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管化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治疗的3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18例行tubeless肺大疱切除手术(Tubeless组),男11例、女7例,年龄(14.3±1.5)岁;20例行传统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4.5±1.7)岁。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38例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及二次手术。Tubeless组无中转插管,手术时间[(67.3±13.3)min vs.(81.4±13.4)min,P=0.002]、术前麻醉时间[(14.2±2.6)min vs.(18.5±2.6)min,P=0.000]、术后麻醉复苏时间[(17.1±2.6)min vs.(26.5±5.0)min,P=0.000]、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3±0.9 vs. 5.2±1.0,P=0.000)、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0.4)d vs.(2.9±0.6)d,P=0.000]、术后住院时间[(2.9±0.8)d vs.(5.6±1.3)d,P=0.000]、住院费用[(3.5±0.6)万元vs.(5.9±1.0)万元,P=0.000]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73.2±4.6)mL vs.(73.9±4.1)mL]、术后肺复张时间[(29.3±2.4)h vs.(29.7±2.5)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相比,无管化VATS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患者疼痛轻,恢复快,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单孔组与双孔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复发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切口长度[(2.24±0.28)cm vs.(4.53±0.34)cm,P=0.021]、术后胸腔引流量(120 ml vs.320 ml,P=0.008)、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76±0.63)d vs.(4.62±1.24)d,P=0.037]及术后第3天[(2.63±0.62)vs.(4.83±0.71),P=0.006]、3个月[(1.22±0.45)vs.(2.14±0.52),P=0.016]疼痛评分单孔组显著低于双孔组。结论: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与双孔法相当,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康复更快,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在直径≤2 cm且术中冰冻证实微乳头和实性亚型阴性肺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行肺段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的234例肺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肺段切除组(段切组)119例,男44例、女75例,年龄(56.6±8.9)岁,肺叶切除组(叶切组)115例,男43例、女72例,年龄(56.2±9.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11.2±30.0)min vs.(107.3±34.3)min]、术中失血量[(54.2±83.5)mL vs.(40.0±16.4)mL]、引流管拔管时间[(2.8±0.6)d vs.(2.6±0.6)d]、住院时间[(3.9±2.3)d vs.(3.7±1.1)d]和病理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段切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用力肺活量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差值显著优于叶切组患者[(0.2±0.3)L vs.(0.4±0.3)L,P=0.005,0.3%±8.1%vs.2.9%±7.4%,P=0.041]。结论肺段切除术可有效保护患者肺功能,有望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109例单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组59例,双孔组5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及围手术期死亡。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57.7±21.5)min vs.(60.3±26.8)min,t=-0.562,P=0.575];单孔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明显少于双孔组(10 ml vs.20 ml,Z=-2.411,P=0.016);单孔组术后总胸腔引流量中位数明显少于双孔组(110 ml vs.312 ml,Z=-5.168,P=0.000);单孔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双孔组[(2.8±0.9)d vs.(4.2±2.8)d(t=-3.628,P=0.000];单孔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双孔组[(3.7±1.1)d vs.(4.7±3.0)d,t=-2.380,P=0.019];单孔组术后NRS法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双孔组[(3.3±1.5)分vs.(4.8±1.6)分,t=-5.046,P=0.000]。2组各发生肺部漏气1例。2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定期随访,随访12个月,无气胸复发。结论单孔法与常规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当,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单孔法疼痛更轻,恢复更快,更具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根治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为178例患者行肝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96例,开腹组82例。比较两组手术安全性、肿瘤根治性、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34.7±69.8)min vs.(151.4±46.6)min]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切口长度[(6.2±1.1)cm vs.(24.7±3.4)cm]、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4±0.6)d vs.(2.9±1.1)d]、首次进食流质时间[(4.3±0.8)d vs.(6.7±0.9)d]、术后住院时间[(12.3±3.2)d vs.(15.1±4.2)d]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缘距肿瘤距离[(2.3±0.8)cm vs.(2.0±0.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腹腔镜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开腹组发生1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1)。