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手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金晓玲  徐丽珊 《中草药》2001,32(4):304-305
佛手又称佛手柑 ,为芸香科 ( Rutaceae)柑桔属植物佛手 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Noot.) Swingle的果实。成熟佛手其味辛、苦 ,性温 ,具有舒肝和胃 ,行气止痛 ,祛湿化痰等功效 [1] [2 ]。在国内 ,佛手的品种有广佛手、川佛手和金佛手。关于广佛手挥发油的成分已有报道 [3 ] 。在国外佛手油作为一种天然香料常应用于化妆品和食品中。本文运用 GC- MS技术 ,分析金华佛手挥发油 ( 1 #)和德国产佛手挥发油 ( 2 #)的主要成分。比较两者在主成分上的差异。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及仪器1 .1 材料 :佛手挥发油 1 #:由金佛…  相似文献   

2.
广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 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的干燥果实。具有舒肝理气 ,和胃止痛的功效 [1 ]。广佛手主产于广东德庆、高要、云浮、四会、郁南等地 ,称“广佛手”,以区别于“川佛手”,和“浙佛手”,为广东地道药材“十大广药”之一 [2 ]。作为药源基地的广东省德庆县已有 2 0 0多年的栽培历史 ,是广佛手的地道产区。广佛手 GAP试验示范基地选址在德庆县武垄镇 ,为了确保基地药材的质量 ,我们对该地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土样 在广佛手试验示范基地内 ,按不同的朝向随机选取 1 5个取样点 ,…  相似文献   

