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隋成霞 《黑龙江医药》2010,23(2):263-263
从狭叶当归根茎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为异欧前胡素(1),伞形花内酯(2),腺苷(3),胡萝卜串(4),β-谷甾醇(5),阿魏酸(6)。其中异欧前胡素,伞形花内酯及腺苷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丁座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丁座草块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分离丁座草块茎的乙醇提取物。结果 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α-香树素(Ⅰ)、3β-乙酰氧基-熊果-28,13-内酯(11)、3β-乙酰氧基-熊果-11(12)-烯-28,13-内酯(Ⅲ)、3β-乙酰熊果酸(Ⅳ)、3β-乙酰齐墩果酸(V)、β-谷甾醇(Ⅵ)、熊果酸(Ⅶ)、(+)-松脂素单葡萄糖苷(Ⅷ)。结论 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天山岩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天山岩黄芪(Hedysarum semenovii)的化学成分。用溶剂法提取,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用理化方法及波谱方法鉴定化学成分的结构。从天山岩黄芪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美迪紫檀素(Ⅰ),白桦脂酸(Ⅱ),鸟苷(Ⅲ)和胡萝卜苷(Ⅳ)。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4.
白花前胡中的香豆素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Dunn)根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特征分别鉴定为Pd Ⅱ(Ⅰ)、顺式 3′,4′ 二千里光酰基 3′,4′ 二氢邪蒿内酯(Ⅱ)、isoboc conin(Ⅲ)、aegelinol(Ⅳ)、(-) 反式凯林内酯(Ⅴ)和伞形花内酯(Ⅵ).化合物(Ⅲ)和(Ⅳ)为从前胡属植物首次分离得到,(Ⅱ)为从白花前胡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从防风根的乙醇浸出物中分离鉴定出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及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香柑内酯(Ⅰ),花椒毒内酯(Ⅱ),亥茅酚(Ⅲ),异紫花前胡内酯(Ⅳ),东莨菪内酯(Ⅴ),香草酸(Ⅵ),D-甘露醇(Ⅶ)和蔗糖(Ⅷ),其中Ⅳ与Ⅵ为首次自此植物中提得。  相似文献   

6.
走马芹中香豆素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走马芹根中分离出八种香豆素化合物(Ⅰ~Ⅷ),经鉴定为异佛手柑内酯(Ⅰ)、茴芹内酯(Ⅱ)、甲氧基欧芹素(Ⅲ)、佛手柑内酯(Ⅳ)、异茴芹内酯(Ⅴ)和牛防风素(Ⅵ)。4′-羟基-二氢欧山芹醇(Ⅶ)和香豆素化合物(Ⅷ)是新化合物,后者命名为走马芹内酯(moellendorffiline)。从走马芹叶和种子中均分离到六种香豆素化合物(Ⅰ~Ⅵ)。  相似文献   

