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Qiu XF  Dong NG  Pan TC  Wei X  Shi J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2):1538-1540
目的总结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同期肺切除术的经验。方法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可切除肺部病变患者,实施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同期肺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不宜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肺切除术。左上肺叶切除2例,右上肺叶切除1例,右上、中叶切除1例,右下肺叶切除1例,左侧肺减容术1例,双侧肺减容术1例。结果本组无住院死亡,但有1例后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胸骨哆开再次开胸固定、1例房颤。病理检查结果5例肺部恶性肿瘤、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访2~3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没有再次出现心肌缺血症状,1例行右肺上、中叶切除患者术后19个月出现局部复发。结论胸骨正中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同期肺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可行性,总结其临床经验. 方法 1999年8月~2007年10月我院共收治696例CTO患者,共853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显示无逆显影127支、有逆显影726支),均行OPCAB(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逆显影的CTO患者中术中有26支有血流,而有逆显影的CTO患者中有63支无血流),共移植血管桥2 231支.其中施行内膜剥脱术(CE)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36支,行心中静脉原位静脉动脉化28支.术中有15例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改为体外循环下CABG,其中6例安放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结果术中无死亡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6例,其中2例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纵隔感染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个月~9年,随访686例(99.42%),失访4例;心绞痛缓解率99.85%(685/686),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 结论 CTO患者应用OPCAB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明显降低.冠状动脉造影对评价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有一定的局限性,冠状动脉血管内视镜技术和血管内超声心动图可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透析依赖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合并严重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规律,提出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8月20日北京安贞医院透析依赖患者的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52±9.17)岁。33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非体外循环组;7例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体外循环组。结果平均搭桥数(2.72±0.68)支。住院期间,非体外循环组1例死于围术期心肌梗死,死亡率3.0%。体外循环组死亡2例,死亡率28.6%:1例术后15 d死于严重感染,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第4 d死于心室颤动。术后随访率100.00%,随访时间平均(4.3±2.1)年。全部患者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8%,89.43%,82.04%。结论透析依赖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因合并严重冠心病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手术死亡率较高。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尤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积极应用可以使此类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60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70岁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60例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均在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94例、女66例,年龄70~85(76.67±2.33)岁。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采用大隐静脉、乳内动脉为移植血管,使用心肌表面局部固定器、分流栓辅助完成。结果全组患者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其中应用乳内动脉桥+大隐静脉桥62例,全大隐静脉桥98例。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访1~4年,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明显缓解。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疗效好,手术安全,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3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7例、女72例,年龄37~83(58.03±8.90)岁.分析术后新发房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冠心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右冠状动脉突发急性缺血事件的处理经验。方法 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共行OPCAB 1 568例,术中出现右冠状动脉急性缺血事件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66.5±9.7)岁。结果 11例患者于紧急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开放桥血管后ST段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右心功能恢复,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或消失。2例患者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仍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但经积极药物处理以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后逐步脱离危险期。1例患者术后循环仍不稳定,最终于术后2 d死亡。总死亡率4.5%。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6例,全组患者IABP应用3例。结论 OPCAB术中右冠状动脉突发缺血事件更多表现为心律失常,发生率虽低,但在无杂交手术室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判断并正确处理右冠状动脉突发急性缺血事件至关重要,对患者术后及预后都有较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因素,提高不停跳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89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在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搭桥。按是否并行体外循环将患者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PCABG组) 797例,其中男592例、女205例,平均年龄(60.5±8.4)岁;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PBH组)101例,其中男77例、女24例,平均年龄(61.5±8.2)岁。结果 OPCABG组患者平均搭桥数(3.36±0.74)支,OPBH组患者平均搭桥数(3.71±0.69)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和OPBH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10.8±9.5)h vs.(20.6±12.3)h]、住ICU时间[(28.8±15.5)h vs.(37.4±30.8)h]、住院时间[(10.9±4.8)d vs.(14.8±8.6)d]、死亡率(1.1%vs. 3.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2.4%vs. 8.9%)及体外膜肺氧合使用率(0.5%vs.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98例患者死亡12例,总体无输血率为91.3%。