的原因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二是人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外来刺激。这两种情况都可以导致疾病发生。 1.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此原文指出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脏腑的功能活动主要靠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濡养。由此可见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七情与内脏的具体关系,主要指五志和七情与五脏各有所属。五脏与五志的关系;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  相似文献   

4.
刘芳  王思农 《河南中医》2011,31(10):1095-1096
异常的情志活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和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而促使银屑病复发、加重或恶化;而积极的情志则能预防银屑病的发生或延缓,这一点与中医所认为的七情内伤是银屑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不谋而合,所以对银屑病的预防治疗,应重视精神与情志调理。  相似文献   

5.
探讨七情病中医论治方法:单一情志致病辨别病因病机采用相应的情志和药物治疗;多种情志致病辨证论治,整体调整.并列举相应的病案验证观点.通过对疾病的治疗可更加明确七情病的理论基础和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医有七情五志之说,《叶选医衡》言"世之所谓七情者,即《内经》之五志也",所谓七情即五志加上惊与思,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即所谓情志。由情志刺激引起,出现机体气血阴阳失调,继而出现一系列病症,伴或不伴神志异常的一类疾病属中医情志病范畴。其中情志病实证、久病虚实夹杂及重症情志病患者临床常可见气血津液浊毒化表现,浊毒化是此类情志病重要病因病机。化浊解毒治疗可从理气化浊解毒、清热化浊解毒、通腑泻浊解毒、祛痰化浊解毒、活血祛瘀解毒、扶正化浊解毒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邢玉瑞 《中医杂志》2015,(3):262-263,268
现代对七情之“思”含义的认识,有隶属情志范畴与认知范畴的争议,如果将七情之“思”视为某种基本或复合情绪看待,不仅至今难以确定“思”为何种情绪,而且也与现代情绪心理学难以融通。如果将七情之“思”作为思考、思虑看待,则明显不属于情志活动的范畴,同时与病因之劳神过度重复,不符合理论简洁性的原则。因此,在中医理论框架的建构中,应将“思”从情志病因中剔除,从生理的角度而言,可置于有关神的论述之中;从病因的角度,应归属于劳神过度。  相似文献   

8.
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医科学理论认为,“千般难,不越三条(《金匮要略方论》),即六淫、七情、饮食劳伤。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毒侵入人体而引发的疾病;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所伤所引起的疾病;饮食劳伤,是指饮食不节,起居不慎等引起的病变。以上说明,情志是引起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为何情志能产生疾病呢? 神致病与七情太过 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或与他人接触的过程中,对任何人、事、物,都不是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而总是表现出某种相应的情感,如高兴或悲伤、喜爱…  相似文献   

9.
情志辨识     
情志理论是中医学的极重要组成,是心身疾病证治的强力支撑.但是,临床存在的情志混同、五志不别、七情不辨倾向,导致见情志病概作肝郁内伤,制约了中医学特色的彰显.情志不宜混同、五志应当区别、七情亦需明辨.情志有别,应当辨识.  相似文献   

10.
七情与健康     
<正> 中医病因学中的七情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发病学上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鉴于目前尚属乏人论及的情况,我们不辞浅陋,试就七情与健康作一初步探讨。七情的产生祖国医学中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统称为“情志”,属于“神”(广义)的范畴。根据现代生理学的认识,情志活动是大脑的功能,即大脑对客  相似文献   

11.
情志辨识     
阎兆君  张洪斌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25-2026
情志理论是中医学的极重要组成,是心身疾病证治的强力支撑.但是,临床存在的情志混同、五志不别、七情不辨倾向,导致见情志病概作肝郁内伤,制约了中医学特色的彰显.情志不宜混同、五志应当区别、七情亦需明辨.情志有别,应当辨识.  相似文献   

12.
周旭文 《气功》2011,(6):487-491
二、以“七情内伤”细说情志病原由 中医学说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反映了人的不同精神状态。在正常情况下,轻微的情志变化一般不会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如大怒暴跳如雷,大喜乐极生悲,久郁忧思不解。惊恐伤害神志等,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和忍受程度,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常可诱发失眠、眩晕、头痛、心痛、胃痛等病症,甚至中风、癔病、精神病、肿瘤等。由于这些情志刺激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所以又称“内伤七情”。  相似文献   

13.
中医情志病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志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或见情志异常 ,或表现为躯体症状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熟 ,要求医护人员更加重视对情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现将中医对情志病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情志病病因病机《内经》中指出所谓七情是指喜、怒、忧、思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情志思想。陈言情志思想主要内容包括:重视情志致病,将情志致病作为三大病因之一的内因;最早提出七情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各类疾病中;提出了情志脉法,确定了七情与五志致病的脉象,丰富了对于情志病的诊断;对于情志病辨治与分阶段治疗也有所发展。陈言对于中医情志学说贡献巨大,通过对陈言的情志思想分析,丰富了中医心理学内容,为辨治情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有一定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邵海鸥 《河南中医》2014,(7):1367-1368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不同情感反应。七情内伤的病机有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情志波动。七情内伤会导致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症、妊娠病、产后病等妇科疾病。情志的异常变化,影响病情发展和预后。本文通过对病机,治病特点的归纳分析,更加突出七情内伤在妇科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在中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如噎膈、乳岩、失荣、舌岩等。中医学认为情志与肿瘤密切相关。中医学将情志归纳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或不及,能引起体内气血运行失常及脏腑功能失调,亦可导致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在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采用不同的情志疗法,能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非草木,熟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人皆有之。七情活动变化,能反映和概括人的主要心理活动。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当人们没有七情表现,或缺乏其中的几种感情,或七情太过,都会影响情志剧变而引发疾病。特别是老年人脏腑虚衰,生理机能和心脑功能衰退,心理状态极其不稳,稍受七情变化刺激即可发生脏腑功能紊乱,产生各种心身疾病。现就七情与老年心身疾病及常见治法探讨如下。1 七情与老年人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家素来重视心理与躯体(神与形)之间在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种重视又集中在情志上,七情内伤理论概括了中医学对情志疾病病因病理的认识。其中七情致"郁"和七情致"虚"学说是中医对情志疾病病因病机的整体概括,体现了情志疾病虚实夹杂的基本特点,本文基于中医"形—气—神"体系提出七情致病的"虚气"病邪假说,从"留滞"创虚气新病因病机理论诠释七情致病的动态演变机理,以期丰富发展中医七情内伤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马玉光 《河北中医》2004,26(11):836-837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类常见的七种情绪反映 ,简称七情。七情过激又是中医内伤致病的重要原因。例如《素问·举痛论》曰 :“惊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认为七情过激皆可使机体气机紊乱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常见多发病中 ,直接由情志引起的病种达数十种。因此 ,有必要不断总结和探讨情志致病的规律 ,以便更好的为临床实践服务。现就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情志致病特点的认识总结如下。1 情志致病的特点1 .1 七情致病 ,病因难除 情志致病 ,既不同于外感六淫 ,也不同于其它内伤诸因…  相似文献   

20.
陈凤鸣  屈玉华 《四川中医》2012,(10):141-143
目的:探究以阴阳调护论及藏象学说和七情学说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心理调护的作用。方法:在我院肛肠科抽取72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阴阳情志调护结合常规健康宣教;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试验组运用五脏相互制约,七情相互制胜,平衡七情阴阳的原则进行情志调护,两组均干预2个月,后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便秘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便秘程度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阴阳情志调护在缓解功能性便秘起到较好的作用,提高该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