7.
从毛菊苣的根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旋覆花素(2)、山莴苣苦素(3)、咖啡因(4)、香草醛(5)、3,4,5-三甲氧基-桂皮酸甲酯(6)、5,8,3′,4′-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7)、5,8,4′-三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8)和黄芩苷(9)。其中化合物2、6、7、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8.
嵊州刺果毛茛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嵊州刺果毛茛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各种色谱法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3,6-二酮(I)、豆甾醇(II)、白头翁素(Ⅲ)、七叶内酯二甲醚(IV)、β-谷甾醇(V)、原儿茶醛(VI)、原儿茶酸(Ⅶ)和木犀草素(Ⅷ)。结论化合物I,Ⅳ,V,Ⅵ为首次从刺果毛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秀伟  滕杰 《中国药学》2007,16(1):20-23
目的研究中药吴茱萸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吴茱萸碱(1),吴茱萸次碱(2),β-谷甾醇(3),异鼠李黄素(4),吴茱萸内酯醇(5),槲皮素(6),柠檬苦素(7),吴茱萸新碱A(8),吴茱萸内酯素(9),石虎柠檬素A(10),吴茱萸新碱 B(11),吴茱萸果酰胺-I(12),胡萝卜苷(13),反式咖啡酸甲酯(14),去氢吴茱萸碱(15)和蔗糖(16)。结论化合物4、6、10和14系首次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黄晓丹  吴起成 《中国药师》2012,(10):1409-1411
目的:对炙甘草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炙甘草汤的乙酸乙酯部位得到甘草素(Ⅰ)、异甘草素(Ⅱ)、芒柄花素(Ⅲ)、白桦脂酸(Ⅳ)、香草酸(Ⅴ),正丁醇部位得到20(R)-人参皂苷Rg3(Ⅵ)。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炙甘草汤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Ⅲ来源于甘草;化合物Ⅳ来源于大枣;化合物Ⅵ来源于人参,化合物Ⅴ未见从复方单味药中分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中药旋覆花的本草考证和形态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华  楼之岑 《药学学报》1983,18(12):950-964
根据本草考证,作者认为我国古代所用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与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本文描述了目前所使用的七种旋覆花的生药性状与组织构造,列表比较了其宏观与微观的主要区别点,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可供鉴别的主要种间差异在于非腺毛和腺毛的多寡、长度与分布以及草酸钙结晶的数量与类型。并发现旋覆花花药草酸钙结晶的消长与花药和花粉粒的发育似有一定关系。作者还对一些文献上旋覆花、欧亚旋覆花和线叶旋覆花的学名写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白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白蔹的乙酸乙酯萃取液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原儿茶酸(2)、龙胆酸(3)、白藜芦醇(4)、大黄素(5)、羽扇豆醇(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化合物2和3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白蔹的化学成分(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蔹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又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五味子苷(1)、大黄酚(2)、大黄素甲醚(3)、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4)、poriferast-5-en-3β,7α-diol(5)、棕榈酸(6)、齐墩果酸(7)。结论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白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白蔹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又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五味子苷(1)、大黄酚(2)、大黄素甲醚(3)、大黄素- 8-0-β-D-吡喃葡萄糖苷(4)、poriferast-5-en-3β,7α-diol(5)、棕榈酸(6)、齐墩果酸(7)。结论 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忍冬叶的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似梨木双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ochnaflavone,1)、似梨木双黄酮(ochnaflavone7-O-β-D-gluco-pyranoside,2)、次大风子素(hydnocarpin,3)、忍冬苷(lonicerin,4)。结论化合物2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旋覆花药材中1,5-二-O-咖啡酰奎尼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32∶68(0 min)~32∶68(15 min)~36∶64(40 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结果 1,5-二-O-咖啡酰奎尼酸在0.62~12.48μg(r=0.999 9)具有良好的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100.9%(RSD=1.13%),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10批药材中1,5-二-O-双咖啡酰奎尼酸的含量范围为1.03%~2.09%,平均含量为1.53%。结论该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旋覆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连翘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对中药连翘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连翘的水提物经D1 0 1大孔树脂 ,以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脱 ,φ =60 %的乙醇洗脱部分采用硅胶吸附柱色谱的手段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利用理化和谱学分析 (IR、NMR、ESI MS)的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4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异落叶松树脂醇 (isolariciresinol) (Ⅰ ) ,丁二酸 (succinicacid) (Ⅱ ) ,丁四醇 (erythritol) (Ⅲ ) ,汉黄芩素 7 O 葡萄糖苷 (wogonin 7 O glucoside) (Ⅳ )。 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连翘中分离得到。用 2D NMR修正了文献中化合物Ⅰ部分碳信号归属错误  相似文献   

18.
白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蔹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又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甲基-α-D-呋喃果糖苷(1)、甲基-β-D-吡喃果糖苷(2)、β-D-呋喃果糖甲苷(3)、β-D-呋喃果糖(4)、尿苷(5)、腺苷(6)、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2、3、4、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河南产忍冬不同药用部位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忍冬花蕾、叶和枝干中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河南产忍冬不同部位中共鉴定出85种成分,其中7种是3个部位共有成分。结论: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忍冬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毛连菜总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选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毛连菜总酚的含量,以吸附量、解吸率、解吸量等指标优选毛连菜总酚的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工艺。结果 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其RSD均<3.0%。优选出了HP-20树脂对毛连菜总酚有较好的吸附、解吸性能,最佳工艺:上样的毛连菜水溶液总酚浓度为8.54 mg·mL-1,上样体积为1 BV,控制流速为2 BV·h-1。先用水和10%乙醇洗去杂质,用量各4 BV,收集4 BV的30%乙醇和3 BV的50%乙醇洗脱液,浓缩,即得。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单、准确,经HP-20树脂分离纯化,毛连菜总酚的纯度可达87%以上,且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