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药材》2016,(10)
目的:研究蓝花黄芩的黄酮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测定了化合物对Hela、MCF7和A549人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蓝花黄芩中分离鉴定了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1)、5-羟基-7,8,2',6'-四甲氧基黄酮(2)、5,7-二羟基-6-甲氧基黄酮(3)、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4)、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5)、5,7,2'-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6)、5-羟基-7,8,2',6'-四甲氧基二氢黄酮(7)、5,7-二羟基-8,2'-二甲氧基二氢黄酮(8)、5,7,2'-三羟基-8-甲氧基二氢黄酮(9)、5,7-二羟基二氢黄酮(10)。化合物6对Hela、MCF-7和A549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35.7、37.0、35.6μg/m L,化合物7对Hela和MCF-7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35.0、37.8μg/m L。结论:从蓝花黄芩中共分得10个黄酮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7显示微弱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九里香叶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制备薄层、反复硅胶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3',4'-四甲氧基黄酮(1),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2),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3),3-羟基-5,6,7,4'-四甲氧基黄酮(4),川陈皮素(5),香草酸(6),咖啡酸乙酯(7),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8),3,5-二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9),5,6,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10),山柰酚(11)。结论:3,4,6,9,10为首次从九里香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思茅豆腐柴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民族药物思茅豆腐柴(Premna szemaoensis Pei)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 LH-20及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二羟基- 3,7,3'-三甲氧基黄酮(1),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2),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醇(3),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醇(4),3',4',5-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5),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6),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醇(7)。结论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思茅豆腐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江南卷柏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采用中压C_(18)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江南卷柏全草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NMR、ESI-MS等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进行对比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江南卷柏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5-羧甲基-4',7-二羟基二氢黄酮(1);芹菜素-7-O-β-D-呋喃芹菜糖基-6,8-C-β-D-二吡喃葡萄糖苷(2);4',5,7-三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3);vicenin-2(4);5-甲氧基-4′-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5);5,5',7,7',4',4'-六羟基-(2',8')-双黄酮(6);unciflavone D(7);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8)。结论化合物2、3、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阔叶黄檀干燥心材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从阔叶黄檀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甘草素(1)、5,7-二羟基-2',3',4'-三甲氧基二氢异黄酮(2)、7-羟基-6-甲氧基黄酮(3)、pterosonin E(4)、3,4,4',7-四羟基黄烷(5)、异甘草素(6)、2',4'-二羟基查尔酮(7)。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黄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阔叶黄檀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均弱于阳性药物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6.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念珠根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发现并鉴定了19个黄酮单体,分别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汉黄芩素(3),千层纸素A(4),6-甲氧基柚皮素(5),5,7,4'-三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6),5,7,8-三甲氧基黄酮(7),3,5,6,7-四甲氧基黄酮(8),7-羟基-4',5,6,8-四甲氧基黄酮(9),5,7,2'-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10),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11),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12),5,2',6'-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3),5,7,2'-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14),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5),2'-羟基-5,7,8-三甲氧基黄酮(16),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7),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8),5-羟基-6,7,8-三甲氧基黄酮(19)。化合物1~19均为首次从念珠根黄芩中发现,化合物6,8,9,12,19为首次从黄芩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2)
