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双极射频消融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6月137例合并房颤(21例合并左心房血栓)的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进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资料,男61例、女76例,年龄35~73(48.3±11.6)岁。患者术后口服胺碘酮6个月,并定期随访,记录窦性心律转复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术后生存率、血栓栓塞发生率以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137例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122±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8±22)min,射频时间为(20±4)min。手术当日130例房颤消除,其中转为窦性心律114例,交界性心律16例,房颤消除率为94.9%。围手术期死亡2例,住院死亡率为1.5%。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81.5%(110/135)、88.1%(111/126)、83.1%(74/89)、83.0%(39/47)。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6.6%(86/89)和93.6%(44/47)。随访期间无远期血栓栓塞发生。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有选择地治疗合并有房颤的心脏疾病患者,仅轻微增加了转流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窦性心律转复率高,短中期效果好,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同期单极和双极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瓣膜置换术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26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射频消融方式的不同分为单极消融组[(209例,其中男129例、女80例,年龄(59.6±9.7)岁]和双极消融组[52例,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58.6±11.2)岁]。比较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房颤消除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单极消融组射频消融时间长于双极消融组[(29.7±3.3)min vs.(22.3±7.8)min,P=0.035)],术后1年随访中,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均明显减小,双极消融组术后3个月和1年随访时房颤消除率分别为82.0%和80.0%,明显高于单极消融组的66.3%和59.6%(P=0.037和P=0.008)。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与单极射频消融相比,双极射频消融房颤消除率高,射频消融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均有所缩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6例,合并房颤74例,22例为窦性心律。根据手术方式将96例患者分为3组:试验组(瓣膜置换+射频消融)40例、对照组(瓣膜置换)34例、空白组(窦性心律者行瓣膜置换)22例。分析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转复率、随访期间窦性心律维持率、随访末期左房前后径(LAD)的缩小幅度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未增加。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试验组在SF-36量表6个维度及躯体健康评分(PCS)、精神健康评分(MCS)、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时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3个维度及躯体健康评分(PCS)、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房颤会加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改变,双极射频消融有利于房颤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的恢复与维持、明显缩小LAD,降低PASP。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瓣膜手术同期冷冻消融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6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房颤)冷冻消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38例,年龄(49.4±14.2)岁。术后追踪复查12导联心电图观察心律情况。结果术后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8.4%,出院时为93.4%。术后第3、6、12、18个月的窦性心律分别为90.2%、87.3%、85.0%和83.3%。35例微创二尖瓣手术组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为90.5%,术前房颤持续时间长于7年的患者术后1年房颤复发率增高(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的冷冻消融治疗效果安全有效,短期随访房颤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左心房直径大于60 mm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同期行心房颤动(房颤)消融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我科在2013~2015年行心脏手术同期房颤消融的患者306例。按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的左心房直径,将患者分为两组:L组[左心房直径≥60 mm,93例,男55例、女38例,年龄(57.0±10.1)岁]和S组[左心房直径60 mm,213例,男120例、女93例,年龄(55.2±9.9)岁]。分别在患者出院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共4个时间点对其进行动态随访。据此分析左心房大小对房颤消融效果的影响。结果 S组和L组患者在术后4个时间点的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2.8%vs.75.3%,74.2%vs.75.3%,78.9%vs.77.4%,77.0%vs.77.4%。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均显示,S组和L组在术后4个时间点的心律转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房大小与房颤消融失败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左心房直径60~70 mm的房颤患者外科消融可以取得同样满意的房颤转复,不应作为外科消融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6例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03—2015-05间收治1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者,在瓣膜置换同时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用改良迷宫手术路线治疗房颤。观察和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后1、3、6个月常规心电图等指标变化。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即刻恢复窦性心律16例,转窦率100%。