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能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康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使用2μm铥激光进行肺楔形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进行胸腔镜下2μm铥激光肺楔形切除术和一次性切割缝合器肺楔形切除术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激光组64例,男22例、女42例,平均年龄(58.39±10.40)岁;吻合器组73例,男33例、女40例,平均年龄(60.79±10.96)岁。比较两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天数、日均引流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激光组术中出血量[(16.05±23.67) mL]明显短于或小于吻合器组[(28.56±32.09)m L,P=0.011],激光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也明显短于或低小于吻合器组[(4.72±2.49)d vs.(5.67±2.02)d,P=0.015;(37 127.33±9 302.14)元vs.(49 545.76±13 831.93)元,P=0.000],激光组与吻合器组在手术时间[(116.38±41.91)min vs.(108.36±47.25) min]、总住院时间[(10.13±2.98)d vs.(11.05±3.26)d],术后日均引流量[(138.38±72.23)mL vs.(152.7±77.54)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天数[(2.89±2.34)d vs.(3.52±1.48)d]和术后发热次数[(0.89±1.55)次vs.(1.23±1.70)次]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μm铥激光应用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可以达到和切割缝合器相近的效果,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手术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与预后。方法:选择84例直肠癌患者,其中42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完成率(88.1%vs.92.9%)、保肛率(81.0%vs.76.2%)、淋巴结清扫数量[(13.2±7.6)vs.(13.6±7.8)]、肿瘤近切缘距离[(10.2±5.8)cm vs.(10.1±5.4)cm]与远切缘距离[(3.5±1.2)cm vs.(3.6±1.3)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54.6±76.3)min vs.(122.1±57.5)min,P0.05],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98.3±47.6)ml vs.(174.4±82.2)ml,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9.2±2.3)d vs.(11.4±4.6)d]、术后排气时间[(2.6±1.1)d vs.(3.5±1.7)d]、术后进半流质饮食时间[(3.6±1.1)d vs.(4.3±1.4)d]、并发症发生率(11.9%vs.31.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2.4%vs.4.8%)及1年(83.3%vs.81.0%)、3年(78.6%vs.73.8%)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与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应用于左肺上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使用RATS或VATS完成左肺上叶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RATS组和VAT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结果。结果 共纳入145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67例,平均年龄59.9岁。RATS组63例患者,VATS组8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无术后30 d内死亡。RATS组术后第2 d引流量[(233.49±83.94)mL vs.(284.88±120.21)mL,P=0.003]、总手术时间[(126.94±29.50)min vs.(181.59±61.51)min,P=0.000]、术中切除左肺上叶时间[(76.48±27.52)min vs.(107.23±47.84)min,P=0.000]、术中出血量[50(30...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儿童双侧扁桃体手术中单极电刀凝切与传统剥离切除的优劣。方法选择需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2014年1~7月24例行传统剥离加双极电凝止血,2015年6~8月24例行单极电刀凝切术,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贫血、白膜完全脱落时间。结果与剥离组相比,凝切组手术时间短[(13.4±7.8)min vs.(27.9±11.0)min,t=-5.254,P=0.000],出血量少[(8.7±9.0)ml vs.(70.2±21.0)ml,t=-13.174,P=0.000],术后3天贫血少[0例vs.20例(83%),P=0.000],但白膜脱落时间长[(18.4±1.5)d vs.(15.5±1.5)d,t=6.511,P=0.000]。结论单极电刀凝切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无贫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2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传统组和FTS组各100例,比较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半流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与传统组比较,FTS组排气早[(28.0±4.4)h vs.(40.9±5.4)h,t=-18.520,P=0.000],排便早[(38.8±5.3)h vs.(50.7±4.3)h,t=-17.436,P=0.000],进半流食早[(2.3±0.8)d vs.(4.2±0.7)d,t=-17.874,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6.2±1.3)d vs.(9.2±1.6)d,t=-14.552,P=0.000],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6%vs.20%,χ~2=8.665,P=0.003)。结论 FTS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探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0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资料,其中50例完全腹腔镜手术,58例开腹手术。2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比较2组围手术期和随访结果。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393.5±72.9)min vs.