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大鼠肝移植自发性免疫耐受模型,初步了解其移植后的免疫学变化。方法按Kamada的双管套法,选用近交系Lewis(LEW)、Wistar Furth(WF)大鼠进行原位全肝移植,术后动态观察宿主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变化。另外,观察移植后不同时期,宿主植入供体同源的心脏后的免疫耐受情况。结果LEW→WF肝移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的峰值在术后第4天,ALT在2周内、TB在4周内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但肝脏炎症细胞的浸润则在第2周最为明显。通过再移植供体心脏的方法提示宿主对供体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是移植2周后建立的。结论该组合早期虽存在急性排斥反应,但术后不需给予免疫抑制剂,可以自然克服这种损害而长期生存,属自发性免疫耐受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测定分析溶血对18项血清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其干扰机制。方法选取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门诊健康体检正常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本(希森美康)SYSMEX-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溶血标本其血清血红蛋白(Hb)的含量作为判定溶血的程度。采用德国罗氏P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正常血清标本和溶血标本中ALT、AST、LDH、GGT、CHOL、TG、Scr、ALP、GLU、SUA、CK、BUN、TB、DB、TP、ALB、K+、Ca2+18项生化指标的含量。结果轻度溶血(0.3~3 g/L),血清中CHOL、CK、ALB增高(P<0.05);AST、LDH、K+显著升高(P<0.01);GGT、ALP、TB、DB降低(P<0.05);ALT、TG、Scr、GLU、BUN、TP、SUA、Ca2+无显著性变化(P>0.05)。重度溶血(Hb﹥3.0/L),血清中CHOL、ALB、TP增高(P<0.05);ALT、AST、LDH、CK、K+显著升高(P<0.01);GGT、TB、降低(P<0.05);ALP、DB显著降低(P<0.01);TG、Scr、GLU、BUN、SUA、Ca2+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针对临床血液标本溶血前后及不同溶血程度生化检测结果进行定量测定分析,比较标本溶血对不同检测项目影响程度的大小,探讨其干扰机制,对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2000年8-11月间,该院对2例Wilson病及1例肝中肝内胆管癌实施了原位肝移植术,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术”1例,“经典式肝移植术”2例,术后用:FK506+MMF+Pred”三联方案预防免疫排斥反应。结果:2例移植肝脏术后迅速恢复功能,另一例于术后22d出现不典型的轻度排斥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肝移植是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程度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液样品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取30份血液样品,分为轻度溶血(Hb浓度为0.8~3.0g/L)、中度溶血(Hb浓度为3.1~5.0g/L)、重度溶血(Hb浓度为大于5.0g/L)三组,分别比较溶血前后血清中32项生化指标变化,分析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溶血除对ALP、GGT、LDL.C、TG、APOA-1、APOB结果无明显变化,其余26项生化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溶血可导致多项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明显改变,且随溶血程度的增加,测定结果所受影响加剧,因此血液样品应严防溶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LD)与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德国临床化学学会推荐的速率法测定30例肝移植患者血清GLD活性并动态观察其变化的规律。结果:对30例肝移植术中及术后早期患者血清GLD、ALT、AST、LDH活性进行连续监测。在术中供肝血流再灌注后,患者血清中此四种肝酶的活性开始明显上升。患者的预后与GLD升高的幅度及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的长短有关。预后不良的患者术后GLD峰值(均值5898,5U/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的患者(均值285,1U/L)。分别以肝移植术后GLD、ALT的峰值800U/L、1400U/L为临界值预测肝移植术后预后。肝移植术后GLD峰、ALT峰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6.7%、90.0%。将肝移植术后GLD恢复正常值天效以14d为界预测肝移植预后。其动态变化对预后的预测准确率为100%。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清GLD水平与预后有密切关系,GLD是预测肝移植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移植手术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变化,从而判断移植肝脏损伤及恢复状况。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项目较手术前后变化。结果:血清酶学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 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术后早期均呈不同程度升高,术后1周恢复;碱性磷酸酶(AL 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术后1周~2周开始上升,恢复程度也不一致。尿素氮(BUN)、肌酐(Cr)术后亦呈不同程度升高,1个月左右恢复术前水平。而3例患者胆红素多项指标术后均升高且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结论:由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肝脏病变关系密切的血液生化指标均随损伤而升高,恢复时间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球蛋白百分比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0例慢性乙型肝炎(HBVM大三阳、小三阳)患者血清,用SEBID HYDRASYS电泳分析系统进行血清球蛋白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肽酶(GGT)检测用BAYER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将结果按照ALT活度和ALT、AST、GGT组合异常项目数分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种球蛋白百分比变化与ALT活度、变化趋势不完全一样,而与ALT、AST、GGT组合异常结果相对一致。结论:血清球蛋白电泳结果可以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陈斌  徐小燕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149-2149
目的探讨吸毒者的肝功能和乙肝感染状况。方法用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常用肝酶类,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感染指标。结果有21%的HBsAg阳性,21.1%的ALT升高,12.2%GGT升高,18.3%的AST升高,48.8%的胆红素升高。结论吸毒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和增加乙肝感染。  相似文献   

9.