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15例(93.8%),房颤1例。术后1个月窦性心律14例(87.5%),房颤2例。术后3、6个月窦性心律均为12例(75.0%),房颤4例。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7.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5月~2006年8月在心内直视手术同期采用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30例,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2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冠心病1例。手术采用CardioblateTM冲洗式射频消融系统,每例患者分别应用单极系统和双极系统,按照迷宫手术线路分别于左、右心房行心内膜射频消融手术,并切除左、右心耳,同期完成相应的心脏手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手术时间30.5±12.6min。术后死亡1例,其余29例顺利出院。术后当天21例患者(70.0%)转为窦性心律。29例患者出院后随访7.6±4.8个月,24例(82.8%)为窦性心律,5例(17.2%)为心房颤动或房室结性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简单、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访心房颤动患者行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术后5年的心律,分析术前左心房内径(LAD)对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疗效的确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43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LAD的大小将患者分为4组:A组,LAD<50 mm,75例,男22例、女53例,年龄(56.50±10.05)岁;B组,LAD 50~60 mm,89例,男32例、女57例,年龄(55.63±10.28)岁;C组,LAD 60~70 mm,117例,男41例、女76例,年龄(55.13±10.96)岁;D组,LAD>70 mm,152例,男68例、女84例,年龄(53.22±11.49)岁。收集各组术后即刻、出院时心电图,随访术后第6个月、1年、2年、3年、4年和5年心电图中心律类型,分析患者术前LAD与行射频消融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率的关系。结果 4组患者术后即刻(P=0.011)、出院(P=0.002)、术后6个月(P<0.001)、1年(P<0.001)、2年(P<0.001)、3年(P<0.001)、4年(P<0.001)和5年(P=0.006)窦性心律转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4年和5年A组患者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90.4%、89.9%、90.3%、91.3%、89.1%和90.9%,B组分别为80.2%、79.0%、78.1%、76.1%、72.5%和70.0%,C组分别为74.7%、74.0%、71.2%、72.4%、70.0%和64.7%,D组分别为61.8%、57.6%、56.8%、53.9%、50.7%和48.6%。结论术前LAD越大,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越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持续性房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03—2017-03间收治的慢性持续性房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单行二尖瓣置换术,观察组在二尖瓣置换术前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2组术后窦律恢复情况及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窦律恢复率分别为74.36%、69.23%、61.54%,对照组分别为51.28%、46.15%、3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Dd、LVDs明显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持续性房颤,可显著促进窦性心律转复,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同期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的风险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9月本院167例同期AF改良迷宫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3例,女124例)。其中,102例AF消融过程中不阻断升主动脉(试验组),其余65例常规施术(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P=0.070、性别P=0.789)。结果 167例AF消融时间(23.1±5.0)min,两种方式AF消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2.1±42.6)min,体外循环时间(156.6±56.4)min,不阻断升主动脉下AF消融上述时间明显缩短。1例升主动脉阻断下AF消融患者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术后1个月死亡。随访1~77(35.3±3.5)个月,以心电图窦性心律为转复标准,术后1、3、6、12、36和60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5.3%(133/156)、83.4%(126/151)、82.7%(115/139)、77.0%(94/122)、75.9%(41/54)、72.0%(18/25),两种方式AF消融术后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各死亡1例。结论器质性心脏病同期AF患者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疗效满意,AF消融过程中不阻断升主动脉,可以显著缩短术中心肌缺血时间,对重症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1.
Bai BJ  Zhong ZH  Xin LP  Wang CG  Wang JZ  Du RY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946-948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下射频消融肺静脉口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伴房颤患者(治疗组),在瓣膜置换术中应用射频探针在左心房内行直视下围绕4个肺静脉口的环形线性消融及消融环最低点与二尖瓣环连线的直线消融,输出功率30~40 W,每次放电时间45~60 s。以20例单纯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瓣膜病伴房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同时应用胺碘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房颤的疗效。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3)个月。结果治疗组心脏复跳后19例转为窦性心律,住院期间房颤复发2例,随访中房颤复发1例,总有效率80%(16/20);对照组心脏复跳后16例为窦性心律,住院期间房颤复发7例,随访中房颤复发2例,总有效率35%(7/20)无心房穿孔、出血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直视下射频消融肺静脉口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有效率较高,方法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同期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前危险因素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根据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SR)与房颤组(AF),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单变量分析采取t检验或方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最后一次随访中37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约71.2%.