3.
毛红兵  王通洲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1):1003-1003
佛手始载于《图经本草》,来源于芸香科植物佛手 Citrus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的干燥果实 [1 ]。具有舒肝理气 ,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肝胃气滞 ,胸胁胀痛 ,胃脘痞满 ,食少呕吐。现收载于《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 部 ,系常用中药。近年来 ,因来源不足 ,供需矛盾突出 ,致使价格飞升 ,伪品不断。最近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二种样品 ,经鉴定分别来源于葫芦科植物佛手瓜Sechium edule ( Jacq.) Swartz的干燥果实 [2 ]和芸香科植物香圆Citrusw ilsonii Tanaka的干燥嫩果 [1 ]。现将其真伪鉴别要点介绍如下。1 佛手佛手为类椭圆形或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肝胃不和胃炎疗效。[方法]对56例胃炎患者使用中药汤料。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加减合左金丸(柴胡、香附各12g,陈皮9g,白芍、佛手、香橼各15g,黄连3g,吴茱萸6g);胃阴亏虚兼有气郁,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各10g,白芍、佛手、香橼、合欢花各15g),1剂/d,水煎200mL,2次/d。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6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3%。[结论]辨证分型治疗肝胃不和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肝和胃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舒肝和胃丸是由香附、白芍、佛手等13味中药组成的复方丸剂[1] ,具有平肝舒郁,和胃止痛的功效。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有薄层扫描法[2 ] 、高效液相色谱法[3] 、薄层层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作为2 0 0 0年版《药典》的科研课题,根据本方具体情况采用高效液相法,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1 仪器、试剂及样品SP 880 0高效液相色谱仪,Spectra 2 0 0紫外检测器,SP 4 4 0 0色谱积分仪。所用试剂乙腈为色谱纯,其余均为分析纯。芍药苷对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治疗气滞型胃脘痛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型胃脘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胃苏颗粒(主要成分: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积壳、槟榔、鸡内金),3次/d,1袋/次;对照组30例口服荆花胃康胶丸(主要成分:土荆芥、水团花),3次/d,2粒/次。两组均治疗2周,随访2个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0%,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苏颗粒对气滞型胃脘痛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治疗气滞型胃脘痛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型胃脘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胃苏颗粒(主要成分: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积壳、槟榔、鸡内金),3次/d,1袋/次;对照组30例口服荆花胃康胶丸(主要成分:土荆芥、水团花),3次/d,2粒/次。两组均治疗2周,随访2个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0%,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苏颗粒对气滞型胃脘痛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佛手为中国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应用广泛且历史悠久。佛手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及其苷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类、多糖类等,其传统功效为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佛手在抗菌、抗肿瘤、降血脂等方面也有着较好的药理活性。整合归纳了佛手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理念,基于植物亲缘学、成分有效性、可测性等方面对佛手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建立科学的佛手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佛手中总多糖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小凤  程荷凤 《中成药》2004,26(10):i005-i006
佛手俗称五指柑又称福寿柑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Citrus medica L.var sarcodactylis(Noot.)Swingle]或[Fructus Citri Sarcodactylis]的成熟果实.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有栽培,供药用已有较长历史.佛手中的香柑内脂和柠檬内脂具有平喘、祛痰之功效[1],布枯叶苷和橙皮苷又具有抗炎、抗病毒的功效[2].传统中药主要以水煎剂入药,佛手柑中水溶性成分多糖[3]可能是药物的有效成分之一,而多糖作为免疫调节剂在抗肿瘤、抗病毒及抗衰老等方面已得到很好开发和利用[5].佛手多糖在药理学、病理学上的研究还有待开发,其含量的测定也未见报道.本文采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4]对广东产的佛手水煎液中的多糖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胃苏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洪发 《吉林中医药》2007,27(12):29-29
胃苏颗粒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由已故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组方。其主要成份由紫苏梗、香附、陈皮、佛手等组成。本试验观察并评价了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胃苏颗粒治疗及以法莫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91例均为门诊患者,全部病例均有上腹痛症状,治疗前7d内镜诊断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溃疡数目不多于3个,溃疡长径0·25-2·0cm,溃疡分期为A1-A2期;经Warthin-Srar-ry银染色或13C-UBT阳性证实有HP感染;年龄在17-66…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奥美啦唑的肠溶片,2次/d,20mg/次。治疗组60例胃苏颗粒(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3次/d,5g/次,餐前半小时,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溃疡面愈合情况、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溃疡愈合情况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单纯使用奥美拉唑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茯苓皮中茯苓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茯苓皮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 oria cocos(Schw.)W o lf的干燥菌核的皮,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1],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要含有三萜酸类如茯苓酸和多糖等有效成分[2]。《中国药典》2000年版测定项尚无其化学成分量测定。本研究采用RP-HPLC法测定安徽、  相似文献   

13.
苏朴饮     
路志正 《光明中医》2012,(1):107-107
[药物组成]苏梗,川厚朴花,玫瑰花,白术,茯苓,醋延胡索,芍药,甘草。[功效主治]疏理气机,健脾和胃。主治轻度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胃腺异型增生,或伴有肠上皮化生之肝郁气滞型。[加减应用]若呃逆重者加旋覆花,佛手;口干者加石斛;食后胀者加生谷麦芽。——摘自吴大真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国医大师临证用药精华》  相似文献   

14.
地菍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超  方岩雄 《中草药》2003,34(12):1078-1079
地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为野牡丹科植物地的全草 ,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西、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区 ;越南也有。味甘微涩 ,性稍凉。地具有活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痛经、产后腹痛、血崩、带下、便血、痢疾、痈肿、疔疮 [1]。报道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2 ]。根显酚类、氨基酸、鞣质及糖类反应。地的植物资源丰富 ,但是关于地化学成分的研究 ,尚未见报道。前文已报道了地水溶性多糖的研究 [3 ] ,本文继续报道地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共分离了 1 6种化合物 ,用化学和波谱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残胃炎为胃部分切除术后,残留胃所发生的炎症,即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和吻合口黏膜发生的慢性炎症[1]。该病是胃部分切除术后最常见的病变,发病率约为80%,是目前公认的胃癌癌前状态[2]。目前西医对于残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络合胆酸、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外科手术等[3]。但由于残胃丧失幽门功能,有别于正常胃结构,使残胃炎的治疗十  相似文献   

