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6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26例、女37例,平均年龄(54.51±12.62)岁。运用生存分析模型对性别、手术时年龄、术前病程、伴有其他疾病、危象史、术前激素服用时间、Osserman分型、Masaoka分期、WHO病理分型、手术路径、肿瘤大小等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5~96)个月。随访期间,12例(19%)患者完全缓解,39例(62%)部分缓解,7例(11%)病情稳定,5例(8%)加重,总有效率为81%。Log-rank分析显示术前病程(P=0.027)、肌无力危象史(P=0.035)和Osserman分型(P=0.018)与术后MG未完全缓解有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病程(P=0.001)、Osserman分型(P=0.012)是术后重症肌无力未完全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腺扩大根治术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式,但术前病程≥12个月和Osserman分型ⅡB、Ⅲ和Ⅳ型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肌无力症状不易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6月至2015年5月行胸腺肿瘤切除术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7 5例,年龄31~73(51.71±14.0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无MG,术后病理确诊为胸腺瘤。分析患者术后发生MG的相关因素。结果 9例患者术后出现MG(7.1%)。不完整切除(P=0.024)、病理类型(P=0.048)、合并免疫疾病(P=0.024)、术后肺部感染(P=0.036)为术后发生MG的危险因素,术中未能完整切除者或侵袭性胸腺瘤术后放化疗(P=0.011)可降低术后MG的发生风险。结论肿瘤不完整切除、WHO病理分型A型和AB型、伴随免疫疾病、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后易发生MG,术中未能完整切除者或侵袭性胸腺瘤术后应行放化疗。  相似文献   

3.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提高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治愈率,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1991年7月至2005年8月收治胸腺瘤合并MG23例,术前均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对发生MG危象患者予以气管切开或气管内插管,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发生MG危象,经处理后痊愈。随访20例,失访3例,随访时间3个月~10年,缓解3例,明显改善11例,改善5例,无变化1例。其中1例胸腺瘤部分切除患者术后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 胸腺瘤合并MG患者除临床证实肿瘤无法切除或已胸外转移者外,其余均应手术治疗,完全切除胸腺瘤并清除前纵隔脂肪组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的危险因素。结果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7例,均为男性,术后危象的发生与年龄、胸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分型、抗胆碱酯酶的剂量、肺通气功能、病程、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对术后可能发生MG危象的高危患者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重症肌无力症行胸腺切除术后危象23例,占我科手术治疗107例重症肌无力病例的21.5%,因危象死亡1例(4.3%)。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作者认为,重症肌无力症行胸腺切除术后危象多数可以预测,发生危象与病人重症肌无力临床类型,术前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是否合并胸腺瘤,术前曾发生危象以及肺通气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对于术前预测术后可能发生危象者,可于术毕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合理调整抗胆碱酯酶药物用药剂量,加强控制肺部感染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4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中11例发生术后危象的病例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除l例放弃治疗外,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危象发生率25.5%(11/43),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发生于术后早期。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的创伤,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不当,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围术期发生危象的诱因。结论加强围术期管理,可以改善危象的预后,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病人胸腺切除术后危象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病人胸腺切除术后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MG者进行胸腺扩大切除术84例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术前危象史、Ossermen分型、术前是否使用激素和(或)抗胆碱酯酶药物、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胸腺瘤、病?  理类型、输血和病程、术后肺部感染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出现MG危象24例(28.6%).危象的发生与术前危象史、Ossermen分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有关.结论 有术前危象史、OssermenⅡb型及以上、传统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长均是易发生术后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of myasthenic crisis(MC) after thymectomy for myasthenia gravis (MG)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84 patients with MG from July 1995 to December 2009. 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evaluated: sex, age, history of pre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Osssrmen classification, use steroid hormones and anticholinesterase drugs before operation, operation methods, operation time, thymoma, pathology, transfusion, course of disease, postopertive lung infection,etc.