(247.0±61.9)min,t=11.300,P=0.000],胰肠吻合时间长[(47.2±9.2)min vs.(28.5±7.0)min,t=11.951,P=0.000],而术后排气早[(3.4±1.0)d vs.(4.6±1.2)d,t=-5.534,P=0.002],进流食早[(5.1±2.3)d vs.(7.5±2.2)d,t=-5.280,P=0.000],拔除胃管早[(5.1±2.2)d vs.(9.4±4.2)d,t=-6.878,P=0.000],下床活动早[(2.0±1.2)d vs.(3.3±1.1)d,t=-5.928,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4.7±5.4)d vs.(18.9±10.5)d,t=-2.515,P=0.046],切口感染发生率低(0%vs.13.8%,P=0.007)。2组术后B级及以上胰漏(22.0%vs.15.5%)及总并发症发生率(36.0%vs.31.0%)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恶性肿瘤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分期和R0切除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86例恶性肿瘤随访3~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2组术后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差异均无显著性(log-rankχ^2=0.010,P=0.921;log-rankχ^2=0.148,P=0.701)。结论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肿瘤根治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预后等方面与开腹手术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胸腔镜下肺切除在肺结核的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于西安市胸科医院行肺切除手术164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手术组(VATS组,85例,男56例、女29例)和开胸组(79例,男52例、女27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151.59±76.75)min vs.(233.48±93.89)min,P0.001],术中出血量[200.00(10.00,1 600.00)ml vs.600.00(150.00,3 400.00)ml,P0.01],术后引流量[575.00(20.00,2 175.00)ml vs. 1 110.00(350.00,3 250.00)ml,P=0.001],拔管时间[4.00(1.00,16.00)d vs. 6.00(2.00,26.00)d,P0.001],术后住院时间方面[13.00(5.00,27.00)d vs. 17.00(9.00,182.00)d,P0.001],要明显短于或少于开胸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例vs. 17例,P=0.092)。行肺叶切除共97例,其中VATS手术36例,开胸手术61例,两组在手术时间[(211.39±70.88)min vs.(258.20±87.16)min,P=0.008],术中出血量[400.00(100.00,1 600.00)ml vs. 700.00(200.00,3 400.00)ml,P0.010],术后引流量[800.00(125.00,2 175.00)ml vs. 1 250.00(410.00,3 250.00)ml,P=0.001],拔管时间[5.00(2.00,16.00)d vs. 8.00(2.00,26.00)d,P=0.002],术后住院时间[(13.11±4.45)d vs.(19.46±7.74)d,P0.010]等方面,VATS组明显优于开胸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例vs. 14例,P=0.147)。结论胸腔镜下肺切除治疗肺结核相比常规开胸优势明显,可以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我科达芬奇机器人左肺上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科行达芬奇机器人左肺上叶切除术的33例肺癌患者(达芬奇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97±9.16)岁;选取同一时期同一术者行胸腔镜左肺上叶切除术的41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24±8.96)岁。手术流程按照后下至前上的顺序进行,随后依次清除纵隔内第4~9组淋巴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与胸腔镜手术相比较,达芬奇组左肺上叶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更长[(191.21±61.77)min vs.(154.51±38.81)min,P=0.003],住院费用更多[(82 307.75±11 859.03)元vs.(58 966.57±5 640.07)元,P=0.000],术后带管时间更短[(4.58±1.77)d vs.(5.41±1.52)d,P=0.03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6.48±1.82)d vs.(7.66±2.12)d,P=0.014];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疼痛评分、胸腔引流总量、平均每天引流量、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左肺上叶切除手术治疗肺癌安全可行、更加微创,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胸腔镜自发性气胸术中2种不同胸膜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2月将120例自发性气胸按入院日期单双号法分为常规组60例和改良组60例。常规组采取纱布球摩擦法对胸腔壁层胸膜摩擦固定,改良组以纱布球浸沾50%葡萄糖注射液40 ml+2%利多卡因5 ml混合液,对肺脏层胸膜进行涂擦浸润。比较2组术后CT测量的胸膜厚度和彩超检测的胸膜滑动度等指标。结果常规组术后体温>38.0℃49例(81.7%)显著高于改良组7例(11.7%)(χ2=59.063,P=0.000);常规组术后WBC计数>10×109/L 52例(86.7%)显著高于改良组11例(18.3%)(χ2=56.174,P=0.000);常规组胸腔引流量(718±58)ml显著多于改良组(425±77)ml(t=23.543,P=0.000),肺漏气时间和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2.1±0.9)d vs.(3.4±0.8)d,t=8.362,P=0.000;(1.8±0.9)d vs.(5.7±1.0)d,t=22.454,P=0.000]。常规组术后CT测量胸膜厚度(3.96±0.72)mm明显厚于改良组(2.31±0.45)mm(t=15.053,P=0.000);常规组彩超测量胸膜滑动度(6.20±1.87)mm明显低于改良组(10.70±1.49)mm(t=-14.578,P=0.000)。结论术中采取肺脏层胸膜加高糖利多卡因涂擦浸润比常规的胸壁层胸膜摩擦可明显减轻术后的胸膜炎性反应。肺脏层胸膜涂擦浸润是一种理想的胸膜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在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6月35例胃镜辅助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研究组)与35例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及病理相关资料。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85.94±14.20)min vs.