目的研究宾川獐牙菜Swertia binchuanensis T.N.Ho et S.W.Liu碳苷类成分。方法宾川獐牙菜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通过硅胶、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MCI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C-β-D-吡喃葡萄糖-4',5-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1)、6-C-β-D-吡喃葡萄糖-4',5,7-三羟基黄酮(2)、6-C-β-D-吡喃葡萄糖-5,7,3',4'-四羟基黄酮(3)、2-C-β-D-吡喃葡萄糖-1,3,6,7-四羟基口山酮(4)、5,7,3',4'-四羟基黄酮(5)、3,5,7,3',4'-五羟基黄酮(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毛梗豨莶草黄酮类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对自建的江西100种中草药提取物组分库样品进行活性筛选时,发现毛梗豨莶草Siegesbeckia glabresce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生理活性。为明确毛梗豨莶草的活性组分,本课题组对毛梗豨莶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系统化学成分分离,以其寻找具有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目标化合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二氯甲烷-甲醇,20∶1~0∶1),反相ODS柱色谱(30%~100%甲醇),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毛梗豨莶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此次报道从毛梗豨莶草中分离并纯化的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甲氧基-2',4'-二羟基查尔酮(1);7-O-(β-Dglucopyranosyl)-galactin(2);7,3',4'-三羟基黄酮(3);5,6,7,3',4',5'-六甲氧基黄酮(4);8,3',4'-三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5);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二氢黄酮醇(6);7,4'-二羟基-3'-甲氧基二氢黄酮(7);木犀草素(8);槲皮素(9)。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小蓟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15个,分别鉴定为:4',5,6-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1),4',5-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2),sorbifolin-6-O-β-glucopyranoside(3),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5),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6),myricetin(7),myricetin-3-O-β-D-glucoside(8),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9),3',4',5-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10),3',3,4',5-四羟基-7-甲氧基黄酮(11),3'-羟基-4',5,7-三甲氧基黄酮(12),7-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13),4',5-二羟基-2',3',7,8-四甲氧基黄酮(14),5-羟基-2',3',7,8-四甲氧基黄酮(15)。以上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实验运用PTP1B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对化合物(1~15)进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2,12和14具有较强的PTP1B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54,1.85,2.11μmol·L~(-1)。  相似文献   

10.
对决明属植物铁刀木Cassia siamea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硅胶、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铁刀木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2'S)-2-(propan-2'-ol)-5,7-di-hydroxy-benzopyran-4-one (1)、chrobisiamone A (2)、2-(2'-羟丙基)-5-甲基-7-羟基色酮(3)、2,5-二甲基-7-羟基色酮(4)、2-甲基-5-丙酮基-7-羟基色原酮(5)、3-O-methylquercetin (6)、3,5,7,3',4'-pentahydroxyflavonone (7)、毛地黄黄酮-5,3'-二甲酯(8)、4-(反式)-乙酰基-3,6,8-羟基-3-甲基-二氢萘酮(9)、6-羟基蜂蜜曲霉素(10),其中1是个新色原酮类化合物,3,4,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的化学成分.方法: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报道从白花蛇舌草全草中分离得到另外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6-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1),3-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2),2-甲基-3-甲氧基蒽醌(3),2,6-二羟基4-甲氧基-3-甲基蒽醌(4),异高山黄芩素(5),2',4',5',5,7-五羟基黄酮(6),七叶内酯(7),丝石竹酸(8).结论:除化合物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7,(8)
目的:研究香花羊耳蒜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香花羊耳蒜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1)、对羟基苯甲醛(2)、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3)、4-甲氧基-2,5-菲二醇(4)、5,7,3',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5)、5,7,8,3'-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6)、熊果酸-3-O-β-D-葡萄糖苷(7)、D-α-2-丙氨酸(8)、胸腺嘧啶脱氧核苷(9)、腺嘌呤核苷(10)、β-谷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1~10是首次从羊耳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临泉产穿心莲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等方法,对临泉产穿心莲地上部分9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穿心莲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1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双氢汉黄芩素(1)、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2)、2-羟基-3,4,6-三甲氧基查尔酮(3)、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4)、穿心莲素(5)、5-羟基-7,8,2',5'-四甲氧基黄酮(6)、5,7,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7)、2'-甲氧基-5,6,7-三甲基黄芩素(8)、5,7,4'-三甲氧基黄酮(9)、高车前素(10)、7,8,2',5'-四甲氧基黄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穿心莲黄酮苷A(12)、穿心莲黄酮苷C(13)、穿心莲黄酮苷G(14)。结论:其中化合物1、2、3、8首次从穿心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5,(8)