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心尖及心肌固定器的引入、手术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良好的麻醉管理、血管活性药物的灵活精确运用,绝大多数手术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但对于那些心脏显著扩大,心功能差,术中搬运心脏导致循环不稳定的患者,需要体外循环的引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0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6-09间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院内死亡病例。搭桥(3.0±0.8)支,手术时间(230.0±52.7)min,左乳内动脉使用率为97%。术前预防性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3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3.2±24.8)h,住院时间(16.7±12.9)d。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包括出血再次手术5例,肾功能不全1例,心脏骤停1例。随访(9.4±4.1)个月,患者心脏功能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其中98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近期效果。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积极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失败后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失败后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2月对9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因术中发生意外和术后急性心肌缺血的患者施行急诊CABG,其中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形成夹层5例,左前降支穿孔2例,急性支架闭塞引起严重心肌缺血2例。从病变发作到CABG前平均时间为2h,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3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CABG6例;移植血管1~4支(平均3支)。结果无手术和住院死亡。平均随访17个月,无死亡和心绞痛复发。NYHA心功能Ⅰ~Ⅱ级8例,Ⅲ级1例。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行急诊CABG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的意外和术后严重心肌缺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效果和治疗方法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60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急诊手术组[确诊当日手术者,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70.2±10.2)岁]和择期手术组[确诊并停用抗血小板药物5 d以后手术,133例,男104例、女29例,年龄(66.3±8.9)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急诊手术组术前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 SCORE评分,5.8±3.2 vs.3.4±2.1,P=0.001)、急性心肌梗死比例(33.3%vs.11.3%,P=0.007)、术后24 h平均心包和纵隔引流量[(533.4±132.8)ml vs.(414.8±124.3)ml,P=0.018]、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比例(29.6%vs.12.0%,P=0.034)均高于择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急性肾功能不全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P=0.677)、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P=1.000)、住院时间(P=0.589)、住院死亡率(P=0.1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急诊手术组24例(88.89%)随访3~36个月:1例1年后再次出现心绞痛样症状,治疗症状缓解,其余患者均无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加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再血管化以及术后积极综合处理,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仍是救治危急重症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的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3月行ECABG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51~76岁。本组患者术前临床诊断均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例。术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失败16例,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检查示:右冠状动脉撕裂并发急性心脏压塞2例。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5例,成功率83.3%;死亡3例,病死率16.7%;其中2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生存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来院复诊1次,以后每年复诊1次,随访9~36个月,均无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掌握ECABG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的特点,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挽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处理策略.方法 对21例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3例.结果 20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具有高风险的治疗措施,其实施与否取决于患者的机体状况.术前脏器功能的慎重评估和维护、术中充分的心肌再血管化以及术中、术后心脏功能等全身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和维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治疗70岁以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疗效,为其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了196例70岁以下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其中男152例,女44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5.00岁。根据采用的手术术式不同,将196例患者分为两组,off-pump CABG组:94例,on-pump CABG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移植血管的种类和支数、术中输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off-pumpCABG组中有2例患者术中因循环不稳定改为on-pump CABG,最终有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on-pumpCABG组术后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和心脏骤停各1例。两组移植血管材料、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off-pump CABG组远端吻合口数量(3.22±0.65个vs.4.52±1.11个,t=9.807,P=0.000)、输血量(312.57±305.26mlvs.744.86±279.37ml,t=10.317,P=0.000)、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71±5.32hvs.17.12±4.67h,t=8.683,P=0.000)、住院时间(17.75±3.04dvs.21.24±6.46d,t=4.782,P=0.000)少于或短于on-pump CABG组。off-pump CABG组随访93例,on-pump CABG组随访100例,随访时间2~26个月。所有随访患者均生存,无心绞痛发作。结论 on-pump CABG和off-pump CABG治疗70岁以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n-pump CABG组血管化比较完全。off-pump CABG目前仍不能取代on-pump CABG,而远期预后仍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预后进行分析,评估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11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情况,结合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相关结果.