(86.66±13.60)min,P=0.8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vs.11.4%,P=0.6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2.71±17.75)ml vs.(43.43±22.65)ml,P=0.03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0±0.56)d vs.(3.30±0.55)d,P=0.000]、术后住院时间[(6.91±0.70)d vs.(8.60±0.70)d,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7个月与31个月,研究组中1例高危患者发现肝转移,对照组中1例高危患者肝转移、1例腹腔转移。结论:对于直径≤5 cm的胃间质瘤,胃镜辅助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侧原发性气胸行双侧肺大泡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以寻求单侧原发性气胸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 413例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男371例,女42例;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7.7岁.气胸位于左侧285例,右侧128例;首次发生气胸252例,再次发生气胸161例;单发性肺大泡65例,多发性肺大泡348例;肺大泡直径≤1 cm 361例,直径>1 cm 52例;肺大泡位于肺上叶370例,位于肺中叶或下叶背段43例.采用双侧腋下第3~5肋间小切口行双侧肺大泡切除术282例,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双侧肺大泡切除术131例. 结果 手术时间110.3±48.4 min,拔除气管内插管时间6.5±1.2 d,住院时间8.1±2.3 d.术后出现复张性肺水肿3例,伤口感染3例,均经相应的治疗治愈;术后二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287例,随访时间17.0±6.3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复查胸部X线片无气胸复发. 结论 年轻的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往往双侧肺都有相对称的病变存在,患者能耐受同期双侧肺大泡切除术,同期双侧肺大泡切除术可根治双侧肺大泡病变,并能有效地预防气胸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233例7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3例接受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低位结扎组),110例接受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高位结扎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低位结扎组与高位结扎组手术时间[(175.3±47.2)min vs.(165.2±48.1)min]、术中出血量[(87.5±60.9)mL vs.(82.5±65.5)mL]、肛门排气时间[(2.7±1.2)d vs.(3.0±1.3)d]、进食流质时间[(2.8±1.6)d vs.(3.1±1.7)d]、住院时间[(9.6±6.3)d vs.(10.3±4.8)d]、淋巴结获取数量[(15.2±3.8) vs.(16.0±4.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0%vs. 2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2.4%vs.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可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四川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9例,女28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4.7岁。均为自发性气胸,术前明确有肺大泡89例,于术中证实有肺大泡8例。首次发生自发性气胸19例(19.6%),第二次发生57例(58.8%),第三次及以上发生21例(21.6%)。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7例患者分为两组,VAMT组(n=54):行VAMT治疗;VATS组(n=43):行VATS治疗。结果术后两组无手术死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访17例(VAMT组11例、VATS组6例),随访80例(VAMT组43例、VATS组37例),随访时间3个月~2年。VAMT组自发性气胸复发2例,VATS组复发1例;两组自发性气胸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中使用一次性耗材(8 045.6元vs.738.2元,P=0.002)和总医疗费用(16 977.8元vs.10 005.8元,P=0.047)高于VAMT组。结论采用VAMT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低于VATS,而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瘢痕隐藏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6年6月107例瘢痕隐藏式LA(瘢痕隐藏组)和134例传统LA(传统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美容评分。结果 2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瘢痕隐藏组术后并发症1例(切口感染1例),传统组术后并发症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瘢痕隐藏组与传统组手术时间[(48.0±15.9)min vs.(45.2±11.5)min,t=1.585,P=0.114]、术中出血量[(12.9±8.4)ml vs.(14.0±10.7)ml,t=-0.870,P=0.385]、术后排气时间[(1.3±0.7)d vs.(1.3±0.5)d,t=0.000,P=1.000]、疼痛评分[(4.9±1.2)分vs.(5.2±1.5)分,t=-1.683,P=0.09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9%vs.1.5%,χ~2=0.000,P=1.000]、术后住院时间[(3.2±1.1)d vs.(3.5±1.4)d,t=-1.814,P=0.071]差异均无显著性,瘢痕隐藏组美容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4.4±0.6)分vs.(4.0±0.9)分,t=3.949,P=0.000]。结论瘢痕隐藏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安全可行,美容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一种治疗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新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长征医院2000~2013年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7.7±8.7)岁。10例使用经鼻胸膜腔灌洗(ENBL)治疗为ENBL组,另外10例通过传统的胸膜腔引流(TDT)治疗的为TDT组。结果 ENBL组比TDT组住院时间短[(49.7±9.6)d vs.(68.3±9.8)d,P0.001],瘘口封闭时间也缩短[(43.7±9.7)d vs.(62.6±8.8)d,P0.001]。且ENBL组并发症减少,炎症反应减弱,恢复更好。结论经鼻胸膜腔灌洗治疗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效果好,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