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o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find the predictors of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Results Twenty-four patients(28.6%) developed myasthenic crisis after thymectomy. Statistics showed that history of pre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Ossermen classification, operation methods, operation time were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myastheric crisis, Ossermen classification≥I b, traditional operation methods, long opertion time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myasthenic crisis after thymectomy.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MG)危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的危险因素。结果 30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MG危象7例,均为男性.术后危象的发生与年龄、胸腺瘤的临床及病理分型、抗胆碱酯酶的剂量、肺通气功能、病程、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 对术后可能发生MG危象的高危患者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腺瘤术后并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主要原因及护理干预的重要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重视术前准备、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抗胆碱酯酶药物、糖皮质激素及麻醉药物的管理,加强呼吸支持,控制肺部感染,积极的心理护理,高度警惕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可能,加强临床症状的观察并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结果 38例胸腺瘤术后患者中,6例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术后气管切开2例,拔管后再次机械辅助呼吸4例,经积极救治痊愈。结论重视术前风险防范,采取全面有效的护理和急救措施,使胸腺瘤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尽量避免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236例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3,他引:34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 (MG)胸腺切除的经验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978年 1月至2 0 0 2年 12月手术治疗 2 36例 MG患者术前、术后的处理 ,危象发生的有关因素及远期疗效。 结果  2 36例术后发生危象 4 4例 (18.6 % ) ,危象的发生与术前准备、Osserm an临床分型、是否伴胸腺瘤密切相关。全组术后死亡 3例(1.3% ) ,1例死于误吸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2例死于危象 ,占危象病例的 4 .5 % ,1、3、5年的有效率分别为 84 .6 %、91.0 %和 89.0 %。 结论  MG行胸腺切除安全、有效 ,对术后发生危象高危因素的患者延期气管拔管可减少气管切开 ,部分胸骨劈开径路创伤小 ,其远期效果与文献报道其他径路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术后延长拔管时间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胸腺切除术后 ,延长气管拔管时间 ,减少气管切开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978年至 2 0 0 2年 12月行MG胸腺切除 2 36例 ,按时间分A组 :1996年 12月以前手术者116例 ,对术后可能发生肌无力危象的高危因素病人施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B组 :1997年后手术 12 0例 ,对具发生危象高危因素者采用延长气管拔管时间 ,并对两组危象发生率及气管切开率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发生危象 4 4例 (18 6 % ) ,气管切开 4 6例 (ARDS 1例除外 )占 19 5 %。其中A组发生危象 2 3例(19 8% ) ,气管切开 34例 (2 9 3% ) ;B组发生危象 2 1例 (17 5 % ) ,气管切开 12例 (10 % )。两组危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但A组的气管切开率明显高于B组 (P <0 0 0 1)。结论 对MG胸腺切除术后具发生危象高危因素病人 ,采用延长气管插管时间及辅助通气 ,可显著减少气管切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电视胸腔镜入路(VATS组)与胸骨正中切口(TS组)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从而为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进一步的临床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李惠利医院心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11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腺扩大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电视胸腔镜组(VATS组)58例,胸骨正中切口组(TS组)55例。结果VATS组与TS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差异,VATS组与TS组患者比较:手术时间(分钟)、术中失血量(ml)、术后、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住院天数(天)、总住院费用(元)、术前MGFA临床分型和术后病理分型等指标。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分钟)更短[(99.35±29.2)s vs.(112.53±32.2)s,P=0.04],手术失血量更少[(42.9±14.3)ml vs(139.0±15.1)ml,P=0.03],术后引流量更少[(139.0±18.1)ml vs(539.0±19.2)ml,P=0.01];住院时间更短[(4.0±0.3)天vs.(7.3±1.2)天,P=0.02];术后切口感染率及肺部感染更低;总住院费用更低;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术前MGFA临床分型,术后病理分型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视胸腔镜入路相较胸骨正中切口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明显减少失血量,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替代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经验,对比胸腺瘤和非胸腺瘤MG患者的术后效果,分析胸腔镜联合纵隔镜和单纯胸腔镜治疗非胸腺瘤MG的远期效果.方法 2001年至2011年,采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MG患者500例,根据是否合并胸腺瘤和术中是否联合纵隔镜分组:胸腔镜胸腺瘤组(A组)118例,胸腔镜非胸腺瘤组(B组)301例,胸腔镜联合纵隔镜非胸腺瘤组(C组)81例.结果 全组无术中死亡.