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陈思思  郑杭生  王娟  方蓉  邢小静 《中草药》2015,46(14):2070-2075
目的优化三七总皂苷(PNS)传递体的处方,验证其治疗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PNS传递体,以传递体弹性为指标,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其处方工艺;分别以挤出法、离心超滤法测定传递体的弹性与包封率;通过对实验动物的损伤症候指数、血液流变学及组织形态学的观测评价传递体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并与阳性对照药青鹏软膏进行比较。结果 PNS传递体最佳处方为PNS 100 mg、胆固醇15 mg、大豆磷脂120 mg、维生素E 2 mg、中药挥发油(柠檬烯-柠檬醛4∶1)80 mg、水化液[磷酸盐缓冲液(PBS),p H 5.0]10 m L;以最佳处方制得的成品弹性为(2.74±0.32)min、粒径为(123.60±0.36)nm、Zeta电位为(-36.67±2.29)m V,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b1的包封率分别为(82.42±0.69)%、(94.40±0.74)%;药效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PNS传递体可显著降低实验动物的损伤证候指数(P0.01)、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P0.05),有效改善病灶部位组织形态。结论所得PNS传递体粒径适宜,弹性与药物包封率良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人参皂苷Rg3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以DSPE-PEG2000为胶束的载体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及包封率的测定,对人参皂苷Rg3与DSPE-PEG2000的质量比、水化时间、水化温度及水化体积的四个因素进行考察优化。结果:药物与载体的比为1∶10,水化体积为5m L,水化温度50℃,水化时间为20min,平均包封率为77.9%。结论:该工艺重复性良好,可用于人参皂苷Rg3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方蓉  郑杭生  陈思思 《中草药》2015,46(4):513-519
目的确立离体皮肤渗透法测定三七总皂苷(PNS)传递体中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条件并初步阐明载体中药物的经皮吸收特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PNS传递体和脂质体,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筛选离体皮肤渗透试验中PNS传递体的合适药物用量与上样量;考察不同载体(传递体和脂质体)类型、传递体的粒径及处方中脱氧胆酸钠(DOC)的量对PNS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 PNS传递体和脂质体均为近似球形的单层囊泡,粒径分别为(121.2±4.5)、(113.9±2.9)nm,无聚集现象。根据药物皮肤累积透过量(Qn)与稳态经皮渗透速率(J)的测定值,将传递体药物用量确定为500 mg,上样体积定为0.5 m L。PNS中各被测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和三七皂苷R1)的皮肤Qn传递体均高于脂质体,各被测成分的J前者为后者的2~3倍。粒径120 nm的PNS传递体与粒径250 nm的PNS传递体相比各被测成分在各取样点的皮肤Qn与J均要高。与含DOC量低的传递体相比,含DOC量高的传递体的皮肤Qn与J均明显增大,不同成分增大的倍数有一定差异。结论离体皮肤渗透法可用于测定PNS传递体中药物的经皮吸收特性,传递体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作用明显强于脂质体,传递体粒径相对较小,其中DOC用量适当增加均有利于药物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人参皂苷Rg3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载体材料,研究人参皂苷Rg3脂质体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脂质体,HPLC测定人参皂苷Rg3的含量。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工艺。结果人参皂苷Rg3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条件为:以氯仿-乙醇(1∶1)为溶剂,卵磷脂、胆固醇、人参皂苷Rg3的质量比为4∶2∶1,载药温度为50℃,PBS缓冲溶液的p H值为7.5。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11.8 nm,包封率为87.85%。结论该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适用于人参皂苷Rg3脂质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孙成鹏  高维平  赵宝中  成乐琴 《中草药》2013,44(14):1893-1898
目的 选择性制备20(R)-人参皂苷Rg3,为其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酒石酸为催化剂,原人参二醇(PPD)组皂苷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20(R)-人参皂苷Rg3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反应产物用HPLC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PPD(10 mg/mL)和酒石酸(1.5 mol/L)于110℃反应2.5 h,人参皂苷Rb1、Re、Rb2、Rb3和Rd基本全部转化,20(R)-人参皂苷Rg3的产率为50.15%,其非对映体过量百分比为93.1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宜工业化生产,对于推动20(R)-人参皂苷Rg3的药理活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七总皂苷油水分分配系数及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测定三七总皂苷(PNS)3种主要有效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Rb1的油水分配系数及其肠吸收情况。