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英慧  徐力 《河北医药》2016,(7):1029-1031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non-HDL-C/HDL-C)与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4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40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35例,测定其血脂水平,根据公式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观察组间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比较,随着肾脏损害的加重,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TC、TG、LDL-C,non-HDL-C及non-HDL-C/HDL-C 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non-HDL-C及non-HDL-C/HDL-C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0.539、0.516、0.218,0.271、0.264、0.352, P <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non-HDL-C/HDL-C与2型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独立相关(β=0.592, P =0.039)。结论 non-HDL-C/HDL-C比值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谢枫 《海峡药学》2009,21(5):145-146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被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24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用酶免法分别检测各组的血、24h尿中TGF-β1浓度,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β1值明显升高(P〈0.01)。同时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B1亦存在明显差异(P〈0.01).24h TGF-β1在正常蛋白尿组病人已明显升高(P〈0.05).并随着肾脏疾病的加重,尿TGF-β1值在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中会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血清、24h尿TGF-β1含量随着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肾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糜蛋白酶和肥大细胞在糖尿病肾病肾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103例(包括糖尿病肾病早期10例、中期31例和晚期62例)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尿液;利用ELISA法检测尿中糜蛋白酶水平;比较分析尿液糜蛋白酶在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糜蛋白酶的水平显著升高,表现为随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而逐渐增加的趋势。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糜蛋白酶水平与血肌酐[相关系数(r)=0.446,P<0.01]、血胱蛋白酶抑制剂C(r=0.398,P<0.01)、血尿素氮(r=0.365,P<0.01)、24 h尿蛋白(r=0.512,P<0.01)、尿C3(r=0.321,P<0.01)、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0.432,P<0.01)、尿溶菌酶(r=0.482,P<0.01)、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r=0.582,P<0.01)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上述结果支持关于肥大细胞参与糖尿病肾病肾组织损伤的观点,提示肾组织肥大细胞及其分泌的糜蛋白酶很可能在糖尿病肾病肾组织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能是糖尿病肾病防治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4.
郑健  王莉  朱蓉  竺红 《贵州医药》2016,(5):474-47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6例 pSS 患者(pSS 组)及39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 IL-10和 TGF-β1的表达水平,比较治疗前、后 pSS 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 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并比较其与 ESR、Ig、C3、C4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SS 患者血清 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在 pSS 患者中血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人(P <0.05),经治疗后,其血清 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613,P <0.05);血清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与 ESR 呈正相关性(r=0.592,P <0.05;r=0.316,P <0.05)。结论 IL-10和 TGF-β1参与 pSS 的发病过程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王智霞  乔玉春 《河北医药》2016,(19):2980-2982
目的:探讨阿魏酸哌嗪分散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对患者肾损伤标志性蛋白、肾血流变学的影响,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厄贝沙坦片口服,初始剂量0父.15 g/d,增量至0.3 g/d。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哌嗪分散片,口服,100~200 mg/次,3次/d。2组均服用药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微量蛋白排泄率)、肾损伤标志性蛋白(尿总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肾血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水平,并对治疗8周后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联合组治疗后血肌酐、尿微量蛋白排泄率、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后除外尿素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余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组治疗后尿总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治疗后尿总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除外红细胞压积,其余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组治疗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阿魏酸哌嗪分散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明显减少尿蛋白排泄、降低血黏度,增加肾脏血液灌注,从而改善患者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TGF-β1和ST4C:ELISA法;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散射比浊法。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组(DN组)TGF-β1和ST4C水平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组(DN组)和NG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DN组TGF-β1、ST4C与UAER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r=0.4882、0.7414,P〈0.01);DN组TGF-β1与ST4C有高度正相关性(r=0.6560,P〈0.01);而DM组TGF-β1与ST4C相关性无显著意义(r=0.3419,P〉0.01)。结论血清TGF-β1、ST4C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组(DN组)肾损害高度相关,TGF-β1是DN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尿mindin与糖尿病肾病(DN )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90例T2DM患者(A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B组)尿mindin水平。依据尿白蛋白/尿肌酐相对值(ACR)水平,A组再分为无蛋白尿(A1组)、微量蛋白尿(A2组)和大量蛋白尿(A3组)三个亚组。检测并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A组患者尿mindin相对值(MCR=尿mindin/尿肌酐)与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病程、血肌酐和24‐h尿蛋白呈正相关( P<0.05或P<0.01),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395,P<0.01)。慢性肾脏病分期为1、2、3期患者的尿MCR递增:3期(16例)>2期(45例)>1期(24例)(P<0.01),且与ACR变化规律类似。结论尿mindin可能与T2DM患者肾损伤密切有关;联合检测尿mindin和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发现早期 DN。  相似文献   

8.