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手术495例.A组手术(128.5±77.8) min,术后24.6%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B组手术(111.3±31.6) min,术后11.0%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C组手术(145.0 ±71.6) min,术后9.9%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术后随访3个月至11年,A、B、C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SR)分别为28.7%、37.3%、36.5%.无病生存曲线示术后3年B、C组CSR高于A组,术后5年C组CSR高于B组.术后第5年C组CSR接近60%,B组为50%,而A组仅为36%.结论 胸腔镜基础上联合纵隔镜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清除颈部、前纵隔脂肪组织及异位胸腺更为彻底,远期效果更加理想.与非胸腺瘤MG患者相比,胸腺瘤MG患者术后远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围术期免疫针对性缓解治疗预防重症肌无力术后危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MG)胸腺切除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预防术后肌无力危象和呼吸道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手术治疗58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临床特点、围术期处理、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观察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为主的围术期免疫,针对性缓解治疗预防MG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和其他呼吸道并发症的临床效果.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症3例(5.2%),无肌无力或胆碱能危象发生,无肺部感染、再次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3年,完全缓解16例(27.6%),部分缓解37例(63.8%),无效5例(8.6%),总有效率91.4%.结论 围术期采用短程免疫针对性缓解治疗,规范手术操作,优化术中和术后早期处理,可以明显减少肌无力危象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扩大胸腺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特点。结果12例病人无手术及住院死亡。8例病人肌无力症状缓解,3例症状较术前改善,1例术后肌无力症状无缓解,术后2年死亡。结论术前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功能,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正确预防、判断及处理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是护理关键,也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yis,MG)病人术后症状进展或恶化,出现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MC)、呼吸衰竭,需用呼吸机治疗,其原因复杂,临床上很难在术前作出准确判断.我们收集126例行胸腺切除术MG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术后发生MC,现分析其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4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围术期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术期治疗。方法对我科自1990年至2004年收治的24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病人围术期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激素;尽早拔除气管插管,选用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呼吸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症肌无力(MG)胸腺切除术后呼吸管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为探索影响术后呼吸的有关因素,本文对55例患者的病型、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分别与术后需呼吸支持和危象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4~71岁,体重13~78kg,手术时间50~200分钟,按改良Osserman分型分为5组:(1)Ⅰ型25例;(2)Ⅱ_A型10例;(3)Ⅱ_B型7例;(4)Ⅲ型9例;(5)Ⅳ型4例。各组病人术前均经过充分准备,麻醉前用药、麻醉经过及手术方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的情况,分析疗效和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436例,其中58例合并胸腺瘤。肌无力按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17例,Ⅱa型23例,Ⅱb型12例,Ⅲ型6例;胸腺瘤Masaoka分期Ⅰ期30例,Ⅱ期18,Ⅲ期7例,Ⅳ期3例。对术后近期疗效和发生危象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缓解16例(27.59%),无效18例(31.03%),恶化11例(18.97%),危象及死亡13例(22.4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G合并胸腺瘤者发生危象的可能性是无胸腺瘤者的1.286倍,MG伴有胸腺瘤者、MGⅡ型及以上者是术后发生危象的高危人群。Ⅰ型与Ⅱ型及以上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与Ⅱ期及以上胸腺瘤者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合并胸腺瘤的病人术后危象的发生率明显增加,MGⅡ型及以上型术后更容易发生危象,危象的发生与胸腺瘤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胸骨正中切口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早期疗效,以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7月至2007年5月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19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VATS组(2002年4月至2007年5月,83例)和正中切口开胸组(1998年7月至2007年5月,112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危象持续时间(肌无力危象时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采用x2检验分析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 结果 VATS组患者手术后胸腔引流量较正中切口开胸组增加(164.65±38.19ml vs.98.26±26.84ml,P=0.023),手术中出血量较正中切口开胸组减少(53.24±11.69ml vs.97.37±24.61ml,P=0.036);VATS组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4.82%(4/83),正中切口开胸组为13.39%(15/11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OR=3.054).VATS组术后发生危象所需机械通气时间较正中切口开胸组明显缩短(75.33±39.31h vs.189.20±89.74h,P=0.012). 结论 VATS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性好,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能减少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缩短术后肌无力危象所需的机械通气时间,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