方法:采用经典摇瓶法测定3种主要有效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3种主要有效成分的肠吸收情况,考察其在小肠各段的吸收情况及药物浓度对吸收的影响。结果:三七皂苷R1(R1)、人参皂苷Rg1(Rg1)和Rb1(Rb1)的油水分配系数P分别为1.081 4,6.310 4,0.2743;logP分别为0.034 0,0.800 1,-0.561 8;PNS质量浓度0.2 g.L-1组R1,Rg1和Rb1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135±0.006),(0.144±0.015),(0.238±0.013)h-1;0.5 g.L-1组R1,Rg1和Rb1的Ka分别为(0.110±0.002),(0.110±0.006),(0.140±0.008)h-1,1 g.L-1组R1,Rg1和Rb1的Ka分别为(0.095±0.016),(0.099±0.011),(0.137±0.012)h-1,统计结果显示,0.2 g.L-1组Ka与0.5,1 g.L-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5 g.L-1与1 g.L-1Ka无显著差异;Rb1Ka与R1,Rg1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R1的Ka分别为(0.030±0.006),(0.033±0.004),(0.033±0.007)h-1,Rg1的Ka分别为(0.032±0.006),(0.044±0.012),(0.044±0.011)h-1,Rb1的Ka分别为(0.042±0.007),(0.065±0.007),(0.044±0.014)h-1,统计结果显示,不同肠段Ka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经典理论,R1,Rg1和Rb1均不易吸收;PNS中3种成分Ka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0.2 g.L-1组Ka高于0.5,1 g.L-1组,Rb1的Ka高于R1和Rg1,PNS吸收除被动扩散外,可能还存在其他吸收机制;PNS在大鼠小肠各个肠段均有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人参皂苷Rg3自乳化微球的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海藻酸钠为药物载体,以人参皂苷Rg3自乳化体系为模型药物,用静电滴制的方法制备人参皂苷Rg3海藻酸钠微球;并考察其外观、重分散性、包封率及影响微球的形成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优化载药处方为海藻酸的浓度为1.5%,氯化钡的浓度为30 mmol/L时微球形态呈椭圆形,略有拖尾现象,但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85.3%。而海藻酸钠、氯化钡溶液的浓度是微球形成的关键因素。结论:用静电滴法制制备的人参皂苷Rg3自微乳化微球方法简单、易行,影响因素可控。  相似文献   

8.
刘晓丹  杨筱倩  唐三  丁煌  黄小平  邓常清 《中草药》2019,50(7):1649-1656
目的探讨冰片是否具有促进黄芪甲苷(AST IV)和三七总皂苷(PNS)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透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血脑屏障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冰片组、AST IV组、PNS组、AST IV+PNS组、冰片+AST IV+PNS组,制备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大鼠患侧与健侧大脑皮层、小脑中AST IV和PNS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 AST IV无论是单用还是与PNS、冰片配伍,其口服后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尤其是患侧大脑皮层。冰片+AST IV+PNS能使患侧与健侧大脑皮层中AST IV含量显著增加。PNS单用,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主要分布在患侧小脑。冰片+AST IV+PNS能使患侧大脑皮层中人参皂苷Rb1含量显著增加,使健侧和患侧大脑皮层中人参皂苷Rg1含量增加,使大脑皮层尤其是患侧大脑皮层及小脑中三七皂苷R1含量增加。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AST IV与PNS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在大脑皮层和小脑均有一定的分布。AST IV单用时,AST IV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PNS单用时,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主要分布在小脑。冰片与AST IV、PNS合用后,能促进AST IV及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向大脑皮层富集,尤其是向缺血再灌注侧大脑皮层富集;而且能不同程度地促进AST