史海鸿  刘德鑫 《河北医学》2009,15(12):1445-144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癌介入治疗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治疗1周,20万u/日,监测两组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均出现肝功能损害,术后d3治疗组ALT、AST、GGT、TB il上升幅度较对照组低,术后1周治疗组ALT、AST、TB il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肝癌介入治疗中有显著的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判断价值,以及分析血清生化指标在临床诊断的价值,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效率。方法:本次收集了60例由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患者的血清,采用西门子76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7-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IP)和胆碱酯酶(CHE)。之后对生化指标与病理学分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中的 TB、GGT 和 TBA 能够对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和癌变做出有效诊断,在这一研究中得到了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被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重建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动脉重建组和动脉未重建组,观察1周生存率,并于术后1?2?4?7天检测肝功能?移植肝组织学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动脉重建组1周生存率为66.7%,动脉未重建组1周生存率为50.0% (P > 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术后第1天即开始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动脉未重建组和动脉重建组各时间点相比较,TB第2?7天高于动脉重建组,ALT第2?4天高于动脉重建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动脉重建组术后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程度相对较轻,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PCNA表达于术后第2天最高,动脉重建组术后第1天的移植肝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动脉未重建组,而术后第7天移植肝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低于动脉未重建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肝动脉重建可明显改善大鼠小体积移植肝的功能,促进移植肝的再生,有效地保护移植肝的组织学结构,减轻术后移植肝的组织学改变,动脉化模型术后早期增殖较静脉化模型活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功能状况。方法选择接受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20例(连续病例)。分别于9个时间点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供肝于冷缺血末期常规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肝移植术后72 h内ALT和(或)AST水平(1 500 IU/L为界),将20例患者分为初期移植物功能不良(IPGF)组和非IPGF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ALT、AST、LDH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IPGF组7例,非IPGF组13例。供肝冷缺血末期病理检查显示,IPGF组中4例有轻度大泡型脂肪变性,而非IPGF组中未见脂肪变性(P=0.007)。IPGF组血清ALT水平于再灌注后3、6 h显著高于非IPGF组,其血清AST水平在再灌注后1、3、6、12 h时间点显著高于非IPGF组,而LDH在再灌注后1、3、6 h时间点显著高于非IPGF组(P均<0.05);LDH与ALT(r=0.948,P<0.001)及AST(r=0.646,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供肝脂肪变性对原位肝移植后移植肝功能不良有直接影响;血清AST和ALT水平仍是反映早期移植肝功能状况的可靠指标;LDH与ALT和AST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中供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动脉化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测定术后24h移植肝组织学、肝功能和移植肝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肝损伤加重,血清ALT、AST、LDH、GGT、DBIL和ICAM-1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肝移植中供肝热缺血主要损伤肝细胞,血清ALT、AST、LDH是反映供肝热缺血造成肝细胞损伤的指标。ICAM-1可能是导致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在大鼠肝移植供肝缺血预处理中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保护效应.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预处理模型.随机分成3组:未行肝移植对照组(C组)、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组和缺血预处理肝移植(ischemic precondition,IP)组.术后在分析各组供肝组织HSP70表达变化的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供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TP含量,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与C组相比,LT组HSP70表达量轻度增高,而IP组显著升高(P<0.05).LT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高于C组,肝组织SOD、ATP含量呈相反变化(P<0.05);与LT组相比,IP组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肝组织SOD、ATP含量显著升高(P<0.05).光镜下观察到LT组供肝细胞形态学出现明显损伤性改变,而IP组改变较小.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诱导大鼠原位移植肝高表达HSP70,后者可能是减轻缺血再灌注对供肝损伤的一个重要保护分子.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术中经门静脉输注对异基因小型猪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异基因猪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 实验分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只做原位肝移植,处理组在原位肝移植的基础上,术中经门静脉注射一定数量预先制备的受体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术后1d,3d,6d静脉采血检测肝功能,并做肝组织的病理活检 ,并观察受体的生存时间. 结果 1、处理组中受体的生存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延长P<0.001。