目的:研究番石榴叶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色谱与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番石榴叶乙酯乙酯萃取物中共分得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植物醇乙酸酯(2)、cubenol(3)、桉树素(4)、正二十二酸对羟基苯乙醇酯(5)、8-甲基-5,7-二羟基二氢黄酮(6)、6-甲基-5,7-二羟基二氢黄酮(7)、白桦脂酸(8)、鼠尾草酚(9)、槲皮素(10)、2,4,6-三羟基-3,5-二甲基二苯甲酮-4-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6,(7)
目的:研究木犀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方法对木犀根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木犀根中分离鉴定了1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光甘草酚(1)、二氢槲皮素(2)、2'-羟基-5,7,8-三甲氧基黄酮(3)、lupinifolin(4)、根皮素(5)、芹菜素(6)、毛蕊异黄酮(7)、槲皮素(8)、3',4',5,7-四羟基二氢黄酮(9)、5-羟基-7,8,2',6'-四甲氧基黄酮(10)、异甘草素(11)、tonkinensisol(12)、山柰酚(13)。结论:其中,化合物1~5、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黑沙蒿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研究黑沙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及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Ⅰ),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Ⅱ),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Ⅲ),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Ⅳ),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Ⅴ),5,3′,4′-三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Ⅵ),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Ⅶ),5,3′,4′-三羟基-7-甲氧基黄酮(Ⅷ)。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掌叶苹婆Sterculia foetida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8-O-β-D-葡萄糖苷(1),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芹菜素-6,8-二葡萄糖碳苷(4),葛根素(5),5,7,8,3'-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6),5,7,8.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7),5,7,8-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8).结论:化合物1,2,4-8为首次从掌叶苹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蓬子菜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确定其化学结构。方法通过溶剂法、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PLC)色谱进行化合物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10个化合物为:鸢尾苷(1)、saikoisoflavonoside A(2)、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甲基-7-甲氧基-3,4-二氢(3R,4S)-2-醛基萘(3)、5,7-二羟基-2-羟甲基色原酮(4)、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5)、表儿茶酸(6)、芹菜素(7)、牡荆素鼠李糖苷(8)、5,4'-二羟基-3,6,7,8,3'-五甲氧基黄酮(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结论共分离确定了10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化合物1~6,8~10首次从拉拉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6,(1)
目的:研究山小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渗辘提取结合正反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方法,同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山小橘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二氢黄酮醇(1)、香橙素(2)、反式-二氢槲皮素(3)、顺式-二氢槲皮素(4)、山柰素(5)、槲皮素(6)、5,7,4'-三羟基-二氢黄酮醇-3-O-α-L-吡喃鼠李糖苷(7)、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8)、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9)、5,7,3',4'-四羟基黄酮-3-O-吡喃鼠李糖(1→6)吡喃葡萄糖苷(10)、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O-吡喃鼠李糖(1→6)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沉香叶的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70%乙醇对沉香叶粉末进行回流提取,得到沉香叶浸膏。再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柱层析、硅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对沉香叶醇提物进行提取分离,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图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沉香叶醇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为homostigmast-5-en-3β-ol(1)、表木栓醇(2)、木栓酮(3)、wallenone(4)、cyclobalanone(5)、羟基何帕酮(6)、β-谷甾醇(7)、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8)、木犀草素-7,3’,4’-三甲醚(9)、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10)、芫花素(11)、5,7-二甲氧基-4’-羟基二氢黄酮(12)、洋芹素-7,4’-二甲醚(13)、4-羟基-5,7-二甲氧基黄酮(14)、丁香脂素(15)、2,6-二甲氧基对苯醌(16)、2,5-二甲氧基对苯醌(17)、1,3,5-三甲氧基苯(18)。结论:从沉香叶醇提物中分离得到的18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主要是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经文献查阅发现1、4、5、12、14化合物为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