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韦中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744-2745
目的:探讨胸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65例胸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6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随访2年,患者治疗恢复优良率为89.2%。结论对胸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起到显著效果;而在手术治疗胸椎椎管狭窄症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
自1990年1月至1992年8月,我院收治胸椎管狭窄症5例,皆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瘫痪,经手术治疗后基本治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8~62岁,平均55岁,病史7天~5年。双下肢瘫痪者4例,其中3例肌力0~1级,不能下床活动;单下肢肌肉萎缩和肌力无力者1例。本组中伴有上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者2例。CT检查:都有局部椎管狭窄,2例有  相似文献   

3.
胸椎管狭窄并脊髓压迫比颈椎、腰椎狭窄少见,但胸椎管狭窄发生后易造成截瘫,易和椎管内肿瘤、结核、畸形等疾病造成脊髓压迫混淆,无腰椎管狭窄症的间歇跛行现象。由于本病的发生较少,对其认识不足,大部分患者确诊较晚,确诊前多采取保守治疗。其发生原因系椎管脊髓的生理特点和后天的过度劳损及外伤造成,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减压治疗,解除压迫。我院自1987年始至2000年收治12例,均行椎管减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8月~2008年4月期间治疗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124例,使用传统椎板切除减压32例,前方经胸减压植骨内固定2例,后方加侧前方减压3例,多椎板整块切除法减压87例。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胸脊髓病评分法,术前评分为(4.31±1.85)分。结果随访时间12~138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时JOA评分为(9.15±1.9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25,P=0.000),其中优49例,良52例,改善15例,无变化4例,加重4例,优良率为81.45%(101/124),总有效率为93.55%(116/124)。并发症:术中有硬膜撕裂或缺损的12例患者,均给予仔细修复,再加严密缝合切口各层组织,术后未形成脑脊液漏;皮肤浅表感染3例,经换药愈合。随访临床和X线片均未见胸椎不稳定表现。结论胸椎管狭窄症的后路减压效果满意,多椎板整块切除法具有减压彻底、操作安全和疗效肯定等优点,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只适用于局限型OPLL和胸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5.
胸椎管狭窄症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经验,评价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33个月,优14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3.3%;发生脑脊液漏3例,腹部感觉过敏3例。结论胸椎管狭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减压是治疗胸椎管狭窄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应根据致压物与脊髓的关系,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8例胸椎管狭窄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分别采用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前方减压和胸椎前路全椎板切除减压。采用改良JOA评分标准(不记上肢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和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ASIA分级标准,综合评价术前和术后脊髓功能情况。结果术前、术后病人改良JOA评分分别为(5.023±0.836)、(8.875±0.9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2,P<0.05)。术后优66例,良22例,可12例,差8例,无加重病例,总有效率92.59%(100/108)。ASIA分级B级5例,恢复到C级4例,1例仍为B级;C级18例,恢复到D级6例,恢复到E级12例;D级85例,均恢复到E级。结论胸椎管狭窄症病人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应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长期摄入过多的氟 ,引起骨质增生、韧带肥厚、骨化 ,导致胸椎管狭窄而压迫脊髓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我科自 1992年 3月— 2 0 0 0年 3月共收治氟骨症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 1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41~ 6 5岁 ,平均 5 1.8岁 ,病程 4个月~ 8年 ,平均 3年。居住地为高氟地区。1.2 临床症状与体征 早期表现为双下肢麻木、乏力 ,有时呈交替性 ,以后症状渐加重 ,晚期出现走路困难 ,需他人帮助或持物行走 ,有时出现大小便困难 ,严重时出现截瘫。其中下肢麻木 10例 (83.3%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退行性胸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退行性胸椎管狭窄症13例,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优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77.0%。结论:有效的后路椎管减压术是治疗退行性胸椎管狭窄的一种安全、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CT和MRI等检查的普及应用,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手术减压是改善神经症状的根本方法,但手术风险大.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胸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均采用以后路椎板减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性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手术治疗,术式为后路全椎板减压术。结果:随访平均2年3个月,缓解优良率76.7%。结论:手术减压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32例黄韧带钙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38~69岁,平均53岁.后方入路,采用层剥双开门技术全椎板减压,部分患者同时植骨内固定术.观察术后的疗效和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术后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5个月~5年,平均25.2个月.32例患者术后无一例症状加重.术后26例患者脊髓功能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改善率92.85%.结论 层剥双开门椎管扩大脊髓减压法是一种安有效的手术方法,适合于黄韧带钙化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  相似文献   