IV,人参皂苷Rb1、Rg1及三七皂苷R1在大脑皮层的吸收,尤其是在患侧大脑皮层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三七总皂苷(PNS)中3种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1(Rg1)、人参皂苷Rb(1Rb1)和三七皂苷R1(R1)为质控成分,应用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DDASS)研究PNS与冰片配伍前后的肠透过规律,并探讨其吸收机制,以期将该系统用于创新中药开发和处方筛选,为传统中药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建立同时测定PNS中Rg1、Rb1和R1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应用DDASS法,考察PNS与冰片配伍前后3种成分的肠累积透过量(Qt)及表观渗透系数(Papp)的变化;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NS单用时Rg1、Rb1和R1的Papp值分别为(0.49±0.09)cm/秒、(0.07±0.03)cm/秒、(0.58±0.04)cm/秒;PNS与冰片配伍后Rg1、Rb1和R1的Papp分别为(1.17±0.08)cm/秒、(0.16±0.02)cm/秒、(1.57±0.50)cm/秒,分别是单用PNS的2.4、2.2和2.7倍;而与外排转运蛋白P-糖蛋白(P-gp)抑制剂环孢素A(CsA)合用时,这3种成分的Papp值分别为(0.62±0.09)cm/秒、(0.12±0.04)cm/秒、(0.90±0.26)cm/秒,与PNS单用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S中Rg1、Rb1和R13种成分均为低渗透性成分;冰片可显著提高PNS的Qt和Papp,促进其口服吸收;CsA对PNS的Qt和Papp没有显著影响,推测Rg1、Rb1和R1不是P-gp的底物,冰片提高其Qt和Papp可能主要受细胞旁路机制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PLC法测定活血通络片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在进样量分别为0.50~2.50μg、2.00~10.00μg、5.00~25.0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6%、99.12%、99.82%,RSD分别为1.22%、1.35%、1.87%(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活血通络片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9,(8)
目的:使用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LLA)共聚物作为载体材料制备人参皂苷Rg_3载药胶束并评价其抑瘤效果。方法:采用溶剂蒸发-薄膜分散法制备人参皂苷Rg_3-mPEG-PLLA载药胶束,以聚合物/药物用量比(X_1)、成膜温度(X_2)和水化温度(X_3)作为自变量,以药物包封率(Y)作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人参皂苷Rg_3-mPEG-PLLA载药胶束处方及制备工艺;分别考察了人参皂苷Rg_3-mPEG-PLLA载药胶束的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及在不同pH条件下体外释药特性;比较了人参皂苷Rg_3-mPEG-PLLA载药胶束与人参皂苷Rg_3对小鼠接种人肝癌HepG_2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经优化得到制备人参皂苷Rg_3-mPEG-PLLA载药胶束最优处方工艺为:聚合物/药物用量比为9∶1,成膜温度为60℃,水化温度为40℃;3批人参皂苷Rg_3-mPEG-PLLA载药胶束的包封率为(91.2±0.8)%,透射电镜照片显示胶束呈圆整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142.1±8.9)nm,Zeta电位为(-8.5±0.4)mV,PDI为(0.145±0.017);在不同pH值介质中释药均较为缓慢;人参皂苷Rg_3-mPEG-PLLA载药胶束能够显著抑制人肝癌HepG_2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结论:该研究将人参皂苷Rg_3制备成mPEG-PLLA载药胶束,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望应用于肝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人参皂苷Rg1(Rg1)脂质体的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指标优化制备工艺。方法: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胆固醇(CH)、豆固醇(ST)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Rg1/DPPC/CH脂质体和Rg1/DPPC/ST脂质体。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HPLC法测定脂质体中Rg1的包封率。结果:确定Rg1/DPPC/CH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参数为:X17.4~8.1%,X250.0~85.0min,X360.0~63.0℃;Rg1/DPPC/ST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参数为:X17.6~8.1%,X295.0~100.0min,X340.0~63.0℃。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Rg1脂质体制备工艺,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Rg1/DPPC/CH脂质体与Rg1/DPPC/ST脂质体包封率相近,提示可用ST替代CH用于Rg1脂质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三七总皂苷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及大鼠肺部给药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沈央  方晓玲 《中草药》2004,35(7):745-749