2、肝功能变化:术前两组血清AST、ALT比较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处理组受体血清中AST,AL T总体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3、组织病理变化:处理组在术后7天病理活检见:大致呈正常肝脏病理, 肝组织轻度淤血,血管周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少数汇管区小静脉或肝静脉内皮细胞下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点状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 而对照组在术后3天移植的肝脏中出现汇管区大量炎症细胞聚集,肝细胞浑浊,气球样变性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状、灶状坏死。结论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输注能够保护移植的肝脏,延长受体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衰竭预后生化指标9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判断慢性肝衰竭预后的量化指标,了解患者是否有紧急肝移植的指征。方法;抽取不同转归病例90例,分四组对照。取总胆红素(TB)峰值、胆固醇(Ch)、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最低值,统计学方法采用q检验。结果:TB、Che、PTA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Ch与痊愈组比较,好转与未愈组、死亡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Ch量化值是比TB、Che、PTA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术后3 d,7 d,14 d、4周,8周,12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7 d,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 d、4周,除外ALT有所改善(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8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12周有显著的改善(P<0.01),腹水减轻75.0%(15/20),乏力好转占80%(16/20)。食欲改善者占65%(13/20),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HUCMSCs体外培养诱导、扩充后外周静脉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血清生化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erum biochemical 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of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METHODS: Fifty-two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liver fibrosis group (group I) and non-liver fibrosis group (group II)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pathological biopsy, with 67 normal subjects serving as control (group III). The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t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terase (AST), albumin, total bilirumin, total cholesterol, alpha(2)-macrogbulin, apolipoprotient-A(1) (Apo-A(1)) and 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 (GGT)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3 groups, and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nd liver fibrosis index score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patients with liver fibrosis at different stages. RESULT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levels of ALT, total bilirumin, alpha(2)-macrogbulin, APO-A(1) and GGT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linical staging of liver fibrosis (P<0.05). ROC area calculat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5 serum biochemical markers was 0.83+/-0.13. When liver fibrosis index scores fell below 0.2, negative results of fibrosis diagnose were indicated with an accuracy as mush as 92.3 %, and in cases that ended up with a positive diagnose due to a score between 0.8 and 1.0, the accuracy reached 81.8 %. CONCLUSION: A combined assessment of the indices such as ALT, total bilirumin, alpha(2)-macrogbulin, APO-A(1) and GGT may help obtain an accurate diagnosis of liver cirrhosis with less need of pathological biopsy.  相似文献   

19.
邓小玲  韩星梅  陈辉 《重庆医学》2011,40(6):547-549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和术后血清醛缩酶(ALD)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肝移植术前、中、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D,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移植术中,ALD等4种酶活力均呈进行性上升趋势,且ALD活力与ALT、AST、LDH活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0.777、0.975(P<0.01);4种酶活力在肝移植术后第2天均明显升高达峰值,然后缓慢下降,术后ALD活力与ALT、AST、LDH活力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0.905、0.893(P<0.01)。结论 ALD可以作为肝移植术中和术后肝功能评价及监测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检测在鉴别原发性肝癌(HCC)及肝内胆管癌(ICC)中的应用。方法:对98例HCC患者和125例ICC患者血清ALT、AST、GGT、ALP、TBIL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ICC组患者的ALT、AST、GGT、ALP、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HCC组(PPPP结论:ALT、AST、GGT、ALP、TBIL在ICC组均有明显升高,对HCC及ICC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