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慢性房颤的有效方法.房颤病程短、左心房内径小的患者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行二尖瓣置换术时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对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围术期影响及其临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而行二尖瓣置换术联合或不联合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组1),26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时未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组2)。组1中,男4例、女14例,年龄43~67(55.67±7.56)岁;组2中,男6例、女20例,年龄40~72(54.81±8.81)岁。收集这些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超声结果、手术方式、围术期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时超声及心电图结果,分析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相关患者的围术期影响及其临床近期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7),组1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P=0.001)及体外循环时间(P=0.006)较组2长,两组术后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组1中1例患者因胸腔引流液过多而二次开胸止血。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及心电图,组1中16例患者恢复窦性心率,组2中2例患者恢复窦性心率。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量,肺动脉收缩压变化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变化量,左房径(LAD)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不增加手术风险,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较高,但对心脏术后近期结构及功能的恢复无明显积极或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心内直视下射频迷宫术与介入导管消融术治疗合并心脏瓣膜病的心房颤动临床结果.方法 2004年1月到2006年3月因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行瓣膜置换时加射频迷宫术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57±11)岁.瓣膜置换术后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BTO)指导下进行经皮经导管环肺静脉消融治疗66例,其中男40例,女26例;平均(55±10)岁.结果 导管消融组随访(14±10)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64%.外科射频迷宫组随访(13±9)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病史小于1年、左房直径<50mm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组亦有较高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0%、82%).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射频迷宫术对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若未行迷宫术,对于病史小于1年,左房直径小于50mm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瓣膜置换术后行经皮经导管消融术亦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盒式消融术式能否提高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2009年1至12月,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患者中,行左心房后壁盒式消融术者60例,同期配对选择60例非盒式消融术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经过相对一致的术前检查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除盒式消融组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外,两组在年龄、房颤时间、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期手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顺利随访,平均(9.0±8.4)个月.盒式消融组1例在术后2个月死于脑出血,非盒式消融组1例在术后12个月出现脑梗塞.术后1与3个月,两组免于房颤率分别为70.0%对51.2%(P=0.039)与78.3%对60.0% (P =0.030);术后6个月分别为80.0%对71.7% (P =0.286).8例因房颤心律复发再次入院,两组分别有4例和2例行导管消融,两组各有1例行电复律,均恢复窦性心律,并继续口服胺碘酮治疗3个月.结论 盒式消融组通过增加左、右肺静脉之间连线,比非盒式消融组左、右肺静脉之间单一连线,明显提高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后早期(1~3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但在术后半年,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CoxⅣ)术后同步电复律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对223例AF患者行CoxⅣ治疗,其中13例患者(包括男4例,女9例;年龄41~69岁;风湿性心脏病7例,退行性心瓣膜病5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于出院后仍为AF而药物转复不佳,行同步电复律治疗。电复律后观察心率和心律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出院后继续口服胺碘酮200 mg,1次/天,定期门诊随访。结果 CoxⅣ手术后6个月内行同步电复律4例,即刻转复窦性心律3例;6个月以上行同步电复律9例,即刻转复窦性心律4例、AF 2例、交界性心律3例。CoxⅣ术后1年以上行电复律3例,转复窦性心律2例。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年。随访期间窦性心律8例(61.54%)、AF4例(30.77%)、交界性心律1例(7.69%)。7例电复律后即刻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中有1例复发,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5.71%(6/7);6例即刻未转复为窦性心律患者中有2例转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患者复律后左心房内径(LAD)较复律前明显减小(39.00±5.15 mm vs.54.50±3.63 mm,t=6.958,P=0.000),而AF患者LAD在复律前后无明显改变(51.00±5.72 mm vs.48.00±5.89 mm,t=0.731,P=0.493)。