梁建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28-2429
目的:探讨血清IL-1、IL-6和TGF-β1水平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IL-6和TGF-β1水平,并以8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1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71.132、78.503,均P<0.01),而TGF-β1水平则低于对照组(t=36.165,P<0.01);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中IL-1和IL-6水平显著增加,而TGF-β1水平则显著降低;血清IL-1、IL-6水平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0.633,r=-0.615;均P<0.05),IL-1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730,P<0.01)。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IL-6和TGF-β1水平反映了病情轻重及关节损伤程度,对病情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赟  郑辉 《安徽医药》2001,5(1):53-54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及血肌酐的联合检测在诊断高血压肾损害,特别是早期损害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5例高血压病患尿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 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同时采用Jaae's速率测血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Ⅰ期组尿微量蛋白及血肌酐均无明显升高。高血压病Ⅱ期组尿Alb、TRF、α1-M明显升高(P<0.05),而尿IgG、β2-M、血Cr无显性差异;高血压病Ⅲ期组尿Alb、TRF、α1-M显性升高(P<0.01),尿IgG、β2-M、血Cr明显升高(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及血肌酐的联合检测在诊断高压肾损害中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尿微量蛋白检测可作为诊断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参考指标,其中以Alb、TRF、α1-M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96例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血钾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血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较治疗前下降(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最明显(P〈0.05)。结论: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到2012年10月内科门诊就诊的185例血尿酸升高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血尿酸正常人群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73.51±54.87)mg/L、血肌酐(83.60±18.09)μmol/L、血尿素氮(5.31±1.92)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尿微量白蛋白(18.02±13.61)mg/L、血肌酐(67.84±15.84)I,zmol/L、血尿素氮(4.67±1.7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均随病程延长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正相关(P分别为0.005、0.034、0.042)。结论血尿酸升高可导致肾功能损害,早期干预有助于防治高尿酸致。肾损害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尿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钮丽萍 《安徽医药》2014,(12):2279-2282
目的:探讨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120例诊断患者依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 NAU)组、微量白蛋白尿( MAU)组和临床蛋白尿( CAU)组,依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B、C三组,另外选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NC)。检测各种生化指标:空腹血糖( FBG)、胆固醇( TCH)、甘油三酯(TG)、血清素氮(BUN)、血清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 T2DM组和NC组相比,FBG、TG、TC、LDL-C、HbA1C水平高于NC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CAU组、MAU组的FBG、TG、TC、LDL-C、HbA1C指标要明显的高于NAU组(P<0.05);CAU的FBG、TG、TC、LDL-C、HbA1C明显大于MAU组(P<0.01),CAU 组的HDL要低于MAU 组和NUA组(P<0.0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FPG、HbA1C、TCH、TG、UAE和N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与NC组相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DM患者各组之间FPG、HbA1C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的TCH、TG、BUN、Cr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有关,而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灵敏指标,联合检测 HbA1 C、mAlb以及各项血脂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涛  戴小华  杨帆  《安徽医药》2015,19(9):1791-1794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6年9月至2014年9月,全面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收集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4项研究,1051例患者,选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作为效应指标,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空腹血糖[WMD=-0.15,95%的CI为(-0.38,0.09),P=0.22],差异无显著性;餐后两小时血糖[WMD=-0.49,95%的CI为(-0.90,-0.08),P=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血肌酐[WMD=-1.74,95%的CI为(-5.40,1.92),P=0.35],差异无显著性;尿素氮[WMD=0.07,95%的CI为(-0.18,0.32),P=0.59],差异无显著性。(3)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WMD=-11.95,95%的CI为(-16.27,-7.64),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证据表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性、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刘义明  揭育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03-1704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36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44倒,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辛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忠者血清TGF-β1、Ⅳ型肢原水平,以黄柳酸比浊法测定24h尿中总蛋白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中TGF-β1、Ⅳ型胶厚水平较对照纽明显升高(P〈0.05~0.01);DN组较DM组忠者血中-β1、Ⅳ型肢原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血中TGF-β1、Ⅳ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结论TGF-β1和Ⅳ型胶原可能在糖屎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醉方法对剖宫产产妇母脐血中缺血修饰蛋白( IM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的8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Ⅰ、Ⅱ组,每组40例。