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内效贴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实验对象6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针刺组和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每组33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采用针刺加贴扎,观察两组House-Brackmann(H-B)分数,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分量表(FDIP)分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与针刺组的H-B分数,FDIP分数均有提升(P<0.05),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评分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42.42%,针刺联合肌内效贴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肌内效贴可提高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起病突然,多突然颜面向健侧歪斜,患侧眼睛不能闭合,咀嚼食物时常留滞于病侧的齿颊内,漱口时口角漏水,严重的常伴耳廓周围疼痛,耳廓区出现疱疹等。笔者用电针结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7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结合针刺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上配合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用Portmann评分评价面部神经功能,并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Portmann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Portman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患者采用针刺及肌内效贴联合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能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适宜的电针波型.方法:将14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穴位分组,电针波型先用连续波后用疏密波治疗;对照组穴位不分组,并单纯采用连续波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所用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将疏密波和连续波配合使用,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连续波者.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症,可发生于任何的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急,多在一侧面部发病。临床上将病程超过3个月的面瘫称为顽固性面瘫,笔者采用电针结合刮痧方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7.8%(P〈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滞针提拉法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318020浙江省黄岩中医院孙星标近3年笔者采用滞针提拉法[1]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文共170例,采用中西医诊查方法,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炎,其中男性98例,女性72例... 相似文献
8.
面瘫多表现为口眼歪斜,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属西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范畴。面瘫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1],且疗效确切[2]。旋转罐疗法是一种新的走罐方法,有关旋转罐法治疗面瘫的报道尚不多见。笔者采用电针结合旋转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与健侧面部相比较,评价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TDP治疗组(50例)和单纯毫针对照组(22例)。结果:电针配合TD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49/50),明显优于单纯毫针组的81.8%(18/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甩针挂钩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笔者采用甩针挂钩法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文共170例,采用中西医诊查方法,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炎。男性90例,女性80例;年龄20~56岁,平均36岁;病程2~28天,平均8天。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甩针挂钩疗法结合电针治疗组(下称观察组)90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讨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电针结合梅花针的具体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两组,每组30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针灸治疗;2组为观察组,使用电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起效时间、康复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和康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6.67%和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起效快,康复时间短,整体治疗效率高,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结果:60例中治愈45例,有效15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14.
《山西中医》2016,(2)
目的:观察自拟补阳还五汤加味+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及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补阳还五汤加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95%CI=85.80%~99.48%),对照组为85.42%(95%CI=75.44%~95.4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304 6,P0.05),尚未达到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优于应用单纯西医治疗的证据不够充分,其收益为OR=0.24(95%CI=0.08~1.24),NNT=9(95%CI=4.54~125.73),但已显示出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208例周围性面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4例。治疗组采用透刺电针结合梅花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神灯照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疗程短,见效快。结论:治疗周围性面瘫电针结合梅花针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加神灯照射。 相似文献
18.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患者40例,采用西医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活血化瘀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42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急性期采用远端取穴,恢复期局部取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天数。结果:经过治疗,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9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组平均治疗天数为(33.9±1.78)d,中西医结合组为(20.3±1.28)d,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84例中,发病1周内43例为治疗组,发病1周后41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用电针治疗20天。结果:治愈率治疗组67.4%、对照组38.6%,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优于稳定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用电针治疗效果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