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加皮及其易混淆品的区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避免有毒中药香加皮与其易混淆品五加皮和地骨皮的混用误用,介绍三者区别并建立简便快捷的鉴别方法.方法:使用薄层层析法和化学鉴别法.结果:三者在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等各方面有诸多差异,可以运用简捷的方法对其进行区别鉴定.结论:掌握香加皮与其易混淆品五加皮和地骨皮的区别及鉴定方法对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快速鉴别香加皮与其混淆品五加皮、地骨皮,避免因基原混乱影响用药安全。方法 从CGIR数据库获取的香加皮DSS标记序列,对香加皮DSS序列进行酶切位点分析,筛选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间差异位点,选择香加皮的特异性酶切位点Cla I,设计PCR-RFLP反应引物,对影响PCR-RFLP反应的退火温度、循环数、Taq酶、不同型号PCR仪、酶切时间等条件进行考察。利用建立的PCR-RFLP鉴别方法对不同产地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进行适用性考察。结果 在退火温度59 ℃、循环数为40个时,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样品经过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后,可出现清晰明亮的片段,酶切时间30 min,香加皮药材及其基原物种均可产生约140 bp和290 bp的目的片段,而2种混淆品五加皮和地骨皮药材及其基原物种只在250~500 bp有一条约430 bp的目的片段。该方法能对香加皮及其混淆品五加皮、地骨皮进行准确鉴别。结论 建立了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的PCR-RFLP鉴别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适用性好,为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五加皮属于中药药名中的同名异物,在临床应用中容易混淆,而出现毒副作用。现将五加皮、香加皮和地骨皮加以区别。五加皮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gracilistylusW .W .Smith ,香加皮来源于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sepiumBge的干燥根皮。地骨皮来源于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seMill干燥根皮。现将将三者鉴别特征列表比较,以供临床使用参考。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鉴别比较表鉴别内容香五加皮五加皮(细柱五加)地骨皮形状卷筒状、槽状或片状单或双卷筒状筒状、槽状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灰褐色,有稍…  相似文献   

4.
由于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外观相似,不易区分,在使用时极易混淆,五加皮和香加皮名称相近,功效相似,很多人认为二者都是五加皮,其实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材,三种药材应严格加以区分,防止误用。  相似文献   

5.
五加皮与易混品香加皮和地骨皮的区别张百峰艾相平陕西省柞水县药品检验所711400五加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之功效。笔者在药品监督抽验中,发现部分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常将五加皮与香加皮和地骨皮混用,三者外观虽相似,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对五加皮、香加皮和刺五加,在供应和使用上都存在混用现象,不是用香加皮冒充五加皮,就是用刺五加代替五加皮。2005年版《中国药典》就已明确列出,五加皮、香加皮和刺五加是3种不同的药材。虽名称相似,但功能主治各不相同。现从来源、性状、成分和功能主治上对3种药物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天津市区零售药店中五加皮的用药情况。[方法]以香加皮中的杠柳毒苷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薄层层析色谱(TLC)法进行含量测定和定性鉴别。[结果]在32个样品中,31个样品为香加皮,1个为五加皮。[结论]天津市区零售药店中存在以香加皮代五加皮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香加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加皮为临床常用中药村,因品名、性状、功效、主治与中药五加皮有相似之处,临床与五加皮混用情况相当严重。近年来,香加皮的新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临床用量日趋增加。然而,香加皮的毒副作用屡见报道,其成分杠柳毒苷的药理作用也受到人们重视。本文综述了香加皮的本草学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及其发展前景等,为香加皮的临床合理应用及其新的药用价值的综合挖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香加皮为临床常用中药村,因品名、性状、功效、主治与中药五加皮有相似之处,临床与五加皮混用情况相当严重。近年来,香加皮的新药理作用不断被发现,临床用量日趋增加。然而,香加皮的毒副作用屡见报道,其成分杠柳毒苷的药理作用也受到人们重视。本文综述了香加皮的本草学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及其发展前景等,为香加皮的临床合理应用及其新的药用价值的综合挖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五加皮古今文献的考证和分析,梳理五加皮药材的品种、产地、采收、炮制及古代品质评价方法,厘清其常见混伪品香加皮混入历史脉络,为含五加皮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五加皮以“五加”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自《雷公炮炙论》以“五加皮”为正名,历代皆沿用;根据本草中五加花序着生位置与果实形态描述,判断历代所用五加皮主流基原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民国时期,因杠柳Periploca sepium的根皮(香加皮)符合“类地骨皮,轻脆芳香”而混做五加皮;五加皮历代著录的产地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逐步形成了五加皮以皮厚、色白、气香为佳的传统品质评价;传统五加皮采收加工为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现代五加皮为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历代炮制有酒制、吴茱萸煮、姜汁制等方法,现代多为净制后切厚片生品入药。根据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五加皮基原选用细柱五加的根皮,根据具体处方要求炮制入药。此外,建议恢复香加皮“羊桃”的药材名称,降低其混做五加皮药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香加皮不能当五加皮药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萍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5):357-358
香加皮俗名“北五加皮”,五加皮俗名“南五加皮”,两药同具“五加皮”之名,实为不同来源、功效不尽相同的两种药物,且香加皮有毒,有的地方南、北五加皮不分,处方上开五加皮,常给北五加皮,致临床上曾有过很多关于误服香加皮而中毒死亡的报告[1~3] 。《中国药典》1977年版即将香加皮与五加皮两药分别收载,时至今日,以香加皮做五加皮药用的现象仍比比皆是,屡见不鲜。据调查[4 ,5] ,在我国北部及南方多数省区均如此。笔者于1999年  相似文献   