Ⅰ组,术中给予全麻;Ⅱ组,术中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检测2组术前、术中30 min母血IMA、母血白蛋白水平,检测2组脐血IMA、脐血白蛋白水平,比较2组术前、术中30 min母血IMA/母血白蛋白、脐血IMA/脐血白蛋白比值。结果Ⅰ组术中30 min母血IMA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 P <0.05),而Ⅱ组术前、术中母血IM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术中30 min母血白蛋白水平均较术前下降( P <0.05)。Ⅰ组术中30 min母血IMA/白蛋白比值较术前增加( P <0.05),而Ⅱ组术前、术中母血IMA/白蛋白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Ⅰ组脐血IMA水平、脐血IMA/白蛋白比值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Ⅱ组脐血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母血IMA水平与脐血IMA水平呈正相关(r=0.369, P =0.011);母血IMA水平与母血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r =-0.358, P =0.017);脐血IMA水平与脐血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r =-0.351, P =0.026)。结论 IMA为反映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敏感指标,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产妇母脐血中IMA水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差异可能与术中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有关,因此剖宫产手术中应考虑麻醉方法对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及姜黄素胶囊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STZ注射法制作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DM组,姜黄素组。灌胃给药8周后,采用免疫组化等方法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皮质TGF-β1、FN、Col—Ⅳ的表达。结果(1)功能学变化:姜黄素组大鼠的24hUAER和GFR显著低于DM、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姜黄素组大鼠肾皮质TGF—β1、FN、Col—Ⅳ的表达显著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胶囊有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减少过高的GFR、抑制‘肾组织增生、抑制。肾皮质TGF-β1、FN、Col—Ⅳ表达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国新  顾建兴  樊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02-2803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肾功能的改变。方法:通过对125例患者及87例正常对照血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尿的β2MG、微量白蛋白(U—uAlb)及肌酐等项目的测定。结果:Graves病患者同正常对照组之间,尿β2MG和尿微白蛋白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尿素氮差异不显著(0.01〈P〈0.05),其余各测定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Graves病患者可发生肾功能的改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0例已确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用氯沙坦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病人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P<0.01),尿β2微球蛋白有降低,血肌酐稍有上升,血尿素氮稍有下降,但意义不大(P>0.05)。结论 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关系,并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DN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52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58例糖尿病(DM)患者以及30例正常成人进行TGF-β1基因+869T/C(Leu10 Pro)多态性分析,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总TGF-β1水平。结果:DN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DM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12~42=6.38、4.68、7.05、4.76,P均〈0.05),DM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52~62=0.88、0.18,P均〉0.05)。基因型为TT型的人选病例血清总TGF—β1水平明显高于CC型和CT型(t2-3=8.37、6.89,P均〈0.01),CC型和CT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5,P〉0.05)。结论:TGF-β1基因+869T/C(Leu10 Pro)突变可能与DN患者易感性有较密切的关系,且基因突变伴随血浆TGF—β1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CK-MB、ALT及BUN对新生儿窒息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或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意义,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收集窒息新生儿80例,分为两组对比研究:轻度窒息组40例(轻度组)、重度窒息组40例(重度组);并选择40例健康新生儿(健康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监测治疗前、治疗后血清CK-MB、ALT及血BUN值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轻度组、重度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K-MB、AL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较轻度组比较,血清CK-MB、ALT 及血BUN 亦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治疗前后,血清CK-MB、ALT 明显下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BUN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轻度组治疗前后,血清CK-MB、ALT 明显下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BUN治疗前后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重度组治疗前CK-MB均与ALT、BUN值之间分布呈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736, P <0.05;r =0.621, P <0.05)。轻度组治疗前CK-MB与ALT值之间分布呈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890, P <0.05)。 CK-MB与BUN值之间分布不成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0.021, P >0.05)。结论血清CK-MB、ALT 检测值的变化可以作为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数据依据,血BUN值在新生儿窒息早期无明显的变化,但在重度窒息中表达明显,可以用于临床中判断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