目的 制备三七总皂苷 (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脂质体 ,研究其药剂学性质及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 PNS脂质体 ,考察其形态、粒径、包封率及稳定性 ,采用肺部滴注给药考察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结果  PNS脂质体包封率为 78.5 0 % ,平均粒径为 1.5 μm,外形圆整 ,体外泄漏慢 ,需低温保存。 PNS脂质体经大鼠肺部滴注给药后 ,体内人参皂苷 Rb1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1 /2 α=7.0 0 h,T1 /2 β=2 7.72 h,AU C=2 2 18.9μg· h/m L,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70 .14 %。结论  PNS脂质体包封率高 ,性质稳定 ,延长PNS在血循环的时间 ,提高了经血管外给药途径的 PNS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三七皂苷R1线性回归方程Y=187.0X+16.16,r=0.9997,三七皂苷R1含量在0.366-3.206μg之间为良好线性关系。人参皂苷Rb1含量在0.911-9.241μg之间为良好线性关系。人参皂苷Rg1线性回归方程Y=403.6X+9.113,r=0.9994,人参皂苷Rg1含量在0.841-8.431μg之间为良好线性关系。结论:该法可以用于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含量,可以为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肝癥消胶囊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及人参皂苷Rb1的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g1、Re和Rb1线性范围分别在0.284~2.840μg/mL,0.294~2.940μg/mL,0.280~2.800μg/mL;人参皂苷Rg1、Re含量之和平均回收率为100.05%,RSD为1.16%;人参皂苷Rb1的回收率为100.93%,RSD为1.89%。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结果稳定,可用于肝癥消胶囊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选PFV修饰的表阿霉素与五味子乙素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该脂质体进行细胞毒性评价。方法:采用薄膜水化-硫酸铵梯度法构造PFV修饰的表阿霉素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胆固醇含量、水化温度、表阿霉素含量三个因素进行优化。采用SRB染色法考察该脂质体对MDA-MB-231和MCF-7两种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处方量5mL、胆固醇9.6mg、表阿霉素含量0.48mg、水化温度40℃,平均包封率为99.1%。该脂质体对MDA-MB-231细胞的IC50值为(1.36±1.14)μmol/L,对MCF-7的IC50值为(1.31±1.52)μmol/L。结论:该制备工艺重复性良好,可用于PFV修饰的表阿霉素与五味子乙素脂质体的制备,构建出的脂质体具备杀伤乳腺癌细胞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微米红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微米红参的制备工艺,测定其主要人参皂苷含量。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对影响红参微米化因素进行筛选,以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为考察指标,优化微米红参化生产的最佳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结果:最佳工艺为风袋长度20 cm,粉碎时间为40 min,单次进料量为500 g;测得样品中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分别2.06,1.77,2.41 mg.g-1,微米红参人参皂苷含量测定显著高于红参普通粉与切片。结论:微米红参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微米红参;微米红参利于人参皂苷成分溶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Rg1与5-氟脲嘧啶对地塞米松诱导S180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人参皂苷Rb1和Rg1灌胃给药,每天0.2mL/20g,日1次;5-氟脲嘧啶腹腔注射,每天0.2mL/20g,日1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2mL/20g,日1次。10天后检测脾细胞凋亡率。结果:人参皂苷Rb1与Rg1均能够抑制地塞米松对脾淋巴细胞诱导的凋亡,5-氟尿嘧啶与人参皂苷Rb1无拮抗作用、与人参皂苷Rg1有拮抗作用。结论:人参皂苷Rb1、Rg1在体内具有抑制地塞米松对脾淋巴细胞诱导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三七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三七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最后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按干燥品计算,三七中三七皂苷R1的含量为(0.815±0.020)%,k=2;人参皂苷Rg1的含量为(3.324±0.076)%,k=2;人参皂苷Rb1的含量为(2.931±0.008)%,k=2结论:本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合理、可靠,可用于三七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20.
HPLC测定田七痛经胶囊中人参皂苷Rb1、Rg1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德华  杨德智 《中成药》2005,27(5):532-534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田七痛经胶囊(三七,五灵脂,蒲黄等)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1.0 mL·min-1.结果:人参皂苷Rb1在0.967~9.67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为98.8%,RSD为0.37%(n=6);人参皂苷Rg1在0.784~7.8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回收率为98.8%,RSD为0.38%(n=6).结论:本法快速、准确,可同时测定田七痛经胶囊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