12.
林世和  吴建国  余南才 《光明中医》2010,25(12):2330-2332
<正>五加皮和香加皮都是临床常用的中药饮片,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为五加皮,习称"南五加皮";萝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为香加皮,习称"北五加皮"。因五加皮各地使用习惯差异大,特别是历来多数地区均将香加皮作五加皮入药,导致目前市售五加皮伪劣混用现象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白蔹生品、炒黄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白蔹生品、炒黄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检测出65种成分,鉴定出46种成分,从生品中检测出41种成分,鉴定出26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0.81%;从炒黄品中检测出24种成分,鉴定出20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9.69%。二者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4种,与生品相比,炒黄品中新增了16种成分,减少了22种成分。结论:白蔹炮炙前后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药香加皮与五加皮的来源、性状、显微等生药学鉴定,为中药从业人员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5.
香加皮临床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香加皮临床应用情况、及其毒性杠柳毒苷来源情况,药理作用等。对香加皮、五加皮(南加皮、北五加皮)进行鉴别,并对香加皮市场药店流出误投现象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6.
复方加味温胆汤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加味温胆汤中的挥发性成分,探讨其治疗自闭症及相关症状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分别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水蒸气蒸馏法(SD)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复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HS-SPME-GC-MS对煎煮前后复方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鉴定复方挥发性成分187种,含量最高的为α-细辛醚,D-柠檬烯次之。采用SD-GC-MS检测出74种,鉴定出66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99.89%;采用HS-SPME-GC-MS从煎煮前复方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104种,鉴定出85种,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79%,从煎煮后复方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77种,鉴定出65种,占总挥发性成分95.45%。结论:复方中α-细辛醚、D-柠檬烯和右旋龙脑等5种挥发性成分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大脑功能、抗惊厥和安定等作用,能够改善自闭症的症状。本研究为复方加味温胆汤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提供了方法学基础,同时也为其治疗自闭症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复方调元散中的挥发性成分,探讨其治疗自闭症及相关症状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分别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水蒸气蒸馏法(SD)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复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HSSPME-GC-MS法对煎煮前后复方调元散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D提取的复方挥发油中共检测出48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28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5.44%;HS-SPME从煎煮前复方粉末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122种,鉴定出73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5.56%,从煎煮后复方浸膏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50种,鉴定出27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3.49%。3次不同试验共鉴定出复方挥发性成分97种,含量最高的为α-细辛脑。结论:该研究为复方调元散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提供了方法学基础,同时也为其治疗自闭症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五加皮与香加皮的应用较为混乱,一些地区和医疗单位把五加皮与香加皮互为代用,严重影响了临床的治疗效果。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来源不同,性状不同,虽然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祛风湿、壮筋骨的临床作用,但是两者科属、性、味、化学成份、药理作用不一样,不可混用。尤其...  相似文献   

19.
龚敏  卢金清  韩怡 《中国现代中药》2019,21(8):1041-1044
目的:对荆芥生品、炒制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荆芥生品及其炮制品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和鉴定。结果:共检测出50个成分,鉴定出41个成分,主要为酮类、烯类和醇类,从荆芥生品中检测出30个峰,鉴定出27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6.35%;从炒荆芥中检测出32个峰,鉴定出26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89.22%。二者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12个,与荆芥生品相比,炒荆芥中新增了14个成分,减少了15个成分。结论:荆芥炮制后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变化,这些差异为临床应用的不同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方参芪菖蒲汤中的挥发性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水蒸气蒸馏法(SD)对复方参芪菖蒲汤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鉴定,并对比分析复方煎药前后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06种,其中SD-GC-MS法检测出69种,鉴定出45种,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91.93%。HS-SPME-GC-MS法从煎药前复方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89种,鉴定出55种,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94.70%;从煎药后复方中检测出挥发性成分64种,鉴定出39种,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90.08%。结论:复方参芪菖蒲汤挥发性成分中β-细辛醚、α-细辛醚、芳樟醇、丁香酚、冰片等可能为本方治疗小儿大脑发育不良症的挥发性药效物质基础,但在煎药过程中挥发性成分丢失较为严重,在临床应用时应尽量采取芳香药物直接后下、浸泡煎煮或浸泡后下等方法进行煎药,且煎药时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