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4例.43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且无严重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术前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6.0±1.8)%,术后早期为(50.0±2.7)%(P<0.05);术前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66.0±4.1) mm,术后早期为(53.0±2.8) mm (P<0.05).25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结论合理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能够降低术后早期病死率,术后呼吸道感染、肾功能不全为主要并发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积极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能降低早期病死率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自2001年6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为56例80岁(82.98±5.97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单纯CABG,其中体外循环CABG9例,非体外循环CABG(OPCAB)47例。每例移植血管1~5支(2.99±0.47支)。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7.14%),死于呼吸衰竭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呼吸系统并发症6例(3例行气管切开)、急性肾功能损伤4例(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术后发生心房颤动39例。术中和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呼吸机辅助时间12.0±9.8h,住ICU时间3.91±1.98d,术后住院时间12.35±4.46d。48例患者随访1~59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0例,生存的患者心绞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结论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CABG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应加强围术期处理,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一站式"复合("Hybrid")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35例冠心病病人在"一站式"复合手术室内接受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平均2.5支/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62±0.07.经胸骨下端小切口在不停跳状态下行左乳内动脉(LIMA)至前降支(LAD)旁路移植术.即刻冠状动脉造影证实LIMA-LAD通畅后同期对其他冠状动脉病变靶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结果 住院期间无出血再次开胸、卒中、围术期心梗、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死亡等发生.全组34例顺利行"一站式"复合手术,旁路移植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示吻合u通畅,LAD血运重建满意.1例PCI时因钝缘支夹层转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全组PCI治疗冠状动脉病变61处,其中6处病变行单纯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成形术,其余部位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共62枚,平均1.8枚/例,置入支架的平均直径为(3.2±0.5)mm,每例病人支架的平均长度为37.3 mm.顺利进行"一站式"复合手术的34例病人呼吸机辅助平均(10.8±7.9)h,其中4例在术后即刻于手术室拔除气管插管;ICU滞留平均(33.6±33.0)h;24例病人未使用血液制品;术后恢复顺利.平均(9±3)天出院.结论 "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安全町行,尤其对合并高危因素病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折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资料完整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室壁瘤手术患者114例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行CABG加室壁瘤切除术76例(Ⅰ组),男57例、女19例,年龄(63.4±7.8)岁;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CABG加室壁瘤折叠术38例(Ⅱ组),男32例、女6例,年龄(60.6±8.9)岁。除Ⅰ组患者室壁瘤占左心室较Ⅱ组大外(42.2%±13.6%vs.26.5%±12.3%,t=5.499,P=0.000),其余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随访6个月。结果Ⅰ组中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恶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肺部感染;Ⅱ组1例死于围术期心肌梗死。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二次开胸止血、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例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较术前明显减小[Ⅰ组:(54.0±7.8)mm&(56.0±8.1)mm vs.(59.6±6.6)mm,Ⅱ组:(52.0±7.2)mm&(53.6±5.3)mm vs.(57.9±5.4)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Ⅰ组:43.5%±3.2%&55.7%±3.7%vs.38.0%±7.4%,Ⅱ组:44.7%±2.8%&57.0%±3.5%vs.41.0%±6.6%),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同期行室壁瘤折叠术安全有效,可能更适用于室壁瘤较小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停药时间对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引流量及输入血制品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2019年北京安贞医院45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根据术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停药状况分为3组:指南组,86例,男59例、女27例,年龄(64.12±6.1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明确体外循环是否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AKI诊断标准:选择2010年9月-2013年11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209例,分为AKI组55例和非AKI组154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AKI组中的性别(女性)、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基础血肌酐水平、心脏射血分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数目、体外循环、主动脉球囊反博的循环支持、术后的低心排血量、乳酸水平均比非AKI组高(P<0.05).多因素分析中,AKI组与非AKI组相比,基础血肌酐水平、心脏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术后的低心排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的多种因素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AKI的发生密切相关,基础血肌酐水平、心脏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术后的低心排血量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利于肾脏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和青岛市市立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109例75岁以上行CABG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46例,平均年龄(78.1±4.2)岁,均为多支血管病变。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Ⅳ级23例、Ⅲ级57例、Ⅱ级29例。术中行非体外循环CABG(OPCABG)92例,体外循环下行CABG(on pump CABG)术9例,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下CABG(on pump beating heart CABG)术8例。结果平均移植血管(2.5±1.4)支,围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3.7%。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死亡1例,肾衰和胃肠道并发症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2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肺部感染。105例生存患者95例获得随访,随访6~90(45±26)个月,随访率90.5%。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1例,非心源性死亡4例。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81例,Ⅱ级18例,Ⅲ级2例,心绞痛消失。结论 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改善患者症状,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近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