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复发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135例初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硬化程度及其危险因素,对其进行追踪观察,了解脑梗死复发情况。结果有斑块组复发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复发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唐妍妍 《医学综述》2012,18(16):2728-272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79例患者分为斑块组201例,非斑块组78例,所有患者都记录既往有或无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饮酒史,并进一步检测血糖及糖耐量、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明显增多(P<0.01);与无斑块组比较,年龄、吸烟、脑梗死、高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糖尿病是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吸烟、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是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脑梗死者尿酸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间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本院诊治为脑梗死16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颈动脉超声的检查结果分成非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及无斑块组,分别为66例、40例及54例,对比三组尿酸水平,且借助双功能彩超对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和内膜中层的厚度加以检测.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餐后2h血糖;非稳定性斑块组血清尿酸水平均比稳定性斑块组和无斑块组高(P<0.05);尿酸和颈动脉内膜的中层厚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现负相关性,与甘油三酯呈现正相关性(P<0.05);血清尿酸水平为脑梗死者颈动脉非稳定性斑块独立危险性因素.结论:人体血清尿酸水平为脑梗死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危险性因素,且为非稳定性斑块形成独立危险性因素,临床可根据患者体内尿酸水平和超声诊断结果实施有效防治举措,促进患者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4.
刘艳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28-192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及80例非脑梗死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性质。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的构成比较对照组高(P〈0.01),硬斑及混合斑的构成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斑块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类型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态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对226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以超声检测颈动脉。分型:硬斑、软斑、混合斑。结果204例病人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且斑块以低回声软斑为主,所以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可分型,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态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对226例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超声检测颈动脉。分型:硬斑、软斑、混合斑。结果204例病人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且斑块以低回声软斑为主,所以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并可分型,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以及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Fbg)等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影响。方法:对51例脑梗死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分成两组,比较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液中TC、TG、LDL、HDL-C、apoprotein Al、apoprotein B、空腹血糖(FBG)和Fbg的含量;观察梗死侧与非梗死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0.6%,与无斑块组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元显著性(P>0.05)。斑块组TC、LDL、aporprotein B、FBG及Fbg较无斑块组增高(P<0.05),HDL-C的含量则降低(P<0.05);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定期颈动脉超声和对血脂血糖等检查,可作为早期发现和筛选脑梗死高危病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hs-CRP、IL-6、年龄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有无颈动脉斑块分成两组,检测hs-CRP和IL-6值,并观察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与患者年龄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患者hs-CRP、IL-6、年龄比较及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人数比较,P <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炎性标记物hs-CRP和IL-6数值明显升高,与年龄和高血压之间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01—2012—01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109例,行颈部超声和血液检测。根据颈部超声分为斑块稳定组和不稳定组,比较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结果:选取109例脑梗死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92例,其中稳定性斑块37例,不稳定性斑块55例,劲动脉无斑块患者17例。血生化检查提示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和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组(P〈0.05),而两组冠心病、吸烟的比例和血脂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预测脑梗死,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心伟 《当代医学》2013,(14):65-66
目的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探讨其与脑梗死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汉中405医院内科住院的患者230例,其中脑梗死组115例,对照组非脑血管病患者11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所有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形态、部位、性质、回声强度、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患者不稳定性斑块在检出斑块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在检出斑块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斑块对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分析评估,能够为临床预防、及时治疗脑梗死提供有力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对15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国航天某基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在贵州航天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 622名20~60岁航天职工进行血压、血脂、血糖、超重/肥胖、彩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 622名航天某基地职工发生CAS者1 028名,发出率为18.28%,其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出率分别为20.85%、27.12%、11.28%。其中正常工职2 291名发生CAS为95名(4.14%),出现1项以上升高者发生CAS为933名(28.11%)。出现1项以上升高者发生CAS是正常人群发生CAS的6.7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航天某基地职工CAS发生情况应引起重视与干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肥胖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夏丽女  金轶  钱玲妃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03-104,16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0例体检中心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5.57,P〈O.01)。脑梗死组中软斑和溃疡斑的检出率均明显多于对照组(X2=6.83和5.96,均P〈O.01),而扁平斑和硬斑的检出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X2=9.46和9.37,均P〈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斑块的稳定性关系密切。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可早期评价和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程度,为脑梗死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冯朝申  何文涛  张新丽 《新疆医学》2023,(3):305-308+373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从淄博世博高新医院和淄博市中医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20例,且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无斑块组(n=42)、高回声组(n=40)、低/混合回声组(n=38),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为正常组(n=36)、增厚组(n=84),根据狭窄率分为0%-30%组(n=92)、≥30%组(n=28),Logistic分析CAS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盐饮食、Hcy、UA是引发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 <0.05。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LDL-C是引发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P <0.05。年龄、吸烟、LDL-C、HDL-C是引发颈动脉狭窄率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盐饮食、Hcy、UA高表达是引发CAS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LDL-C是引发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年龄、吸烟、LDL-C、HDL-C是引发颈动脉狭窄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以上危险...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CAP )及其对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4月1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262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检出斑块组180例,未检出斑块组82例;初发患者213例,复发患者49例。随访3个月,对比各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分析患者斑块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对比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临床相关指标,分析影响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的复发率高于无斑块组,复发时间短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易损斑块组的复发率低于易损斑块组,复发时间长于易损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初发患者及复发患者的斑块均以 BIF 更为多见,且左侧较右侧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斑块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的比例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发现,影响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和高血脂。结论:CAP 可导致ACI患者更易复发,特别是易损斑块者,更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王新成 《当代医学》2013,(31):82-83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结果及原因来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2012午郑州币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1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其他非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通过血管外超声手段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原因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检验血压、空腹血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等。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不同治疗方式,一组用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另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对比两种治疗效果。结果经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内部回声增强;而对照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不明显。脑梗死组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均较高,其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进行比较,得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脑梗死组的动脉斑块发生率高,颈动脉超声可作为检测动脉斑块的无创敏感性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张永云 《中外医疗》2013,(31):172-173
目的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和50例非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对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轻度,发生部分以及数目,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观察组中对50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有43例患者属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率为86%;对于复发性脑梗死颈动脉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所占比例高达100%。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不稳定性斑块时导致患者出现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平 《四川医学》2009,30(10):1590-159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对照组为2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TG升高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