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对粗叶悬钩子根和茎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分离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根和茎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3-oxo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4)、杨梅二醇(5)、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6)、N-benzoylphenylalaninyl-N-benzoylphenylalaninate(7)、橙酰胺乙酸酯(8)、蔷薇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4~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罕见地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和两个苯丙胺类生物碱(化合物7、8)。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山楂叶悬钩子根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综合利用硅胶减压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山楂叶悬钩子根中化学成分,运用多种波谱技术(UV,1 H-NMR,13C-NMR,MS)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DPPH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山楂叶悬钩子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蔷薇酸(1),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2),吐曼酸(3),2α,19α,24-三羟基乌苏-12-烯-3-氧-28-酸(4),2α-羟基齐墩果酸(5),乌苏酸(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白藜芦醇苷(9).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9在50 mg·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95.60%,75.23%.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9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滇越金线兰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薄层方法对滇越金线兰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石油醚萃取部位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Sorghumol(2)、5α,8α-过氧麦甾-22-烯-3β-醇(3)、硬脂酸(4)、十八烷(5)、表木栓醇(6)。结论:其中,化合物1、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3、5、6为首次从开唇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忍冬科植物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叶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乙醇渗漉法对接骨草叶进行提取,对石油醚萃取部位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接骨草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乌索酸(1),齐墩果酸(2),β-谷甾醇(3),胡萝卜苷(4),鲨烯(5),植醇(6),正二十五烷醇(7),十七烷酸对羟基苯乙酯(8)。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茶条槭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苦津茶来源植物茶条槭叶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参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茶条槭叶8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醇(1),豆甾醇-β-D-葡萄糖苷(2),胡萝卜苷(3),L-2-O-chiro-肌醇(4),杨梅萜二醇(5),豆甾醇(6),没食子酸乙酯(7),羽扇豆醇(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1、2、5、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4,(8)
目的对尖嘴林檎干燥叶的抗氧化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参考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从尖嘴林檎干燥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齐墩果酸(3)、熊果酸(4)、阿江酸(5)、白杨素(6)、根皮苷(7)、三叶苷(8)和isoetin 5'-glucoside(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首次从苹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蔷薇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9,(9)
目的:研究黄药大头茶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黄药大头茶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upeportlandol(1)、甜叶悬钩子苷(2)、甜菊苷(3)、3,4,5-三甲氧基苯基-6-O-紫丁香酰基-β-D-葡萄糖苷(4)、莱苞迪苷F(5)、杜尔可苷B(6)、香橙素(7)、异牡荆黄素-2″-O-β-D-葡萄糖苷(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头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0,(2)
目的:研究雪松松针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雪松松针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9-羟基-十二烷酸(Ⅰ)、十二烷酸乙酯(Ⅱ)、十八烷酸乙酯(Ⅲ)、3β-羟基-齐墩果酸甲酯(Ⅳ)、β-谷甾醇(Ⅴ)、莽草酸(Ⅵ)、甲基松柏苷(Ⅶ)、阿魏酸-β-D-吡喃葡萄糖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Ⅳ、Ⅵ~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针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苗药黑骨藤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技术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苗药黑骨藤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酰鲸鱼醇(1)、tirucalla-7,23,25-trien-3β-ol(2)、24,24-dimethyl-9,19-cyclolanostan-3β-ol(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羽扇豆醇乙酸酯(5)、环阿屯-25-烯-3β,24-二醇(6)、熊果酸(7)、常春藤皂苷元(8)、β-香树脂醇乙酸酯(9)、β-谷甾醇(10)、油酸(11)。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土庄绣线菊五环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分离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和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土庄绣线菊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分离部位分离得到6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酮(1),木栓酮(2),羽扇豆醇(3),β-香树脂醇(4),白桦脂醇(5)和熊果醇(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枸骨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枸骨Ilex cornut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枸骨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质谱和核磁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枸骨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羽扇豆醇(2)、白桦酸(3)、常春藤皂苷元(4)、3β-乙酰基-28-羟基-乌苏醇(5)、乌苏酸(6)、19α-羟基乌苏酸(7)、3β-乙酰基-乌苏酸(8)、23-羟基-乌苏甲酯(9)、庚酸(10)、β-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4、5、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深绿山龙眼种子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桂艳  马双成  郑健  张继  林瑞超 《中草药》2005,36(6):814-817
目的对深绿山龙眼Helicianilagirica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萃取,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石油醚部分分离鉴定4个化合物:正十六烷酸(Ⅰ)、β-谷甾醇(Ⅱ)、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6′-乙酸酯(Ⅲ)、胡萝卜苷(Ⅳ)。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Ⅳ为首次从山龙眼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Ⅲ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丁秀娟  陈重  李夏  李笑然  许琼明  杨世林 《中草药》2010,41(12):1952-1954