结论 CoxⅣ手术后电复律治疗AF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是CoxⅣ术后控制AF的重要治疗手段。复律时机以术后6个月以内为宜,即刻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较高,维持率也高。LAD明显缩小者电复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双心房射频消融术与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47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接受房间隔缺损修补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35~76岁;房颤病程3个月至15年;持续性房颤18例,长程持续性房颤29例。合并二尖瓣轻度至中度以上关闭不全10例,三尖瓣轻度至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47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右心房消融组(n=19):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双心房消融组(n=28):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双心房射频消融术。对于二尖瓣、三尖瓣存在轻一中度以上反流者,术中同期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1年后间断门诊随访。结果双心房消融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单纯右心房消融组略长,但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心脏复跳时,双心房消融组25例(89.3%)直接恢复窦性心律,3例为交界心律,无房颤心律。单纯右心房消融组14例(73.7%)直接恢复窦性心律,2例为交界心律,3例为房颤心律。出院时,双心房消融组28例(100%)均维持窦性心律;单纯右心房消融组15例(78.9%)维持窦性心律,4例房颤复发(P=0.045)。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75个月,全组无死亡病例;房间隔无残余分流;2例出现二尖瓣轻一中度以上关闭不全,4例出现三尖瓣轻.中度以上关闭不全;双心房消融组术后2年累积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7.7%±6.7%,明显高于单纯右心房消融组的47.4%±11.5%(P=0.003)。结论对于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双心房射频消融术较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改良线路心房直视迷宫式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病人,在瓣膜置换同时采用改良线路经心房直视迷品式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6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病人,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经心房行迷宫式射频消融,同时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无手术死亡,57例房颤消失,其中术后窦性心律54例(81.8%),结性心律1例(1.5%),心房扑动2例(3%),9例(13.6%)仍为房颤,随访2-60个月,总随访率89.6%,窦性心律稳定,无远期死亡,结论:经心房内视改良线路迷宫式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方法简捷,安全有效,远期疗效稳定,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右胸微创切口房间隔缺损(房缺)修补术中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的CoxMazeⅣ术治疗成人房缺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方法 2012年8月至201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经右胸微创切口房缺修补手术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CoxMazeⅣ术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5~73岁。房颤病程为5个月至14年,持续性房颤10例,长程持续性房颤25例。左心房直径为39~6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8%~62%;房缺大小20~35 mm;合并二尖瓣轻中度以上关闭不全10例,三尖瓣轻中度以上关闭不全19例。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胸微创切口应用双极消融钳作CoxMazeⅣ手术,先行左房消融,再行右房消融;对于二尖瓣或三尖瓣存在轻中度以上反流的,术中采用二尖瓣或三尖瓣成形术矫治瓣膜病变;存在中度以上反流的,术中加用人造半软质"C"形成形环;闭合房缺(若房缺直径≥2 cm,多采用自体心包补片闭合房缺;房缺直径2 cm,则多采用直接缝合法)。结果 35例患者顺利完成房缺修补手术及CoxMazeⅣ术,无转为正中开胸者。体外循环时间为92~145(120.1±1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2~108(79.5±12.2)min。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胸腔积液1例,胸壁皮下气肿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20(10.1±2.7)d。术毕复跳时,窦性心律25例(71.4%),交界性心律9例(25.7%),房颤心律1例(2.9%)。出院时,33例(33/35,94.3%)维持窦性心律。术后随访3~47(22.8±12.2)个月,32例(32/35,91.4%)维持窦性心律,术后2年累计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9.1%±6.0%。结论成人经右胸微创切口行房缺修补手术时,同期可安全、有效地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作CoxMazeⅣ术治疗房颤,早、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心脏直视手术中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9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和早、中期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共91例心房颤动患者于心脏直视手术同期接受了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5例,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86例.37例采用AtricureTM干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54例采用CardioblateTM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消融径线包括标准Cox-mazeⅢ手术、改良Cox Mini.maze手术和单纯左心房迷宫手术.结果 平均射频消融时间(14.1±6.7)min,未发生与消融有关的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3例.术后2例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及下肢动脉栓塞.随访6~29个月,双极射频消融组在术后6、12及12个月以上的成功率均高于单极射频消融组.截至末次随访,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非心房颤动心律为100%,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组为75.3%.AtricureTM组与CardioblateTM组间,以及3种射频消融路径组间的成功率无差异.结论 双极射频消融技术实施简便、安全,耗时短,疗效满意,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