12.
甲泼尼龙在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在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82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纯后路胸椎板切除术。8例患者于减压后的2~4 h突然出现类似于脊髓休克症状,除外机械性压迫因素,临床上考虑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所有患者减压前30 m in给予甲泼尼龙1 000 mg冲击,77例减压术后给予逐日减量治疗,其中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3例;其余5例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给予甲泼尼龙冲击和维持量治疗。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甲泼尼龙逐日减量治疗组中74例术后呈现程度不同的恢复;3例术后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慢且未恢复至正常,经过1年随访,1例恢复至正常,2例仍无明显恢复。5例甲泼尼龙冲击和维持量治疗组中4例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恢复,1例恢复较慢,经过1年随访,均基本恢复至正常。结论:甲泼尼龙在胸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对减轻脊髓水肿、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稳定细胞膜等环节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陈秀庭  季四青 《浙江医学》1993,15(4):223-224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对本病的重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也较为满意。本文就我院1980~1990年手术治疗30例,从临床表现、特殊检查、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0岁,平均41.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0年,平均5年,有外伤史者12例(40%)。2.临床表现与分类:一侧性腰腿痛28例(左10例,右18例),两侧性腰腿痛2例,间歇性跛行21例(70%),持续性疼痛3个月以上15例(50%),性功能障碍2例;脊柱过伸试验阳性15例;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下20例;伸(足母)肌肌力下降16例。分类属单纯性腰椎管狭窄12例,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12例,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滑脱(包括  相似文献   

15.
患者,郑某,男,37岁. 主因"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周"入院. 患者既往痛风病史7年,血尿酸最高达600mmoL/L. 1周前无诱因出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无力,无法正常行走,小便不能自解,需尿管排尿;左膝、左踝、左踇趾间关节红肿、剧痛;无发冷发热,无乏力,无盗汗,无夜间静息痛,无体重减轻及消瘦.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360°环形减压治疗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骨化不超过2个节段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行360°环形减压,记录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胸椎JOA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0 mL。平均随访18个月(6~25个月)。术后2周出院时Frankel分级较术前无改变,末次随访时改善明显。术后2周、胸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改善,末次随访时与术后2周比较有改善,改善率为30%。结论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360°环形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正> 腰椎管狭窄症并非少见之症,近5年来我院收治105例腰腿痛患者中,经确诊为本症者20例(占19%),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16例,女4例,年龄最大65岁,平均44岁。工人13例,干部7例。病程最长15年,平均5年2个月。本组以男性、35岁以上的体力劳动者为多见。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67岁 ,因腰痛 2 0年 ,伴双下肢麻木无力 2 0d ,经胸腰段MRI检查后 ,初步诊断为T10~ 12 黄韧带增生钙化 ,椎管狭窄 ,于 2 0 0 2年 3月 15日收入院。入院后询问病史有下肢间断性抽搐 ,脐平面束带感 ;行走困难 ,间歇性跛行 ,每次行走距离不超过 10 0m。查体 :痉挛步态 ,左手鱼际肌、骨间肌明显萎缩 ,肌力减弱 ,Hoffman征 (+)。剑突平面以下皮肤感觉减弱 ,以左侧为重 ,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均减弱 ;马鞍区感觉减退 ,但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可。左下肢肌力和反射正常 ,右下肢肌力为 3级 ,跟腱、膝跳反射弱 ,踝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胸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16例胸椎管黄韧带骨化致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后路椎管分层薄化切除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手术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束带感均消失,11例下肢麻木、无力、疼痛完全消失,4例部分消失,1例无明显恢复。术前JOA评分平均(4.2±2.5)分,术后平均(7.8±1.9)分。术后恢复率为33.3%~100%,16例中优8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75%。所有病例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融合,无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结论采用后路椎管分层薄化切除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管黄韧带骨化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