16.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属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国内患病率18%~45%,占消化门诊的20%~50%[1]。病因、发病机制未明[2],病程长、易复发[3]。现将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综述如下。1辨证论治王垂杰从肝论治。(1)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理气和胃,予自拟和胃冲剂(党参、柴胡、枳实、木香、厚朴等)加减;(2)肝胃郁热证治以疏肝泻热和胃,予四逆散  相似文献   

17.
佛手为常用中药 ,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1 ] 。近几年由于货紧价扬 ,发现有新的混淆品出现 ,现把两者的鉴别要点介绍如下 ,供同道参考。1 佛手的正品[1 ]1.1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CitrusmedicaL .Var .sarcodactylisSwingle的干燥果实。1.2 性状鉴别 多纵切为类椭圆形或卵圆形的薄片 ,皱缩或卷曲 ,长 6~ 10cm ,宽 3~ 7cm ,厚 0 .2~0 .4cm。顶端稍宽 ,常有 3~ 5个手指状的裂瓣 ,基部略窄 ,有的可见果柄痕。外皮黄绿色或橙黄色 ,有皱纹及油点 ,果肉浅黄白色 ,散有凹凸不平的线状或点…  相似文献   

18.
药用佛手与其混淆品之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玉茵  孟江  焦丽萍 《中医研究》2002,15(5):F003-F003,F004
佛手为中药理气之常用药 ,此药材与佛手瓜片、香橼片在外观上极为相似 ,易于混淆。笔者在此简述三者之异同 ,以便大家将其鉴别开来。1 佛 手本名佛手柑 ,异名佛手香橼、五指柑。始载于滇南本草[1] 。基源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 ,主要产区为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安徽等地[2 ] 。药材性状 :佛手柑片为类椭圆形或卵圆形的薄片 ,常皱缩或卷曲。长 6~ 10cm ,宽 3~ 7cm ,厚 0 2~0 4cm。因其果实先端呈于指状分裂 ,故名佛手。外皮黄、绿色或橙黄色 ,有皱纹及油点。果肉浅黄白色 ,散有凹凸不平的维管束。顶端稍宽 ,常有 3~…  相似文献   

19.
佛手作为传统中药材,常蒸制后入药,降低辛燥之性,以充分发挥其药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笔者拟对佛手的炮制历史沿革、现代炮制规范记载、性味归经、功效、炮制及服用方法、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分析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整理后发现历代佛手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焙干、蒸露、陈用、炒制、盐渍和蒸制,现代蒸制主要在广东和四川应用较多。历代对佛手性味归经、功效的描述基本与现代描述一致,其味辛、苦、酸,性温,归肝、脾、胃、肺经,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的功效。佛手含有挥发油、黄酮及其苷类、香豆素类及柠檬苦素类等化合物,近几年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等进行化学成分解析;佛手具有止咳化痰平喘、抗炎、抗菌、抗氧化等活性,炮制后其挥发性成分及非挥发性成分、药理作用均产生一定的变化。但目前关于佛手炮制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佛手蒸制降燥的物质基础,探究其燥性药效物质、去燥存效、燥-效量化相关性,以阐明其炮制机制,为后续佛手的炮制研究、资源开发及综合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胃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4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摩罗丹浓缩丸,9g/次,3次/d;维生素E胶囊,2颗/次,1次/d;维生素C片,2片/次,2次/d。治疗组37例平胃萎康方(黄芪20g,白术、丹参、黄连、白芍各12g,党参15g,沙参、香附各12g,鸡内金15g,山楂、百合、茯苓各12g,白豆蔻10g),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加陈皮、半夏各12g,麦芽10g;嗳气烦躁加柴胡12g,佛手9g;大便黏腻、口臭加薏苡仁12g,茵陈9g,滑石12g。1剂/d,2次煎服。连续治疗3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3.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胃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满意,可促进胃黏膜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