目的研究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对白头翁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其理化性质、波谱技术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头翁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1)、齐墩果酸(2)、二十四烷酸(3)、二十三烷酸(4)、白桦酸(5)、桦木酮酸(6)、乌苏酸(7)、常春藤酮酸(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山东产忍冬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山东道地药材忍冬藤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将山东产忍冬藤药材50 kg粉碎成粗粉,加70%乙醇室温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滤过,将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忍冬藤浸膏,将浸膏加水分散,通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步萃取,得到其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其乙酸乙酯部分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MCI-gel树脂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应用TLC,HPLC跟踪检测,结合重结晶技术,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依据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山东产忍冬藤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并鉴定了10种化合物,分别为丁香酸(1),乌苏酸(2),松脂素(3),齐墩果酸(4),香叶木素(5),β-谷甾醇(6),肉桂酸(7),芹菜素(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结论:化合物1~3系首次从忍冬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系首次从忍冬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朝鲜蓟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菊科菜蓟属植物朝鲜蓟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朝鲜蓟干燥根粉碎,分别用90%乙醇,60%乙醇提取得到朝鲜根乙醇提取液,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3次得3个不同极性的萃取物,萃取物干燥得到3个浸膏。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浸膏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ODS反相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分析,高效制备液相以及不断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单体化合物,结合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对各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从朝鲜蓟干燥根中共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乙酯(1),5-甲氧基糠醛(2),香草酸(3),原儿茶醛(4),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芹菜素(6),木犀草素(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洋蓟酸(9),洋蓟酸甲酯(10),β-谷甾醇(11)。结论:其中化合物2,3,4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0首次从朝鲜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5,(3)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根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柱层析、重结晶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多种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灰毡毛忍冬根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α,16β-dihydroxyaphidicolane(1)、(22E,24R)-ergosta-6,9,22-trien-3β,5α,8α-triol(2)、(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3)、(24S)-stigmast-4-en-3-one(4)、β-香树素(5)、β-香树脂醇乙酸酯(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6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是一个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苦味叶下珠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伟 《中草药》2012,43(1):23-26
目的对苦味叶下珠Phyllanthus amar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20柱色谱、重结晶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提取分离苦味叶下珠的化学成分,采用UV、IR、EI-MS、1H-NMR、13C-NMR、HMQC及HMBC等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苦味叶下珠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1~3,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对羟基苯甲醛(2)、齐墩果酸(3);从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4~9,分别鉴定为stigmast-5-en-3-ol,oleate(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5)、胡萝卜苷(6)、芹菜素(7)、木犀草素(8)、叶下珠新苷(9)。结论化合物9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叶下珠新苷,化合物4~8为首次从苦味叶下珠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糙叶败酱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趣环  石晓峰  范彬  沈薇  刘东彦  王新娣 《中草药》2015,46(11):1593-1596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糙叶败酱水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O-阿魏酰奎宁酸(1)、7α-莫诺苷(2)、7β-莫诺苷(3)、白花败酱醇(4)、原儿茶酸(5)、β-胡萝卜苷(6)、isopatriscabroside I(7)、patriscabroside I(8)、patrinioside(9)、松脂醇-4,4′-二-O-β-D-葡萄糖苷(10)、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糖苷(11)、villosolside(12)。结论糙叶败酱正丁醇部位以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居多,其中,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败酱科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黑果悬钩子Rubus caesius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酶标仪测定不同萃取部位和单体化合物的PTP1B抑制活性。结果从黑果悬钩子茎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苷(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异槲皮苷(3)、金丝桃苷(4)、(-)-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5);从叶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类叶升麻苷(6)、鞣花酸(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黑果悬钩子中分离得到。不同的萃取部位均有一定的PTP1B抑制活性,化合物6表现出较好的PTP1B抑制活性,IC_(50)为(27.41±0.61)μg/m L,推测该化合物可能是叶的醋酸乙酯部位中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闫利华  张启伟  王智民  徐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2010,41(10):1622-1624
目的研究三叶蔓荆Vitextrifolia茎和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叶蔓荆茎和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牡荆内酯(vitexilactone,1)、前牡荆内酯(previtexilactone,2)、乌苏酸(3)、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4)、白桦脂酸(5)、3,4-二羟基苯甲酸(6)、对羟基苯甲酸(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