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创伤后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入院时间比较晚,失血量大,已经发生了休克,病情凶险、临床死亡率高,临床实践证明休克期护理指标的变化,对抗休克输液量的合理输入,使之平稳渡过休克期,减轻对脏器功能的打击,减少脏器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5年1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护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抢救时的护理情况.结果 68例患者中61例复苏成功;7例死亡,均为休克分级Ⅲ~Ⅳ级的中重度患者,其中2例多脏器严重损伤患者入院短时间内死亡,1例死于脑疝,1例术中死亡,3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 准确评估休克程度,迅速建立输液通道及时给予液体复苏,尽快止血并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变化,是成功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分析2组复苏效果.结果 复苏后研究组Hct、血清乳酸、BE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5.00%低于对照组22.50%(P<0.05).结论 出血未控制时,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恢复并维持重要脏器组织血流灌注,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前正确诊断,围手术期补液,合理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006年10月--2013年4月对86例严重腹部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术前诊断,补液方式及手术的进行分析。结果86例患者均合并有失血性休克,失血量均大于1500ml,22例最严重患者术前、术中或术后均出现心跳停止,血压为0。其中5例经有效复苏后手术而获得痊愈;12例由于大血管穿透伤,肝破裂Ⅳ度及脾破裂Ⅳ度,来院时已处于濒死状态,并由于血源不足而死于手术室,5例经复苏后虽循环一度稳定,但最终因心脑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而最终死亡。结论术前正确诊断,纠正休克,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老年烧伤延迟复苏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60岁以上爆炸伤伤后6 h入院伴有休克症状患者,入住烧伤ICU,在心电监护、有创动脉压、血气分析等多指标综合监测下液体复苏,防治心、肺等脏器并发症。结果 11例休克患者得到有效复苏,较平稳度过休克期。结论入住烧伤ICU,多指标综合监测下液体复苏,防治脏器并发症,可提高老年烧伤患者延迟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严重烧伤休克期的补液治疗是预防和纠正休克的主要措施,通过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可以使患者相对平稳地度过休克期,避免或减轻各脏器功能的损害,为后续治疗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本文就我院烧伤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近3年间收治的13例烧伤面积超过70%的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休克期液体复苏治疗进行小结,  相似文献   

7.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0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液体复苏的监测和护理作回顾性总结.在伤后活动性出血控制前1 h的黄金时间内应采取有效的液体复苏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确保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并尽早控制活动性出血;积极纠正内环境紊乱,重建机体生理反应,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的特征、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3年2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息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76例患儿中,抢救成功7l例,成功率为93.42%,死亡5例,死亡率为6.58%。结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无微不至的护理措施能够大大增加小儿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成功的几率。  相似文献   

9.
创伤急救与损伤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救治严重创伤中的效果。方法 对2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立即给予液体复苏.急诊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结果 18例患者经急诊手术后控制了出血和污染.逐渐纠正了休克。再次行确定性手术治疗,经过顺利。患者存活,情况良好。4例患者死于重度休克和多器官衰竭。结论 对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在复苏治疗的同时,尽快采用简单省时的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病情稳定后再作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创伤休克延迟复苏是指创伤6h以后入院,未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补液,入院时已出现休克者。创伤延迟复苏可对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实际医疗工作中,严重创伤延迟复苏患者较为常见,延迟复苏的治疗也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之一。在创伤延迟复苏情况下,临床上怎样纠正休克,避免后期并发症的出现是重要的。我科2002年5月-2006年11月,共收治创伤延迟复苏1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术期容量治疗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  周安舜  马云康  张连英  唐兴军 《西部医学》2008,20(1):170-170,176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以及救活措施。方法对198例患者实施麻醉处理、扩容治疗及手术处置。结果除5例因血源不足、严重广泛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于术中死亡,4例因脑水肿及脏器功能衰竭等于术后死亡外,189例抢救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对失血性休克病人采用合理有效的容量复苏,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为手术止血创造良好条件,是失血性休克病人麻醉处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对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使用不同液体复苏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措施;以本院2009-2011年收治的5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抢救。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输液量、PT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抢救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抢救有突出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输液量、复苏开始时间、胶体液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复苏开始时间、平均输液量、胶体液量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ARDS发生率、ARF发生率、DIC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可明显降低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ARDS、ARF、DIC及脓毒血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及充分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1-09~2013-09我院急诊科80例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通过对患者的年龄、创伤严重度评分、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治愈率、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常规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结果:80例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常规性液体复苏组死亡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5年7月我院急诊科14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临床资料。结果14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78.9%,创伤病死率为21.1%。结论创伤早期合理扩容,把握创伤后第1h黄金时刻,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郭磊 《中原医刊》2011,(11):96-9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LR)在刨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技术抢救的27例失血性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休克得到不同程度纠正,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入ICU病房进一步治疗,救治成功22例,约占81.3%,死亡5例,约占18.7%。结论对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及以失血为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优于积极液体复苏法,对以失血为主的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作用明显;对限制性液体复苏最适宜临界血压及远期疗效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容量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成功率、输液量和时间的影响,探讨“小容量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2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别用小容量复苏液(治疗组)和常规液体复苏(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小容量复苏液在纠正失血性休克时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所需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可显著缩短纠正休克所用时间(P<0.01).结论 “小容量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具有作用早、速度快、维持血压平稳且用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创伤失血性休克3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38例。结果:好转成功率97%。结论:快速、有效的补液方法是重要的复苏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叙述腹部实质性脏器创伤的急救与护理。本组护理患者入院后即置抢救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置监护室,设专人护理,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特别记录尿量),注意各脏器创伤的鉴别,保持呼吸道畅通,备好抢救器械。施行心理护理,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病人治疗信心,做好术后抢救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确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本组病例中78例,77例痊愈出院,1例因入院较晚,失血过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第2天死亡。  相似文献   

20.
182例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2例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科急救资料。结果本组死亡14例,病死率7.69%;好转147例,占80.77%;无变化21例,占11.54%。结论建立有效的抢救预案、合理的液体复苏和尽早确定性治疗是急诊急救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